2012年黎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7-21来源:黎平县统计局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为契机,重点实施工业强县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呈现出发展提速增效、调整转型加快、进位争先突破、动力活力增强、赶超势头强劲、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迈上了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新征程。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经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GDP)实现37783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2417万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116619万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178804万元,增长2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9:30.7:46.4调整为21.8:30.9:47.3。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9%、33.8%和55.3%。

基础设施大有改善。近年,我县在交通、通信、水利、水电和教育建设方面发展较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我县国民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82417万元,比上年增长8.7% 。种植业增加值27182万元,增长 4.9%。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6528公顷,同比下降0.0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8904公顷,比上年下降2.1%;油菜籽种植面积6893公顷,比上年增长3.6%;蔬菜种植面积7353公顷,比上年增长0.5%;药材种植面积934公顷,比上年增长31.0%;绿肥播种面积7222公顷,比上年增加3.5%;年末茶园面积3695公顷,比上年增长0.2%;年末果园面积2577公顷,比上年增长4.2%。粮食总产量为12.25万吨,比上年增加20.78%,主要经济作物油菜籽、蔬菜、茶叶水果产量不同程度增长。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吨)

 
2012年
2011年
比上年增长%
       食
122466
101439
20.73
其中:稻谷  
96611
75895
27.30
      小麦
0
185
0
      玉米
6937
6081
14.08
      薯类
14852
13799
7.36
      豆类
3604
4975
-27.56
       花
607
526
15.40
       料
8108
7904
2.58
其中:油菜籽
7325
7074
3.55
      烟
353
216
63.43
      叶
3272
2776
17.87
      果
7414
6941
6.81

林业增加值26647万元,增长28.65%;

主要林产品油桐籽、油茶籽、松脂、竹笋片等产量均产量比上年增加,木材采伐量增长。

牧业增加值18413万元,增长18.31%;

渔业生产继续增长,渔业增加值8688万元,增长25.62%, 2012年水产品产量3660吨,比上年增长5.63%。农林牧渔服务业1131万元,增长14.82%。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2012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15%,其中:拖拉机(混合台)21136千瓦/1100台,耕整机77877.8千瓦/18130台,加工机械114312千瓦/27321台,排灌机械11763千瓦/3325台,农用运输机械12821千瓦/613辆,其它农业机械40007千瓦/91919台(套);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339吨,农村用电量7624万千瓦小时。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总投资8680万元。其中,修复水毁工程66处;新增干支渠道18条、田间渠道12条;加固水库3座;建设村镇供水工程28处;山塘整修1处;年新增节水能力14.3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平方公里,新增供水受益人口1.65万人。国家“滋黔项目”枫树屯水库工程正在有序建设中。争取省、州扶贫部门安排我县财政扶贫资金4158.14万元,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争取到社会扶贫资金274.8万元。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12年,全县实现增加值61172万元,增长1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6702万元,比上年增长19.1%;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7.97%,成为工业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6162.5万元,比上年增长50.6%。实现利税总额18200万元,比上年增长61.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其中,亏损企业5户,企业亏损面为31.25%。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30.07%,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5.2次,比上年提高0.9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9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2.3%,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

全社会建筑增加值完成55446万元,比上年增长1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加。2012年,我县以抓机遇、扩内需、打基础、保增长为首要任务,继续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作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积极抢抓国发2号文件机遇,强化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资,积极争取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努力扩大投资建设规模,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相继建成了一批有利于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项目,投资与建设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投资总量保持了快速增长并迈上新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4.2亿元,增长15.2%,有力地支撑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分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投资411284万元,比上年增长5.52%;房地产开发51026万元,增长54.71%;更新改造27256万元,增长124.48%;其他投资(含城乡集体及私人建房投资)52819万元,增长24.09% 。

五、 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有所发展 。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1856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3.89%;公路旅客周转量31783.28万人公里,增长35.6%。2012年民航航班飞行684架次,增长31.5%,完成货邮吞吐量4.3吨,比上年增长149%;完成旅客吞吐量2.06万人,增长42.2%。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收入完成16288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邮政主营业务收入16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9%;电信主营业务收入14661万元,比上年增长6.3%。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达4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49万户,光缆线路总长2640皮长公里, 电缆线路总长32468皮长公里。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0000户,其中:市内电话9200户,农村电话用户20800户;移动电话用户22.1万户,增长13.92%;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为5.62部/百人;互联网宽带(ADSL)用户17600户。

六、 国 内 贸 易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1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511万元,比上年增长16.44%。分销售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9230万元,增长16.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281万元,增长15.57%。分行业看,批发业5078万元,增长19.26%;零售业107543万元,增长15.73%;住宿业1216万元,增长30.95%;餐饮业9674万元,增长21.52%。

七、 对外经济协作和旅游业

招商引资取得新的进展 共引进项目49个,实际到位资金44.23亿元。

旅游工作取得新的业绩,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县各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428.02万人次,同比增长233.37%,其中国内游客424.23万人次,同比增长236.18%;海外游客3.77万人次,同比增长73.7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55亿元,同比增长289.59%。

八、 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1902万元,比上年增长39.6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449万元,比上年增长48.2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7209万元,增长16.56%。

税收工作呈现良好势头。全年国税征收各项收入共计入库10867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增消”两税6880万元,增长1.98%。全县地方税征收各项收入共计入库25662万元,增长22.99%;教育费附加399.7万元,下降 15.22%。

金融形势稳定,各项存贷款不断增加。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5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5亿元,增长16.98%;全部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29.85亿元,增长27.48%。

保险业稳步增长。全年全县保险公司全部保费收入3262万元,比上年下降0.3%。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544万元,比上年增长25.1%;人身保险费收入1718万元,下降15.7%。全年全部赔付金额1359万元,,比上年增长57.7%,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788万元,比上年增长34.7%;人寿险赔付金额571万元,比上年增长106.1%。

九、 科技、教育

加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成功申报实施“黔东南小香鸡养殖基地建设”、“杂交双低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艾纳香种植技术示范与推广”、“黎平县侗药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平台建设”等4个科技计划项目。

各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有小学204所,在校学生34617人;初级中学27所,在校学生22565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8213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2611人;幼儿园52所,小学附设学前班121个,在园(班)儿童954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65人。全县有教职工4159人,其中小学2267人,初中1320人,高中496人,职中68人,学前教师48人,特校28人。全面推进教育工程建设突破发展,全县中小学共实施教育项目78个,总面积108666平方米,建设工程总投入15983 万元;规划新建和改造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15所,总投资920万元,总建筑面积32549平方米。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计划,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力抓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确保教育民生工程全面落实。高考质量有较大突破,全县参加高考2972人,二本以上上线926人(不含体艺生),上线率31.16%,上线率在全州县市排名第三。

十、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站)26 个;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10万册;广播站3个,电视差转台/站1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接收站22197个,电视入网数21600户;广播覆盖村44个,电视覆盖村403个,覆盖率分别为10.92%和100%;文艺团体2个。文化建设逐步完善。年末黎平体育馆建设完成主体工程60%的工程量,完成投资3000万元;完成县图书馆内外装修,改善了电子阅览室的阅读环境;全面竣工验收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并投入使用;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13705户安装及德凤、中潮2个乡镇31个村广播应急调频工程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肇兴、堂安、幻堂等村寨等“六洞”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的申报。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取得新成效。组织文艺队伍参加黔东南州2012年迎春团拜会暨苗乡侗寨欢唱晚会、接待李长春考察“千户苗寨”西江文艺演出、第五届中国•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文艺展演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侗族大歌’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暨专家论坛”和“2012黎平•侗族大歌暨贵州民族文化音乐研讨会”。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1个,其中:医院7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局1个,实有病床1644张;卫生技术人员139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73人,注册护士692人;社会诊所43个、农村卫生室403个,乡村医生474人。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申报工作, 403个行政村电脑、打印机、扫描枪等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设备已全部到位。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封顶,现正进行内装饰;2011年94个村级卫生室建设项目,现已全部竣工;启动县卫生监督局建设项目,现已进行基础开挖等工作。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组织春节期间“全民健身大拜年”活动、元旦“全民健身环城长跑活动”、“三•八”妇女节拔河比赛、城关地区第二届少儿篮球赛、全县“七•一爱我母亲河”信源杯篮球赛、8•8足球赛、广播体操赛,指导洪州、尚重、肇兴、中潮等乡镇开展乡级篮球邀请赛等体育赛事活动。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县年末常住人口38.85万人,比上年增长0.39%。人口出生率为10.59‰,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9‰。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2660元;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据农村住户调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484元,增加635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6.5%;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006元,比上年增长30.96%,其中,食品支出增长5.13%,居住支出增长95.39%,医疗保健支出下降0.59%,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33.17%,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增长34.51%。

2012年每百户农户中有彩色电视机105台、电冰箱71台、洗衣机9台、手机和固定电话209部、摩托车38辆。

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均住房面积为29.48,同比增长0.51%

十二、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县从业人员为33.2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805人,实现再就业180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社会保障和民政救济力度加大。年末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6182人,失业保险248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5648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7902人,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94.5%。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合人数达到43.8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28%,全年共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12934.8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7066.00万元,地方财政3678.21万元,个人缴纳2190.66万元。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12377.59万元。

关注弱势群体,始终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保障面扩大,全年累计发放城低保资1586.7万元,发放农低保金9560.33万元,农低保政策惠及9.62万人。2012年共发放救灾款312.956万元,投入倒损民房恢复重建经费670万元,救灾粮4840吨,救灾被子1730床,救灾生产、生活用具4960件,接收捐赠物价值81余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受灾群众正常的基本生活。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县县以上环境保护系统有职工22人,环境监测站1个。全县自然保护区2个,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个,文物保护单位2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0个、州级14个。节能降耗取得成效。

县城污水处理厂COD削减量为487.92吨,氨氮削减量58.31吨。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加大现场监管力度,县城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的结果表明,其水质均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全县共完成营造林372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3720公顷;森林抚育完成2542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0.99%。为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加大农村沼气池建设力度,新建用户沼气池300口, 300m3中型沼气池1个,100m3中型沼气池1个,50m3中型沼气池1个。农村村容寨貌进一步改观。严格保护耕地,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年内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起,死亡8人,无人员受伤,经济损失40.7万元,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4起、死亡人数减少3人,分别下降25%、27.3%。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2起,死亡8人,无人员受伤,经济损失4.1万元;火灾事故2起,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36.6万元。

2012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GDP和人均财力低,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解决民生所需要的投入不相适应,基础税源薄弱,增收难度大;二是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制约较大,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增收困难,外出务工依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较弱,步伐缓慢。工业继续依靠高载能产业作为支柱的现状未改变,工业产销率、企业盈利能力偏低。木材对财政的贡献率未达到预期目标。产业培育未取得实质性成效,后续财源建设迫在眉睫。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常住人口为州统计局按“六普”资料反馈,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为县计生局提供。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
5、根据国家方案要求,对粮食总产量历史数据进行调整,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由17.01万吨调整为14.45万吨。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