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7-20来源:凯里市统计局

2011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省、州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战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奋进,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963638万元,比上年增长(按可比价计算)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285万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347585万元,增长29.9%;第三产业增加值545767万元,增长16.9%。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04%、50.96%、49%,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8.44∶33.83∶57.73变为7.29:36.07:56.64。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逐年减小。人均生产总值20047元,增长19.16%,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3181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5.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7.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1%;八大类分类价格指数呈现“五涨三跌”格局(见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5%。在食品类中,粮食价格上涨12.9%、油脂价格上涨18%、水产品价格上涨12%、蛋类价格上涨21.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1%、菜类价格上涨16.4%。

2011年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60374人,增加6587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815人,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16 人,其中: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5﹪,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我市经济、社会虽然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还在继续,在某些行业和领域还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二是国家根据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仍在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我市建设融资工作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困难。三是经济总量小、质量不高、底子薄、发展慢,仍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五是我市工业经济小、散、科技含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低的现状在短时间内很难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六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区和工业园区综合交通、仓储物流、综合市场、旅游接待能力等城市功能十分薄弱,在一定时期内将会制约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七是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经济的加快发展,征地拆迁工作带来的社会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大。八是各类专业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九是部分干部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落后。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332万元,比上年下降0.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766公顷,比上年减少830公顷,下降3.76%,粮食总产量68994吨,比上年减少29921吨,下降30.25%;水果产量4879吨,增长6.16%;蔬菜产量 206866吨,下降8.85%;油料产量3677吨,下降2.31%。

林业:全年总造林面积3200公顷,其中: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680公顷(含天保工程267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5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5%。

畜牧业:完成肉类总产量20595吨,下降1.4%;禽蛋1390吨,增长2.89%。肉猪出栏数198690头,增长0.3%,年末生猪存栏数93657头,下降31.08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40556头,下降13.46%。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5.2万千瓦,增长24.14%;农村用电量3694万千瓦小时,增长6.5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408吨,下降1.58%;有效灌溉面积7480公顷,减少1890公倾。自来水受益村197个,占总村数的96.57%;通电话的村164个,占总村数的80.39%。

三、工业和建筑业

辖区内全部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3725万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1家(局统部分),实现增加值162987万元,增长33.25%。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0068万元,同比增长53.1%。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6068.2万元,增长22.3%;重工业增加值156919万元,增长33.7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3554万元,其中私营企业23713.4万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481.5万元。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9%。

建筑业::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3861元,比上年增长27.9%。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12436万元,增长23.62%,利润总额-7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07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30亿元,完成1300078万元,比上年增长80.56 %。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64012万元,比上年增长116.83%。按工程用途分,住宅投资282279万元,增长116.07%;房屋施工面积5032708平方米,增长38.56%,竣工面积548359平方米,下降17.15%。全年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额238029万元,增长14.33%;实际销售面积709431平方米,下降11.61%,其中住宅销售671122平方米,下降12.72%;年末空置房面积为80122平方米,增长27.17%。全年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安居住房3252套,其中:廉租房854套,公租房332套,经济适用房1092套。

在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2958万元,增长57.95%;第二产业投资344968万元,增长39.36%,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70143万元,增长73.27%,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9355万元,下降23.11%。第三产业投资451735万元,增长85.53%。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77240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城镇467720万元,增长21.6%;乡村109520万元,增长19%。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59423万元,增长39.7%,零售业零售额279280万元,增长7.52%;住宿业零售额5528万元,增长28.99%,餐饮业零售额33009万元,增长22.53%。

石油及制品业零售额增长46.73%,汽车零售零售额增长5.33%,药品零售额增长25.23%。

六、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1477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392.0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56公里,二级公路83公里,三级公路79.7公里,四级公路127.5公里,等外公路1064.329公里。全市171个行政村已开通客运班车,覆盖率达85%,建造了钢质客船舶2艘,开通了清水江水上客运线路,结束了清水江无客运船的历史。全社会公路货运周转量119159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88937万人公里。

邮电:全年邮电业务收入43463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85635部,比上年增长1.06%;移动电话 425628部,增长4%;互联网用户数66436户,比上年增长29.6 %。

旅游: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共776.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56.85%;入境游客6.84万人次,增长32.23%。实现旅游总收入95.2亿元,增长59.44%,旅游创汇1684.12万美元,增长23.37%。星级宾馆达18家,比上年增加3家。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完成200642万元,比上年增长82.0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3510万元,增长119.55%。地方财政支出229528万元,比上年增长49.9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557万元,增长58.13%;教育支出51196万元,增长44.3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097万元,增长39.1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171万元,增长10.71%。

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地税税收收入93027万元,增长52.23%;国税税收收入48739万元,增长49.79%。

金融: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81727万元,同比增长15.69%,比年初增加255195万元,其中:储蓄余额1016181万元,比年初增加203490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77436万元,比年初增加296105万元。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55079万元,比年初增加94152万元,其中住房贷款余额285990万元,比年初增加59141万元。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余额238621万元,同比净增28036万元,增长13.31%

保险: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3701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219万元,增长10.52%;人身险保费收入25482万元,下降3.7%。各项赔款和给付9599万元,增长27.61%。其中财产险理赔支出6540万元,增长29.66%。人身险各项赔款给付支出3059万元,增长23.45%。

八、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教育: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05所,在校学生145261人。其中:高等学校3所,在校学生22930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4所,在校学生18697人;普通中学38所,在校学生39323人;普通小学81所,在校学生49721人;幼儿园69所,在园幼儿数146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

科技:全市共获州级以上审批科技项目7个,资金193万元。投入科技“三项”费2012万元,比上年增长78.05%。

文化: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5.8万册,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4个,体育场馆数5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78423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0%,广播综合覆盖率100%。

卫生: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96个。其中:医院13个,妇幼保健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15个。拥有病床2655张,卫生技术人员331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69人,注册护士1450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出生率为12.18‰,死亡率为5.2‰, 自然增长率为6.98‰。

人民生活: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10.3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76.31元,分别增长16.73%、26.84%,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0.54%和21.0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522.77元,实际下降5.1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64.09元,实际增长25.3%。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2.3为%,比上年上升2.9个百分点,农村为47.46%,比上年上升5.9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68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3.5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1.06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53平方米。

辖区内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930元,比上年增长21.04%,其中:市属25152元,增长30.93 %。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4026人,比上年增长10.85%。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8678人,比上年增长22.87%。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4789人,比上年增长12.3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101人,比上年增长162.2%,生育保险参保职工21367人,比上年增长310.9%。全市新型农村医疗参合率100%,全市参合农民就诊受益17.38万人次,补助医疗资金5127.86万元。

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6744人,其中,城市13297人,农村43447人,全年共支出低保金7093万元,比上年增长47.93%。

社会福利: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数9个,床位271张。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一是重点编制完成了《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凯里、麻江同城规划为打造黔中经济区的东向增长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二是建成了原棉纺厂片区13号、凯棉东路等里城市主干道,启动了三棵树镇至挂丁二级道路建设,使我市城市主干道又向东推进了1公里,巴拉河已近在咫尺。三是滨江道路系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滨江城市的目标指日可待,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市城市品位。四是完成了凯里民族风情园、开怀片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老街东西片区改造、城区部分临街店面门头整治工程、大树种植工程、公交车和的士车增量工程等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市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五是实施了炉山、湾水、万潮、旁海、舟溪、龙场、凯棠6公里市政干道建设工程,建成了大风洞、挂丁集镇农贸市场,各乡镇集镇的基础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

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9.33%。

环境:城市污水处理率达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6%,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5.8万吨/日,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达 80万标立方米/日;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4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安全:全年生产事故数30起,比上年下降61.04%,死亡人数 34人,比上年下降17.0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5起,下降13.7%,死亡人数28人,比上年下降12.5%;火灾事故数1起,下降97.56%,死亡人数2人。

  注:

1、 本公报各项数据系初步统计数
2、 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 年人口总数为州统计局反馈数。
4、 年末人数和人均指标均按常住半年人口计算。
5、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由市计生局提供。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