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6-24来源:洱源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前进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生态文明试点县的目标,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各项发展目标圆满完成。

一、综 合

县域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洱源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3215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1012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6538万元,增长27.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5665万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37:31:32调整为35:34:31,人均生产总值11267元,增长13.8%。

二、农 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建成标准化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28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58.3万亩。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45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农业产值96864万元,增长11.8%;林业产值19372万元,增长48.18%;畜牧业产值100875万元,增长15.46%;渔业产值5623万元,增长21.5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80万元,增长15.4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6万亩,比上年减少5183亩,其中:油料20413亩,比上年减少500亩;蔬菜50873亩,比上年减少1734亩;烤烟48000亩,比上年增加9444亩。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一、粮食
156018
2.1
(一)谷物
120578
-2.0
 稻谷
73230
-5.98
玉米
30689
-7.96
大麦
15815
40.2
(二)豆类
25351
26.7
(三)薯类
10089
4.1
二、油料
3015
2.1
其中:油菜籽
3015
2.1
三、烟叶
6470
15.1
其中:烤烟
6470
15.1
四、蔬菜
101441
4.9
五、禽蛋
1906
13.2
六、肉类
38083
16.9
七、水产品
6800
 

三、工业、能源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向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78796万元,同比增长25.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93368万元 ,同比增长21%;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85427万元,同比增长41%;完成工业增加值88848万元,同比增长2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3294万元,同比增长21%。完成非电工业投资1.65亿元,同比增长14.6%。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规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94584万元,增长66%,完成利税总额32879万元,完成利润总额30020万元。

新能源建设成效明显,累计投资17.2亿元,建成罗坪山、马鞍山等7个风电场,共有230台风机并网发电,风电装机容量达32.6万千瓦,累计上网电量4.6亿千瓦时,实现总产值2.5亿元。清水朗山、丰乐风电场等项目有效推进,湾佛村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测光站建成,全县新能源开发不断加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2010年度17800平方米廉租房建设任务顺利完成,2011年廉租房、公租房和海之源民族文化广场等建设项目启动实施。邓川、三营、牛街、凤羽等集镇基础建设进展顺利,5个自然村、433户的扶贫开发整体推进建设任务圆满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12亿元,同比增长47.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329万元,同比增长36.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984万元,增长40.2%;非农户投资完成11352万元,增长13.0%;农村私人投资完成22993万元,增长28.3%。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年末具有资质等级企业3个,年末从业人员1012人,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3088万元,增长11.8%,实现利润782万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400万元,同比增长20%。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56810万元,同比增长20.5%;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0590万元,同比增长19.8%;分行业看:批发业488万元,同比增长15.7%,零售业71523万元,同比增长20.1%,住宿业10992万元,同比增长19.7%,餐饮业4397万元,同比增长21.3%。

六、财政和金融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1616万元,比上年增长3610万元,增长20.1%,其中:上划中央和省级税收完成7100万元,增长18.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516万元,比上年增收2489万元,增长20.7%。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7006万元,比上年增长25.9%,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

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2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 19.91%,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43451万元,比上年增长28.22%;个人存款余额180341万元,比上年增长16.36%;储蓄存款180328万元,增长16.35%。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12164万元,比上年增长41.8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8197万元,增长17.25%;中长期贷款余额93967万元,比上年增长92.7%。

七、文化、教育、卫生

文体广电繁荣进步,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加快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稳步推进,共放映电影1080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工程深入实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发现文物点180处,复查30处,广电网络光纤化改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不断巩固完善,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3%和99%。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10年度校安工程全面完工投入使用,2011年度校安工程全面启动。全年兑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984.59万元,发放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632.68万元。高中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明显加快,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蓬勃发展,“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2011年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14171人;小学91所(含65个校点),在校学生24285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760人;幼儿园60所,在校学生6051人,全县各类学校及幼儿园共有教职工2493人,其中专任教师2099人。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巩固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日趋健全,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新农合参合率达95.7%,全年共有84.6万人次从中受益,减免补偿医疗费用4732.16万元。2011年年末,全县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17个,其中:9个镇乡卫生院、8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17个卫生事业单位总编制600人,现有在职职工55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94人,床位566张。全县有村卫生室90个,民营医院3家,个体诊所18所。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县总人口289819人,其中男145480人,女144339人,非农业22697人,年末总户数80586户,人口自然增长率3.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66元,同比增长24.45%。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年城镇新增加就业1305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4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1个,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011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693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50263人,参保率达95.25%。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3103.33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241.12万元,发放五保供养金111.6万元,生活困难救助金84万元。

九、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

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投资320万元的县城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和总投资6101万元的邓川等5个集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顺利完成。永安江、罗时江、弥苴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东湖、西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推进,洱海流域企业废水排放整治工作扎实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森林洱源”建设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苍山、罗坪鸟吊山、西罗坪、黑虎山、茈碧湖、海西海等6个野生动植物类型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生态屏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43.42万亩,管护天然林203万亩,全县林木绿化率达59.4%,森林覆盖率达47.9%。全县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结合旅游二次创业战略的实施和大理州“1+6”中心城市群建设,紧紧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的目标,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有序实施,海之源民族文化广场建设启动,居住产业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县城整体改造提升工作顺利推进,全县城镇化率达27.01%。全县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旅游市场日趋活跃,生态旅游不断升温,全年共接到游客70万人次,同比增长9%,旅游社会总收入达4.89亿元,同比增长9%。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