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州、县党代会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坚持加快改革开放,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全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巩固加强生态治理,加大民生事业投入,统筹城乡发展,抓好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八大重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整体推进,为“十二五”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计完成生产总值3186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3960万元,同比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5913亿元,同比增长15.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8748万元,同比增长10.5%。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3.7、4.1、3.4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2.0:27.0:31.0,非公经济增加值127316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城镇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共计完成新增就业1051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
二、农业、农村工作
农业、农村工作连续获得丰收。一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攻坚克难,农业、农村工作连续获得丰收。2011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6646万元,同比增长19.1%。主要农牧产品产量见下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和建筑业稳步发展。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市场千变万化的严竣形势下,县委、政府沉着应对,顺势而谋,确保了全县工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514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1849万元,实现增加值36806万元,增长3.7%。
轻工业总产值完成88609万元,较上年增长8.5%,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01905万元,增长14.0%,重工业较轻工业快5.5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共计完成全社会建筑总产值86667万元,房屋施工建筑面积932326平方米,同比增长22.3%,竣工面积393814平方米,下降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共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170万元,同比增长32.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0227万元,同比下降17.8%,其中:商品房住宅投资25107万元,全县商品房施工面积475319平方米,竣工面积28669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43292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9236万元。
五、交通、邮电、通讯
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交通、通讯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11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共计完成增加值5431万元,同比增长16.7%,全县公路建设项目37个,累计完成投资14170万元,截止2011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481公里。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消费市场体系正在日渐形成和完善,高档耐用商品不断进入百姓家庭,消费市场日益繁荣。2011年全县共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963万元,同比增长20.0%。实现了城乡同步增长,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94110万元,增长21.9%,农村零售额实现32853万元,增长15.0%,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1070万元,同比增长24.5%,非公经济零售额实现75893万元,同比增长17.1%。
七、旅游业
旅游事业健康发展。一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依托本县丰富的人文资源,切实加大投入和宣传开发的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0.0万人次,较上年增长9.0%,其中:海外游客774人次,增长38.5%,实现旅游收入4.89亿元,较上年增长21.0%,其中;外汇收入5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9%。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县财政实现了收支同步增长的势头。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4385万元,较上年增长11.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037万元,增长15.1%,地方财政支出127430万元,同比增长17.2%。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存贷款持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538839万元,比年初增长21.4%,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377807万元,比年初增长22.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212176万元,比年初增长13.7%,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62414万元,比年初增长19.3%。
九、教育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稳步发展。2011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03所,其中:普通中学12所,普通小学159所,高级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30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中学在校学生达15823人,较上年下降2.5%,小学在校学生25785人,较上年下降1.6%。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升学率达92.38%,巩固率达99.88%。初中入学率达99.39%,升学率达63.00%,巩固率达98.28%,幼儿在园数8520人,较上年增长12.86%,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完成60300人次。全县拥有普通小学专任教师1724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21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58人,幼儿专任教师270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站)9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10%和98.96%,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5.3%。
卫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城乡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加强,医疗救治、卫生执法监督、重大疫情信息网络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应对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显着增强。2011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5,床位数909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0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7人,拥有乡村卫生室112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24人。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体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2011年本县运动员在县级以上的各类比赛中荣获各项奖项2项。
十一、人口、环境保护、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取得积极成效,2011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1.46‰,死亡率5.66‰,自然增长率5.8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09099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01226人,乡村人口为207873人。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加快。以异龙湖综合治理防治为重点的各项环境保护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00%,工业废气处理率为90.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100.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00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全年共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6.6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74%。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4元,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7167元,全县职工平均工资27773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51元,比上年增长13.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664元。城乡居民存款不断增加。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完善。2011年全县共有9958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31人参加生育保险,39239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8762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收缴养老保险金6573万元,生育保险金72万元,医疗保险金4795万元,失业保险金243.9万元,支付养老保险金4007万元,支付生育保险金28万元,医疗保险金3110万元,失业保险金317.92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对象达48253人,全年共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00.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2011年全县拥有敬老院5所,床位142张,在院人数达48人。
注:1、生产总值为现价,发展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所用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以《2012年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的数据为准。
3、人口数为公安报表数。
4、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计生部门报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