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6-16来源:红河县统计局

2012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红河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农林富县、工业强县、商旅兴县、生态立县、机制活县、和谐建县”的总体思路,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力全速推进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9935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3035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完成42764万元,增长32.6%(其中:工业增加值11857万元,增长27.6%;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0907万元,增长34.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3560万元,较上年增长12%。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37.4:23.1:39.5。人均GDP达到6642元,增长13.2%。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85896万元,占全县GDP的43.1%。单位GDP能耗下降3.51%。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12年,全县紧紧围绕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狠抓政策落实,积极应对三年连旱的严峻挑战,在夏粮大幅减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抓生产,为确保农民实现增收,积极稳步推进农林牧产业发展,确保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2500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为56404万元、9940万元、51632万元、484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4.2%、12%、14.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83万元,增长9.1%。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32581万元,同比增长29%。农作物播种面积554040亩,增长12.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7523亩,增长5.5%,其中:甘蔗面积73771亩,增长25.1%,木薯面积42900亩,下降11.3%。粮经种植比例为61.4%︰26.6%。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大牲畜年末存栏数90757头,比上年减少1.3%;肥猪年末出栏数303834头,增长24.5%;牛出栏25853头,同比增长20.5%,山羊出栏26825只,同比增长16.2%。全年肉类总产量达28326吨,增长20.3%,其中:猪肉增长20.9%,牛肉增长20.2%,羊肉增长53.5%;禽类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家禽出笼162.7万只,比上年增长25.5%;禽蛋产量1818吨,增长0.8%。水产品产量3523吨,增长0.2%。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全县年末农村劳动力总资源数169351人,比上年下降0.1%;年末总耕地面积235335亩,比上年增长0.7%;有效灌溉面积146300公顷,水库蓄水量3614万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量13659万立方米;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8316吨,增长18.0%;农村用电量2785万千瓦时,增长1.5%。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全年实现乡镇企业营业收入52930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20275万元,增长68.3%;上交税金3467万元,增长31.6%;从业人员7000人,增长3.2%。

三、工业

2012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6933万元,比上年增长62.7%,其中:轻工业43985.5万元,增长41.1%,重工业22947.5万元,增长130.1%;规模以上企业产值30516.2万元,增长53.7%;规模以下企业产值36416.8万元,增长71%。产销率达98.3%

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0121.9万元,增长49.1%;产销率96.2%,实现利税6492.9万元,增长35.7%,利润总额3731.8万元,增长76%;实现工业增加值11857万元,增长2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971万元,同比增长35.7%。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5800万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基本建设完成125692万元,比上年增长45.7%,是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农村非农户(农村投资)完成投资40108万元,增长107.1倍。按完成投资比重划分:工业投资占39.8%;交通运输业占10.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25.1%;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及文体业占4.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1.2%,其它投资占18.8%。全年施工项目60个,比上年增加53.8%,其中:新开工项目42个,较上年增长3.8倍。

2012年,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026.8万元,比上年增长31.5%;竣工产值4763.6万元,增长41.4%。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14538元/人。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业

全县通公路里程1159.536公里,其中省道113.680,县道429.240公里,乡道523.060公里,村道93.556公里。全年货运量81.74万吨、客运量46.5万人;货运周转量3254.5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4464万人公里。

2012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362万元,比上年增长32.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857户,同比增长111.6%;移动用户116734户,同比增长24.3%。因特网用户5860户,同比增长45.6%。

六、商贸、旅游与招商引资

2012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69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城镇零售44059.4万元,农村零售12009.5万元,分别增长24.0%、0.2%;按经济类型分: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总额3377.9万元,较上年增长10.6%,其中:国有经济实现1573.9万元,较上年增长9.8%;非公经济实现52691万元,其中个私经济实现37674万元,分别增长18.5%、18.5%;按行业分:批零业实现46080万元,住宿餐饮业实现9988.9万元,分别增长18.9%、13.9%。据工商报表反映,2012年末全县共有个体经营户3763户、从业人员6042人,分别较上年增长5.9%、8.6%;私营企业147户、从业人员2618人,分别增长25.6%、9.6%。

按照“商旅兴县”的发展思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有序推进撒玛坝梯田、甲寅十二龙泉、东门古民居、作夫、龙甲、浦玛、借湖等景区景点建设,促使全县旅游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3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665人次,同比增长8%;国内游客14.24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2.6%。

坚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带动战略,立足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全年共引进招商实施项目25个,省外到位资金51100万元,同比增长39.8%。到位州外资金112000万元,同比增长77.8%。

七、财政、金融及保险业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225万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78万元,同比增长30.8%;财政支出143928万元,同比增长25.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7502万元,比年初增长26.3%,其中:储蓄存款123033万元,增长26.5%。各项贷款余额97691万元,比年初增长26.0%,其中:短期贷款22652万元,增长3.83%。

全年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388.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7%;各项已决赔款599.9万元,比上年增长47.0%。

八、教育

2012年,教育工作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全面落实教育民生工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区域教育的统筹发展,全县教育工作成效逐级攀升。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0所,其中职成校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3所,小学197所(完小71所、初小26所、教学点100所),幼儿园8所(含民办7所);共有在校学生60330人,其中高中生1715人,职高生958人,初中生16025人,小学生35649人,在园儿童5983人;教职工2668人,其中高中教职工134人,职业中学教职工44人,初中教职工837人,小学教职工1608人,幼儿园教职工88人。共有专任教师2583人。幼儿毛入园率47.2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7%,初中毛入学率达101.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1.16%;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13%,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1%;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291732平方米,藏书771680册。

九、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

2012年,全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8个,其中: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管理1个,电影放映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各类文化站、群众文艺组织17个;文化机构从业人员72人。随着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及行政村农家书屋100%覆盖,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大幅度提升;通过一系列节庆文化活动的展演,文艺创作呈现兴盛局面,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2年,全县拥有卫生机构数1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86 张,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1.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06人,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1.57人;传染病发病率242.04/10万人例;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36%;无害化卫生普及率9.77%。

2012年,全县广播覆盖率达94.71 %、电视覆盖率达 95.51%、有线电视覆盖率是:16.4%。共有直播卫星接收设备26045套。无限覆盖发射台3座,其中:县级1座,乡级2座。发射机功率1900瓦;地面数字电视无线发射机1台,发射机功率300W;广播节目5套,电视台1个,电视节目3套。

2012年,在县电视台《红河县新闻》栏目播出时政新闻2775条,完成年初确定任务数的185%;《民生在线》栏目播出民生新闻64期384条;播出《法治红河》26期;《精彩红河》专题46期;制作完成《来自垤玛三村的报告》、《感动红河人物》、《侨乡蝶变》等电视专题片23部。县电视台播出新闻报送州广播电台309条,采用168条,完成任务数的168%;报送州电视台146条,采用125条,完成任务数的104%;报送广电信息38篇,被采用18篇,完成任务数的150%;报送宣传通报稿件32篇,被采用8篇,完成任务数的133%。

十、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12年,据10点100户住户年报反映,农民人均纯收入3102元,比上年增长21.4%;城镇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81元,较上年增长22.7%;农民人均有粮300公斤,与上年持平;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57元,较上年增长3.7%;人均居住面积18.4平方米。

2012年,全县共有集中供养福利院、敬老院7所、414个床位,年末在院人数628人;全县共有城镇低保对象2040户3881人,发放保障金945.3万元,月人均补差204元;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0818户41912人,预计发放保障金4501.4万元,月人均补助94元;共审批城市医疗救助365人,支出救助资金51.2万元,;审批农村医疗救助困难对象3924人,支出救助金386.7万元;共审批了城乡贫困居民临时救助436人,支出救助资金40.5万元;发放五保供养金286万元,月人均补助标准为104元;共受理救助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322人次,累计支出救助金11.6万元;全县共有238414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共筹措医疗保障金1192.07万元;全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077人,养老保险费实际征缴1133万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9392人,共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389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124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1487人,已缴费人数为113819人,缴费率为61.50%,征收保费1280.24万元。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9%内。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2012年,全县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28个,其中:省级105个、州级8个、上海帮扶11个、兵器集团帮扶1个、革命老区3个,安居房改造777户;累计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715万元,到户贷款扶贫资金200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207.74万元;沪滇帮扶资金870万元。实际完成工程量10409.68万元, 项目覆盖全县13个乡镇,解决和巩固了2.07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据相关部门提供:2012年内刑事案件立案数467件,比上年增加61件;抓获犯罪嫌疑人数109人;重大交通事故数10起,死亡人数10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十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数据以及2012年相关数据预测:2012年全县常住人口30.12万人,比上年增长0.8%。人口出生率15.30‰,人口死亡率7.30‰,人口自然增长率8.00‰;全县城镇化率11.99%。

户籍人口统计数据:2012年全县总户数77323户,总人口32660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035户、7536人。其中:男170329人、女156277人;农业人口307035人、非农业人口19571人;少数民族人口313541人,占96.0%,其中:哈尼族257701人、占78.9%,彝族43994人、占13.5%,傣族8690人、占2.7%,瑶族2873人、占0.9%。

人口与计划生育考核指标统计数据:2012年末已婚妇女育龄人数60031人,领取独生子女证累计人数1811人,落实各类节育措施累计人数50085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4%、-2.7%、-2.1%;独生子女领证率为3.02%,比上年减0.1个百分点;“三术率” 80.41%,较上年下降1.63个百分点;综合节育率83.43%,较上年下降2.17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增长方式仍较单一,经济总量偏小,发展质量不高。二是贫困面大、程度深仍然是主要县情,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县级财政支出局限于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经济发展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四是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尚未彻底消除,加快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压力不断加大。五是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单位就业压力日益增大。

说明:公报数据为年快报数据,一切数据最终以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准。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