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两强一堡”建设战略机遇,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各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围绕“三基地一窗口一屏障”建设,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体工作要求,扩投资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重实体壮产业、抓改革促创新、惠民生建和谐,努力推进丽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全市呈现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212.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5.8%,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8.0、2.8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61亿元,增长7.0%,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9.74亿元,增长21.4%,较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5.89亿元,增长13.6%,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35%、56.27%和36.3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2、8.9和5.7个百分点。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1∶41.7∶41.2调整为17.25∶42.28∶40.47,“二、三、一”结构继续得到巩固。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较上年提高0.15和0.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73个百分点。在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的同时,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6.71%,较上年提高0.58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14.75亿元,增长26.5%,占GDP的比重为54.1%,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55379万元,较上年增长38.1%。其中:上划收入完成175285万元,较上年增收153150万元,增长2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0094万元,较上年增收117500万元,增长44.7%,增幅排名全省第一。基金预算收入155767万元,增长17.7%。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增值税34549万元,增长26.6%;营业税79923万元,增长9.9%;企业所得税6741万元,增长18.8%;个人所得税3120万元,增长4.0%。非税收入增长较快,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拉动作用明显,全年非税收入完成152916万元,增长81.7%,其中:专项收入13633万元,增长62.8%;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93190万元,增长96.7%;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5441万元,增长98.7%。全市财政预算支出执行实效性、均衡性明显提高,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环保、农业等各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67383万元,较上年增支252500万元,增长3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6777万元,增长21.3%;教育支出189117万元,增长58.5%;科技支出6856万元,增长0.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8564万元,增长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4814万元,增长45%;医疗卫生支出75996万元,增长5.2%;农林水事务支出174077万元,增长35.1%。
据国家统计局丽江市调查队调查数据:全年物价指数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上年上涨2.8%。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来看,呈现出“七升一降”格局。上涨的七大类中:食品类上涨4.1%,烟酒及用品上涨0.4%,衣着类上涨3.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5.4%,交通和通讯上涨0.8%,居住类上涨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0%。下降的为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8%。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56192万元,较上年增加126066万元,增长7.4%,其中:种植业产值316321万元,增加76563万元;林业产值27369万元,减少2095万元;畜牧业产值269503万元,增加43802万元;渔业产值24000万元,增加142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999万元,增加3587万元。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59万公顷,增加4044公顷,增长2.22%。粮食播种面积13.53万公顷,减少1653公顷,下降1.21%。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49.16万吨,较上年增加1.12万吨,增长2.36%,连续实现九年增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13141万元,较上年增长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7424万元,增长31.8%。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66810万元,增长2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29%,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较上年增长28.15%,实现利税29.7亿元,增长1.13倍,其中:利润17.8亿元,增长1.64倍。
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48522万元,较上年增长29.4%。完成增加值330582万元,较上年增长17.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98%,拉动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55683万元,较上年增长31.8%,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14032万元,增长25.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3206万元,增长1.05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08066万元,增长35.37%,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092701万元,增长33.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22760万元,增长13.41%。全年施工项目579个,增长29.53%,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423个,增长28.18%。建设项目到位资金2237851万元,增长30.93%,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340849万元,增长1.89倍;国内贷款资金682129万元,增长41.31%;自筹资金989246万元,增长14.9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41561万元,较上年增长63.43%。其中:住宅投资435538万元,增长59.58%。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72.07万平方米,增长26.69%,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236.9万平方米,增长65.33%;房屋竣工面积85.1万平方米,增长62.63%;商品房销售面积188.77万平方米,增长19.01%;商品房销售额605746万元,增长36.87%。年末待售面积20.58万平方米,增长1.08倍。其中:住宅16.62万平方米;商业营业性用房0.82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908.5万元,较上年增长18.0%。分城乡看: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487207.6万元,增长18.9%;乡村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69700.9万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496893.8万元,增长20.5%;住宿和餐饮业160014.7万元,增长10.8%。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87803.0万元,增长44.1%,其中:国有经济80925.2万元,增长48.9%;非公有经济569105.5万元,增长14.8%。其中:私有经济546584.2万元,增长15.4%。
全年进出口贸易完成8477万美元,较上年增长37.0%,其中:出口8465万美元,较上年增长36.9%,进口12万美元,较上年增长200%。
全年共有招商引资项目170个,其中:在建项目101个,筹建项目19个,完工项目45个。招商引资国内合作项目到位资金181.4亿元,较上年增长25.9%,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53.08亿元,增长19.5%。合同利用外资277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70.8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公路货运量1131万吨,较上年增长17.2%,公路货物周转量173258万吨公里,增长19.09%;公路客运量2140万人次,增长16.94%,公路旅客周转量154110万人公里,增长17.4%。全年丽江机场保障航班26097架次,增长29.6%;旅客吞吐量288.43万人次,增长32.0%;货邮吞吐量6951.3吨,增长59.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6170.2万元,较上年增长16.7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225.2万元,增长9.82%,电信业务总量71945万元,增长17.2%。订销报刊累计数1497.22万份,增长24.08%;函件120.86万件,增长2.25%;特快专递33.07万件,增长12.69%。全年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1.6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8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3.16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81.89万户,增长7.23%。
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87家,其中:五星级宾馆3家,四星级宾馆18家,三星级宾馆40家;旅行社29家;A级旅游景点16家,其中:5A级景点2家,4A级景点4家;红色旅游基地1个,旅游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全年旅游业再创佳绩,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二百亿元,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到1599.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35.05%,实现旅游总收入211.21亿元,较上年增长38.7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514.4万人次,增长36.6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92.96亿元,增长39.44%。接待海外游客84.7万人次,增长11.2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89亿美元,增长13.13%。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178063万元,较年初增加690030万元,增长19.78%;各项贷款余额为3029671万元,较年初增加526826万元,增长21.05%。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68887.21万元,较上年增长7.09%,赔付金额18891.25万元,增长27.88%,赔付率27.42%,较上年上升4.4个百分点。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市受益学生17.2万人,免补金额达到16306万元;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开工15.17万m2,竣工8.44万m2;“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全年小学在校人数9.6万人,初中在校人数4.69万人,高中在校人数2.2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61万人,幼儿园专任教师924人。在校残疾儿童322人,残疾儿童入学率62.65%。小学毛入学率110.41%,下降0.28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7.56%。初中升学率65.87%,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初中巩固率92.05%;师资力量加强,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24%,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99%;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90.0%,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8.5年。
全年财政预算安排科技经费288万元,较上年增长51.7%。实施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多项,申报专利119件。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共有文化馆6个、博物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管所5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较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较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年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新建村文化室50个。
全年全市共举办市级综合性运动会2次、县(区)级综合性运动会17次、乡镇(办事处)级综合性运动会137次、行业系统综合性运动会81次。全市运动员在各项目比赛中获金牌8枚,银牌6枚,铜牌2枚。
年末全市共有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93个,其中:市和区县级综合医院6个、卫生监督所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保健院6个、中医医院3个、中心血站1个、医鉴办1个、血防站1个、皮防站1个、乡镇卫生院60个;公立医院病床数2410张,较上年增长22%。拥有卫生技术员1699人。省属单位驻丽医院1个,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33人。私立医院10个,床位390张,卫生技术人员298人;个体诊所165个,卫生技术人员372人。全市共建立了424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190人;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婴儿死亡率11.95‰,孕产妇死亡率40.93/10万,住院分娩率90.41%,新法接生率达到97.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推进,新农合覆盖农业人口97.16万人,参合人数94.08万人,参合率96.83%。全年共有253.37万人次享受新农合减免补偿,减免补偿金26838.23万元。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低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目标范围内,人口素质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37‰。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20元,较上年增加2808元,增长1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94元,较上年增加824元,增长19.3%。
十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7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158人,较上年增加5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8%,较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年末全市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3133人,较上年增加4456人,其中:参保职工54807人,较上年增加2112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8326人,较上年增加2344人。征缴养老保险费30436万元,较上年增长2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6774人,较上年减少16320人,其中:参保职工102906人,较上年增加3601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4166人,较上年增加140人。征缴医疗保险费25004万元,增长4.0%。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0215人,较上年增加12人。征缴失业保险费2357万元,较上年增长13%。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84775人,较上年增加33790人。征缴工伤保险费2134万元,较上年增长69%。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2547人,较上年增加42193人。征缴生育保险费1057万元,较上年增长2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0866人,较上年增长1.05%。
年末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321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9086.23万元,增长39.8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2207人,较上年增加1102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13089.88万元,增长12.32%。全年发放农村80岁以上老年人补助881.11万元。年末各类社会福利单位13个,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856张,收养各类人员676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6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62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100万元,慈善部门接受社会捐赠50.1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1.42%,较上年提高3.22个百分点。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156.8公里,较上年增长12%;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090公顷,较上年增长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2%,较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2.2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达到98%;燃气普及率达到85%。
深入实施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丽江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取得新进展,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测算万元GDP能耗下降2.61%。全年完成低产林改造17万亩、人工造林66.32万亩、封山育林18.9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66.15%。项目环保“三同时”实现100%,全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2687.5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28.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7706.65吨,较上年增长3.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722.61吨,较上年削减9.2%。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5%,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2%,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2起,较上年减少4起,下降7.14%。生产安全事故死亡56人,较上年增加5人。受伤70人,下降14%。其中:工矿商贸发生3起,死亡4人;道路交通事故46起,死亡43人,受伤70人。与上年相比,起数下降11.5%,死亡人数下降4.4%,受伤人数下降14%。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6人,下降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