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6-09来源:镇康县统计局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年初以来,全县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个一百亿”的工作目标,全县上下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巩固发展了经济“全面回升、复苏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势头,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GDP)165790万元,可比价增长12%,增速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比全市增幅低0.2个百分点。在全市GDP增速排列中居6第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5345万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5962万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4483万元,增长16%;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6.7:39.0:34.3调整为27.4:39.7:32.9。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284万元,比上年增长65.8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156万元,比上年增长41.10%。完成一般性财政支出81639万元,比上年增长26.25%。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46276吨标准煤,较上年增长8.4%,单位GDP能耗为1.088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3.21%。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各级各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在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优质农产品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产业发展、冬季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5394.34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完成农业增加值45345万元,比上年增长5.6%。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086.43万瓦特,比上年增长8.51%;大中型农用拖拉机达3091台,比上年增加194台;小型农用拖拉机2097台,比上年增加265台;农用排灌机械动力21.4万瓦特,与上年持平,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10.2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7千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500公顷,农业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8%,利税总额25874万元,比上年增长2.8倍。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发展加快,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各级各部门以工业兴县为目标,认真贯彻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07835万元,同比增长20.92%,实现工业增加值42138万元,比上年增长20.93%。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9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9.48%。

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产值68303万元,比上年增长7.09%,实现增加值23825万元,比上年增长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035万元,比上年增长72.14%。其中: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485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5%;农村集体投资完成39027万元,同比增长85.72%;房地产投资1700万元,同比增长30.76%;农村私人投资完成3474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4.36%。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通公路里程1357.1公里,拥有民用汽车3440辆,完成货运量92万吨,增长13.58%,货物周转量2728万吨公里,增长13.43%,客运量157万人,增长13.77%,旅客周转量4743万人公里,增长13.44%。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936万元,比上年增长3.66%,固定电话发展到15500部(含小灵通),移动电话用户达70064户,固定电话普及率8.8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40.2部/百人,互联网入户数达2760户。

六、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稳中趋旺活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28%,其中:城市市场增长28.23%,农村市场增长30.45%;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55.02%,住宿餐饮业增长25.58%,其他行业增长10.38%。

七、对外贸易、对内对外开放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24421万元,比上年增长35.02%,其中:进口总额达9902万元,比上年增长22.32%,出口总额达14519万元,比上年增长45.31%。

在“招商引资”工程的强有力推动下,对内对外开放又有新发展。全年共引进外来投资企业53户,签订招商引资项目58个,协议总投资69.5亿元,其中当年引进外来投资企业3户,协议资金25亿元。实施再建37项目个,累计完成投资39.0924亿元,其中当年完成14.3306亿元。

旅游行业逐步升温。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4%,其中:接待海外旅游人数4.45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9.9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8990.72万元,比上年增长24.13%。创外汇收入867.2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1%。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金融风险意识增强,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0086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2.1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0165万元,增长7.7%。年末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10149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6.65%,货币净投放量64287万元,比上年增长395.34%。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各种保险收入2175万元,比上年增长53.39%,赔偿支出720万元,比上年增长28.8%。

九、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科技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县安排科技三项费用11万元,共实施科技项目10个,科普培训7.02万人,创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个,有效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截止年底,成立县级学会、协会7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65个,全年举办科普讲座36次,听讲人数达2150人次;举办科普展览27次,参观人数达13.1万人;实用技术培训26场次,受训人数近1607人次,招收“农函大”学员1800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拥有各类学校155所,其中:普通中学8所,完全中学1所,小学140所(含教学点),幼儿园5所。在校学生人数31134人,七个乡镇已全部实现普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41%,初中毛入学率98.97%,高考上线率93.22%。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拥有综合档案馆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3.78万册;艺术表演团队1个,表演场所1个,电影队5个。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拥有高山无线发射台2座,卫星地面接收站18210座;广播覆盖率达95.2%;电视覆盖率96.47%。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卫生机构11个,病床403张,比上年增加35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41人,比上年减少3人,其中执业医师76人,执业助理医师64人,注册护士63人,建立农村卫生室74个,有乡村医生145人。

十、人民生活及社会福利事业

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开发就业岗位904个,新增就业863人;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440人;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为27677元,比上年下降1.5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2781元,比上年增加467元,增长20.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27元,比上年增长16.01%。

扶贫工作以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促进低收入人口增收为目标,加大扶贫力度,全年减少贫困人0.36万人(预计)。

共有各类社会福利单位2个,福利单位床位数135张,收养人数87人;低保救济人数达64268人(其中:农村61492人,城镇2776人),发放救济款5070万元。

十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0年,人口出生率为12.53‰,比上年高1.0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97‰,比上年低0.1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56‰,比上年高1.15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为174309人,比上年增加2518人。计划生育率为95.21%,综合节育率为88.57%。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