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收录时间:2013-05-31来源:昆明市官渡区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尾之年,也是官渡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创先争优,项目带动,提速进位”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改革中破解难题,在激烈竞争中加快发展,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稳定发展和加快转型相结合,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相结合,巩固优势和推进创新相结合,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的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

一、综合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亿元,降低2.9%;第二产业增加值179.4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283.5亿元,增长15.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2.3:38.7:59.0调整为1.7:38.1:60.2。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6.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降低6.9%。农作物播种面积8428公顷,比上年减少917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87万吨,比上年减少5.5%;蔬菜产量8.95万吨,减少36.2%;鲜切花产量23817万枝,减少38.1%。全年肉类总产量1.42万吨,比上年增长22.8%,禽蛋总产量2.81万吨,增长2.7%,生猪出栏10.47万头,增长31.9%。年末大牲畜存栏7389头,减少13.7%;生猪存栏6.44万头,减少18.4%。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全区财政用于农林水支出1.24亿元,比上年增长47.4%。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扎实推进,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户,培育省、市龙头企业28家,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5个。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完成滇池外海退田、退塘5902亩,还林、还湿地生态建设8652亩,实施抗旱应急工程及小水窖(池)建设151项。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量)6661吨,农村用电量5392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40.64亿元,增长11%;股份制工业增加值46.66亿元,增长2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增加值13.79亿元,增长0.4%。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9.2亿元,增长12%。全年工业用电21.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7%。

企业效益逐步回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9.4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实现利税总额30.96亿元,增长27.4%,其中利润总额17.0亿元,增长60.7%。亏损企业亏损额0.89亿元,下降47.1%。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区总承包及专业承包施工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3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11.2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8.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67.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53.68万平方米,增长18.0%。

四、投资与贸易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6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其中,城镇投资3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54%。房地产投资增势良好。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3亿元,增长3.1%;房屋施工面积323.57万平方米,增长10.3%;房屋竣工面积63.18万平方米,降低6.9%;商品房市场销售快速增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5.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4.6%;商品房销售额49.57亿元,比上年增长55.9%。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官渡46号路、方旺片区2号路、云天路、云水路等多条交通公路顺利通车;完成昆明新机场供油工程铁路专用线等配套重点项目以及南连接线,轨道交通1号线、6号线,昌宏路、珥季路、贵昆路、入城段等道路改扩建工程征拆迁工作;新机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公、铁、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新开工城中村改造面积210万平方米,启动10个城中村回迁房建设。

国内贸易增势较强。一方面,受全国消费政策的刺激,消费需求继续扩大,我区消费市场活跃;另一方面,以世纪城、新亚洲体育城、新螺丝湾国际商贸城为中心的南部片区区域性商贸物流消费中心初显规模,全区商贸市场格局逐步扩展,市场经营结构逐渐多样化,我区消费品市场繁荣旺盛。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47.64亿元,增长25.2%,其中,批发业450.58亿元,增长24.5%;零售业50.98亿元,增长23.8%。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23亿元,同比增长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2.75亿元,增长23.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2.48亿元,增长21.6%。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47.6%。

五、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6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16亿元,增长30.2%。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全年财政总支出3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9.81亿元,增长31.2%。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8亿元,增长28%;教育支出4.19亿元,增长8.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2亿元,增长95.5%。

金融业稳定运行。全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686.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7.2亿元,增长67.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7.07亿元,增加113.31亿元,增长53%。年末贷款余额468.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7.13亿元,增长111.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28.81亿元,比上年增长60.6%;现金支出1498.5亿元,增长58.1%。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共有普通小学91所,专任教师2916人,在校学生78787人;普通中学38所,专任教师2498人,在校学生39389人;各类成规模幼儿园95所,在园幼儿28964人。初步形成了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新格局。全区幼儿入园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25.2%。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9个,共举办科技培训66期,培训2.83万人,其中:转移培训2.52万人。获得昆明市2010年知识产权强县培育工程专项扶持,全年共获10项科学技术进步奖,昆明盛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获得科技创新认证奖;全年完成专利申请493件,批准专利383件。

七、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年新建(改扩建)文化室16个。完成金马寺建筑群恢复重建,金马寺碑刻陈列馆和滇越铁路西庄站旧陈列馆挂牌开放;建立“乌铜走银”传习馆。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圆满完成第五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闭幕式暨“幸福江阴诗画江南”文艺演出任务。舞蹈作品《拉木鼓》、《舞动云南》分别荣获昆明市一、二等奖。文化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逐渐繁荣,文化产业规模由小到大,实力由弱到强,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区内文化娱乐场所达313个。

体育事业成绩显着。全年成功举办了官渡区第五届运动会。宏扬“全民健身”主旋律,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向省市输送优秀体育人才30人,全年累计承办和接待各级各类运动会和大型活动52次,接待人数达22万余人次。共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15次,取得个人及团体名次奖项207个。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断健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体系。年末全区卫生机构75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9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418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39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57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80人;全年总诊疗334.23万人次。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与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防控工作。全年传染病发病率237.83/10万,孕产妇死亡率37.04/10万,婴儿死亡率2.52‰,初级卫生保健覆盖率达100%。

八、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效显着。2010年建成区绿地面积34.02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66平方米。大力整治农房违法加层和无序建设,全面完成建筑物立面挤占公共空间试试整治工作,拆除各类临违建筑38.55万平方米。新机场生活配套服务区学校、医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云秀小巷回迁房和金海新区迁村并点一期建成、二期和龙马新居项目进展顺利。“四创两争”成绩显着,完成8条道路灯光亮化,新建15座公厕,启动官渡区中心敬老院建设。加强基层绿化管养及环卫设施建设,发放11辆绿化浇灌车和100辆垃圾清运车,确保实现城乡园林绿化管养、卫生死角管理无盲区的目标,城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继续开展河道整整工作。盘龙江、宝象河综合整治工作通过市级第二阶段观摩验收,14条入滇池河道整治工作通过市级专业技术验收,海河截污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圆满竣工。建立环境执法监督长效机制,节能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及工业废气处理率均达100%;减排二氧化硫424.87吨,减排化学需氧量2253.41吨。建成滇池湖内湿地2750亩,新增5.05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城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全年调查处理环境违法案件62起,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九、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年末户籍总人口54.1万人,男女性别比例1.04:1。全年人口出生率5.1‰,死亡率2.53‰,自然增长率2.67‰。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20元,分别增长14.6%、15.6%。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581元,增长12%,其中:食品、衣着、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达到5613元、1683元和1908元,分别增长11.8%、11.9%和28.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51元,增长1.1%,其中:食品、衣着、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达到2864元、543元和1061元,分别增长19.8%、27%和10.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5.9%。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2010年,年末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45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8万人,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9万人。为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974万元,方旺片区2200套保障性住房一期工程建设顺利,955名贫困残疾人得到定额生活补助,农村低保覆盖率达100%。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按照城乡一体化战略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协调体系、就业服务体系、技能培训体系、就业援助体系,全方位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形式更加灵活。全年累计收集提供有效就业岗位3.45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达2.02%。

注:

1.本文所列数据,部分是初步统计数,实际完成数以2010年《统计年鉴》为准。

2.本文中的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