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如何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深化“放管服”改革?

2021-08-16来源: 东方烟草报作者:李冰

近年来,烟草行业各级专卖管理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提高审批效率,把群众的事办进群众的心里,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那么,如何真正放出活力、管出质量、服出便利,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深化“放管服”改革?请看本报记者的深度观察~

“放管服”改革,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就是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就是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就是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放管服”改革既是国家命题,也是行业课题。从烟草行政许可和监管服务来看,“依法放”“高效管”“优质服”,既是“眼睛向内”的自我革新,也是“让利于民”的便民之策。

着眼于“六稳”“六保”,“放管服”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战略举措,是一场涉及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全国550多万户零售客户就是550多万个市场主体,让行政许可资源与市场消费资源相匹配,让市场监管服务与市场主体活力相匹配,是“放管服”改革在行业落实落地的题中要义。

“放管服”改革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改革不是单兵突进,只有打好放权、监管、服务的组合拳,“最前一公里”放得下、“最后一公里”接得住、“中梗阻”打得通,才能增强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因此,深化“放管服”改革更要强调改革的综合配套能力,实现系统优化。

如何“放”?应该讲,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烟草“放管服”改革不是简单的放权,不是“一放了之”“自由落体”,而是把“放”的着力点放在稳定数量、提升质量、引导适度竞争上,让行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零售客户。

从高效能治理角度出发,“放”和“管”同时运行,卷烟市场才会稳定协调健康发展,零售客户和消费者利益才能得到保障。真正做到市场准入“放而不乱”,需要改变“重许可准入、轻后续监管”“重增量管控、轻存量调整”的情况,加强对零售客户数量变化趋势的分析研究,运用“最小市场单元”模式进行实时监测,让“水龙头”和“蓄水池”相得益彰。

如何“管”?面对业态各异的市场主体,守好“后续监管”的关卡,需要在监管方式上做到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既能精准识别违法违规行为又不干扰正常的卷烟经营秩序,营造经营有序、管理规范、理性发展的卷烟零售市场环境。

“后续监管”,形象地说,就是要善于在“陶瓷店里抓老鼠”,既能抓住“老鼠”又不打破“瓷器”,彰显治理智慧。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为基础、以APCD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是“陶瓷店里抓老鼠”的实践成果,可以有效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卷烟市场秩序。

当然,不论是简政放权还是放管结合,其最终落脚点在于优化服务。“放管服”改革是否到位,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能否为群众生活及办事增添便利。现实生活中,老百姓办事的“痛点”和“痒点”就是“放管服”改革要打通的“堵点”、连接的“断点”。

聚焦烟草行政许可服务,需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破除各种“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为群众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真正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服”?如今,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必由之路。从“跑马路”转向“走网路”,从“面对面”转向“键对键”,烟草专卖零售许可七大类审批事项在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网上申请,“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腿”的线上办理模式也已成为烟草政务服务的“新常态”。

减免办证材料,缩短办证时间,融入地方政府数据平台,烟草办证模式不是简单地把线下流程搬到线上,而是以互联网思维重塑管理服务,打造掌上申请、线上受理、上门核管、邮寄送达的更加便民的业务流程,真正实现“一网通办、一键可达”。

流程做“减法”,效率做“加法”,就是要让零售客户和办事群众在行业“放管服”改革的各项服务中尝到“甜头”,让市场主体在便捷操作中充分释放经营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一网通办”,并不意味着“只在网上办”。要充分考虑偏远山区和海岛群众以及老弱病残群体申请人实际,着力通过线下的“一个窗”和线上的“一个网”搭起服务的“一个站”,助力“一网通办”走得更远。

不仅如此,围绕群众和企业的“一件事”,“一网通办”还可以不断向上下游流程延伸,升级探索实践新户办证、入网、定档、社会监督“一起办”模式,最终实现发证即入网,让“并联”的流程进一步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

“放管服”改革涉及民生的边边角角、方方面面。“放出活力、管出质量、服出便利”,深化“放管服”改革,贵在创新形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紧盯社会需求、紧贴群众诉求,努力构建高效能治理的烟草专卖政务服务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