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QC小组活动三十年综述

2019-08-14来源:中国烟草

30年,一个新生的稚童,走过少年步入而立之年;30年,一粒种子,成长为茵茵森林;30年,曾经在很多人眼中可有可无的QC小组活动,创造了无数“零的突破”,实现了化茧成蝶的华丽蜕变。

从试探、磨砺,到快速成长、蓬勃发展,QC小组活动逐渐在烟草行业生根发芽、遍地开花,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许多“疑难杂症”,激发了无数智慧的火花,为行业提高管理质量、产品与服务质量水平作出了显著贡献,也为中国的质量管理走向世界贡献了不可替代的行业力量。

回首过去,不仅仅是追忆难忘的峥嵘岁月,更是为了探究行业QC小组活动永葆活力的秘诀和关键,推动QC小组活动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快速发展——从“牛刀小试”到“全面开花”

1990年3月,行业第一届QC成果发布会在广州召开。既没有投影仪制成的幻灯片,也没有电脑精做的PPT。27个QC小组成员或是用墨汁和水彩将成果写在大字报上进行发表,或是采用胶片的模式进行成果发表。

这是行业QC成果发布会的首次“亮相”,虽规模不大、成果不多,但这一全新形式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引起了全行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兴趣。QC小组成员大都由基层员工组成,他们现场工作经验丰富,对实际工作有着真实、独到的见解。这群志同道合之人聚集在一起,围绕工作中的难题开展攻关,这种模式更容易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更容易取得预期效果。

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在质量与效益的牢固基础之上,QC小组活动就是其中的一块基石。从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QC小组活动就得到了国家局、各工商企业、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夯实管理基础、发挥基层创新活力、培育人才队伍的重要抓手。

上下同欲,终至千里。得益于行业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QC小组活动在烟草行业迅速发展。

从最早的25家工厂到94家工厂,从17个省份到33个省份,从工业企业独舞到工商同台竞技,从工业生产、烟机设备到烟叶种植、专卖管理、卷烟销售、物流配送、综合管理。聚沙成塔,集流成河,经过30年的耕耘和开拓,QC小组活动实现了全产业链、全流程的覆盖。

从大字报模式、胶片模式再到PPT模式发布,从纸质评审到采用电子PDF版本报告书的形式,再到无纸化评审,30年来,QC成果发布模式和评审模式同样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奇胜”“智思”“亮剑”“五星”“寻梦”……一个个QC小组自发形成并涌现。他们立足岗位、集思广益、汇智汇力,紧紧围绕降本增效、增收节支和企业运营中面临的热点、难点,破题攻关,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对来说,商业企业参与QC成果发布略晚于工业企业。因此,最初行业QC小组活动以工业为主。1997年,第一家商业企业参加行业QC成果发布。随后,商业企业课题发布数量逐渐增长,涉及领域越来越广。

一直到2012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十三届QC成果发布会,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两个会场发布;2014年7月,第二十五届QC成果发布会首次进行工业和商业分开发布。

行业QC小组活动如同一粒粒扎根在质量土壤里的种子,用看似微弱的力量,“顶”开了一个个质量难题,“顶”出了一片片质量新天地。

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来说话。截至2018年,行业QC成果发布总数为1270项。近十年来,累计66158个小组参加QC活动,累计参与员工54.47万人次,完成课题58003项,成果率达87.31%, QC小组活动创造可计算经济效益达58.88亿元。

烟草行业QC小组活动获得了中国质量协会的认可,2018年,中国烟草总公司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40周年“卓越企业奖”,2人获评“杰出推进者”,7 个小组获“标杆 QC 小组”称号。”

不仅仅局限在国内,行业QC小组还征战在国际QC舞台。2013年至2018年,烟草行业QC成果连续亮相被称为“质量奥林匹克”的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并取得了8金1银的好成绩,是中国质量管理获得的最高荣誉。这些行业精英小组不仅代表中国烟草,更代表伟大祖国,从异国他乡带回了沉甸甸的荣誉。他们在国际QC舞台上,展示中国烟草的智慧,留下了中国烟草的精彩印记。

规范管理——呵护每一粒“种子”茁壮成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规范管理。

制度建设是QC小组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自1989年起,烟草行业不断制定和完善各项QC管理制度、办法,建成了一套完整的QC小组活动管理体系,使QC小组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方向发展,保证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

1990年2月,印发《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评审管理办法(试行)》及《评分细则(试行)》;1998年4月,印发《烟草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2008年12月,出台行业首个QC评价标准《烟草业企业QC小组活动成果现场评价准则》;2016年,印发《烟草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审管理办法》,首次提出QC成果的重要性、创新性、效果和推广价值等评审维度;2019年,发布《烟草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评审管理办法》修订版,进一步细化“问题解决型”和“创新型”课题的评审标准……

有了制度,还需要有策略和措施来细化和落实。从选题立项到评审管理,从成果发布到奖励激励,从现场验证到推广应用,行业用严格的过程管控,呵护着QC小组活动这粒“种子”茁壮成长。

选题立项方面,每年年初,国家局印发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安排,结合行业重点工作,对本年度行业QC小组活动的重点工作、选题方向等进行具体部署,引导行业各QC小组保质保量完成活动课题。各基层企业和单位,根据国家局的部署,结合自身生产和经营管理实际,明确选题,展开攻关,逐级评审申报。

成果发布及评审方面,每年6月,组织行业QC成果评审委员对各省级工商企业报送的QC成果进行集中预审,按照预审成绩择优确定参加行业发布会的QC小组成果;次月,组织召开QC成果发布会,并组织不少于9人的评审委员进行成果发布评审。

奖励激励方面,每年行业和各级单位都对获奖的QC小组进行表彰、奖励;很多单位将优秀QC小组评比结果纳入职称评聘条件,激励机制对QC小组攻关活动的持续开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实效性是QC小组活动的生命力,离开真实性,QC小组活动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近几年,行业QC小组评审的重心逐渐落在了审核成果的真实性及实效性上。

加强现场验证,在“实”字上下功夫。2015年起,行业增加了QC成果现场验证环节,组建专门的验证团队,采取抽查的方式,前往各基层企业进行QC成果现场验证。

唯有“身临其境”,方可“对症下药”。现场验证,既可以进一步审核优秀QC成果的真实性、实效性,更能在验证过程中,为基层单位指出不规范、不合理之处,保证QC小组活动的科学性。2015年以来,国家局已组织对28家获奖单位的成果进行了现场验证。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QC成果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上,只有抓好成果推广工作,才能实现成果价值最大化。

1991年4月,行业首次组织优秀QC成果汇编,2008年8月,在国家局内网开辟“烟草行业QC成果汇编”电子专栏。这对于行业来说,无异于一个质量管理的“宝库”。

行业QC成果硕果累累,然而,正如国内普遍存在的“重研发、轻转化推广”的现象一样,行业对于优秀QC成果价值的推广利用,一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加强成果的推广应用,要在“用”字上下功夫。2016年,国家局印发《烟草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审管理办法》,强调加强优秀成果的引进应用。同年,印发《关于推广应用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的通知》,要求QC小组认真查阅历年成果,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快速引进应用,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作出更多贡献。

为更好鼓励行业QC小组积极引用、应用行业内具有推广价值的优秀成果,2016年起,国家局对引进应用行业内优秀成果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质量管理小组,授予“烟草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引进应用奖”。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在全国烟草行业范围内共实现引进推广QC成果362个。

30年栉风沐雨、不懈奋斗,日趋科学和规范的质量管理,使得职工的质量意识明显提高,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激发,QC小组活动从稚嫩走向成熟和专业,抽枝吐绿、争芳斗艳。

强化培训——建立一支高效实干活动团队

人才是第一资源。QC小组活动30年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行业对QC诊断师和骨干的培养,反之,QC小组活动也培养了一支高效实干团结的人才队伍。

众所周知,QC小组活动属于舶来品,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如同引进新技术一样,都需要一个学习、吸收、改造和创新的过程。

一直以来,行业将QC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每年,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培训,提升参训人员的水平。

参加中国质量协会培训活动,邀请行业外知名专家授课,参观学习其他行业先进经验……最初行业的QC培训以“外训”为主。但“外训”的授课内容大而全,针对烟草行业的内容并不多。伴随着QC小组在行业的深入推进,单纯依靠“外训”已经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

2012年5月,“烟草行业质量管理小组诊断师培训班”在北京顺利举办。来自广西中烟,全国首批、行业首位全国QC活动高级诊断师梁雪玲,为200多名代表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授课。这是行业首次开展QC活动内训工作,标志着行业QC培训实现了从“外训”为主向“内训”为主的转变。

“QC小组活动知识培训班”“QC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培训班”“QC小组评委培训班”……2012年开始,国家局连续8年组织了14期质量管理小组知识培训班,行业内参培骨干人员达到2600余人次。印德春、李强、吴立豪、邓来宏等来自基层单位的授课老师,结合行业自己的案例,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授课,把质量管理方法细化、生动化、简单化,解决了QC小组活动开展中质量管理方法“不会用”“用不上”“用不当”的问题,培训效果良好。

现如今,行业QC内训已成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基层群众性改进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举措,使行业QC小组成员的理论知识、方法运用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综合素质和活动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30年来,行业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又一批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 QC 骨干和小组成员,建立起了一支有丰富经验的QC小组活动诊断师队伍,他们活跃在各基层组织,积极推进QC小组活动,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来引导、传播、组织QC小组活动,有效提高了员工的参与程度,带动了QC小组活动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行业培养具有中质协 QC 小组活动初级诊断师 5163 人、中级诊断师 1352 人、高级诊断师 73 人,其中具有全国 QC 小组评委资格81人。

培训骨干,以点带面。30年来,不断壮大的QC诊断师和骨干队伍,用辛勤的汗水和刻苦钻研,调动了职工参与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日益浓厚的文化氛围,引导和激励着广大职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30年后的今天,烟草行业QC小组活动依然焕发着强劲的青春活力,蕴藏着旺盛的战斗力和巨大的可持续发展能量。

三十而立从头越,继往开来谱新篇。当前,行业正处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六个转向”,为广大QC小组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行业广大QC小组将带着30年磨一剑的执着扬帆再起航,紧紧围绕精益管理提质增效这条主线开展活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益导向,助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聚焦流程改善、人才队伍建设,在行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大展宏图,再创新的辉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