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三个雄心壮志 切实把“走出去”战略变成行动

——访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本甫

2014-02-26来源:中国烟草

拓展市场见实效

  记者:张总您好!近年来行业一直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当前,中国烟草“走出去”的总体情况如何?

  张本甫:这几年,行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卷烟境外总销量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2013年,境外卷烟总销量达到将近700万件,其中境外生产销售的约有440多万件,一般贸易出口下降到全部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国际市场上的卷烟销量超过了韩国烟草,排在第五位。2013年以来,围绕聚焦“三个重点”目标任务,拓展国际市场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国际贸易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总体而言,行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工作呈现出境外卷烟实体拓展积极推进,境外烟叶实体全球布局基本形成,国际合作深入发展,人才队伍初步形成,配套服务持续跟进的特点。

  记者: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张本甫:首先是重点培育品牌销量持续增长,境外销量前五位品牌“长白山”、“摩登”、“R.G.D”、“金宝”、“红塔山”品牌销量均有所增长。其次,重点市场拓展持续推进。卷烟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东南亚市场销量同比增长8%。中东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6%,“摩登”项目开发新产品力度较大,销量持续上升。再次,与卷烟跨国公司的合作也有了实质性推进。中烟与英美烟草合资成立的中烟英美烟草国际有限公司已经在去年8月进入业务运营阶段。中菲瑞士合资公司正在努力探索品牌培育的新模式,促进中烟品牌的成长和发展。上海烟草集团与日本烟草合作项目实现“金鹿”卷烟在俄罗斯市场销量稳定增长。与联一公司在巴西的烟叶合作,与环球公司在赞比亚的生产技术合作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同时,积极探索与其他跨国烟草企业的合作,建立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中烟品牌在国际市场的拓展。

  记者:这几年,行业烟叶的进出口情况如何?烟叶出口对行业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张本甫:自2004年在津巴布韦设立境外实体之后,这些年行业陆续在巴西、阿根廷、美国等几个主要的烟叶进口国设立了境外实体公司,全球烟叶实体化布局已经初步完成。随着对外投资逐步落实到位,合资合作项目进展顺利,2013年境外公司自营、合资合作经营的烟叶总量超过4万吨,海外烟叶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内部管理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在烟叶进口方面,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对主要烟叶来源国从制样采购到加工验货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进口烟叶质量稳定提升。为了满足国内知名品牌的需求,我们还创新了原烟制样和订单采购方式,在巴西、津巴布韦、阿根廷等公司推进扩大共同等级、定向等级试点,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对优质烟叶资源的掌控能力。

  烟叶出口方面,在结构性资源短缺和高成本的双重压力下,烟叶出口保持了量价双稳。按照国家局对烟叶出口的要求,近年来,烟叶类产品出口为有效连接“两个市场”,工业企业消化不适用库存也作出了积极努力。通过发挥行业整体优势,烟叶出口的均价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通过与国外烟草公司共同建设烟叶生产基地和全等级生产合作,有利于行业烟叶生产、科研和加工水平的不断提升。

  总的来看,烟叶出口应该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形成长期的、可持续的规划,并有相应的政策。中国烟叶规模很大,保持一定规模的出口,对提升国内烟叶生产水平很有必要。尤其是跨国公司关于烟叶品质的一些要求、质量标准对行业而言很有参考价值,例如成熟度、农残等概念,都是在烟叶出口过程中引入的,保持稳定的出口对维持良好的贸易关系也有很大作用。

起步阶段补“短板”

  记者:能够看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烟草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那么,中国烟草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怎样的地位?

  张本甫:五年来,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烟草拓展国际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效。行业本身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也应该“走出去”。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中国烟草“走出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目前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卷烟销量排在第五位,但与前四位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行业整体实力有待提升,很多方面尚待探索。

  从发展现状来看,行业尚未真正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品牌,人才队伍也还不能完全适应拓展国际市场的需要,国际市场的运作基础还较薄弱,集约化拓展整体格局尚未形成,在企业并购业务方面尚未起步,拓展国际市场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从国际市场环境来看,除中国市场以外,四大跨国公司占据了国际市场将近70%的市场份额,垄断度很高。而随着全球控烟形势的推进,新品牌进入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另外,通过这些年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我们还发现,国内卷烟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新进入品牌,加之成本又缺乏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走出去”的难度。

  记者:中国烟草如果想要更好地“走出去”,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张本甫:中国烟草要“走出去”,要解决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国际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许多问题需要快速应对。而目前行业在烟机设备出口、并购项目、境外投资等方面的审批流程过于繁复,不利于快速反应。行业要尽快建立一套适应国际市场、有利于国际市场拓展的决策机制。

  另一方面是人才保障问题,行业现在急需一支国际化的人才队伍。但目前来看,适应国际化工作的专业人才和后备人才仍然较为匮乏,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驻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条件成熟的境外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尝试人员本土化办法。

  同时,也要探索如何将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才长期地聚集起来,并逐步向职业经理人的方向发展。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境外人员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确保驻外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充分激发他们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创造性。

  记者:在这种形势下,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增强行业“走出去”的实力?

  张本甫:在“走出去”的初期阶段,行业还是要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我们十分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去学习、借鉴跨国公司在国际化工作中的运作、管理等经验;同时,借助这一平台促使我国卷烟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有所突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合作、“借力”的方式来发展自身反而更加容易。

  另外,并购是行业“走出去”的有效途径,也是这么多年来跨国公司做大做强的最有效途径。跨国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还是要靠并购来扩张规模。跨国公司这些年的并购力度很大。行业近年来也将并购提上重要议程,一直在积极推进。

战略部署变行动

  记者:国家局党组在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追赶烟草跨国公司前三名、掌控进口优质烟叶话语权、缩小与国际烟机研发制造水平差距”的三个雄心壮志,您如何理解这一战略目标?

  张本甫:这一战略目标对行业拓展国际市场工作具有很大的难度和艰巨性,但同时也为行业激发出一定动力。就行业“走出去”的现状而言,拓展国际市场若要取得更大突破,的确需要一个更为长远的奋斗目标,“三个雄心壮志”就是我们需要为之不懈奋斗的远大目标。但也要认识到拓展国际市场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复杂性和开拓性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我认为除了销量规模之外,如果行业能够在2020年实现在市场开拓、并购经验、管理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也将是“走出去”工作的重大突破。

  记者: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走出去”工作将遵循什么指导思想?

  张本甫:2013年行业提出思考、谋划、实践“三大课题”,当时我们就针对行业近几年的“走出去”工作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2014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行业未来的“走出去”工作将继续以中烟国际为主导,以工业公司为主体,以探索实践跨国并购、优化境外市场布局、建设境外卷烟生产销售基地和加强国际合作为核心,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提效益、以项目育品牌,努力追赶世界领先跨国烟草公司,打造中国烟草国际化发展的“升级版”,努力提高中国烟草国际竞争实力。

  记者:具体来说,2014年行业拓展国际市场工作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张本甫:首先要统筹规划、提升水平、加快境外卷烟产销基地建设。建设境外产销基地是拓展卷烟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围绕推进基地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境外授权许可生产加工项目对境外生产布局的合理补充作用,以基地促生产布局,以基地促渠道建设,以基地促品牌培育,以基地促市场拓展,以基地培养锻炼队伍,逐步形成多种模式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协调发展格局。其次是整合品牌、清晰定位,加快形成国际市场的重点培育骨干品牌。各工业企业要全面诊断和分析现有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牌情况,按照培育国际性、区域性和本土化卷烟品牌三个类型,制订重点品牌培育策略。第三要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加快创新国际市场的拓展方式。加快境外产销基地品牌和资产的有效联动,加快国际合作的全面深化,加快境外现有渠道资源的整合开发,加快推进跨国并购迈出实质性步伐。第四要增强实力、扩大影响,进一步加快提升境外烟叶实体化运作水平。在稳定烟叶采购总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采购模式,优化烟叶结构,加大境外实体化力度,提高自营烟叶数量和水平,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最后要调动主体,激发活力,加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继续探索适应拓展国际市场需要,中烟国际为主导、工业企业为主体的体制机制建设,优化审批流程、健全激励机制、优化资金管理、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培养,加快相关配套政策的建立、完善和落实,形成规范有效的激励机制。

  总之,我们要紧紧围绕思考、谋划、实践行业“三大课题”目标任务,按照国家局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加快推进企业并购,努力实现在国际市场上有新的突破和跨越,为持续提升中国烟草国际竞争力而不懈奋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