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踏上“走出去”征程

2007-05-09来源:中国烟草作者:张小乐 徐丽华

    “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巩固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在开拓国际市场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实现从立足国内市场向面向国际市场的跨越。”这是在今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姜成康局长对中国烟草“走出去”提出的明确要求。

    3月15日至16日,2007年全国烟草进出口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与往年的工作会议不同,这次会议除了进出口系统的代表参加之外,还第一次邀请了各中烟工业公司、重点工业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中国烟草“走出去”战略即将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整合资源、拓展渠道、重心外移、做实市场,由当前的一般进出口贸易向实体化、集团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海外实体化运作方向明晰

    多年来,进出口系统在开拓国际市场上作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长期以来基本停留在一般贸易阶段,开拓国际市场主体不清晰,缺乏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散、乱、低”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开拓国际市场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不适应等,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没有实质性突破。

    “从目前进出口发展的态势来看,虽然不排除在少数市场、少数品牌可能还有发展的空间,但总体来说一般贸易已经走到了尽头。”姜成康局长曾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他的判断。尽管过去我们对于“走出去”想了很多办法,但结果却收效甚微。究其缘由,除了长期以来受到走私回流的困扰之外,实践证明这种以一般贸易为主进入国际市场的出口方式难以真正占领市场、赢取利益。细加分析,其原因在于:一是高额的关税会大大增加销售的成本;二是一般贸易的方式不可能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三是由于相关的政策限制,无法形成有效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持和保证。

    基于现实的情况,只有在境外实施实体化运作,真正实现落地生产和销售,方才是中国烟草“走出去”的唯一通道。而要做到这一点,行业的进出口工作就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一般贸易出口向境外办厂和建网络转变;由进出口系统为开拓国际市场主体向以中烟国际为主导和以卷烟企业为主体开拓国际市场转变;由现行的进出口烟叶组团采购方式向以境外投资企业实体采购经营转变。

    “改制、转型、整合”,是国家局对进出口系统提出的六字发展方针。在此次全国烟草进出口工作会议上,姜成康局长在讲话中全面阐述了这六个字的深刻内涵——“改制”,就是把中国烟草进出口(集团)公司改制为中国烟草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烟国际)。根据国家局、总公司授权,中烟国际主要承担“三大职能”,即烟草专卖品国营贸易职能,中国烟草在境外投资企业的管理职能和集中统一管理行业境外经贸活动职能。“转型”,就是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加快一般性贸易向境外实体性运作的转型,逐步实现落地生产和销售。“整合”,就是加大对境外卷烟生产企业和卷烟品牌的整合力度,逐步实现科学、合理的海外卷烟生产点布局。

    “要将国内市场发展与国际市场拓展结合起来,使中烟国际的主导作用与重点企业的主体作用形成合力,在主导作用基础上关键要发挥好主体作用”,李克明副局长在此次全国烟草进出口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据悉,中烟国际组建后,一方面承担着行业集中统一对外的管理职能,另一方面是从事外经贸业务的经营实体,并且尽可能通过在境外实体化运作来进行管理,逐步实现从过去管理型为主向集团化、国际化、实业化方向的转型。

    在“走出去”战略中,中烟国际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全国烟草为一盘棋,履行好管理、指导、服务和协调职责,做好战略谋划、排兵布阵、纠正偏差和激励约束等工作,有效整合行业各方面资源,引导卷烟重点骨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进行业对外投资企业的有效运作。卷烟重点骨干企业要根据中国烟草开拓国际市场的整体规划,自觉成为并充分发挥国际市场开拓主体作用,成为产品研发、投入、经营主体,并承担起“攻市场、建网络、建根据地”的职责。特别是在国际市场调研、品牌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及资金、设备、人才输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中国烟草“走出去”战略逐渐明晰的同时,现有海外机构做实做大的工作从未停步。随着国内卷烟工业企业的联合重组和卷烟品牌的整合扩张,卷烟重点骨干品牌对进口烟叶的依赖性增强,而进口烟叶组团采购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烟叶采购实体化运作方面,设在津巴布韦的天泽公司积极探索合同制种植和采购方式,为下一步转变烟叶采购方式提供了借鉴,增强了中国烟草走出去的信心,两年的运作效果的确可谓“实属不易、卓有成效”。下一步,进口烟叶采购将努力实现重心在外、海外机构实体化运作,全过程参与到采购的各个环节,从有什么买什么向需要什么买什么、需要什么指导种植什么的方式转变,逐步实现定向供应,从而有效满足国内卷烟生产的需要。

    重点企业担当主力军

    曾几何时,蒙古、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朝鲜、柬埔寨、老挝、缅甸……许多国家都留下了中国烟草在境外投资设厂的足迹。虽然这些厂中有的仍然在跨国烟草公司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有的则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坚持下来,但所有这些“走出去”的先行者,都为中国烟草开拓国际市场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都为今天“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烟草境外卷烟生产企业的卷烟产销量达到了859800件。其中,柬埔寨威尼顿集团有限公司、蒙古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均已占到当地卷烟市场份额的35%以上。而由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投资控股的罗马尼亚宝丰烟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则有望成为中国烟草在欧洲的生产基地,进而辐射欧洲市场……

    重点卷烟工业企业有着品牌优势、研发优势、管理优势以及人才优势,有的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优势决定了他们是中国烟草“走出去”的主力军。

    重点卷烟工业企业如何“走出去”?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特别是加深对“第二个跨越”的认识,要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结合起来谋划战略。当前,国内卷烟工业企业大规模的整合重组已基本告一段落,一些卷烟重点工业企业已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和实力,应进一步把握机遇,早认识、早投入,从而赢得主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开拓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参与国际竞争在思想观念、战略谋划、网络建设、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要有清醒的认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已经证明,开拓国际市场决不是只凭斗志、热情和喊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必须要下苦功夫、实功夫,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做实、做好每个环节和每个细节,只有建立在可靠的市场基础和扎实的工作基础之上的国际市场开拓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实现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与过去的一般贸易基本停留在免税市场不同,今天中国烟草开拓国际市场的主攻目标则瞄准了有税市场,也就是说进入当地卷烟销售的主渠道。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卷烟重点工业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要投资办厂,更要注重网络建设和市场营销。正如进出口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本甫所指出的:“紧紧围绕解决市场瓶颈,着眼目标市场的销售网络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由我参与、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植根当地市场、真正实现落地销售。而在重点目标市场要向‘由我调控’阶段转移和过渡,逐步建立起真正有控制力的销售网络和渠道,最终达到占领市场的目标。”

    据悉,国家局正在研究制定鼓励卷烟重点工业企业实现“第二个跨越”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解决卷烟重点工业企业“走出去”动力不足问题,使之成为受益主体,加快其“走出去”的步伐。

    当然,国家局对“走出去”的积极引导并不意味着一拥而上、遍地开花。此次会议明确指出,要扶持有一定基础、销售网络和发展潜力的现有境外投资卷烟生产企业,使其在目标市场做实、做强。同时,要加大对境外卷烟生产企业和品牌的整合力度,逐步实现科学、合理的海外卷烟生产点布局。待条件成熟后,实现中国卷烟品牌在境外的本地化生产和销售,真正成为中国烟草开拓国际市场的支点和中国烟草海外生产基地。需要强调的是,现在的“走出去”战略与过去有“质”的不同,在国外设的厂决不能再是淘汰设备或低次原辅料的“消化地”,无论建厂还是建网都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而且要“先有市场后办厂”,充分准备,防范风险,组成中国烟草的“联合舰队”。

    尤为重要的是,要加强适应中国烟草“走出去”战略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从行业内外选拔和培养熟悉国际市场、拥有国际竞争所需能力的人才,深化外派人员用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一支能够担当走出去重任、经得起考验、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外经贸人才队伍。

    简言之,卷烟重点工业企业要根据中国烟草开拓国际市场规划,自觉成为并充分发挥国际市场开拓主体作用,成为产品研发、投入、经营主体,并承担起“攻市场、建网络、建根据地”的职责。

    以攻为守主动“走出去”

    可以说,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进出口系统大力深化内部改革的一年。为给中国烟草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去年4月,国家局启动了口岸公司管理体制调整工作。中国烟草进出口(集团)公司有关成员企业调整到所在地省级局(公司)的子公司,有关省级工业公司设立进出口部。经过精心组织、稳妥实施,这项涉及面广、调整幅度大、涉及多方利益的改制工作平稳顺利完成,为中国烟草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好了一定的铺垫。

    在进出口系统自身积极做准备的同时,从行业整体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烟草经过二十多年特别是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重点骨干企业逐步壮大,品牌规模不断扩大,“两个10多个”逐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行业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基本条件。

    除了内在的发展动力之外,外在的压力也成为中国烟草选择主动“走出去”道路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竞争格局日趋明显。奥驰亚集团、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等几个跨国烟草公司通过并购和资产重组,在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增强;相应地,世界性的知名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品牌集中度和市场垄断度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球畅销的前十大卷烟品牌占国际市场份额的20%,其中居首位的“万宝路”的销量是中国第一大卷烟品牌“白沙”的5.5倍。2006年,卷烟年产销量占世界卷烟年产销量1/3的中国,在国际市场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仅为1.5%左右。在如此形势下,仅靠固守国内市场,中国烟草就仍是“大而不强”,无法长足发展。

    条件初具、形势逼人。“光靠守是守不住的。我们也要主动地‘走出去’,以攻为守!”正如姜成康局长反复强调的,“走出去”战略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在稳定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走出去”积极主动地开拓国际市场,只有在更高水平上参与竞争,在更大范围内利用资源,在更加残酷的环境中历练,在与更强对手的过招中提升,中国烟草才能不断提高整体实力,由大变强,成为世界烟草强有力的一极,中国卷烟品牌才能从中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中国烟草行业由此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与国内市场的现状相比,国外市场才是真正的市场,才是真正的竞争。希望重点卷烟工业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上要有所作为,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烟叶产区在稳定烟叶出口规模、提高出口结构上要有所作为。”姜成康局长语重心长地说。

    “走出去,不仅仅是艰苦,而且是痛苦,要付出精心的努力、很大的代价和坚定的决心。”可以说,中国烟草“走出去”的号角已经吹响,虽然征途难免荆棘曲折,但只要下定决心,不畏艰难,真抓实干,相信机遇大于挑战,终能满载而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