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产业是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整个烟草产业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整个行业从上至下都很重视烟叶产业的发展和稳定。根据实际情况,国家局为烟叶产业的发展确定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理顺关系,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路。顺应趋势,省局(公司)进行了组建两家烟叶公司,取消县级烟叶公司法人的体制改革,从而整合了烟叶的资源,增强了烟叶产业的整体实力,适应了专卖管理要求,适应了市场化要求。可以说,这些改革措施从体制上为我省烟叶产业的再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下步发展撑起了广阔空间。国家局、省局在战略上为我省烟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的关键就是我们烟叶企业在微观上如何加强管理,创新机制,钻研业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工作的问题。
烟叶生产是属技术要求高,环节把关严,生产投入大,时间季节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于此种认识,结合肇州县19年来的烟叶生产实际,提炼出烟叶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适度规模和烟叶质量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前提;烟农效益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烟叶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命脉,规范是提高效益和质量的保证;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不变的主题,视烟农为上帝是我们永远牢记的宗旨和经营理念。
烟叶的用途单一,生产多了不行,生产少了也不行,生产多了会造成产品的积压,给国家、企业、烟农造成损失,生产少了满足不了卷烟工业的需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规模没有质量,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只有质量没有规模,烟叶产量少,产品很难进入卷烟配方。因此说,规模和烟叶质量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前提。
稳定的烟农队伍是烟叶产业良好发展的保障,烟农效益决定产业的发展,决定烟农队伍的稳定,决定烟农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烟农没有效益,烟农队伍不稳,受利益驱使,必然导致烟农从烟叶种植转向其他种植业。企业靠烟农来支撑,烟农靠企业来发展。烟农怎样才能有效益呢?不是靠提等提价来解决,因为烟叶质量是企业命脉,作为企业不讲产品质量,产品就会积压,烟农的效益也只能在帐上计算,没有实质性的效益。烟农的效益要靠规范来解决,规范就是规范烟农的种烟行为,不能是烟农怎么想就能怎么种,而是引导烟农按照烟叶种植规范,科学的生产烟叶,以达到提高烟农效益和烟叶质量的目的。
改革需要从体制、机制入手,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制度和机制建设,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和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和烟农之间,好比一个天平,谁能把企业的利益和烟农的利益结合的越好,谁的薪酬就会越高,企业利益和烟农利益是密不可分的,是企业发展的统一体,忽视任何一方都是不行的。
创新主要是指烟叶种植技术创新,烟叶的种植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年都有创新的新成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努力的去创造新的技术去指导烟农实践。视烟农为“上帝”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行业整体发展的高度,从产业稳定角度出发,树立烟农利益至上的意识,树立维护烟农利益就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意识,加强烟农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烟农种烟抵遇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强龙江烟叶产业整体竞争力。
围绕这一发展思路,我们的整个工作就有了中心,纲举目张,各项工作就会有机的带动起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1998年肇州县烟叶公司是这样一个企业——银行贷款1165万元,拖欠烟农烟叶款500万元,亏损1010万元,企业濒临破产边缘。至2004年末,公司贷款实现零突破,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738万元,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1010万元外,企业自有资金发展到728万元。2006年,我公司烟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2,350万亩,商品量70400万担,预计实现利润700万元。肇州烟叶公司能够起死回生,重新站立起来,除去政策性、体制上的因素,主要是得益于这条基础经验。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是与同行共同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促进烟叶产业的整体进步,共同提高,为龙江烟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