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川省会东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加强基层烟站(点)建设纪实

2007-02-12来源:东方烟草报社作者:王万平
      以前,四川省会东县的基层烟站(点)建设由于受资金和山区条件限制,烟站(点)的布局分散、管理粗放,烟站(点)的功能只体现在烟叶收购上,大多数烟站(点)连最基本的工作条件都不具备。2004年,国家局、四川省局(公司)先后出台了加强基层烟站(点)建设的政策,加大了烟叶基层建设投入。为了抓住这个发展机遇,会东县局(营销部)根据烟站(点)分布情况,认真制定了3年规划。
      在四川省局(公司)和凉山州局(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下,3年来,会东县局(营销部)新建标准化烟站2个,标准化收购点7个,改建和扩建收购点6个,新建和改扩建面积达28203.92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基层烟站(点)员工的工作环境,增强了基层烟站(点)的综合管理功能,为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取长补短 示范带动
 
      烟叶基层建设是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2004年,会东县局(营销部)全面启动了标准化烟站(点)规划建设。为了达到省局(公司)提出的“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要求,会东县局(营销部)在8个烟站(点)中选择了3个烟站(点)进行标准化建设。经过调研,最后确定了姜州、参鱼两个烟叶年产量在3500吨的烟站作为第一批标准化烟站的示范点;在74个烟叶收购点中选择了具备中等烟叶收购水平的文箐收购点作为标准化收购点的示范点。
      在没有经验、缺乏现成标准的情况下,会东县局(营销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通过到云南玉溪、曲靖等烟区的收购站(点)实地考察,汲取了很多先进的标准化收购站(点)建设经验。同时,还请来专家,就烟站(点)的适用性和科学性进行设计论证,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适用的标准化烟站(点)建设方案。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两个标准化基层烟站、一个标准化收购点在当年的烟叶收购前如期交付使用。标准化烟站(点)竣工时恰逢全国烟叶收购工作现场会在凉山州召开,姜州标准化烟站被选为参观点,其标准化的设计风格、完备的收购设施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因地制宜 改扩结合
 
      标准化烟站(点)的建设成功,使会东县局(营销部)在烟叶基层建设方面开拓了思路,但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
      会东县的烟区地域广阔,烟农比较分散,如果全部按标准化收购站(点)重新建设,则各站(点)的面积必须在5亩以上,资金投入要在百万元以上,这对处于会东县山区的大部分烟站(点)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于是,会东县局(营销部)根据烟站(点)的分布情况,对全县43个收购站(点)进行认真筛选,因地制宜,合理分类。对基本具备收购条件(收购设施齐备、库容条件能满足收购需要)的烟站(点)采取就地改扩建的方式,对需要重建的站(点)进行合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决不贪大求多。2005年,会东县局(营销部)完成了6个基层收购点的就地改扩工作,新建收购点2个,并进一步完善了收购点的内部设施,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体现了经济适用的原则。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经过两年多的基层建设实践,会东县局(营销部)认识到烟区基层建设点多面广、战线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上下工夫。
      由于会东烟站(点)的分布过于分散,43个站(点)普遍存在面积狭小、功能单一的问题,而且到了烟叶收购季节还要另租借房屋设置临时收购点,影响了烟叶收购工作的正常进行。2006年,会东县局(营销部)按照国家局、省局(公司)关于烟叶基层建设的总体要求,对全县烟站(点)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确定了会东烟叶基层建设必须走“集中统一、方便烟农、利于管理”的路子,在规划建设上必须整合现有的站(点)资源。通过规划,将原来的43个基层收购点整合为现在的36个,整合后的收购点都具备收购1000吨以上烟叶的综合处理能力。(见图3)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订基层烟站(点)建设方案是会东县局(营销部)在烟叶基层建设过程中的显著特点。如今,锐意进取的会东烟草人正在向“把烟站(点)建成联系烟农的窗口和烟农活动中心、基层员工和烟技员之家和最直接的管理指挥中心”这一目标不断迈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