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基层建设之路

福建三明烟草分公司烟叶基层建设工作纪实

2007-01-15来源:中国烟叶专刊作者:王麓 章文水
    2006年福建三明烟草人紧紧围绕国家局“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方针,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构建和谐烟草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执著,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的基层建设之路。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维护烟农利益
 
  2006年三明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会议提出,在着力加强以烟水配套工程和集约化烤房工程为重点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末完成80万亩基本烟田的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烟农利益。
 
  三明烟草人深刻认识到,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切实维护烟农的合法利益是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三明市局(分公司)局长、经理刘添毅给我们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00年,全市共有8.4万户烟农,户均种烟3.8亩,户均收入3904元;2006年,全市共有5.2万户烟农,户均种烟8.2亩,户均收入突破1万元。但是,在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烟农种烟积极性却有所下降。破解这一难题,不仅需要魄力,更需要智慧和毅力。
 
  记者来到将乐县大源乡肖坊村时,25座密集型烤房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肖坊村党支部书记吴远良正忙着干活,他边扎把边跟记者聊了起来,“密集型烤房真是太方便了!一座烤房一次能烤20亩烟叶,烤出来的烟叶颜色鲜亮,一斤能多卖8毛钱呢!”这时,旁边一位烟农插话道:“有了烤房,大家的收入比往年都提高了,而且密集型烤房操作简单,烤起烟来特别轻松,真是我们烟农的宝贝啊!”
 
  密集型烤房建设仅仅是三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一部分。2005年,三明烟草投入资金1.66亿元,新修了水渠、水坝、电灌站、田间机耕路、简易桥梁、防洪堤、管网等1887项烟水配套工程,新建密集型烤房4084座,使4.2万户烟农、14.7万亩基本烟田受益。2006年6月,三明烟叶遭受洪涝灾害,刚刚建成的烟水配套工程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有近7万亩易涝烟田免遭洪水的袭击。
 
  采访过程中,记者被这些纯朴的烟农所感动,也为三明烟草人真正为烟农着想、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的工作作风而感动。
 
责任工程——“四个到位”
 
  三明烟草人知道,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责任为重,只有保证工程切实发挥作用,才算是对烟农负责、对行业负责。因此,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他们坚持做到“四个到位”。
 
  合同签订到位。三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4万多户烟农的切身利益,所有项目在施工前,烟草公司都与受益村或受益农户签订补贴合同,明确建设内容、责任主体和受益对象,同时也让广大烟农体会到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
 
  工程招标到位。所有项目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标。工程招标主要由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或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公司组织招标,从根本上杜绝了不规范操作现象的发生。
 
  管理考核到位。三明烟草着力构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管理机制、资金监管机制和廉政建设机制,切实把资金管好用好,提高工程效益。同时,把建设成效与绩效考核挂钩,落实责任,精细管理,提高项目建设的规范化水平。
 
  资料归档到位。加强对所有项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出台了《烟基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实行档案专人负责制。
 
效果工程——“严把三关”
 
  2005年,三明烟草人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地点分散、不易监管等困难,按照“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的原则,确保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受益一处。
 
  科学论证,严把立项关。项目建设伊始,三明烟草就出台了《三明市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质量标准(试行)》,严格规范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等标准。各地烟草部门联合水利、农业等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必要性以及工程预算进行科学论证。在此基础上,三明市、县两级烟草公司都成立了由专家组成的论证评审委员会,以保证项目设计和预算编制达到福建省局(公司)的要求。
 
  加强监督,严把过程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三明烟草重点抓好了4个层面的监督工作:一是行业监督。各县级公司班子成员实行包片负责制,包村烟技员参与所负责村的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了所有工程建设“进度有人促、质量有人抓”。二是技术监督。一方面聘请水利局、农业局等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质量监督员,另一方面聘请监理公司对全区5万元以上的项目工程进行监理。三是行政监督。项目所在地的乡、镇、村均对每个项目派出3~5名责任人作为质量监督员,加强管理与协调。四是群众监督。对烟农代表进行培训,发放6000余份《培训手册》、《施工技术手册》、《监督手册》,使烟农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当成自己的事,主动参与到项目质量监督中来。
 
  全程检查,严把质量关。按照“齐抓共管抓质量、千方百计抓进度、规范程序抓合同”的总体要求,围绕进度、质量与规范运作3个方面,市、县两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办公室不定期进行检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全区共发放200多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检查整改通知书》,以确保工程质量。
 
阳光工程——“三个办法”
 
  总体来说,三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高、作用大,而这正体现了三明烟草人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其中,“三个办法”的出台和落实使三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真正成为了“阳光工程”。
 
  一是出台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要求做到“四公开”、“八不准”,规定所有职工(包括退休、退养)及其亲属一律不准参与工程建设,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的监督。二是出台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统一审批格式、审批程序和审批手续。每一笔款项的支付必须经过办公室人员现场核实和有关经办人员签字确认两道程序。同时,资金支付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进行转账付款,做到了专款专用。三是出台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贴资金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突出工程造价审计。
 
  记者在万安镇采访时,该镇副镇长汤群勇谈起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感触颇多:“去年发生洪灾,我们镇的烟叶生产损失惨重,搞灾后重建时,烟草公司拿出100多万元进行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我们镇的烟田旱能灌、涝能排、交通便利,为万安镇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打牢了基础。说到关爱烟农,烟草公司真是把工作做到家了!”
 
基层烟站(点)建设 ——让烟农体会到家一般的感觉
 
  近年来,三明烟草坚持“稳定规模、突破瓶颈、完善设施、提高质量”的烟叶生产指导思想,以提高烟叶可用性为中心,突出三明烟叶特色,同时,按照编码式收购模式要求,本着“功能齐全、流程优化、经济适用、利于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强烟站(点)建设力度,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基层条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三明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市共有烟站(点)118个。2006年,三明烟草共投资3921万元用于烟站(点)建设,其中,新建、改建编码式烟站(点)43个。
 
  为充分发挥基层烟站(点)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三明烟草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对烟站(点)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更多地把功能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服务上,努力把烟站(点)建成烟农之家。
 
  “真正将服务进行到底”
 
  将乐县坊头村烟站是经过改建的标准化烟站,在这里采访时,烟农王星魁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卖烟的时候,排一天的队都卖不了烟,等级还经常被搞错。现在特别省心,在休息室里看看电视、下下棋,最多半个多小时就能领到烟款啦!”
 
  烟叶收购是烟叶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三明烟草人从维护烟农利益、解决烟农卖烟难问题入手,大力规范烟叶收购秩序,提高收购效率和烟叶分级水平。他们从半封闭收购到全封闭编码收购再到编码收购,采取“入户预检、约时定点、编码收购、承诺服务”的收购模式,明确了服务标准,提高了服务水平。
 
  坊头村烟站副站长余木水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到规范收购、诚信收购、平稳收购,真正将服务进行到底!”
 
  “这是属于烟农自己的学校”
 
  在清流县采访时,烟农们对烟草公司开设的烟农夜校连声称赞。龙津镇南歧村的老烟农王惠明自豪地告诉记者:“我是第一批上烟农夜校的!”当记者问到白天干活累了一天,晚上还有没有精力上课时,他说:“白天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晚上就能解决了,这样第二天干活的时候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烟农夜校真正解决了我们技术方面的问题!”
 
  王惠明所说的“烟农夜校”,就是三明烟草利用农闲时间,专门为烟农开设的。烟农夜校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根据烟农类别不同,组织烟技员或种烟经验丰富的烟农进行授课,主要讲解烟叶生产政策和科技知识,以解决烟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醒下阶段农事操作的重点,为烟农和烟草公司搭建沟通的平台,实现共同发展。
 
  王惠明说:“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有课,大家都会准时来上课。我觉得自从有了烟农夜校之后,烟农的种烟水平越来越高,收益也越来越好,最重要的是,这是属于烟农自己的学校啊!”
 
“这里就像我们的家一样”
 
  肖才文在基层烟站工作已有20多年,从烟农到烟技员,再到现在的烟站站长,一路走来,他的感受最真切也最深刻。“当初烟技员住的地方条件差,夏天热得睡不着觉,冬天冻得直哆嗦。经过两次改建后,烟站环境大为改善。现在我们的房间床铺整洁,还配备了电视,连浴室都有了。”烟技员周贤旺接过话头说:“现在我们工作起来精力很充沛,这里就像我们的家一样!”
 
  在不久前结束的三明烟叶生产暨基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三明烟草提出,新建的烟站(点)里,每个烟技员都将有自己的宿舍,并有统一的办公场所。
 
  三明烟草人坚持以服务为出发点,不断改善基层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制定了一整套基层烟站(点)工作流程和作业制度,努力把基层烟站(点)建设成为综合性的烟叶工作站(点)。
 
烟叶基层管理 ——服务无微不至
 
  在烟叶基层建设过程中,三明烟草十分注重员工素质的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此,三明烟草分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规范和加强对烟技员的管理,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基层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努力增强三明烟叶生产的自主创新能力。
 
培训考核——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三明烟草人认识到,针对三明烟区分布范围较广、烟农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培养一批技术全面、吃苦耐劳,并且真诚服务烟农,能把新技术推广到每个烟农的烟技员队伍,是三明烟叶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培训方面,三明烟草分公司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鼓励烟技员加强学习,并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对烟技员进行系统培训,选派优秀烟技员参加国家局、省局(公司)的烟叶技术培训。在日常工作中,三明各烟站(点)也结合生产实际,利用每周的学习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在烟技员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考核方面,三明烟草分公司对全体烟技员提出了“664”要求,即坚持“严、苦、勤、实、细、早”,克服“骄、贪、懒、虚、粗、拖”,做到“脑勤、脚勤、手勤、口勤”。此外,还实行包村工作责任制,每年对烟技员的思想品德、业务技能和工作业绩等进行量化考核,实行“烟技员好坏由烟农来评定、烟技员去留由烟农来决定”的机制,并将测评、考核与个人收入挂钩。
 
  在待遇方面,根据烟技员的工作责任、贡献、学历、工龄等综合因素划分15个档次的工资,并根据阶段工作考核,灵活调整工资档次。同时,对受到上级表彰的烟技员,公司给予相应的配套奖励;对技术创新的烟技员,公司给予重奖;对不能胜任工作或不适应烟叶发展的烟技员,予以降级或解聘处理。三明烟草分公司还为烟技员办理了养老、医疗保险,并交纳了住房公积金等,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烟技员队伍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烟叶信息平台——烟农种烟“小秘书”
 
  “为了践行‘关爱烟农、共同发展’的理念,最近烟草公司拨出786万元,专项补贴2006年受灾的烟农……”这是今年10月31日,正在烟田忙碌的清流县灵地村烟农黄仰忠收到的一条手机短信。如今,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能通过手机获得关于烟叶生产政策及技术指导方面的信息。黄仰忠指着存在手机里的信息说:“烟草公司的服务太贴心了!有了这个‘小秘书’,种烟再也不用发愁了。”
 
  三明烟草分公司坚持把“关爱烟农,共同发展”作为烟叶工作的宗旨。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服务烟农,提高烟叶生产水平,他们在每个村配备至少一名烟技员进行技术服务,同时利用三明烟草VPN网,通过当地联通公司将持有手机的5万多户烟农的号码记录在册,把烟叶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关键时期需把握的技术要点、天气情况及相关政策,以短信的形式及时发给烟农,给他们配备了“小秘书”。同时,鼓励烟农自愿加入三明烟草VPN网,实现网内烟农与烟农、烟农与烟技员之间的免费通话。
 
  细微之处见真情。“小秘书”是一种服务形式的创新,也体现出三明烟草人的细致周到服务。
 
户籍化管理——为烟农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明烟叶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一方面得益于三明烟草人的积极探索,尤其是对烟农的管理以及个性化的服务。
 
  清流县龙津镇南歧村烟农冯飞龙告诉记者:“我从2003年开始种烟,当时由于缺乏种植经验,被归为D类烟农,那年亩产值才几百元。这几年,烟技员上门手把手地教我。今年我种了6亩烟叶,收入可达13000多元,诚信等级也上升到B类。明年我要争取成为A类烟农!”
 
  从2003年开始,三明烟草分公司根据历年烟叶生产数据,综合烟农生产条件、种植规模、技术水平、信誉度等多方面因素,把烟农分为4类:A类(紧密型高信誉的烟农)、B类(长期合作型的烟农)、C类(半松散型的烟农)和D类(松散型烟农)。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三明烟草分公司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服务,为稳定烟农队伍和提高烟叶合同履约率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他们还建立了烟技员、专卖人员档案和烟站(点)、专卖所档案,制定出绩效考核、责任追究和诚信管理等3项制度。同时,根据每年的数据分析,对烟农类别进行调整,对制度进行完善,有效地激发烟农的种烟积极性,提高基层人员服务烟农的水平。
 
  三明烟草人深知,在烟叶基层建设的征途上,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因为服务没有止境,他们要为构建和谐烟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