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共赢机制 确保持续发展

――兴山烟草营造和谐经营环境的成功之路

2007-01-12来源:湖北省兴山县烟叶公司作者:刘爱辉
      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同时正确处理好烟叶生产中各方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烟叶生产积极性,也至关重要。介于烟厂与烟农之间的县级烟草生产营销部门,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一使命性的课题?兴山烟草在多年的烟叶生产中不断探索解决好与国家利益、烟厂利益、地方政府利益、烟农利益等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多方利益的共赢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维护国家利益:以质取胜紧跟产业导向,以诚取信确保产业计划
 
      兴山县凭借着什么优势竟能跻身于国家严格政策控制且竟争激烈的烟叶生产行业前列?兴山烟草的解答是,以质取胜紧跟产业导向,以诚取信确保产业计划。1985年,兴山县起步试种烤烟,1987年种植仍不足百亩,生产优质烟仅6100公斤。但烟草部门从土壤气候条件和比较效益中看到了发展潜力。继而以优质品牌争取国家产业政策,1998年被确定为湖北省优质烟外贸出口基地县。遵循国家计划,1992年,基地规模达18000多亩,产量234万公斤。最高峰的1997年达到45000亩571万公斤。1998年,国家紧缩种植规模后,兴山县仍持续保持了32000亩350万斤的生产规模,并在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17个国际型优质烟叶开发基地之一。
 
      企业在做大产业蛋糕的同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肃执行产业计划,确保国家利益。
 
      ㈠坚持严格的计划生产。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组织生产,不超计划生产,同时又千方百计保证全额完成生产任务,决不掉产。不大起大落,实行按需生产,以销定产,确保了烟叶生产平稳、协调发展。
 
      ㈡坚持严格的合同收购。为保证合同的严肃性,坚持按合同组织收购,不跨区域收购烟叶,不出台价外价政策以吸引边界烟农或烟贩到本区售烟。同时,要求烟农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数量交售烟叶。
 
      ㈢坚持严格的合同调拨。兴山烟草多年来信守合同,坚持诚信为本,用户至上的原则,与用户建立了长期的伙伴关系,从未发生调拨质量纠纷。烟叶调拨等级合格率达到了85%以上。有的客户还曾对兴山烟叶调拨实行免检。从种植烟叶以来,兴山不搞体外循环,维护了正常的烟叶销售秩序,保证了国家税收不流失。
 
      ㈣坚持适时的质量调整。按照国家在不同时期提出的质量标准,兴山烟草坚持适时调整产品生产技术和质量,自2002年起连续进行了两年国际型优质烟叶开发、两年的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开发示范,基地烟叶样品质量在全国优质烟叶评吸鉴定中获得一次第二名、一次第三名。开发示范的成功受到了烟草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全县烟叶生产以此为契机,加大科技兴烟力度,促进了整体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替代进口烟叶基地的建设,为改写国内大部分烟厂原材料依赖进口的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㈤积极研究可持续发展政策和对策。针对烟叶种烟比较效益不高、劳动强度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等不足,兴山烟草加强调研,认真落实全省烟叶区划、可持续发展规划等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逐步完善了扶持、奖励和保障政策;同时向地方政府建议做好中长期规划,确保烟叶产业健康发展。
 
      二、维护烟农利益:完善服务,强化帮扶
 
      ㈠完善优质服务措施。从种植烤烟起,兴山烟草就为烟农配备了相应的技术人员,为他们提供全程服务,并分环节加强对技术员的考核,确保技术指导到位。近些年来,还探索实行烟叶技术员客户经理管理,将技术员利益与所服务的烟农利益捆绑,结成利益共同体。探索烟叶生产组织管理的模式,积极推行烟农互助组建设和人性化、差别化服务,实行“服务到户,管理到家,技术到位,帮扶到人”的管理目标,促进以互助组为单位的烟叶生产健康发展,为集约化生产、新科技推广,为解决烟叶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找到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㈡加大无偿扶持力度。兴山烟叶从零星种植到形成规模化生产,与烟草部门和地方政府无偿扶持是分不开的,20年间,全县烟农获得无偿扶持达到2000多万元,有效地降低了烟农种植成本,烟农获得了实惠。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局加大了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努力改善了烟区生产环境。
 
       ㈢降低烟农种植风险。全方位的防范风险,解除了农民的风险忧虑,是烤烟种植及其技术推广的重要前提。兴山烟草一是积极宣传动员烟农投保,降低生产风险系数;二是争取政府及农业部门支持,联合建立生产保障基金,实行保底收入风险补偿,及时救助受灾烟农;三是抓好烟水配套工程、防雹点建设,建立科学的抗灾救灾预案,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自然灾害风险。
 
      ㈣公平公开公正收购。一是加强对烟叶收购组的管理。正确执行国家收购政策,接受社会监督、人大监督,不打白条,不压级压价。在收购中实行每旬清仓盘点制度、资金控制制度,完善封闭式密码收购程序和制度,为烟农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售烟环境。二是成立质量检查、监察审计、专卖管理三个专班,加大对烟叶收购组及烟叶二次质检站的管理和监督。三是认真执行国家局在收购上的“五条纪律”和县局制定的“六个一条辞退制”。对兴山烟草的公平收购,老百姓心中有杆秤。2000年,白庙村、界牌垭村100多农户自发组织起来,为界牌垭收购组送来了“公正公平,富民强镇”和“烟农满意收购组”的锦旗。2005年收购结束后,榛子乡板庙村村委会敲锣打鼓的给兴山烟草送来了锦旗。
 
      三、维护烟厂利益:紧紧围绕用户需要,组织烟叶生产营销
 
      用户即上帝。兴山烟草如同信徒的虔诚,忠实用户这一上帝,强化四大修练。
 
      ㈠提高烟叶可用性。生产适合用户需要的烟叶是烟叶生产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用户曾一度反映烟碱含量偏高,他们就根据用户的建议,通过办实验田,办讲座,与科研所联合进行烟叶生产实验攻关,把种植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科学打顶,实行“三段式”烘烤等降碱增香先进技术落实到烟叶生产中,满足了卷烟配方的需要,也保证了稳定的客户和销路。
 
      ㈡厂县联办基地,稳定烟叶供应。1988~1992年兴山和省烟草进出口公司联办基地,1998年烟叶销售逐步走向市场,基地与烟厂对接后,他们审时度势,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叩开了一批新客户的大门,先后与7家客户联办基地,按客户的质量需要组织生产,借助客户的技术力量和资金扶持,推动了烟叶生产标准化进程。确保了烟叶收得进、调得出,使烟农的烟叶能够迅速转化为商品。
 
      ㈢提高调拨等级合格率。兴山烟草在烟叶收购上推行“八定”收购法,按部位收购,实行二次质检的时间很早,对平衡全县烟叶质量、确保调拨质量做出了积极努力,在购销中讲诚信,对客户有异议的烟叶,他们承诺,省外48小时响应,省内24小时响应。在收购前对技术员、烟农进行分级培训,在收购中加强管理与考核,提高了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融洽了与客户的关系。
 
      ㈣主动征求意见,改进技术方案。兴山烟草多次组织乡镇管烟干部、烟叶技术员、烟农到烟厂参观,与客户座谈,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同时在制定烟叶技术方案时及时征求客户意见。调动了烟厂对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的积极性,促进了烟叶质量的提高。
 
      四、维护地方政府利益:企业当好政府参谋,政府调动行政资源,政企联手做强烟草产业
 
      打造烟草产业,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兴山烟草在提供技术质量和产品市场保障的同时,主动当好政府参谋,促进地方政府调动了一切可用的行政资源,打造烟草产业。
 
       ㈠抓好产业结构调整。1987年,县政府在认真总结试种经验和听取烟草部门建议的基础上,决策将烟叶种植纳入突破发展的主导产业,下发了《关于建立烤烟生产商品基地的意见》,带来了全县第一次大规模的种植结构调整。1998年,为适应国家烟草产业调整要求,县政府又组织实施了新一轮的种植结构大调整。通过调整,形成了以榛子乡、黄粮镇2个全省烟叶重点乡镇、13个1000亩以上的村、1158户10亩以上专业户为主的生产格局,全县户均烟叶种植面积7.87亩。设立了基本烟田保护区,进一步提高了种植集中度,提高了集约化生产水平。使烟叶生产成了高山及半高山地区富乡富民的主要产业。
 
      ㈡建立长效的产业建设领导工作机制。自1987年县政府成立烟叶生产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烟办)以来,烟叶生产计划、配套物资、收购秩序、奖励政策等重大事宜均由烟办统筹协调安排。乡(镇)村干部职责与烟叶生产紧密挂钩,建立起了一个保证烟叶可持续发展的行政领导机制,充分调动一切可用的行政资源。
 
      ㈢加大了产前投入。兴山县虽然不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农户的家庭收入不高,许多农户只是在温饱线上,兴山烟草在烟叶生产中大力组织资金、烟用物资,无偿提供或者为烟农垫付资金扶持生产,20年间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此外,政府每年从烟叶特产税收入中拿出10%设立烟叶生产专项基金扶持生产和奖励兑现。
 
      
 
      事业改善环境,环境成就事业。凭借着共羸的利益机制,兴山烟草与其相关的多方利益主体之间形成了利益共羸格局。兴山烟草基地已成为国家烟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国家产业发展利益的最好维护。地方财政从烟草产业中已累计获得税收1.34亿元,十多年来,烟叶税源持续保持了兴山县第二大税源的突出地位。兴山烟草与相关烟厂的合作伙伴关系日渐稳固,顾客的满意度日渐提升。全县5000户烟农2万多农村人口凭种植烟叶脱贫步入了小康。兴山烟草由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白手起家租房办公起步,现已成为实力雄厚的烟草营销实体,跨入了全国烟叶生产工作先进行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