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烟叶产业发展

2007-01-11来源:牡丹江烟叶公司作者:梁子恩
    按照“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工作方针,黑龙江省局(公司)逐步实施深化完善烟叶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先将烟叶生产与卷烟销售分离,进而又将烟叶产县生产经营管理权限上划集中,基本建成了以哈尔滨、牡丹江两大烟叶公司为生产经营实体和市场营销主体的产业基地,推动烟叶生产经营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一体化发展进程。烟叶产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技术服务更加科学,经营管理更加规范,技术队伍更加稳定,产业布局更加优化,竞争实力更加增强。
 
   一、烟叶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实际意义
 
  1、明确企业的生产经营实体和市场营销主体地位 
 
    在国家局突出强调巩固烟叶产业基础地位、实施规模与总量控制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与完善烟叶生产经营体制改革,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管理要求,成立独立的哈尔滨、牡丹江两大烟叶公司,把黑龙江烟叶生产经营推向全国烟叶大市场。明确了省局(公司)负责烟叶产业生产指导和监督管理的领导地位;突出了两大烟叶公司作为烟叶生产经营实体和市场营销的主体地位,统一负责对产县烟叶生产管理和经营核算;取消了产烟县公司的法人资格,成为负责烟叶种植、技术推广、烟叶收购和生产服务的区域站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多头分散经营,不适应卷烟工业社会化大生产,不利于产业规模经营及企业管理成本高、资源配置效率低的落后状况,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竞争生存,提高了烟叶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
 
  2、实现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调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烟草企业,宏观调控就是平衡总量、调整结构。在今年国家局实施“双控”工作较为严峻的形势下,两大烟叶公司坚决贯彻宁可少收千担、决不多种一亩的指令,根据国家指令性计划和市场需求订单,严格控制烟叶总量,保持产销平衡,具体安排落实各产县烟叶生产面积规模和商品总量,下达了各产县上等烟生产比例任务指标,即保证了两大烟区烟叶产业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又遏制了各产县无序发展的盲目势头,维护了烟草合同订单种植的严肃性。
 
  3、做到与市场紧密对接 
 
    以基地化生产为代表的烟叶产业化发展,将千家万户的烟农和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推动和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并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烟叶生产新格局。牡丹江烟叶公司根据上海卷烟厂和广一、广二等烟厂需求橘色烟的市场信息,加大生产组织领导力度,安排适宜产县基地化集中生产加工调制,有针对性地在品种、施肥、留叶、成熟度、调制等主要生产环节调整技术方案,努力提高橘色烟的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确保订单计划的圆满完成。
 
  4、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在原来的以产县公司为核算单位管理体制下,由于各地基础生产经营环境不同,人事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等执行标准各不相同,且差异较大。只是由于归属不同的产县公司管理,干一样的工作却不能享受同等的待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有些产县企业管理不到位,缺乏规章制度的自律制约,财务管理无章运行,烟需物资进货渠道杂乱,烟叶收购交售秩序混乱。取消产县法人资格以后,牡丹江烟叶公司担负起企业管理的全面责任,本着“全心全意为烟农、真心实意为职工”的企业理念,制定了严格的企业报账管理规章制度,实行统一的人事管理、工资福利、费用核算、目标考核等企业标准,严格把关审批制度,一个盘子,一个标准,一个调子,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提升了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二、烟叶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对产业发展的相关作用
 
  实施烟叶生产经营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烟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1、突出了基础地位
 
  烟叶处于烟草企业的基础地位,其核心在于其稳定的质量状况。在旧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下,各产县公司必须同时考虑种植计划的落实、生产服务的督导、技术标准的执行、烟需物资的调拨、收购经营的运作等各方面工作,企业工作着眼点和立足点多放在扩大面积规模、增加经济效益上,走的是数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产县公司多忙于被动应付市场需求变化,烟叶供求市场形势有利就增加工作力度,扩大一些面积规模,市场形势不利就放松一些,减少一些面积规模,处于规模波动不定、质量好坏不稳的状态,烟叶生产主业地位不明确、不坚定,烟叶基础地位更是无从谈起。实施烟叶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后,各产县公司的中心工作就是烟叶生产服务,重点围绕提高烟叶质量做好服务,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基础就是做强做稳烟叶产业,行业基础地位的工作意识和工作力度得到充分提升。
 
    2、强化了技术服务
 
  实施深化烟叶生产经营体制改革以后,烟叶生产经营企业同烟农、同客户、同市场的关系从指挥、收购、销售,转变为指导、服务。有效地减少和杜绝了生产指导上不顾实际情况、不顾技术效应的瞎指挥、盲乱干;有效地加大了烟叶产业的科技服务和生产服务力度,促进科技兴烟措施全面落实,提高技术环节到位率。坚定坚持生产优质填充型、安全型、理化指标协调型、具有本地烟叶风格特色的生产方向。科技服务更符合生产实际,生产服务更贴近烟农需要,市场服务更适应竞争规则,更能让烟农和客户满意。
 
    3、规范了经营管理
 
    在旧体制下,一些产县公司和复烤加工企业单纯为了完成经营利润效益指标,往往出现收购经营对烟农压级克扣、对复烤加工企业提等交售、对产县压等接收、对卷烟加工企业拔等做假等问题,烟农的利益、客户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造成互不信任、互不理解的紧张关系。改制后烟叶生产经营企业同烟农密不可分,形成烟农和烟叶生产经营企业共舟共济、产业一体化新格局。企业作为烟叶经营的实体,维护烟农的种烟利益、维护客户的需求利益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行动中,烟叶生产经营企业之间也将从销售接收变为服务需求。自觉规范诚信经营行为,让利烟农、让利基层,扶持烟农、扶持基层,依赖烟农、依赖基层共同发展,做强做优烟叶产业规模,势必成为烟叶生产经营企业所追求的一致目标。
 
    4、优化了产业布局
 
    多年形成的烟叶生产战线长、覆盖面广、烟户分散、生产布局不集中不合理的状况,造成种植规模不稳定、生产技术指导困难、烟叶质量等级相差较大、不利于科技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实际问题。要做强做优烟叶产业规模,就必须紧紧抓住烟叶布局调整,坚持适度规模经营,依靠适宜区发展产业规模、提高烟叶质量、形成烟叶质量特色。改制后,两大烟叶公司以国家实行“双控”为契机,优化烟叶布局结构,向具备生态条件的地区集中发展规模,靠种烟科技户、种烟专业户和种烟家庭农场稳定产业规模,黑龙江省烟叶产业大产区、大产县建设已见雏形。
 
    5、稳定了技术队伍
 
    原来的产县公司存在机关、财务、后勤和一线生产岗位之分,一些职工想尽办法找关系进机关、上后勤就职,很少有人自觉主动要求从事一线烟叶生产技术指导工作,造成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烟叶生产技术指导队伍不稳定、构成不合理和技术指导力量薄弱的状态。体制改革以后,产县公司的具体工作就是生产服务和技术指导,上岗就必须懂技术、会服务、能吃苦,必将呈现烟叶生产技术指导队伍相对稳定、人员素质稳步提高的可喜局面。
 
    6、增强了竞争实力
 
    由于过去一些产县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生产种植、销售经营完全等着上级公司给平衡计划,缺乏长远生产经营打算,适应市场、服务市场、拚抢市场的工作意识不强,自觉参与竞争的工作力度不够。改制逼迫两大烟叶公司必须认真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逼迫两大烟叶公司必须主动服务适应市场;逼迫两大烟叶公司必须自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烟叶产业体制改革,提高烟叶质量,做大产业规模,提高了烟叶生产经营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竞争实力。
 
    三、把握处理好相关问题
 
    要紧紧抓住烟叶体制改革的突破性机遇,认真把握处理好改制后与产业相关的具体问题。
 
   1、改制后要从片面追求经营效益指标,向做稳做优产业规模转变。认真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研究产业稳定与企业生存的相关形势,摆正烟叶作为基础产业的位置,把出发点放在做大产业规模上。
 
    2、改制后要从单纯强调标准技术规程,向科技创新规范配套转变。认真处理好生态条件与烟叶特色的定位,把握技术要素与栽培条件有机统一的内在规律,树立科学求实认真负责的态度,把着眼点放在质量特色上。
 
    3、改制后要从考虑收得上来销得出去,向诚信经营开拓市场转变。认真处理好生产收购标准和工业配方需求的转换,解读农业生产与工业需求的特殊关系,做好农业生产质量标准与工业配方质量标准的对接,把落脚点放在市场需求上。
 
    4、改制后要从传统的强迫命令指挥生产,向引导烟农适应市场需要生产特色烟叶转变。认真处理好生产需求与服务功能的关系,提高产业科技服务与市场服务水平,坚持扶持烟农、服务基层的理念,把着力点放在产业服务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