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规范 完善管理

2006-12-28来源:东方烟草报社作者:张延昭 朱树良
      功能齐全的收购区、人性化设计的服务区、简洁适用的办公区,新型的收购模式、健全的规章制度、配套的基础设施……这就是云南省曲靖市现代化基层站(点)的真实写照。
 
      随着行业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推进,基层烟站(点)的职能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取消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后,基层烟站(点)在烟叶生产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曲靖市为适应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及时提出了“规划整合、功能定位、理清流程、完善管理、创新收购”的基层烟站(点)建设总体思路,本着“合理规划、相对集中、方便烟农、有利管理”的原则,首先适度缩点扩站。根据300万亩基本烟田规划,将原有的508个收购点整合为现在的298个收购点;在交通便利、烟区辐射面广的中心点,按照收购量不低于1500吨的标准改建了34个现代化烟站(点)。
 
      重新定位功能。为充分发挥基层烟站(点)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曲靖市对基层烟站(点)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基层烟站(点)组织生产、收购烟叶、供应物资、培训指导、技术服务、基础建设的功能,使烟站(点)重点抓好烟叶种植收购合同落实和烟叶种植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工作,并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烟叶工作站。
 
      规范业务流程。为有效发挥基层烟站(点)在烟叶生产收购、技术服务和培训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曲靖市设计并规范了烟站(点)的主要业务流程,制定了配套的作业标准和产品标准,有效地提高了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规范了岗位设置,明确了岗位职责,做到“人职对应、人尽其才”,改变了原来烟站(点)工作流程不清、岗位不明的状况。
 
      完善烟站(点)管理。由于原来的烟站(点)管理随意性较大,基层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为此,曲靖市制定了烟站队伍建设规划,全面加强职工队伍、烟技员队伍、季节工队伍和烟农队伍建设,为烟站(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保证和智力支持,并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改变了以前凭经验管理的状况,实现了管理前移、过程控制。同时,还制订了科学、严格的绩效管理方案,对各岗位的绩效指标进行设定,并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形成了完备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应用方案,充分调动了烟站(点)全体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
 
      规范烟叶收购。长期以来,在烟叶收购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秩序混乱、烟农争级争价、工作效率低、烟叶等级合格率不高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烟叶生产的发展。为切实维护烟农利益,解决烟农售烟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烟叶收购效率和收购质量,多年来,曲靖市一直努力探索有效的烟叶收购管理模式。
 
      2003年,曲靖全面推行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通过对入户预检、批量交售、集中运输、密码定级、承诺服务五大环节实施流程控制,彻底解决了以前收购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收购秩序得到规范,收购效率和收购质量明显提高,有效地杜绝了“人情烟”、“关系烟”。同时,还规范了服务烟农的标准,提高了服务水平。2004年,曲靖在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全面推行的基础上,又推行了初烟入库管理模式,规范了初烟调拨入库工作。2005年,曲靖实施了《散烟零库存管理办法》,规范了仓库管理。通过以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为核心的烟叶收购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全面推广,全市烟叶收购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曲靖的烟叶基层站(点)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曲靖烟草人并没有因此停止不前,他们时刻牢记烟叶基层站(点)建设对稳定烟叶生产、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在发展的道路上,曲靖烟草人有信心在不断的变革中建设好基层烟站(点),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构建和谐烟草作出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