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烟叶公司发展优劣分析

2006-09-04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根据国办发57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局的总体部署,烟草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随着国家局“培育10多个重点骨干企业和10多个重点名优品牌”这两个“10多个”目标的提出,工业企业整合的力度不断加大。卷烟工业企业由185家调整为目前的40家,卷烟牌号由2000个压缩为200多个,年内还将完成5家省级工业公司与所属卷烟工业企业合并重组,形成母子公司体制。烟草商业也将在年内全部取消县级公司法人资格,逐步形成总公司、省公司、地市公司三级法人的体制。
 
  姜局长在全国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打叶复烤企业改制和管理工作,规范打叶复烤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复烤企业的改制工作也提上工作日程,今年四月,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经历了经营权失而复得这么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时期。其间,笔者几次到财务处去测算取消经营权后烟叶公司的利润情况,从职工工资下降到04年、03年的水平进行测算,烟叶公司都没有办法实现不亏损,工厂不可能支付每吨5000元甚至是6000元的加工费。只要是按复烤企业模式进行改制,我们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也正是经历了这么一次阵痛,该公司领导在今年的经济运行会上提出了打造“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
 
  就目前国内复烤企业来说,企业拥有很多第一,人员最多,效益最好,资产最大,成本最高,加工量和销售量最大等等,但这些第一很多是政策因素带来的,“第一”并不等于“一流”,我们的很多第一是政策支持带给我们的,甚至有的第一相反会成为我们的劣势,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人员最多,目前公司在册职工700多人,是全国复烤企业之最,而天合复烤厂为90多人(80万担加工能力),天昌公司为120多人,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人数是他们的6到8倍,平均个人收入也比别的企业高,这样,工资费用总额将是别人的10倍左右,而加工能力只比他们大一倍,导致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根本无法和人家竞争。
 
  二是固定资产规模最大,目前公司固定资产原值7亿多元,一年单折旧费就要6600万元,按5万吨成品计算,每吨烟分摊的折旧费高达1220元,高出别的复烤厂一倍甚至是两倍。人员多,资产大,开支上大手大脚是导致成本全国最高的主要原因。
 
  三是没有稳定的原料基地,省内各复烤厂都可以依托当地烟草公司的优质原料,就地进行加工,而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是纯中间环节,自己不生产一片烟叶,要看别人眼色行事。
 
  分析了企业所固有的劣势和不足,也应看到企业自己的一些优势:
 
  一是企业有省公司的政策支持,目前各地州按计划收购量的15%调拨给公司,有全省11个地州的烟叶原料,使企业有了进行配方打叶的原料基础,这是其它地州或复烤厂所不具备的。
 
  二是企业拥有素质相对较高的干部职工队伍。在复烤企业来说,烟叶公司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特别是公司领导的创新意识使企业走在了其它复烤厂的前面。
 
  三是企业有与国际烟草商长期合作的经验,从96年打叶复烤生产线投产开始,就直接和国际烟草商(联一公司)进行合作,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从他们那里企业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国际上先进的加工技术、通用标准等,使该公司开展替代进口烟叶项目有了先天条件,今年,全国进口烟叶缺口为2万吨,如果在最近两年能争取到部分替代进口烟叶份额,将会为烟叶公司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有配方打叶的成功尝试。去年企业与新郑集团、芜湖烟厂、黄果树集团成功进行了近10万担烟叶的配方打叶尝试,为今年大规模推广配方打叶打下了基础。“配方打叶”对复烤企业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如果能够获得成功,无疑使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走在了别的企业的前面,完全可以依靠配方打叶的核心技术获得应有的收益。
 
  该公司党委提出的争创“一流企业”和“配方打叶”就是烟叶公司今后一段时期的出路所在,如果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烟草企业,就有可能去兼并别人。如果几年内达不到一流水平,那就只有走复烤企业改制这一条路,只有等着别人来兼并,恐怕很多人将要面临失业。
 
  如何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用2至3年的时间争创一流企业,是烟叶公司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要思考的问题。该公司党委今年提出了“配方打叶”、“节能降耗、增收节支”和“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近期又推出了“核岗定员、绩效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员工要紧紧围绕公司的整体目标,立足岗位,勤奋工作,争创一流,只要每个岗位都达到了一流,那企业肯定是一流,烟叶公司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