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持续创新之路 展曲靖烤烟新貌

2006-08-17来源:云南烟叶科技信息网作者:云南省烟草曲靖市公司
      在国家局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曲靖市烟草公司“十五”期间,尤其是2003年工商分离以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始终坚持走科技、管理、机制、服务等方面持续创新之路,全面推动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曲靖市烟草公司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快速提高,烤烟生产步入科学化轨道,卷烟销售网建工作整体推进,专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烟叶经营和加工工作顺畅有序,企业内部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充满活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回顾“十五”期间我们走过的持续创新之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自主创新为根本,大力开展适用技术研究
 
  “十五”期间,曲靖市烟草公司针对曲靖烟草生产实际,从品种、栽培、植保、土壤与肥料、化验分析、烘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技术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创新和自主创新研究,研究项目达2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23项,其中省部级奖4项,地厅级奖19项,这些研究项目使我们在优质烟生产的核心技术和组织管理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烤烟漂浮育苗技术硕果累累。我市1997年试验研究“烤烟漂浮育苗技术”并取得成功,成为全国在漂浮育苗技术自主创新上最早取得成功的烟区,《烤烟漂浮育苗研究初探》获云南省烟草学会1998年度论文一等奖,“曲靖市烤烟漂浮育苗技术”项目获省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省的第一个漂浮育苗现场会于1999年在我市的陆良县召开。为了深化完善我市烤烟漂浮育苗技术,使漂浮育苗技术在生产上被烟农广泛接受和运用,我们还成功开发研究“节约型烤烟型烤烟漂浮育苗配套技术”,使我市漂浮育苗技术继续保持在国内领先水平,进一步丰富了漂浮育苗技术,该项目和“曲靖市烤烟集约化育苗技术研究与应用”两个项目获得曲靖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获省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开发的烤烟漂浮育苗压穴盘、播种器、弹力剪叶器等配套设备已申请国家专利并在生产上广泛使用。全市共推广压穴板4000块,播种器6000套,剪叶器5000套。这些技术的集成创新加速了我市烤烟漂浮育苗的推广普及进程。截止2006年曲靖市累计推广漂浮育苗面积326万亩,其中节约型直播烤烟漂浮育苗50.6万亩,节约资金1019.1万元,各示范点反映良好,均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烟叶烘烤设施开发研究取得突破。我市在大力推广集群式标准化烤房的基础上,经过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消化吸收并成功开发出QJ-Ⅰ型、QJ-Ⅱ型密集式烤房并运用于生产。2005年科技人员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积极与达丽康、海蒂、厚土等公司成功开发出智能化的QJ-Ⅲ型烤房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QJ-Ⅲ型烤房具有自动加煤、自动升温、自动排湿的功能,大大降低了烟农的烘烤成本和劳动强度,真正做到“让烟农轻轻松松烤烟”。QJ-Ⅲ型烤房的开发成功基本实现了烤烟烘烤智能化、烘烤效果最优化,增加了烘烤容量,提高了烟叶烘烤产量,降低了烟叶烘烤成本,有效降低了资源消耗,加快实现我市烟叶烘烤自动化、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进程。
 
  三是烤烟植保技术长足发展。全市建立了9个病虫害预测预报观测站,实行了网络化服务,优质烟病虫害统防次数平均达3.5次,烟草主要病虫害的相对防治效果平均达85.5%,统防效果显著。规范烟草用药,有效控制烟叶农药残留量;“烟草昆虫及相关动物调查和主要害虫防治研究”获曲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的“曲靖市烟田杂草调查及防除研究”项目已通过了专家鉴评。
 
  四是省优质烟、国际优质烟开发成效显著。截止2006年全市共进行国际优质烟开发12060 亩、部分替代进口面积27000亩、德孟技贸合作10.23万亩。省优质烟示范县项目在全省的综合考评中连续四年名列前茅。2002、2003年的国际型优质烟开发田间鉴评中名列全国第一名。“国家局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及工业验证”、“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技术示范”、“优质烟示范县项目”在2004年省公司组织的检查评比中,列全省12个地(州)市的第一名,国家局检查组也对曲靖的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给予了充分肯定,“国际型优质烟叶开发”项目获得曲靖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特等奖。此外“烤烟包衣种子研究与推广”获曲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了专利、“曲靖市气候年型分析及产量预报”获得曲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烟栽培最佳移栽节令试验”获曲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五是积极撰写学术论文。我们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省级刊物发表科研论文37篇,编写出版了《烟草栽培适用技术》、《烤烟漂浮育苗技术手册》、《曲靖市优质烟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烟草质量、促进宣威发展》4本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专著,发行10余万册,印发烘烤工艺彩图50多万份,每年编写的《曲靖市优质烟生产技术指导手册》已累计下发5万多册。
 
  六是大力开展GAP及烟叶质量追踪体系建设探索。通过与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联一国际公司的技术合作,我市1999到2003年开始分别在麒麟区、陆良县、罗平、师宗开展烤烟生产的土壤和水分管理、优良品种挑选、烟叶种植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农药管理、植树造林、烟叶烘烤和烤房管理、烟叶储存管理、非烟物质(NTRM)、农户培训、社会经济问题等关键要素的GAP管理体系实践,积极将农业GAP的理念引入运用于我市的烤烟生产。2004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广大GAP示范,每年在全市各县(市)区至少选择一个乡(镇)按要求组织生产,不断总结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不断完善生产技术标准,幅射带动全市优质烟生产。2003年在陆良按GAP质量管理模式生产的2000亩优质烟叶,被世界最大的烟草公司——奥弛亚公司采购使用,首次实现了曲靖上、中等烟出口零的突破,烤烟GAP生产模式极大地更新了我市优质烟生产的观念,确保烟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农业部分完成单位的烟叶质量追踪系统建设与应用项目通过省局鉴定,成为全国第一个建立烟叶质量追踪系统的烟区。
 
  二、以机制改革为重点,创新优质烟生产管理模式
 
  烤烟生产的机制不仅影响烟叶生产技术的落实和烟叶质量的提高,而且决定着烤烟生产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03年底在学习借鉴和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全市的烟叶生产体制进行了大胆创新,提出了曲靖优质烟生产管理模式(Qujing Good Tobacco Practice),简称QTP。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指挥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经济考核体系三大支撑体系,确保“技术服务到田、烘烤指导到炉、预检把关到包、信誉评价到户和质量管理到组”五大核心内容的实现。
 
  全市把QTP模式作为烤烟生产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三年的运行,已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烤烟生产组织指挥体系,建立完善了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健全了各级行政部门和烟草系统的经济考核体系。为确保QTP模式的顺利推行,狠抓了基层干部、烟草职工和烤烟科技员队伍建设,每年招聘万名烤烟科技员,组织生产、烘烤、收购、综合培训4352次,培训77.28万人次。通过三支队伍特别是万名烤烟科技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块、烘烤现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为烤烟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了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QTP模式的全面推行,以全新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推动了烤烟生产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QTP在我市优质烟生产中显示极大的作用,一是推动烟叶生产管理与进步,它实现了我市烟叶生产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二是通过对整个烟叶生产收购数据动态变化分析,为政府计划、决策、调控提高可靠依据,提升了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网络,提高了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和烟农的素质,提高了技术落实到位率和烟叶生产的均匀性。四是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烤烟生产水平,确保全市烤烟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这一模式的创新与推行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省内外烟区纷纷派员学习考察和引入实践,为全国烟叶生产管理模式的革新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三、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创新烤烟聚约式收购模式
 
  烟叶收购历来是农村工作的热点、烟农关注的重点、烟草企业的难点,更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焦点。多年来,基层烟叶收购工作一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秩序混乱、烟农卖烟难,争级争价现象严重、烟贩活动频繁、收购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烟叶收购环境,提高收购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我市2000年大胆实践,根据自身的条件,本着以服务烟农,真正为烟农办实事的指导思想,在陆良县芳华镇三个烟叶收购点探索并试行了“大封闭烟叶收购模式”,初步形成了“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的雏形,当年试运行的三个点秩序良好,收购平稳,受到广大烟农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01年芳华镇全镇试行成功,2002年陆良全县推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套烟叶收购模式正式命名为“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2003年曲靖市全面推行。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是以“入户预检、分批交售、集中运输、密码收购、承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烟叶收购模式,是对现行全封闭密码收购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它将集中、统一、服务的宗旨贯穿于整个收购过程中,有效地将烟叶收购工作从烟农分散的零星售卖转变成为集中的批量交售,将松散的分级扎把指导工作转变为统一的入户预检制度,将单一的窗口式服务延伸至全方位的零距离服务。
 
  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的全面运行,使我市今年烟叶收购工作呈现了“三高、三稳、两快”的特点。“三高”是收购效率高,烟叶收购纯度高,烟农的交售积极性高。烟叶日均收购量提高41.35%,收购等级经国家、省烟草专卖局抽检,综合合格率达81.92%,其中上等烟合格率达81.66%。 “三稳”是烟叶收购标准把握平稳,烟叶入库工作平稳,烟叶收购秩序平稳。“两快”是烟叶收购进度快,烟叶销售工作快,烟叶收购期与过去相比缩短了一个月。同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树立了政府、烟草部门的形象,拉近了烟农和政府、烟草部门及广大干部的关系,有效地维护收购秩序,彻底改变了以往千家万户零星交售的复杂状况,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阻止了烟贩、烟霸的贩烟渠道,营造了良好收购环境。二是大大减少了产生矛盾和纠纷的隐患,减少了收购人员的工作压力,改变了行业作风,预防了经济犯罪,提高了收购效率和收购质量,缓解了烟农交售与从事农事活动的矛盾,降低烟农交售成本,节约大量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和收购费用,同时有效地解决了烟农卖烟难的实际问题,提升了服务层次,提高了服务质量。三是提高了收购等级合格率和收购进度,烟叶收购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四是由于组织机动车运输,彻底解决了收购点以往“脏、乱、差”问题,净化了收购环境,减少了对烟叶的二次污染。
 
  同时,为规范烟草系统烟叶收购内部的管理,创新推行了以“密码验级、全程监管”为核心的初烤烟二次入库模式。自2003年起,我们将“密码收购”的核心内容和流程改造后运用到初烤烟二次入库过程中,同时引入信息技术,对初烤烟二次入库全过程进行监控。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规范了管理,保证了监管到位,杜绝了人情烟、关系烟,确保了烟叶收购平稳进行,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和烟叶二次入库效率,改善了烟叶等级纯度和合格率。这一模式也已被其他烟区广泛借鉴。
 
  四、以基础建设为保障,创新烤烟水浇地建管模式
 
  我市有人口550余万人,耕地900余万亩,其中旱地占83%,水利化程度极低,严重地制约着我市的烤烟生产。为了提高为我市烟田(地)的水利化程度,多年来市公司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开展烟水工程建设,但由于责权不明、管理滞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原因不能有效解决出资者、所有者、受益者之间的关系,造成年年投资兴修,年年栽烟缺水的矛盾。2002年我市围绕“产权、管理、经营”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总结出“统筹规划,建管结合,责任到人,利益到户,以水养水”的烟水工程建管模式并在全市推广应用。这套模式有效解决了烤烟水利设施重建轻管问题,全面推动了我市烤烟生产水利化程度,增强了烟农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意识,提高了我市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截止2005年全市共按照这种建管模式建设灌桩工程50余件,直接受益面积40000余亩,深受广大烟农和基层干部的欢迎,在抗旱移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该模式被云南省烟草公司列为烟叶生产“四点创新”之一,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2005年为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共出动2668人进行基本烟(农)田界定工作,共规划界定基本烟(农)田面积317.12万亩,涉及102个乡(镇),1016个村委会,10071片,全市共规划工程14.05万件,其中,小水窖13.78万个,管网工程1608件,沟渠工程380件,水池216个,坝塘等水源工程372件,抽水泵站119个。工程预算总投资18.77亿元,其中申请国家局补贴6.57亿元,市、县烟草补贴6.57亿元,各级政府投入、群众投工投劳折合资金5.63亿元。工程建成后受益面积达238万亩,受益农户53万户。规划工程11底全面结束,同时完成了规划地图进行了矢量化处理和基本烟田水利设施规划和设计工作,并研究并起草了《曲靖市基本烟(农)田管理保护办法》,该办法于2006年4月29日曲靖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当年启动的第一批基本烟田建设项目经省局、国家局检查验收,我市实际完成的项目共44375件,其中小水窖44046个,水池9个,沟渠工程47件,管网工程273件。工程总投资2.89亿元,其中烟草补贴1.75亿元,申请国家局补贴9278万元;政府及烟农投工投劳折资1.14亿元。工程覆盖受益面积40.58万亩,受益农户9.65万户。今年我市规划建设工程19354件,其中小水窖19001个,水池21个,沟渠工程42件,管网工程290件。工程总投资2.86亿元,其中烟草补贴1.88亿元,申请国家局补贴9380万元;政府及烟农投工投劳折资9753万元。工程建成后覆盖受益面积35万亩,受益农户9.86万户。这些烟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今年的抗旱移栽保苗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我市的优质烟生产的奠定坚实基础,这些工程深受基层干部和烟农的欢迎,被广大基层干部和烟农称为“惠民工程”、“爱民工程”。我市烟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模式为全省、全国的基本烟田建设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办法。
 
  五、以培育壮苗为前提,创新烤烟商品化育苗模式
 
  为了解决千家万户的分散零星育苗导致的技术指导难、烟苗整齐度差、潜在病虫害重、育苗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我市经过多年生产实践,不断充实完善,探索研究出一条“集中育苗、统一管理、村组经营、以苗养苗”的商品化育苗运行模式。实行集约化、商品化育苗,可以减少苗床地面积,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推行育苗的科学管理,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壮苗质量和烟苗的整体水平;有利于稳定烟草种植面积,提高烤烟移栽集中度,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烤烟商品化育苗模式在我市现已基本普及,累计推广面积340多万亩。
 
  六、以激励机制为动力,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
 
  (一)建立创优创新体制,营造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为树立创新创效的先进典型,引导职工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创效意识,提高创新创效能力,投身创新创效实践,营造一种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曲靖市烟草公司2003年建立了创优创新体制,一是建立并实施了职工创新创效表彰奖励激励机制;二是市局(公司)成立了以高经理为主任的“创新创效评审委员会”,加强对“职工创新创效活动”的组织和领导;三是每年开展评选表彰奖励创新创效标兵、创新创效优秀成果、优秀合理化建议、创新创效先进集体、创新创效先进班组;四是开展“推广一项新技术,创造一项最佳操作(工作)法,总结一套新的服务模式,提出一项优秀合理化建议,转化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攻克一项技术难关”为内容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自2003年开始开创创新创效活动以来,共评选出创新创效标兵13人,创新创效优秀成果16项,创新创效先进集体(班组)6个。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度重视科技推广,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
 
  烤烟科技推广体系具有企业型、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它作为一种载体,肩负着组织烟农、培训烟农、提高烟农种烟水平,稳定和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宣传国家烤烟生产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是加快烟草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烤烟科技含量、推动烤烟科技进步,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持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建立健全烤烟科技推广体系,确保各项科技措施落实显得由为重要,我市为了搞好科技推广体系的建立,一是积极从机构设置、素质结构、资源配置、推广体制、评价体系、资金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了以烟草公司为主体,生产技术部门为技术依托,以烟叶站为基础,以科技员为保障,对烟农实行零距离服务的烤烟科技推广体系,强化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和到位率,通过制定和完善烟叶生产技术标准、质量安全标准,抓好技术引进、培训、推广工作,强化技术服务,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确保各项科技措施落实到每一户烟农、每一块烟田和每一炉烤烟,全面提升整体生产水平,更为卷烟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二是市烟草公司成立了烤烟生产技术部,下设烟科所、质量检站、烘烤科。烟科所下设植保组、栽培组、烘烤室、土肥组、推广组、化验室、信息室,为全市的烤烟生产技术推广提高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每年都加大投入,为烤烟科技推广提高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近几年由于我市烤烟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健全,使全市的烤烟生产各项科技措施得以全面落实,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和烟叶质量逐年提高。
 
  (三)深化专业职称改革,培养造就四支人才队伍
 
  为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曲靖市烟草公司紧紧抓住国家局进行专业技术职称改革试点的机遇,开辟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绿色通道”,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二是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按需设岗、按岗竞聘”的原则,以事为中心,以工作需要为依据,以事定岗,因岗设职,事职相符,由岗择人,成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委员会,考核委员会下设农业、政工、工程、经济、会计系列五个考核小组,以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强化职称改革,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三是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环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培养,积极建立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岗位技能才、专业技术人才、万名烤烟科技员人才四支队伍;四是提高所聘任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四支队伍的建设极大地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截至2006年,市局(公司)共有岗位技能人才1267人,其中具备技师资格的有33人,高级工439人,中级工697人,初级工51人;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349人,其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有4人,中级职称186人,初级职称1159人。现在这些人才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自己所衷爱的烟草事业中。
 
  (四)开展人力资源提升,全面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
 
  全系统启动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提升项目,编印下发了《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提升宣传手册》、《站点管理手册》,进行了发展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组织机构设计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制度建设等九大项目文件的制定工作,编写岗位说明书、作业标准和业务流程等文本达2.4万份,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提升整合科技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按照这次科技大会的总体要求,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曲靖特色,形成新的优势,使烟草科技发展由注重烤烟效益型,向质量效益、管理、可持续长发展并重转变;由注重产前、产中技术指导,向以产后为重点的生产全程技术指导培训转变;由注重实用技术研发推广为主,向实用技术研发推广和发展烤烟农业生产高新技术相结合转变,为烤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坚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为指导,以人力资源提升为重点,以绩效管理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我市优质烟生产这个中心,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集成技术的推广工作,强化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曲靖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是按照突出重点、抓好落实、重在成效的原则,突出抓好品种、栽培、植保、烘烤、烟叶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工作,全面推动烟草科技进步。
 
  二是强化我市烤烟科技队伍在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构建烟草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烤烟科技创新体系。培养一批集技术创新、生产组织、技术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科技先导型优秀人才,建立和完善烤烟技术推广体系,加强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力量,强化基层站(点)推广服务体系,确保烤烟科技的成果转化。
 
  三是加强烤烟科技、生产、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烟农科技素质。加强烟草新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省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作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科技对外交流合作工作,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技术和自主研究相结合,组织科技力量联合攻关,力争在制约我市烤烟主生产和发展的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全市烟草行业整体科研水平。
 
  四是围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总结经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科技项目管理重点放在项目合同、计划书、执行过程、绩效考核及项目资金管理上,特别是加强科技经费的监督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投入与产出比。完善和实施重大课题招标制度、经费全额预算和决算制度、经常性检查制度、奖惩制度、成果鉴定和推广应用制度以及科研项目信用制度等,充分发挥科技经费和科技成果在烤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搞好科研工作;实行科研项目开题论证制,坚持项目研究过程检查控制,实行项目绩效考核,继续完善项目研究结果交流汇报制度,提高烟科所的整体科研水平。
 
  五是实行科技人员技术联系负责制,深入基层,集中精力,脚踏实地,搞好科研技术工作。
 
  六是努力实现烤烟商品化育苗,园区化布区,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烘烤,聚约化收购,部位化分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