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下移 着眼基层 突出服务 加强基础中国烟叶基层建设全面攻坚

2006-07-03来源:东方烟草报社作者:王洪涛
如火如荼的烟水工程建设现场
 
    “烟叶稳,整个行业发展就稳;烟叶出问题,整个行业发展就会出问题。”这是对烟草行业历史发展的经验总结,更是对新时期烟叶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指引。在2005年7月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姜成康局长首次提出烟叶工作“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16字方针。围绕这“16字方针”,行业全面实施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烟站建设。同年10月,姜成康局长在全国烟叶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16字方针”,以此为标志,拉开了“2006·中国烟叶基层建设年”的序幕。
 
大地的呼唤
 
    2005年,烟叶生产经历了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冰雹、洪涝、低温、霜冻、干旱轮番袭击,烟草赖以生存的土地发出令人心痛的震颤……
 
    云南大理州遭遇了50年来罕见的特大旱灾,当年4~6月间,高温少雨,旱魔横行肆虐苍洱大地;福建龙岩、南平、三明三个产区在2005年连续遭受了霜冻、洪灾、龙卷风、冰雹的袭击;同样是在2005年,陕西省镇安、柞水两县近万亩正处在采摘旺季的烟田绝收,罪魁祸首是连续两次的强风雹天气的侵袭,造成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给正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的镇柞烟区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主产烟区也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抗御频繁的自然灾害,而且造成烟叶质量难以保证,烟农利益难以保障。
 
    贵州省烟科所原所长唐远驹说,我国烟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的山地和高原,即使中部和东 南部烟区,也主要是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山地或丘陵地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较差,常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发生,特别是旱灾,出现的频率最高、发生的范围最广,对烟叶的影响最大。面对这些自然灾害,如果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就有了一定的防御能力,即使在大灾之年也能减少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灾后烟区的情景令人心碎,烟农在哭泣,大地也在呜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众望所归的事情。
 
基层的呼声
 
    烟站是烟叶生产最基层的单位,承载着行业的期望,并成为在实际运行中连接烟农、政府、工厂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尽管经过多年努力,行业加大了标准化烟站的建设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建设滞后等问题。
 
    急需专业人才 目前,全国共有547个县(市、区、旗)种植烟叶,分布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5个地区(市、州)。从满足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言,基层烟站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服务内容较少、服务形式单调、服务手段落后,尤其是烟站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烟叶生产技术辅导员指导烟农多是口头交流;烟叶生产技术电话服务还未大范围推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服务烟农平台的工作更是空白;对烟农的便利服务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基层烟站建设落后 目前全国基层烟站(点)建设很不平衡,大部分基层烟站(点)建设比较落后,远远没有达到1999年提出的“设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收购手段现代化”的预期目标。目前,基层烟站(点)存在建筑面积不足、功能缺失严重、建筑物破旧简陋、年久失修等现象。全国现有基层烟站(点)中,近50%建于1990年以前,部分基层烟站(点)甚至在危房中工作。
 
    信息化建设和基础管理手段落后 从全国范围看,目前27.8%的基层烟站(点)没有使用微机管理农户档案,32.6%的基层烟站(点)没有实行烟叶收购信息联网。除了收购用微机外,几乎所有的基层烟站(点)都没有办公微机,在烟叶生产、技术培训、烟农户籍化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撑。少数烟区基层烟站(点)还没有通电话,有的甚至没有通电。
 
    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投入严重不足 一些老烟区由于历史包袱重,企业效益较差,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基层烟站(点)建设;一些效益相对较好的烟叶产区,不愿意增加投入,因此,基层烟站(点)改造与建设步伐非常缓慢。
 
    缺乏科学规划和规范性建设标准 部分烟叶产区对基层烟站(点)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重视程度不够,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和统一规划,既造成布局不合理,也导致许多基层烟站(点)建了再扩、扩了又改,造成资源巨大浪费。另外,目前全国还有200多个基层烟站(点)在租赁办公场所,各方面条件非常落后。
 
伟大的实践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实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对于中国烟叶的发展来说,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需要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国家局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业改革与发展全局,始终坚持“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基本方针,着力于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实力,全面提升水平,努力实现烟草行业税利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推动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姜成康局长在2005年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提出:要保持烟叶生产稳定,提高烟叶工作整体水平,必须坚持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基于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国家局进一步提出了“行业三农”的观点,并倡导和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同时还确立了当前烟叶工作的重点是把“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落到实处,不断强化基层建设,突出做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基层烟站(点)是烟草行业最为基础的环节,因此,要围绕“组织生产、烟叶收购、物资供应、培训指导、基础建设”的功能需要,大力加强基层烟站的建设。“重心下移,着眼基层”就是要突出基层单位的功能和作用。
 
    在加强基层烟站建设方面,国家局本着“规划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经济适用”的原则,围绕基层烟站工作流程和“五大功能”需要,加快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建筑规范;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抓好试点、分布实施”的原则,制订基层烟站建设的总体规划,确立了“十一五”期间烟叶基层站(点)总体建设任务和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国将建成标准化基层站(点)2000个左右,标准化收购点3500个左右。据估算,全国现有烟叶基层站按照整合20%、改造50%、新建30%计算,大约需要资金80~120亿元。这就需要国家局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为保证基层烟站建设的顺利实施,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针对全国基层烟站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的现状,加快推进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整合现有基层烟站,同时妥善处理好闲置基层烟站的国有资产。
 
    为打牢烟叶生产基础,切实保障烟草行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005年,国家局做出了用五年时间大力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战略部署,确定了目标和任务。全国规划建设3000万亩基本烟田,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利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基本烟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烟田综合生产能力和烟叶质量,满足烟农持续增收和卷烟工业原料的需要。把加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烟叶工作的突出重点。在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中,突出一个“实”字,规划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实实在在,通过搞好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把握一个“严”字,严格制定标准,严格组织实施,严格施工,严格验收,注重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落实一个“责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跟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共同组织实施。主产烟区都必须成立专门机构,抽调专职人员负责本地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积极推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开展。要把烟叶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到村,落实到户。
 
    2006年,是中国烟叶的基层建设年,同样也是中国烟叶的检阅年。这一年,基础设施建设战役全面攻坚,基层烟站(点)建设如火如荼。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基层建设的恢宏场景和无限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