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烟草生产历史回顾与展望

2006-02-15来源: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作者:雷丽萍
一、历史回顾
  云南烟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从烟草农业上讲可分为打基础时期、发展时期、曲折发展时期、大发展创辉煌时期和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各个时期的发展与科技工作密不可分,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1、打基础时期:建国以前云南烤烟发展起步艰难,20世纪初(1914年)云贵总督唐继尧责成云南省实业公司引进美国烟草种子和栽培调制技术资料,在昆明、玉溪、通海试种,1932年11月南京政府实业部批准云南种植烤烟,之后加大了烤烟引种,栽培调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至1939年云南省政府决定在云南大面积推广种植。1941年3月1日成立云南省烟草改进所,1942年4月成立云南省政府投资新建云南纸烟厂,1943年云南纸烟厂建成投产。10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发布1140号训令由烟草改进所负责指导在玉溪、晋宁、富民、昆明、开远等地推广种植烤烟。由省财政厅拨专款用于引种和推广,接着云南省烟草改进所在昆明北郊沙坝营创建烟草技术人员培训班,招收初级农校和初中毕业生进行15个月的专业技术培训,共办了三期,培训学员280人,同时从山东、河南等地招雇擅长烤烟的熟练技工分配到各推广区帮助烟农建盖烤房,传授了栽培和烘烤技术。掌握了烤烟的栽培调制技术的烟农,种烟积极性高,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至1949年云南省共有45个县种烟,总面积0.26万公顷。烟叶总产2100吨。1947年云南烟叶已打开了上海销路,云南纸烟厂生产的重九(后改名为大重九)最负盛名。为云南烟草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云南烟草进入崭新的时代,省委省政府加强领导和扶持,烤烟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是1953年云南烟叶以108分的最高分,摘取中国烤烟质量第一的桂冠后,1954年成立了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配合云南省农业厅经作处,举办培训班,推广种植大金元,淘汰特字400号、特字401号品种,提倡早栽,合理密植,推广烟油配套(一亩烤烟配套一亩油菜)合理施用化肥,及时封顶,合理留叶以及改爬地龙为花脚垫龙,改柴烤为煤烤等措施,所产烟叶颜色金黄、柠檬黄,光泽鲜明,叶片厚薄适中,油润丰满,尼古丁含量1%一2%,蛋白质含量8%左右。用云南烟叶卷制的卷烟,具有显著的清香型特点,香气浓郁,劲头适中,吃味醇和,余味舒适,为云南烟草的发展竖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1956年云南烤烟总产量为5.73万吨,为1949年的27倍,上等烟占11.6%(9级标准1—3级为上等烟)云南烟叶除满足省内需要外还调供全国100多个卷烟厂并有少量出口,“中华”、“熊猫”等名牌卷烟也使用云南烟叶,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开创了云南“两烟”的新时代。
  3、曲折发展时期:1958年以后全国烟叶短缺,受重产轻质的影响,走了一条盲目,增加叶数提高烟叶产量的路子,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选出了581,配合省农业厅,省供销社推广多叶型品种,烤烟生产上品种多、杂、乱。盲目增加种植密度,多施氮素化肥,多留杈,多留叶,使烟叶品质急剧下降。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2一1964年)上等烟只占1.7%,上中等烟合计21.83%,纠正了指导思想和生产技术的失误后,烟叶质量有回升。1965一1979年由于多种原因,云南烤烟曲折发展,烟叶产量质量波动较大,种植面积和烟叶收购量多年在5.33万公顷和11万吨左右徘徊,上等烟占2.78%一4.16%。1980年全省种烟5.27万公顷,烟叶总产10.4万吨,上中等烟占61.32%,这20年是云南烤烟的曲折发展时期。
 
  4、大发展创辉煌时期:1981年以后特别是烟草公司成立以来,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提出了优质适产高效的指导思想,选育和推广了红花大金元和斯佩特G-28品种,加大了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了全省良种化和统一供种,在此基础上推广以施肥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技术,举办综示区,接着发展为三化二膜一袋双配套的技术规范,特别是从1985年开始,实施烤烟生产第一车间,加大了以工扶农的力度,科技进步更快,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使云南烤烟进人大发展创辉煌的时期,1988年全省种烟22.3万公顷,收购量达到5073万吨,为1979年的25倍,上等烟占26%,上中等烟占80.12%,烟叶产量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国务院放开名优烟价格的13个牌号,云南省有“云烟”、“红塔山”、“玉溪”、“大重九”、“阿诗玛”、“红山茶”、“茶花”、“恭贺新禧”、“石林”9个牌号,接近全国名烟的四分之三。
  为了适应烟草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199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云南省农科院烟科所划归云南省烟草公司领导和管理,更好地解决了科研与生产结合为生产服务的相关问题。1994年1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成立中国烟草育种研究(南方)中心,与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科研实力得到全面加强,在烤烟生产上加大了K326,V2,云烟85的推广力度,在种子生产,加工技术,统—供种上有新的突破,实现了烤烟种子丸粒化,实施优质烤烟栽培技术模式,推广地烟、山地烟开发和华宁县万亩优质烟承包的经验,使烤烟生产再上新台阶。1997年全省种植烤烟42.13万公顷,收购烟叶105.7万吨,上等烟占23.99%,创历史最高记录。
  5、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98年开始,执行国家局烤烟生产的双控方针,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控制种植面积和收购量。这时有人提出“云南烤烟发展已到顶峰”,也有人提出云南烤烟质量下降,主要依据是有相当部分烟叶特别是上部烟叶烟碱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总氮含量高,三高对劲头,香气、吃味、余味有直接关系,云烟清香醇和,劲头适中,余味舒适的特点减弱,针对存在问题,云南省烟草公司突出烟叶生产的核心地位,提出“提质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决策,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调整烤烟生产技术,认真组织实施。
   (1) 调整烤烟生产布局,解决烤烟生产过分集中和过分分散和连作问题,按区划研究结果,稳定老烟区,开发文山、思茅、临沧等新烟区,使烤烟生产向生态环境好、烟叶质量好、生产水平高的产区集中,推行以烟为主的耕作轮种制度,提倡田烟水旱轮作,地烟3—4年的轮作制,使全省的连作面积大幅下降。
  (2) 强化厂办基地建设:近年来,厂办基地县不断增加,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省内工商共建烟叶基地县已达54个。烟厂参与烤烟生产,提出了烟叶产量、质量指标要求,同生产单位研究了主要技术措施,从经费、技术,烟农培训上加大了扶持力度。省烟草公司还调整了烤烟生产政策,在烟水配套、烟路配套、政技结合、政物结合,改善生产条件等方面2004年全省产前投入已超过15亿元,政策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改善,有效地调动了干部和烟农科学种烟的积极性。
   (3) 品种选育和品种布局有新的突破:近几年烤烟新品种选育的速度快。目前已有13个烤烟品种可供选择利用,在品种布局上,新选育的品种面积不断增加,良种区域化和品种种植结构明显改变,普遍实现了一乡一种或一个收购站种植一个品种,红花大金元改分散种植为集中种植(五溪市集中在元江县,大理州集中在南涧县),严格实施良种良法配套,使品种特性充分显现,为烟厂提供了不同质量的优质烟叶。
  近几年来,中国烟草育种研究(南方)中心,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成功地将K326,云烟85,云烟87等品种转育成不育系,推广面积已占全省烤烟面积的40%以上,与之相配套的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子的生产技术,包衣加工技术及种子质量检验技术也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4) 以控氮降碱为目标的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的落实,控氮降碱实质是控制亩产量、提高烟叶质量。针对云南烟区的实际,主要措施:一是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提倡秸杆还田,施用农家肥,增施油枯(菜子饼);三是调整基肥,追肥的比例;四是适期到顶增加采收叶数2—3片。四项措施的实施结果,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耕作质量,协调了群体和个体生长发育的关系。解决了个体过大,叶片过厚,烟碱含量过高的问题,烟叶质量显著提高。
  (5)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烟叶安全性,针对云南一些产区连作面积大,化肥和化学农药、地膜的推广应用,使土壤环境和烟叶受到污染的实际,从烤烟布局、化肥、农药等源头抓起,推广使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在生物防治上成效显著,如采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仅五溪市八县一区共繁蜂19654万头,防治面积5766.67公顷,防效在90%以上。近年来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从土壤和鲜烟叶组织上分离出降害增香微生物菌株多个,2004年在烤烟、白肋烟上试验,具有显著的降碱增香作用。烟草内生菌降低烟草特有亚硝胺研究,已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 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成效突出:主要是研究提出了基质标准,全省漂浮育苗移栽大田27.7万公顷;研究提出优质烤烟栽培技术规范,已在宾川,弥勒进行验证,宾川县优质烟栽培技术规范已经省标准计量局公布为云南省地方标准,在烘烤技术上推广了“烤黄、烤熟、烤香、烤干”为目标的烘烤工艺及其配套技术,受到烟区干部烟农的欢迎。
   (7) 建立完善了科研生产体系及烟叶科技信息网,加强了国际合作交流,组织培训了全省12个地、州、市烟草公司生产科长、烟科所所长、县公司经理(副经理)和技术骨干,在烤烟育苗、移栽、烘烤各个阶段多次培训了烟农,使科技到位率和贡献率得到显著提高,使云南烤烟连续两年再创历史新高,2004年全省烤烟实现工商税利413亿元,比上年增加31亿元,收购烤烟68.724万吨,收购白肋烟0.173万吨,收购香料烟0.355万吨。烤烟为全省农民人均创收197.5元比上年增加了45.3元增长29.76%,其中烟农人均收入938元比上年增加246元增长35.5%。云南烟叶除满足国内需要外2004年出口烟叶8.15万吨,创汇1.1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2.21亿美元的52.9%,比上年43.2%上升9.7%,云南烟叶市场持续旺盛,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2005年“两烟”工作三创新,全省税利总额达476亿元,在企业重组、品牌整合上取得了突破。2005年全省共生产卷烟631.5万箱,同比增加10.1万箱。其中出口烟产量9.5万箱,同比增加3.1万箱。卷烟销量的增长对税利增长贡献率为79.7%。2005年全省烟叶生产在面临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烟叶生产计划,全省共收购烤烟1520.73万担;收购总值达82.38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农特附加税18.12亿元;烤烟为全省农户户均创收4671元,增长13%;烟农人均收入1145元,比2004年增长13%。基本实现了烟农、政府、用户、烟草公司“四满意”。
  二、展望
  目前云南省共有92个县,789个乡(镇),195.4万户种烟,有1千多万人,从事烟草生产。近几年来稳定发展烤烟生产的同时,加大了白肋烟、香料烟的开发推广力度,2002年种植香料烟41879.6亩,收购香料烟6.55万担,种植白肋烟1.6万亩,收购白肋烟5万担。云南省生产的烟叶,除满足省内600多万箱卷烟生产的需要外,主要调供国内100多家卷烟厂,2002年调出量为515万担,占全省烟叶总产量1149.24万担的44.83%,同时出口烤烟112万担,出口香料烟4.2万担。
  “双控”以来,云南省卷烟产量稳定在599.49至612.77万箱,其中省内销售115.41至118.38万箱,省外销售483.5至506.67万箱,省外销售占卷烟总产量的80%左右。“两烟”税利“九五”期间累计1823亿元,为云南经济的发展,也为全国烟草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的世纪,新的时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特色经济的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烟草科技工作要跟上社会和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突出以下重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竞争是客观规律,靠质量创新发展市场,讲质量要突出个“特”字,在特色经济(特色产品)不断发展的今天,特色是生产力,特色是竞争力,特色是生命力。云南“两烟”靠云烟质量风格和质量特点打造了云烟的名牌天下。卷烟的质量特点突出首先要烟叶的质量特点突出,农业工业要协同发展,整体联动,烟草农业要进一步树立为卷烟工业服务的思想,卷烟工业要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做到工业兴、农业兴、工业荣、农业荣、同兴同荣。
  1985年红塔集团实施烤烟生产是烟厂的第一车间以来至今全省已有优质烤烟基地县54个,要加大基地建设的力度,烟草工业应根据名优卷烟配方的需要,进一步明确优质烟叶的质量指标,由工业、农业、科技三方根据质量指标拟定相应的生产技术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生产不同质量特点的优质烟叶,满足卷烟工业配方对不同质量特点烟叶的需要。
  值得提出来的是要稳定云南烟叶的质量风格和质量特点,保持发展云南两烟的自然烟香,这就需要把烤烟的群体发展和个体形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把叶片大小,厚度,单位叶面积重量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使云南烟叶特有的香气风格,吃味清香醇和,余味舒适的特点显现出来,这是云南烟叶的核心竞争力,对发展中式卷烟,把云南“两烟”做精、做强、做大,具有重要意义。
  2、要特别注意提高烟叶的安全性:吸烟有害健康,古今中外早有定论,  目前已发现烟气中的有害成份共44种,主要的是烟焦油、烟碱、一氧化碳,目前已有控制指标。降害应从烟草农业抓起,烟叶是农产品,是卷烟工业的原料,卷烟安全性高,首先要烟叶的安全性高,烟叶内不含或少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烟叶中有害物质的来源一是环境条件即土壤、水、大气带来有害物质;二是栽培技术即肥料,农药造成的污染和残苗;三是烟草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身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从烟草农业科技上讲,首先要加大烟区土壤和水的选择和调控的力度,推行合理的栽培调制技术,尽力减少化肥施用量,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推行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植物农药。近年来省烟科所还从土壤和烟叶表面分离出几个能降低烟叶有害成分的菌株可供生产利用。总之我们要从源头抓起,采取多种措施,降低烟叶有害成分,为云南烟草提供独特风格和安全性高的优质烟叶,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3、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优质烟叶生产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很好的利用多学科(包括遗传育种学、栽培生理学、耕作学、栽培学、调制学)的知识,把现有成果综合配套成科学的先进的符合实际的配套技术,在综合配套过程中,按其内在逻辑关系把已有的知识条理化,发现矛盾再作观察试验论证。补充完善,形成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实用的知识体系,用于指导生产,增加科技含量。
  烤烟优质适产高效,想市场所需,提升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入是我们的出发点,生产不同质量特点的烟叶应选用不同的品种和相应的配套技术,在遵循优质烟叶生产共性原则的基础上,突出个性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产出不同质量特点的优质烟叶。为此,烟草生产应推行四定:(一定烟叶的质量指标要求;二定种植品种;三定种植区域;四定群体发展指标和个体形态指标)——规范(规范生产不同特点的优质烟栽培调制技术)加强调控技术的应用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完善政技结合,政物结合,育苗中心,肥料中心、病虫害防治中心和烘烤中心,技术培训中心的建设。形成以科技为龙头的资金、物资综合配套服务,这是重要的保证条件。
  4、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造就高素质的科技队伍,提高烟农素质:新的时代,新的时期是知识经济(知识农业)的年代。什么是知识农业?一种生产过程依赖于知识信息和科技的应用,知识物化的价值在农业生产中占相当比重的农业就是知识农业。
  知识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在于传统的农业的生产是大量的农业资源和少量的知识的聚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知识正不断地减少单位产出了对原料,劳动力,资本,空间和时间的需求。生产出蕴含大量知识而只需少量农业资源的产品。实践证明知识是一种高质量的生产要素,知识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可以使劳动力和资本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知识可以部分替代劳动力和资本。
  现代烟草生产,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知识,其增长模式必然以劳动力,资本的投入为主转向依靠科学技术的投人为主,增长观念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增长。知识的增长特别是新知识的转化和应用必将带来产品质量的提升。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知识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形势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更新知识,用新的知识指导烟草生产。在诸多因素中,加强与国际的合作交流显得特别重要。因为云南烟草生产的总体水平,特别是学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两烟生产市场销售在国内已经饱和,着力培养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是重要任务之一,为此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及发展态势显得特别重要。
  现代烟草生产,最重要,最基础,最迫切的工作是培养和提高全系统的科学素质,发扬求真务实和不断创新精神,抓好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提高烟农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不仅是科技人才是创造知识的主导力量和运用知识的主要载体,还因为云南烟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产业,科技人才总体水平不高,与现代农业,知识农业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与烟草产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尽力提高不同层次科技人员的素质,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历史责任。
  2004年10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云南后提出“希望云南经济发展,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把云南建成烟草低危科研生产基地。云南烟草科技行业要尽快建成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烟草科研开发机构,以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出一流的学术成果和技术成果,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更好的稳定生产不同质量特点的优质烟叶,把云南两烟做精、做强、做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