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把握云南烟叶发展全局

2006-01-23来源:云网
  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各级紧紧围绕“科技兴烟”战略,以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为切入点,加快科技创新,增强科技意识,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优质烟生产技术,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质量比往年有所提高。
 
  一是生产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各地在建立轮作规划的基础上,加大了布局调整力度,种植集中度和轮作面积逐年增加。全省轮作面积达455万亩,占实际移栽面积的81%,户均栽烟面积上升到3.2亩。文山州和思茅市轮作面积已近100%;曲靖市拿出25万亩田种烟、玉溪市改造了21万亩坡改梯来支持轮作。
 
  二是优化品种布局,新品种示范工作卓有成效。全省今年共种植烤烟品种16个,比去年增加9个,其中主栽品种K326占31.0%、云85占31.9%、云87占26.1%、红大占8.8%。主产烟区已全面推行“一乡一品”和“一站一品”,还根据卷烟企业的要求,种植红大品种48万亩。同时,省烟科所安排8个烤烟新品种在全省12个州(市)进行生产示范,面积达9.4万亩,是历年来新品种示范量最多、面最广的一年。通过不同生态区对比试验,筛选出了一批以云烟202为代表的适合不同烟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为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合理布局创造了条件。
 
  三是商品化漂浮育苗面积稳步上升。全省漂浮育苗移栽大田446.4万亩,占总移栽面积的79.5%,占全国的44.2%,其中少基质漂浮育苗69.5万亩,占12.4%。各地还积极推行商品化育苗机制,全省商品化育苗率达60%以上。昆明市通过狠抓技术和管理规范,高茎壮苗率达92%;保山市已连续三年做到了100%漂浮育苗。由于育苗工作扎实,尽管苗期受到严重倒春寒影响,但仍为大田按节令移栽提供了充足、健壮的烟苗,经受住了移栽期严重干旱的考验,在大旱之年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移栽质量有新突破。为确保全省烤烟移栽在最佳节令内完成,各地对去年小春作物种植作了全面安排,小春种植早熟作物或冬闲,为最佳节令集中移栽做好充分准备。为配合高茎壮苗深栽工作,全省投入机耕费用3500多万元,机耕面积185万亩,提前整地理墒面积累计520多万亩,预整地工作启动早,效果好。全省累计移栽烤烟561.41万亩,其中5月20日最佳节令前移栽了545.4万亩,占实栽面积的97.15%。昆明市机耕大田30.5万亩,占计划种植面积的47.5%;曲靖市根据自身实际,狠抓抗旱早栽,全市比去年提前7天完成移栽任务;楚雄州在移栽时做到“墒高、沟直、苗壮、深栽、肥足、膜严”,在收购会议上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
 
  五是新型烤房试验示范工作初见成效。为引导我省烟叶烘烤向集约化、自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今年省局(公司)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集群烤房和新型烤房的试验示范,共新建10座以上集群烤房650群1.12万座、密集烤房861座、自动化烤房83群1714座,所建烤房规格高、质量好,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烘烤质量,不少地方出现了烟农争用新型烤房的情况。玉溪市大力推广卧式密集烤房群,全市共投入1400万元建成25群318座卧式密集烤房,已初见成效。同时,各地还进一步完善了烘烤专业队伍,加强了烘烤培训和技术指导,并积极探索以专业化烘烤、社会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化烘烤运作模式。玉溪市和大理州采取聘请烤烟师傅进行专业化烘烤、收取烘烤费的做法,真正做到了让烟农轻轻松松种烟、简简单单烤烟,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六是科技培训到位,技术队伍和烟农素质不断增强。今年的技术培训在政策宣传的基础上,突出了分阶段、分重点、分层次和现场实作培训的特点,提高了实效性,将一些简单实用的优质烟生产技术培训到户、到田块,有力地保证了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率。全省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4.6万次,培训人员达467万人次。
 
  七是以点带面扩大与国内外优质烟开发示范面积,烟叶质量逐年提高。全省今年共安排国家局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示范12个点,面积4万亩;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技术示范2个点,面积2万亩;省优质烟示范县39个,面积7.85万亩;国际间技术合作9个县。由于目标明确,措施严密,管理规范,有力地推动了技术创新,普及推广了国内外先进实用的生产优质烟技术,更新了思想观念,逐步扭转了极端化生产技术措施,烟叶质量和可用性得到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对今年优质烟叶内在品质化验分析,中部烟叶烟碱含量由前5年平均2.84%降为今年2.24%;还原糖含量由23.21%降为今年20.98%;淀粉含量由4.83%降为今年3.99%;而氧化钾含量由前5年平均2.08%上升到今年2.68%,内在化学成分逐渐趋于协调,与国外优质烟叶差距正逐年缩小。
 
  2006年烟叶工作
 
  2006年烟叶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烟叶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突出“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重点,稳定规模,稳定政策,进一步巩固烟叶生产的基础地位,全面推进我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始终把稳定规模、控制总量摆在烟叶工作的首要位置
 
  (二)狠抓科技进步,培育烟叶生产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
 
  总结我省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不高、烟叶产质量差异较大的原因,在于先进实用技术应用程度和到位率。所以,明年我省的烟叶工作就是要在推广实用技术到位率上狠下功夫。
 
  一是围绕市场对烟叶质量的需求,调整品种布局和结构。目前卷烟工业对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都有特别的要求,我省现在种植的云85、云87、K326、红花大金元等结构比例不合理,有的地方单一品种种植超过了50%,有的厂家已对个别品种的香气质和香气量提出了不同看法。所以,明年云85、云87的种植比例要适当降下来,红花大金元种植要把配套政策研究好。新品种的选育、推广示范工作要加大力度,与卷烟企业密切配合,在品种替换上作些大胆的尝试。进一步加强种子管理,特别是供种数量和比例控制,确保“双控”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漂浮育苗要在培育壮苗上下功夫。我省的漂浮育苗经过几年的努力,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各地也探索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壮苗率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真正培育出茎高12-15厘米、茎围20-22毫米的高茎壮苗。
 
  三是认真抓好优质烟生产示范工作,要在轮作、深翻地、高起垄、保深栽、适时揭膜等方面狠下功夫。明年全省轮作面积要达到85%以上;种烟地块要深翻细垡,起垄高度田烟要在40厘米以上,地烟35厘米以上。起垄的高度不够,深栽就成为一句空话,且移栽后烟株抗旱能力差,根系不发达,长势弱,特别是上部烟开片不好,加之揭膜管理不到位,烟株长势不健壮。希望有些州(市)结合自己的实际,从根本上解决思想上的疑虑,认真落实好这些技术措施,并抓出成效,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
 
  四是狠抓烤房建设,提高烟叶烘烤水平。近年来我省各州(市)作了大量探索,先后建造了集群平板式,曲靖三型,玉溪式、大理式和丽江式等多种类型烤房,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减轻了烘烤劳动强度。明年全省应重点推广哪几种或哪几个类型的烤房,总的原则应该是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便、烘烤烟叶质量高的智能化类型,请省烟科所尽快拿出具体方案,指导全省的烤房改建和配套技术研究。
 
  五是借鉴与国外烟草公司合作开发优质烟和部分替代进口烟的经验,扩大优质烟示范面积,创新生产收购组织管理模式,积极推行烟叶质量跟踪管理和信誉评价体系试点工作。今年曲靖、红河等州(市)按照优质烟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的要求,将一定种烟农户数为一个基本单元,利用烟叶系统管理平台,对整个烟叶生产、收购过程实施全面质量跟踪和质量控制。从烟叶生产的第一个环节开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种烟农户进行检查评价,特别是把收购期间烟叶交售和质量的检查评定作为烟农信誉等级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详细的档案,严格监控,严格考核,真正做到质量跟踪到组、信誉评价到户,取得了较好成绩,这项工作明年要在全省有条件的地方推广。
 
  六是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和烟农的素质。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落实国家局和省局(公司)的要求,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办法,加快基层技术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和评审工作,形成合理的烟叶技术推广队伍梯队和烟叶技术推广人员结构。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省烟科所要在前两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教育的作用,加大对州(市)、县公司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同时,各地要制定规划,加强对烟农的教育与培训,努力提高烟农素质,培育新型烟农队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