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

2006-01-13来源:《农民日报》
  “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农业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特别是在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近5年来,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下,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正逐步替换原有的普通高产品种,形成以优质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主导品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抗条锈病基因,玉米抗矮花叶病基因,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高光效基因水稻新组合等一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顺利通过鉴定。
 
  自2001年以来,农业部紧紧围绕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示范推广计划为依托,以组装成的四大粮食作物10项主推技术和50个主导品种为重点,采取“科技之春”、“科技大集”、“专家小分队”、新技术新品种展示、技术指导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实施了四大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和科技入户工程,加快了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四大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核心示范区水稻单产提高了10%,冬小麦单产提高了15%,玉米单产提高了12%,大豆单产提高了20%,100个按照“四个一”模式开展农民培训的试点县四大作物平均单产比2003年提高了8.8%。2005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四大粮食作物科技示范户单产普遍提高10%以上,每亩节本20~30元。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不到50%,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0%左右,氮肥利用率仅为35%,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17%左右。展望“十一五”,我国农业科教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任重而道远,既面临机遇,也面对挑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日趋突出,为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更广阔的空间。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手段。
 
  “十一五”期间,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围绕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三大任务,大力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优势农产品核心生产、加工技术攻关。加大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力度。加强已有先进、成熟技术的中试、熟化、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创新推广机制,促进科技与农业经济紧密结合,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率和转化率。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农业科技新机制。最终使我国农业真正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综合生产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