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联手 促两烟协调发展

2006-01-10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白云峰

  我国卷烟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艺加工及技术装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形成了数个全国畅销的大品牌,并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卷烟工业企业在取得较好效益的过程中,得到了烟草农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促进农工商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卷烟工业必须建立自己稳定、优质的烟叶原料基地,并通过基地建设实施工业对农业的扶持和“反哺”,这既是顺应国家“三农”政策,也是卷烟工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烟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仅仅是卷烟工业企业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原料,更是关系到广大烟区烟农生计的农副产品,同时还是烟叶产区商业公司的经营主体和地方政府财税的主要来源。烟农靠它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烟草商业公司靠它进行经营活动,工业企业用它进行卷烟产品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所以,烟叶是关系到农、工、商等各方利益的特殊商品。

  烟叶原料     卷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基础

  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各方对烟叶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卷烟工业来说,烟叶是卷烟工业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卷烟工业发展的战略物资,是卷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打造“中式卷烟”核心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随着我国加入“WTO”,为使我国的民族卷烟工业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家局提出了要以国产烟叶原料为主生产卷烟,这为我国的卷烟生产作了准确的、符合实际的定位,使卷烟产品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所以,中式烤烟型卷烟概念的提出要求卷烟工业企业对我国烟叶原料要有新的认识和研究。

  其次,我们要顺应国家局“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整体发展思路,做强中国烟草。随着国家局“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要使联合重组后的卷烟工业企业的品牌做大、市场做强,能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产品的质量是关键。而要做好“中式卷烟”的产品质量,就要有高质量的国产烟叶。市场需求对烟叶原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卷烟工业革命必将带动烟草农业现代化。

  卷烟工业     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后盾和支持

  工业“反哺”农业,有利于工商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对于卷烟工业而言,我国的烟草农业无论是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从业人员素质还是资金和集约化经营等方面都显得落后。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卷烟工业企业很少从自身的长期战略需要考虑,没有把烟叶原料作为企业的战略物资来对待,对农业的关注不够,过分依赖于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对烟叶基地的建设积极性不高,厂办烟叶基地的主动性不够,甚至认为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烟叶。由于没有把建设烟叶基地当成卷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对烟叶基地建设的投入不足,因而影响了烟叶基地的建设。由于工业企业缺乏参与,烟叶产区难以为卷烟工业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烟叶原料,进而影响了卷烟企业的产品质量。我国烟区大都在经济较落后的偏远地区,光靠商业和烟农对烤烟生产进行投入是不够的。所以,卷烟工业企业要得到稳定、优质、有特色的烟叶原料,就必须与烟区联合共建自己的原料基地,对烟区进行长远规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场需要科技兴烟,对烟叶生产进行产前投入,进而实现卷烟工业对烟草农业的“反哺”。

  2004年,各地免征除烤烟以外的农特税,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加上农业生产资料的大幅上涨,增大了烟叶生产成本。为体现卷烟工业对烟草农业的“反哺”和对“三农”的扶持,为了卷烟企业自身利益和“两烟”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卷烟工业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通过卷烟工业、商业及社会各方力量,把烟叶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来建设,构建一个和谐的“两烟”及农、工、商各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环境,最终实现“两烟”的可持续发展。

  工商联手 基地作用任重道远

  贵州省地处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东部斜坡地带,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属内陆山区农业贫困省份,经济较为落后。作为全国第二大烤烟省份,烟叶是贵州省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烟农脱贫致富的主要作物,对当地政治、经济及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卷烟企业,为做强中国名牌“黄果树”卷烟,发挥贵州烟叶的原料优势,在工商联办省内优质烟叶基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商互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团烟叶基地。贵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态省”、“森林省”的美誉全国闻名。特有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造就了贵州特有的烟叶风格。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正是通过对省内烟叶多年来的使用和研究,在省内外专家学者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种植规模及产区烟叶特征和香型风格,于2005年与全省九个地州(市)共建23个烟叶基地,省内基地烟叶达7.6万吨,约占全省烟叶总量的1/3。合理的烟叶基地布局为发展贵州经济,稳定贵州烤烟生产种植规模和保护烟农积极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科技为先导,在保证投入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烟农自身的造血功能。在飞速发展的科学经济时代,“科技兴农、科技兴烟”已不仅是一句口号,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种烟已是烟草种植业的必然趋势。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的省内烟叶基地,在依靠现有国家价格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实行由集团出资,并联合贵州省烟科所为技术合作依托单位,采用科研+工业+商业+农户进行基地建设的模式,加大科技投入,改过去联办烟叶基地签一纸协议、圈地为界的传统基地建设形式,变单纯靠基地进行投入的“输血”为辅以增加烟区烟农科技兴烟意识的自身“造血”。具体来说,就是以集团技术中心的品牌战略、原料需求为依据,将集团对基地原料的具体要求等质量信息,通过省烟科所专家和技术人员,拟定针对基地的生产技术方案,逐步落实到基地烟区、烟农及每一片地块,控制关键生产技术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基地烟叶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通过科技人员对基地烟农开展技术培训,采取现场会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将当前成熟的生产技术传授给烟农,改变烟农传统的生产习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质量意识,增加种烟收益,逐步培养一批以种烟为主的知识型烟农,确保基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集团还通过技术项目的实施和开发,引导基地烟农生产符合卷烟企业需要的优质原料,如推广集约化育苗、扩行缩株、控制上部烟叶烟碱、智能化烘烤、降低烘烤强度和烟叶烘烤损失、病虫害预测预报等措施。由于有企业和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每一项工作的成功都为农工商各方带来了显著效益,使基地建设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共同营造烟叶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由于历史原因,贵州烟草农业底子较薄,多数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难以满足当前基地建设工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新形势。针对上述情况,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在与基地分公司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出巨资积极参与基地公司烟叶生产线改制、入股兴建基地烟叶仓库,积极改善基地基层烟叶站基础设施,参与基地烟水、烟路配套等工程,并分步实施基地烤房改建和新建工作,通过为贫困基地县捐资兴建“希望小学”等多种途径,回报社会、回报烟农,努力营造贵州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宣传行业政策,传播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应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专门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基地管理队伍,十余名基地管理人员全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两名硕士研究生。这些高素质的基地管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烟农宣传国家的烟叶政策和企业对烟叶的质量要求,传播企业文化,和烟农沟通感情。基地管理人员已成为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桥梁、纽带,并将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务实、创新、谦和、诚信”的企业精神延伸到基地建设工作中,推动着贵州“两烟”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