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烟叶考察报告

2006-01-05来源:广西烟叶信息作者:李开和
  2005年8月25日至9月2日,广西区局(公司)局长(总经理)张长胜、副总经理张克勤率领区烟叶公司和百色、贺州、河池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主要领导及桂林市烟草公司分管领导到四川省、重庆市考察学习。   
 
  考察团实地考察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烟叶生产情况,深入参观了会理县和德昌县的替代进口烟叶项目和标准化烟站、中转仓、密集型烤房、烟水配套工程、防雹增雨体系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学习了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水平。考察团还先后与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关党政领导、州烟草局(公司)领导,四川省烟草局(公司)领导和重庆市烟草局(公司)领导进行了座谈,认真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同时也交流了一些看法。
 
  一、川渝烟叶生产基本情况
 
  (一)四川省烟叶生产基本情况
 
  四川省烟叶产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周边山区的凉山、攀枝花、泸州、宜宾、广元、达州、德阳、乐山等地。直到“九·五”末,四川省烟叶规模还在100万担左右徘徊,但是到“十·五”末,四川烟叶规模达到了200余万担,5年时间翻了一番多。2005年国家局下达给四川省的烤烟种植收购计划最初为200万担,3月份全国烟叶电视电话会后,考虑到四川烟叶市场需求旺盛,又增加了15万担,达到了215万担。从目前的情况看,全年计划可以完成。另外,四川还种植有1万余亩的白肋烟,今年可望收购白肋烟叶4万担。
 
  四川省最大产烟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现有宜烟耕地面积279万亩以上,具有年种植80万亩优质烟叶的潜力。2005年共落实烟叶种植合同119013份,移栽60万亩,因受灾实际存活面积58万亩,预计可完成省局下达的145.2万担(含出口备货为170万担)的调拨任务。
 
  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大的产烟县——会理县,2005年种植烤烟18万亩,计划收购烟叶58万担。
 
  (二)重庆市烟叶生产基本情况
 
  重庆市现有17个区县种植烟叶,其中种植烤烟的有13个,种植白肋烟的有7个,种烟农户约2万户。烤烟主要分布在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白肋烟主要分布在原万州片区;烟叶主要销往湖南、江苏、安徽、上海等省(市)卷烟工业企业。
 
  重庆市烟叶发展也经历过大起大落,最高年份收购烟叶280多万担,最低年份收购烟叶不足100万担。2005年共落实烟叶种植面积69.75万亩,比上年增加3.17万亩,计划收购烟叶153万担,有望连续五年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收购计划。
 
  二、川渝烟叶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领导重视,多方支持,形成抓烟合力
 
  进入“十·五”以来,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认真分析了国内外烟叶生产经营发展形势,特别是国家局“北烟南移”战略调整给四川带采的机遇后,确立了把烟叶作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规划。围绕规划的实施,省局领导亲自带队,组织烟叶战线的同志多次赴云南、福建等先进省考察学习。通过学习考察,查找差距,明确了奋斗方向,制订了四川烟叶“十·五”发展规划和“五年两步走”的工作思路,并进一步落实措施,加强管理,狠抓规范,强化执行。
 
  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对烟叶生产的重视程度是全国罕见的。州委、州政府把烤烟生产作为重点骨干项目、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州委书记亲自担任烟草工作小组组长,州长、常务副州长等多名州领导担任副组长。去年12月下旬以来,州委、州政府先后五次召开安排部署烤烟生产的全州性大型专题会议,同时还组织了多个工作组对烟叶生产进行经常性的巡回检查。州县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烤烟生产,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市机关联乡帮村、乡镇干部蹲社帮户的强大抓烟合力,将各项措施用责任制的形式落实到每一个包村、包片干部的头上,基本做到了政策宣传到户、生产物资到户、技术措施到户、订购合同到户。“五·一”期间,州委、州政府把“旅游黄金周”变为“烤烟移栽黄金周”,州四大班子领导、州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各产烟县市各级干部深
 
  入烟叶生产第一线抓移栽,掀起全州高标准、高质量移栽的工作热潮,有力促进了全州烟叶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重庆市政府和烟草部门均把烟叶种植收购计划纳入年度方针目标考核范畴,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全市烟叶收购计划的完成。同时,重庆市规定:凡是对烟农的投入,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在税前列支;投入不计特产税;对乡镇干部的奖励,列入县财政预算;对烟叶收购给予扶贫贴息贷款;临时工的费用可在每担30元以内列支(不单独提取)。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烟叶生产基础条件
 
  “十·五”初期,四川省局(公司)明确提出:加大基础投入,用三年时间,切实抓好“烟水烟路、烤房、标准化站点、冰雹防御、烟叶信息化”等五项烟叶生产基础工程。由于有省局(公司)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各烟叶产区切实转变了观念,掀起了大抓基础建设的高潮。
 
  ——烤房改造工程仅花了2年时间就基本结束,全省新建和改造热风循环烤房12万座,烟叶烘烤质量有了质的提升。
 
  ——3年时间全省新建了近10万口蓄水池(小水窑),可灌面积达60余万亩,烟叶移栽缺水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已建成了300多个设施齐全的冰雹防御点,全省防雹体系初步形成网络。
 
  ——收购站(点)也全面进行了改造,大部份实现了封闭收购,并新建了20余个集“计划管理、技术指导、后勤服务、烟叶收购、烟农培训、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烟站,把烟站建成了联系烟农的窗口,烟技员之家和农化、植保服务中心。
 
  ——省局(公司)和中科院成都计算所联合研制的烟农户籍系统在全省6个产区分公司、25个县、98个收购站点安装运行,形成了网络。
 
  四川省仅“十·五”前3年用于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3亿元。
 
  围绕四川400万担优质烟叶规模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省局(公司)明确提出再花2--3年时间,完成新一轮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并已经预拨了部份启动资金。仅凉山彝族自治州今年就将完成容量30立方米的小水窑建设任务,按照每口小水窑补贴1800元计算,将投资1.8亿元。此外,凉山彝族自治州今年共新建了热风循环式烤房17748间,改建10695间,新
 
  建密集型烤房300间,新建和改建收购站点38个,新建烟叶仓储中心仓库、验级选叶房1.86万平方米,一次性购置“三七”高炮80门、车载雷达一台,使全州烟区共拥有高炮105门、车载火箭6台,火箭290架,建立了完善的防雹增雨体系。今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烟草分公司在产前列支和经营利润中对烟叶生产的投入预计将达到3亿元。
 
  重庆市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市烤房标准化率达到了87%。从今年起,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了烟水、烟机等烟田配套设施建设上,拟定在未来五年内完成10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其中今冬明春完成10—15万亩;在未来三年内配套2000台小型农耕机械,切实减轻种烟劳动强度,降低烟叶生产灾害风险,努力实现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狠抓“四个积极性”,确保烟叶生产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烟叶涉及烟农、烟区地方党政和烟草部门三者的利益,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方面不协调,都会影响烟叶生产的健康发展。为维护各方利益,营造一个良好的烟叶生产社会环境,四川省、重庆市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烟农积极性的培育。①加大烟叶生产产前投入力度。随着粮食等价格的上涨,烟叶生产产前投入由“十·五”初期的平均每担40元,增加到了目前的每担80元以上。②实行烟叶特产税转移支付政策,将地方财政每年实际应收入的烟叶特产税转为烟农专项扶持资金,支付给烟农。③制订亩收益必保目标,纳入对产区责任目标考核范畴。2002年起为1200元/亩,2008年争取达到2000元/亩。④切实做好为烟农月良务工作。在漂浮育苗、统防统治、入户预检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将继续通过专业化分工,商品化、社会化服务以及发动烟农自愿组合成立烤烟生产合作社等方式在统一机耕、集约烘烤等方面作进一步推进。
 
  而重庆市无偿扶持烟农标准今年达到了220元/亩,此外,对收购价低于250元/担的等级烟叶,每担再给予3()元的煤炭补贴;全市还无偿投入了800万元为烟农购买烟田自然灾害保险等。
 
  2、烟技员积极性的培育。四川省烟技员的月工资从过去的400—500元,普遍提高到了800—1000元,条件较好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还将表现优异的烟技员送入大学脱产学习专业知识。
 
  3、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培育。四川省烟草局(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调动产区党政抓烟叶生产的积极性,主要领导多次亲自奔赴产区,与地方党政领导座谈、、沟通,了解产区在发展烟叶生产上的客观困难,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帮助产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各产区在发展烟叶生产上与省局(公司)保持高度一致。此外,通过不懈努力,促成了四川省烟叶发展奖励政策的出台,对在烟叶生产发展上有突出贡献的产区党政领导进行奖励。
 
  4、烟叶战线员工积极性的培育。四川省烟草局(公司)为了调动烟叶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一是对烟叶工作实行新单项考核,单项奖励,同时还可以享受公司的正常奖励。二是加大对技术骨干的培育力度,组织他们出国考察,开拓视野;鼓励并组织他们参加技能培训,丰富和更新知识;大胆提拔有管理能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
 
  在提高烟叶从业人员积极性方面,重庆市对烟叶产区烟草公司考核采取加分的办法,比如,不产烟叶的县总分为120分,烟叶主产县就增加到150分。
 
  (四)狠抓常规实用技术推广,确保烟叶质量稳步提高
 
  1、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工作。四川省先后开展了“金攀西”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国际型优质烟叶示范项目、以成熟度为中心的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研究、部份替代进口烟叶项目、集约化烘烤工艺研究等国家和省级重点攻关与示范科研课题。
 
  2、对烟技员队伍进行大换血,确保烟技员队伍的素质。四川省对年龄过大、文化太低、技术陈旧的烟技员全部予以淘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中以上学历人员进行培训,合格者予以录用,全省建成了一支3000余人的烟技员队伍。
 
  3、层层开展技术培训。2005年四川省共举办了20余万人次的各类培训,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达100多万册。
 
  由于采取了上述主要措施,四川省烤烟生产良种率达到了100%;漂浮育苗达到了71%,测土配方施肥面达到100%,三段式烘烤工艺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
 
  (五)狠抓规范经营,确保烟叶美誉度的稳步提高
 
  1、全面开展烟叶入户预检,减少收购站点交烟矛盾,提高收购烟叶的纯度和合格率。
 
  2、查缺堵漏,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从收购、入库、复烤直到进入工厂全过程各环节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对缺漏环节及时增补,有效地杜绝了因制度不健全而带来的问题。
 
  3、建立健全烟叶流通环节监督检查机制。成立了以省局(公司)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烟叶收购和工商交接质量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下设质量监督检查执行小组,赋予执行小组最终裁定权;制定了烟叶收购和工商交接质量监督检查办法;确定了“两个3%”的评价标准,即:烟叶收购等级比例和工商交接等级比例之间误差不得超过3%,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和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之间误差不得超过3%。
 
  (六)狠抓生态环境改善,确保烟叶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
 
  l、高度重视布局调整。四川省坚持烟区、烟地、烟农“三优化”原则,对烟叶生产布局作了调整,全省撤消了1个产烟市,7个产烟县。今年全省烟农户均种烟面积达到了5.4亩。
 
  2、认真落实烟地轮作措施。目前四川省烟地轮作面达到了53%,计划2年后达到100%。
 
  3、切实开展烟地茬口作物调整。把习惯的收割小麦后种烟,改为在种光叶紫花绍等绿肥后种烟,既改善了土壤,培肥了地力,又解决了与烟叶移栽争地的问题。
 
  4、积极倡导施用优质农家肥和秸秆还田。长期以来由于农家肥堆沤不当,发酵不充分,病菌含量高而被国家局限制施用,但施用农家肥对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川省通过积极引进菌剂促腐技术,加快了农家肥的腐熟过程,提高了农家肥的施用率。同时,在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明年,四川省将通过工业化手段生产优质农家肥。
 
  (七)狠抓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工商企业联建基地工作
 
  为适应卷烟工业重组后大企业、大品牌对原料“数量规模大、质量一致”的要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新型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应运而生,烟农们自发地成立了烤烟生产专业化合作社、烟农协会等组织,凉山彝族自治州烟草分公司与川渝中烟工业公司在普格荞窝农场建立了烤烟集约化生产基地。户均种烟面积有了较大的增加,整个凉山彝族自治州种烟农户由15万户减少到11.9万户,种植川亩以上的农户有7237户,占6.1%,越西县全县户均种烟面积10亩以上。在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重庆市为了进一步稳固供求关系,加快构建新型工商关系,加大了工商联建烟叶基地的引进力度,制定了《重庆市工商企业联办烟叶基地指导意见》,明确了联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联建基地行为。今年共有2l家工业企业在重庆市9个区县联建烟叶基地,共签订基地烟叶调拨计划128万担,占计划收购量的89.51%,为实现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川渝烟叶学习考察,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广西烤烟生产工作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找到了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1、必须争取产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烤烟生产的大力支持。四川省、重庆市烤烟生产得到迅猛的发展,首先是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如农特税转移支付政策、所有产前投入的税前列支和不计征特产税、对乡镇抓烟领导的奖励、防雹体系的建立等。尤其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及各产烟县领导对烤烟生产的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全力支持烟叶生产而又决不干预烟叶收购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2、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广西在标准化烟站、中转仓(中心站人防雹体系、农田水利建设(水渠、小水窑等)、标准化烤房群、密集型烤房的试验和推广等等方面与先进省市还有很大的差距,并且也与广西烟叶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必须快马加鞭,尽快筑牢发展的基础。
 
  3、必须加大科技兴烟力度。要加强烟技员队伍建设,建成一支过得硬的烟技员队伍,并形成一个服务网络,把种植、烘烤及分级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同时也要积极开展新品种、先进技术的引进、试验及推广工作,迅速提高广西烟叶的科技含量,精心打造广西优质烟叶品牌。
 
  4、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烟叶工作的管理。凉山彝族自治州也曾出现过因管理不善而严重亏损的情况,在广西个别烟区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这充分说明烟叶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效益及烟叶的健康发展。当前,广西烟叶管理工作仍然比较落后,我们必须花大力气,狠抓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只有把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做好了,烟叶工作规范化了、标准化了,才能实现烟叶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