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烟叶生态村建设项目研究进展有条不紊

2005-12-23来源:湖北烟草专卖局
     目前我国的烟草行业实行计划配置、专卖专营和垂直纵向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虽然烟叶的需求量相对稳定,但很难维持供求平衡。湖北省烟叶生产和效益的现状相对比较落后。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2004年湖北烟叶每亩的净利润118元多,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0多元,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云南等生产效益良好的省份相比,利润差距更大。近两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烟叶特产税的取消也提到议事日程,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解决烟叶的调控和稳定,保证总量供求的基本平衡,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整和烟叶产业,提高投入产出比,协调烟草业各个主体的利益,湖北省认真开展建设湖北省烟叶生态村项目研究工作。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深入分析湖北省烟叶生产的现状、组织生产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烟叶投资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湖北省建设烟叶生态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从根本上解决烟叶调控与稳定的可行模式。
 
    二、研究的内容
 
     1、湖北省烟叶生产现状分析: 湖北周边的省份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重庆、四川等,都是烟叶生产大省,其中除四川外,2004年每亩烟叶的净利润均高于湖北。因此,对湖北烟叶生产的现状需要做深入的分析,寻找影响烟叶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对症下药,以提高今后烟叶生产的效益。
 
     2、前烟叶生产体制存在的问题: 烟叶实际上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是非收敛的,再加上粮食价格波动和比较收益的影响,即使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波动也是难免的。实行专营专卖制度,宏观调控得当,反而有可能减少产量和价格的波动。1999年以来的情况基本可以证实这一点。在未来有可能取消烟叶特产税的前提下,地方政府由于税收的减少,对烟叶生产的支持力度会弱化,应该通过加强工业企业对烟叶生产的支持,增加烟农的生产积极性,以建立新的宏观调控和稳定机制。
 
      3、烟叶生态村模式以及可行性分析: 建设烟叶生态村,就是采取烟草公司与行政村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生态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基本具备,有稳定发展前景的烟叶生产专业村作为试点,通过村级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级差烟田管理、土壤改良、烟水配套、烟房配套、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等手段,提高烟叶种植水平,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增加烟农纯收入,使烟叶生产专业村逐步转化成烟叶生产生态村,实现烟叶生产、村级经济和烟农收入三位一体的利益格局。
 
建设烟叶生态村的可行性
 
     生态村建设实行双向选择、发挥村委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有法律依据。村民委员会对规划种烟地块、协调土地流转、安排烟叶生产等方面,具有其他各级地方政府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建设烟叶生态村,把村民委员会组织发展村级经济的核心作用纳入烟叶生产关系中去,变烟草公司直接面对烟农为直接面对村级组织,形成经营者、地方政府、村民委员会和烟农四者组成的新型生产关系,是对烟叶生产关系的完善;可以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烟叶生产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改变烟草公司直接面对千家万户烟农的局面,减少投入风险,有效化解潜在的政治风险。
 
    建设烟叶生态村,发挥村级组织统一规划土地、安排生产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土地租赁费用。同时通过签订长期建设合同,可以保证烟叶生产的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
 
   建设烟叶生态村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必要的基础:生产相对集中,以往经验积累,具有技术支撑以及行业对烟叶基础地位的重视。
 
建设烟叶生态村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烟叶生态村建成规模后,可以提高烟叶亩产,稳定烟叶销售,增加上中等烟比例;烟叶收入成为村级种植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农业综合效益明显;烟农生产成本将降低,纯收入逐步提高。
 
   (2)生态效益:通过长期土壤改良措施,逐步改善植烟土壤理化性状,满足持续生产优质烟叶要求;以烟为主安排种植结构,取消不利作物特别是与烟草交叉传病作物的种植;生态村建设防护林带或隔离林带,实现小流域治理,营造出有利于烟叶生产的环境和小气候条件。
 
   (3)社会效益:主要看建设烟叶生态村村民及地方社会发展方面的间接收益。
 
投资与管理模式
 
    以国家烟草局相关政策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作导向,公司为建设投资主体,集中全省烟草商业必要财力,建设烟叶生态村。
 
    在专卖体制下,计划资源、合理布局,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建立烟农、烟草公司和村委会之间稳定和良性的产业联系,促进烟草业内部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从根本上解决烟叶的控与稳问题,以有利于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烟叶资源,逐步实现烟叶供需总量平衡、结构合理的目标,提高湖北省烟叶的总体质量和保证烟叶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