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发的思考

2005-12-22来源:烟草市场作者:卢点周
       当前,解决制约烟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已经成为行业上下重点关注并开始着力解决的问题。国家局已着手投入大量的资金以解决重点烟区烟田水利设施配套和烤房设施落后的状况,各地商业公司也结合各自实际围绕国家局的措施出台,进行项目审报和分步实施等相关工作。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重中之重
 
  各烟区由烟草公司统一组织烟叶产购销应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有的烟区成为卷烟工业的“第一车间”,烟区的基础设施如烟路、烟水等配套设施在不断完善,而也有一些烟区基础设施却极度薄弱的状况?在这二十余年的过程中,烟区基础设施薄弱的区域难道就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而在国家局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时才引起重视?以笔者个人的观点看,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1、部分烟草公司在烟区发展上的急功近利行为,关注的侧重点放在了当年经济上,而对制约烟区长远发展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烟区轮作倒茬、病虫害防治等在内的许多关键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甚至持一种漠视态度。不能否认,在烟区发展过程中,因政府很少投入、烟农财力不足等原因,使产前投入的重担实际上落在了烟草公司一家身上,有些力不从心或顾此失彼的现象,但是,如果重视了这些环节,如果能有计划地在每年的烟叶生产中逐步实施一些投入,也不至于会是某些地方的基础设施极度薄弱的状态。
 
  2、等靠要的观念在基层企业有不同程度存在。应该说这种国有企业的通病,在烟草基层企业有一定表现:凡是上级拨款兴建的项目,都是一轰而上去争抢,反正是不要白不要。而不是立足于自身实际,着眼于自力更生地改变落后面貌,也没有从根本上通过抓住这个机遇,去有效改善自身目前的现状。而现实往往是:项目争来了,资金和人力都投入进去了,而最后却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这种教训不仅在行业外比比皆是,而且在行业内也能见到。
 
  3、管理体制上存在弊端。所谓的体制管理弊端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层的任期制和年度考核,是造成企业管理短期行为不可否认的内在原因。由于任何一位领导不能断定其在一个企业干多久,同时,年度的经营指标考核也使其不能因考虑长远规划而影响当年经济效益。因而,使烟区烟叶生产在这种循环中丧失了稳定的基础。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以为,要解决烟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仅是应着力解决的一个方面,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则显得尤其重要。首先,要立足于烟区长远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所解决的问题应与烟区各项工作保持协调同步,分出轻重缓急,并稳步实施。其次,不能仅限靠国家局和上级投入。烟区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的是当地烟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仅把目光盯在依靠上级投入和扶持上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也是远远不能适应烟区发展需要的。其三,要立足于求实效。也就是说,所建设每个项目必须使其发挥应有效能,力戒形式主义,避免资源浪费等现象。
 
二、应该实施怎样的建设投入
 
  从解决烟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看,各烟区正面临两个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局对烟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二是工商企业联办基地。然而,从一此烟草公司的实际举措看,除了国家局实施的烟水配套项目外,因多年来形成的烟叶生产管理“惯性”,使许多基层企业仍把投入的重点放在当年烟叶生产上。即使如此,也表现了投入上存在的问题:
 
  1、烟叶生产投入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总体投入数量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从烟叶生产管理部门对当地产前投入情况调查的结果看,烟草公司在2005年的产前直接投入尽管说有明显加大,但是,亩均投入仍在200元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投入结构不合理。这个不合理的表现就是直接用生产资料(包括肥料、地膜、农药等)的投入比例不足,较为突出的是微量元素肥料投入偏低,烟农在病虫害防治上的投入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它所造成的后果是直接影响烟叶内外在质量。三是政府投入比例偏低,在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上的投入比例还不到10%。
 
  2、烟区基础设施投入结构不合理。从近年来烟区基础设施投入的重点看,许多烟草公司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烤房建设上,其投入比例占到基础设施总投入的90%多,其结果是因观念和其它因素,导致重复建设却依然落后。而制约烟区发展的关键环节,烟水配套设施建设投入比例仅占不到5%,最终是哪一方面都未得到很好地解决。投入是解决烟区发展的重要方面,而投入的关键是必须解决实际问题。以笔者个人观点看,在面临上述两个机遇的形势下,投入的导向和方法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保证当前烟叶生产投入的到位,尤其是生产资料的直接投入,这是保证当年经济效益和烟农收益的前提在。而在投入方法上,应有所侧重,避免“撒胡椒面”的投入方法,最终影响效果。二是把投入的另一个重点放在切实解决烟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关键方面,尤其在北方烟区,烟水配套已经成为影响烟区发展和烟农种植积极性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解决?应抓住国家局出台的扶持政策和联办基地的机遇,集中有限资金,有计划、分步骤地在每年解决一到两个问题,最终使这一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三是应建立联合投入机制,尤其是通过政府协调,调动有关部门如水利、科技等积极性,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在发挥社会综合效益的同时,确保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三、“硬件”与“软件”应协调发展
 
  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烟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硬件”部分,而从目前烟区发展的实际看,“软件”薄弱的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烟叶生产技术队伍存在明显缺陷。从调查的情况可知,在许多基层烟草公司中,烟叶生产技术管理队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知识水平偏低。在烟草公司的生产管理和脱产、半脱 产技术员队伍中,初、高中以下学历占8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不到5%。这种知识水平偏低的状态已经严重影响到烟叶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和工作创新。二是技术管理上的“青黄不接”问题较为突出。自烟草公司成立以后经过年培养出来并具有一定业务水平的人员已经开始步入退休年龄,而新加入的技术人员尽管说也经过一定的培训,但是,真正能适应工作需要者为数廖廖,甚至有些技术水平还没有烟农高,也造成了技术指导不力或不到位的现状,这种“青黄不接”的现象不仅较为普遍,而且,已经明显影响到烟区的正常生产。尤其是因企业内部学习钻研技术氛围营造不足,形成了无人愿意钻研生产技术管理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才是烟区发展过程中最可怕的。三是技术队伍也存在不稳定的现象。其最突出的表现是,许多烟草公司下派到各村组的脱产或半脱产技术员大多为农民工,因年龄、待遇等因素,导致了一定的流动性,也在某程度上影响了技术指导的效果。
 
  2、缺乏应有的科研攻关。烟叶的特殊性之一就是它的科技含量较高,而烟草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在县级公司却没有建立一大相应的科研体系,即使对当年烟叶生产过程的简单总结也是残缺不全,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则是不了了之。针对当地土壤结构变化状况进行配方施肥,针对烟区病虫害发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等科研攻关更是表现在初级或较浅的层面。这种现状与烟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极不相适应的。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要真正解决烟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仅要强化烟区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关注和加强与之相关的协调和“软件”建设,只有这样,烟区才能稳步、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渑池烟草专卖局(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