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工程铺垫致富路

2005-12-12来源:烟草市场
干梁梁干断粮
 
  宁南县今年遇到了14年未遇的干旱,五月份以前,没有落过一滴雨。金沙江北岸的黑水河两岸是该县的两大烟叶主产区。大同乡的迎丰梁子和西瑶乡的中梁子,在年初3、4月份烟苗移栽期间变成两座火焰山,移栽的烟苗被旱死,移栽期迫推迟了一个月时间。栽烟的时候,山上山下到处是人背、马驮,牛车运的抗旱保苗大军。水库村每天有20多辆牛车从70水库往山上拉水,不到半月时间,累死了一头牛、一匹马和两头毛驴。
 
  河谷立体气候的大同乡是一个干旱乡,被称为黄土高坡,最高海拔1900米,最低海拔只有600米。5700人的一个乡却只有一股水一条堰,地表常流水是全乡惟一的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建国以来,无数专业找水队伍,在全乡的旮旮旯旯打了无数个山洞找水,总长100多公里,有西昌到宁南的距离这么长,却没有找到一处水源。
 
  迎丰村5、6社的190多人只有毛线细的一股水源,每天24小时家家户户轮流等着担水,远的人家要走4公里。有一年,村子里死了一位老人,没有水办丧事,杀了的羊子下不了锅,内杂只好扔了,剩下的肉也只好烧着吃。2003年的大旱把山上的鸡、鸭、羊、猪、牛等禽畜渴死了数百头(只),县委、政府的领导纷纷送水抗旱。在今年大干旱中,西瑶乡拉洛村的80多亩烟苗只存活了3亩。安荣兴一家吃半年时间的存积雨水。
 
  富在水,穷也在水。山里的农民仅靠种一点包谷、洋芋和荞子,吃不饱肚子。1990年以前,全乡最穷的几个村人均收入只有300元,还有人家修不起房子住岩洞。没有经济来源,无钱送孩子读书,个别村社找不出一个初中生,文化不合格,十年多来没有一个人能去当兵。他们祖祖辈辈同恶劣的自然灾害和艰苦的生存环境抗争,但是穷还是穷,苦也还是苦。
 
小水窖让烟农笑了
 
  在冬天灿烂的阳光里,县委宣传部的小车载着记者一行4人,像蜗牛一样爬行在崎岖的迎丰梁子,记者个个提着心吊着胆,手里捏着汗,转晕了头才爬到骑骡沟。一路走来,看到到处是暗堡一样的小水窖。
 
  大同乡党委书记邓兴涛领着大家走进迎丰6社的一片林子,一排20多口小水窖展现在面前。听介绍,2005年以前,6社35户人家建了30多口小水窖,在今年烟水配套工程中,一下子新建了95口。6社过去是大同乡最穷的社,有了水窖才基本解决了吃水难题,但是农业用水仍是老大难。县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查,发现迎丰梁子的土地很适合发展优质烤烟,从2000年种烤烟开始,穷面貌才有所转变。今年整座山梁子收获的桔色烟叶占50%以上,均价达到5元,亩产超过了3000元。过去的穷乡僻壤一下子变成了富裕村,6社122人仅烤烟收入达到了50多万元(不含24%的烤烟生产扶持费),有4户人收入超过了2万元,只有两户不足1万元。全社的电视和摩托车普及率达到了100%,有半数的家庭安装了太阳能。
 
  采访中,在一个修建小水窖的现场记者碰到了大同乡政府的农电员田心顺。他正在和几个农民一起抬土,这一片规划的70多口小水窖,是他分片包干的责任区。自今年7月份以来,他没有休息一个节假日,同群众一起劳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他介绍:“今年烟水配套工程正好遇到收烟农忙季节,农民白天在田间劳动,晚上回家又挑灯夜战挖水窖。忙不过来,各家各户金沙江对面云南那边的亲戚朋友也赶来帮忙,每天不下200人。政府投资建小水窖,各村社群众的积极性十分的高。”
 
  西瑶乡烟水配套工程投资了275万元,修建了1533口小水窖,比计划多了一半。当地群众认为:有水就有一切,一亩地一口池,有了这个条件,烤烟产业才有保证,农民的收入也才有保证。
 
  大同乡今年也修建了1030口小水窖,加上往年的4500口,目前小水窖的总数排县第一,为烤烟、蚕桑、甘蔗等农业支柱产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GDP达到1100万元,2008年的目标将实现2100万元。
 
来源:四川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