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烟叶生产在困境中崛起

2005-12-06来源:烟草市场

    “秦地最盛,无如咸阳,披山带河,金城千里,可定王业。”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的咸阳,被誉为中国第一帝都自有其道理。秦、汉、唐等11个朝代27个帝王和250多个皇亲国戚、文臣武将的陵墓都坐落在咸阳的北塬上,绵延百里,蔚为壮观,有“中国的金字塔”和“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 

   咸阳境内平均海拔800米,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其独特的土壤和气候,给各类经济作物,尤其是烤烟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烤烟在咸阳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年种植曾突破40万亩,收购量也曾达到过5万吨。咸阳曾连续7年荣获全国烟叶大市的称号,连续13年受到陕西省政府的表彰。一些专家对咸阳烟叶的评价是:配伍性强,燃烧性强,没有地方杂气,耐久储存,是优质的卷烟填充料。
 
    然而,1997年全国性的烟叶超种超收同样成为咸阳烟叶种植的灾难。1998年以来,陕西省率先启动“北烟南移”战略,加上咸阳产业结构调整和连年自然灾害,使咸阳烟叶雪上加霜,种植面积连年滑坡。到2002年,咸阳烟叶实际种植面积不到2.5万亩,跌入历史低谷,烟叶调拨经营工作也随之陷入困境。这种境况下,烟叶究竟还要不要搞成为咸阳烟草上下关注的焦点。
 
恢复篇
 
    2002年9月29日,以咸阳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总经理李振海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他们审时度势,提出咸阳烟叶恢复性发展的新思路。从此,“恢复性发展”成为咸阳烟叶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词。
 
信念:恢复发展大有可为
 
    当时,咸阳烟叶面临两大困难:一方面,烟叶销售渠道阻塞,价格天天掉,质量天天降,资金的严重占压和利润的大幅下降使烟叶经营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由于咸阳市烟叶生产布局分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加上企业能够用于生产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少,烟农种植收益下降,导致烟叶种植面积逐年下滑,烟叶生产面临重重压力。
 
    李振海从1985年开始就从事烟叶生产工作,20多年来,他与烟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对烟叶生产有着清醒理智的认识。李振海说:“烟草公司没有烟叶,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个烟草公司的领导如果不抓烟叶,那他就是个不称职的领导。”根据烤烟生产的“马鞍型”发展规律,李振海和他率领的新班子得出结论:咸阳的烤烟产业并非走到了尽头,没有了发展前景。烟叶市场的需求总量没有变,目前只是烟叶布局在不断优化调整,烟叶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咸阳烟叶仍然以其独特的风格备受众多卷烟厂的青睐,仍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在咸阳很多种烟县区,烤烟生产仍是群众脱贫致富、政府税收来源的重要基础。因此,烤烟生产只能发展不能削弱,更不能丢掉。
 
    此时,咸阳烟草人下定决心要大力发展烤烟,用李振海的话说就是“顶住压力,矢志不移”。那么,如何重振咸阳烟草人的精神呢?李振海总结的八个字是“舍得投入,强力推进”。所谓“舍得投入”就是顶着压力,加大对烟叶生产的投入;“强力推进”则是要把烤烟生产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李振海又适时提出“把烟叶做精”的口号,并定下“春节前完成陈烟调拨80%、新烟调拨30%”,“6月底实现烟叶零库存,年底100%货款结算”等硬指标,他决定从根本上根治阻碍咸阳烟叶健康发展的“顽疾”。
 
工程:把烟叶做成精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把烟叶做精”的工作方针,咸阳烟草分公司启动了烟叶精品工程。他们以恢复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烟农收入为目标,狠抓烟叶生产与经营,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扩大烟叶生产规模,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打造“咸阳烟叶”优质品牌。
 
    技术引路 2003年,几经酝酿的具有咸阳烟叶特色的“13294”发展思路出台,为咸阳烟叶的恢复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1”就是以提高烟叶商品供给率为中心,加大科技兴烟力度,多产优质烟叶,提高烟叶等级合格率,确保省外重点卷烟厂中至少有5个0.05万吨以上的主调厂,使烟叶生产步入以技术促质量、以质量拓市场、以市场促效益、以效益求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3”就是实现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由生产引导型向市场引导型,由经验管理型向规范管理型的转变。“2”就是指要达到“两个集中”,实现“两个优化”,即集中种植区域,优化生产要素;集中供应厂家,优化厂家选择。每个县要确定1~2个重点卷烟厂作为永久性的战略伙伴建立厂县挂钩基地。“9”就是推广应用九大实用技术,提高烟叶质量。“4”就是加强行政指挥管理、技术指导管理、烟用物资资金管理、烟叶调拨经营管理,全力实施烟叶精品工程,推行烟叶生产收购和调拨质量永久追究责任制,以实现咸阳烟叶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开拓市场 面对因市场变化而形成的0.4万吨积压烟叶,咸阳烟草人细分市场,开拓创新,于2003年8月一举甩掉“包袱”,从“零”起步,轻装上阵。2003年,全市烤烟面积恢复到5万亩,收购量达0.6万吨,烟农收入4786万元,为地方财政提供税金1005万元;2004年烟叶种植面积5.24万亩,收购量为0.63万吨,烟农收入5351万元,财税收入1124万元;2005年种植面积5.4万亩,预计收购烟叶0.7万吨。烟叶经营实现良性循环。
 
    狠抓质量 烟叶精品工程的思路之一便是“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数量上一小步,质量上一大步。”  咸阳烟草分公司通过普及烟田“三冬”技术、两段式育苗、测土平衡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热风循环烤炉改造、三段式烘烤、成熟采收、标准化烟站建设和试验示范研究等九项技术,有针对性地改变了生产前期气候低温冷凉、后期多雨、生产模式单一等现状,努力解决了上部叶片偏厚、烟碱含量偏高,下部叶片颜色淡、可用性差等问题,使烟叶质量有所提高,上等烟比例稳中有升(2004年较2002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保障:以人为本抓管理
 
    实施烟叶精品工程,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关键取决于烟农素质的提高,而烟农素质的提高,又取决于烟草技术员是否对其进行了生产技术指导。根据国家局优化整合技术员的意见,咸阳烟草分公司按照平原每500亩面积配一名技术员,山地、沟壑每300亩配一名技术员的标准,全面实施技术承包责任制,建立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刚性考核办法,设立技术档案和工作日记。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技术员一律进村入户,下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烟农,为烟农解决技术难题。各县还都开通了热线电话,实行电话专人接听、记录,并对烟农反映的问题及时上门解决。同时,咸阳烟草分公司还把技术便民联系卡发放给烟农,卡上详细写明技术员的责任、义务和联系方式。
 
    咸阳烟草分公司以人为本抓管理不仅表现在对技术员责任义务的考核上,对技术员的培训也是长抓不懈。公司每年要分两次将表现好的技术员送出去培训,对一些技术过硬、群众基础好的技术员,烟草公司则积极向当地政府推荐他们担任公职。目前,长武县的技术员赵广发已担任枣元乡副乡长,旬邑县技术员王琪被任命为底庙镇副镇长。
 
    通过三年的努力,咸阳的烤烟生产已经走上了恢复性发展的良性轨道,形成了2万亩以上的种烟大县1个和1万亩以上的基地示范县3个。烟叶生产的基础条件也在进一步改善,烟水、烟路配套建设逐步展开,标准化烤房和标准化烟站建设基本到位,先进实用的各项规范化生产技术落实到位,烟叶质量稳步提高。目前,咸阳烟草分公司已与省内外18家重点卷烟厂建立了稳固的供需关系,与杭州、宁波、南京、淮阴、徐州、武汉、成都、长沙等卷烟厂签订订货量达到0.4万吨以上,占总收购量的60%以上的合同。如今,咸阳烟叶已经走出低谷。
 
发展篇
 
    咸阳烟草人发展烟叶的决心不变,干劲十足。“我们将强抓机遇,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咸阳烟叶恢复性发展战略,朝着稳步、协调、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迈进。”咸阳烟草分公司领导班子信念坚定,放眼长远。咸阳烟区的宏伟发展蓝图已经明确。
 
蓝图:“三步走”战略先行
 
   “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三步走”设想就是基于咸阳烟叶的发展现状提出的。具体讲,就是2005年咸阳烟叶种植调整好布局,面积稳定到5.5万亩,收购烟叶0.7万吨,打好基础;2006年烤烟面积发展到6~7万亩,收购烟叶0.85万吨,2007年烤烟面积达到8万亩,收购烟叶1万吨。“十一五”末,咸阳烟叶面积将达到10万亩左右,收购烟叶1.5万吨,跻身全国主产烟区行列,成为烟叶原料重点供应基地。
 
    立足当前,咸阳烟叶则主要按照“两个集中,两个突出”的要求,优化布局,把烟叶种植向集约化连片集中,向气候适宜区集中,向有浇灌条件的田块集中,重点发展和培养2万亩的产烟县和5000亩以上的乡、500亩以上的村、10亩以上种烟专业户,保证种植面积向大县、大乡、大村和大户转移,形成集约化规模经营优势。咸阳烟草分公司把布局优化调整的重点放在现有的35个乡镇、349个村、9646户上,准备到“十一五”末,实现年产烟1万亩以上乡镇1个,5000亩以上乡镇4个,2000亩以上乡镇15个的目标。
 
举措:多方投入促发展
 
    国家局指出,烟叶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地区,能不能摆脱困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要舍得拿出资金改善烟叶生产的环境和条件,解决制约烟叶生产的主要因素。咸阳烟叶实现恢复性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就在于舍得投入,他们采取多种措施改善生产上的不足,推进咸阳烟叶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全面签订合同,落实种植面积。没有规模面积就没有规模效益,面积滑坡曾经是制约咸阳烟叶发展的“瓶颈”。为严格落实烟叶生产面积,咸阳烟草分公司请求政府把烟叶生产列入计划,纳入考核讲评体系。在生产中,咸阳烟草分公司全面与烟农签订合同,约定种植面积,进一步规范,细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真正达到“订单烟叶”生产模式。同时,咸阳烟草分公司还全面应用烟叶生产信息化管理软件,通过实施户籍化管理保证种植面积的真实可靠。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改良烤烟品种。良种化是保证烟叶品质提高和基地建设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实施咸阳烟叶恢复性发展战略的首要条件。为尽快完成品种更新换代,咸阳烟草分公司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对良种化进行推广。2005年,在陕西省品种评审委员会专家的指导支持下,经过烟区广大烟农和烟草公司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咸阳的良种普及和品种示范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全市种植的5.4万亩烤烟,全部落实良种化目标。
 
    三是推广高新技术,创新种植管理。咸阳烟草分公司狠抓以冬前深翻为主的“三冬”工作,推广两段式营养袋育苗、测土平衡配方施肥、“槽形宽低垄”栽植;适当推迟移栽期,集中移栽时间,坚持高茎深埋技术;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统一药物,及时防治;坚持合理留叶,成熟采收,采用“三段式”烘烤技术,提高烟叶成熟度。此外,咸阳烟草分公司从提高技术指导人员和烟农的整体素质入手,实施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增强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服务质量;强化烟农的操作水平,确保规范化技术付诸实施。
 
    四是实行“阳光收购”,确保烟农收益。在几年的实践中,咸阳烟草人探索出了袋装入户预检、封闭式密码验级、信息化收购平台管理、烟叶质量责任永久追究等先进的收购方式和管理办法,并不断完善规范,以保证烟叶收购质量,提高等级纯度,增加烟农收入。另外,他们还推行“阳光收购”,“阳光收购”的推行旨在充分体现收购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避免争级争价、抬级抬价和压级压价问题的发生,杜绝“人情烟、后门烟”。咸阳烟草分公司要求收购人员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措施,切实维护烟农利益,提高为烟农服务的意识,增强群众满意度。具体做法为:收购前,技术员对烟农进行分级培训,结合袋装入户预检工作的开展,帮助和指导烟农正确分级扎把,解决混等混级问题,减少烟农因分级不纯造成的损失。收购过程中,坚持“干部带队、约时定点、按部位轮流交售”的办法,避免烟农排队等候和交售秩序混乱拥挤等现象的发生。收购验级时,则认真执行国家标准,“中线高纯度、让利不让级”,“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压级压价、抬级抬价、短斤少两,并保证资金到位,严禁“打白条”、“不找零”、“强行转存”等问题的发生,确保烟农在交售现场及时领到烟款。“阳光收购”实行以来,烟农交烟大多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五是做好市场营销,达到产销平衡。恢复性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使咸阳烟叶摆脱了沉重的包袱,也重新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咸阳烟草人将抓住这些有利时机,总结经验,细化工作,讲诚信、抓质量,做到快收快调,提高烟叶的质量和供给水平,满足厂家的最大需求,实现双赢。在此基础上,咸阳烟草分公司还将继续加大市场开发的运作力度,建立长期的厂县挂钩基地,力争使咸阳烟叶供应达到80%以上基地化的目标。同时,还把质量责任永久追究制认真贯穿于烟叶收购调拨的始终,打造咸阳烟叶特色品牌,以质量和诚信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实现长远发展。
 
    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合力。要确保烟叶生产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使各项制度和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必须切实加强对烟叶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咸阳烟草分公司要求各部门进一步调整充实已有的组织领导体系,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督查检查,并要求各级领导要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扑下身子,层层落实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紧密协作,狠抓落实。
 
责任:烟农是最大受益主体
 
   “发展烟叶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是一种历史责任心。它代表着烟草行业的形象和精神。”李振海在接受采访时说出的这番话让记者沉思良久。回望咸阳烟叶的发展过程,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他言语间的深意。
 
    为了让烟农放开手脚种植烤烟,咸阳烟草分公司除了与全市9000多户烤烟种植户全部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外,还想方设法为烟农解决实际困难。2003年6月,咸阳烟草分公司不仅捐资10多万元为永寿县永安村村办小学改建了校舍,还投资4.5万元帮助当地群众发展300亩烤烟生产。2004年4月,咸阳烟草分公司捐资1.5万元为地处旬邑县偏远山区的马栏镇蜈蚣村、坪里村修筑了一条公路。同时,全系统1000多名职工连续两年人人捐资,每人资助1名贫困小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并修建“金叶路”,架起“连心桥”。咸阳烟草人用点点滴滴的真诚,调动起了广大农民种植烤烟的热情。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烟农种烟的风险,咸阳烟草分公司每年都拿出大量资金扶持烤烟生产,并出台发展烟叶生产扶持政策,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烟农最大的扶持投入,减少烟农种烟成本,仅2004年就投入资金达600多万元。从种籽到育苗,从地膜到化肥、从农药到灌溉、从技术管理到修建烤房,咸阳烟草分公司全程实行“保姆式”服务。如每1万亩烟田扶持投入2万元的烤烟生产防雹资金,加强对灾害的抗御能力,减少烟农损失;对防治烤烟病虫害所需农药全部无偿提供给烟农;收购时节帮助交售困难的农户解决烟叶运输问题……这些温暖人心的举措无疑给烟农发展烤烟生产吃下了“定心丸”。
 
    烟叶生产是烟农、企业、政府利益的再分配。在这三方利益中,咸阳烟草分公司始终把烟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建立了“农民一些,企业一些,政府一些”的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加强了对物资资金的考核管理,真正达到谁种扶持谁,多种多扶持,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应用到扩大规模、主攻质量两大主题上,以此增强烟农种植烤烟的积极性,降低了他们的种烟生产成本和风险。
 
   “我种十几年烟了,每年收入都不错。这几年,赶上国家的政策好,烟草公司的服务好,我家的种烟效益年年增长。尤其是去年以来,烤烟的价格两次上调,烟草公司的扶持投入力度加大,技术指导到家,使我更坚定了种烟信心,不但将自己家的承包地全部种上了烤烟,还承包了别人的土地。我去年种了6亩烟,一共卖了1万多元。今年又增加了2亩,预计能卖到1.4万元左右。种烟让我们四口人的小家庭走上了小康之路。”记者到咸阳时,正值烟叶收购的黄金时节,在收购站,一位烟农高兴地介绍了他的种烟情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只要有决心,没有什么事办不到。”李振海铿锵有力的话语犹在耳边,从中我们看到了咸阳烟草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咸阳烟草人致力发展烤烟生产的决心加上政府种烟的意愿、群众种烟的积极性和市场需求,咸阳的烟叶发展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相信咸阳烟叶的明天会更好!
 
来源:中国烟叶信息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