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局(总公司)部署,2004年在安徽省宣城市、芜湖市建立“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基地”,对口工业企业为芜湖卷烟厂。在总公司主持的招标会议上,郑州烟草研究院和安徽省烟草研究所同时中标,共同被确定为“皖南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基地”的技术依托单位,对“皖南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本项目根据皖南烟区的生态条件和烟厂对优质原料的质量需求目标,以烟株营养平衡为中心,烟叶成熟度为核心,改善、培育烟叶的香气特征,增加香气量和香气浓度,改良化学成份、协调性和配伍性,提高烟叶可用性,生产出达到或接近进口(巴西、津巴布韦)优质烟叶质量水平,在高档卷烟配方中能够起到替代进口烟叶作用的优质烟叶。
本项研究工作的完成,将显著提高皖南烟区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和烤烟质量,同时也将极大地提高皖南烟区烟农的经济效益,树立和提高皖南烤烟的品牌,为皖南烟区烤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本项目的技术路线和组织工作
(一)本年度的主要任务:与烟厂共同制定部分替代进口烟叶质量目标体系,结合皖南烟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水平,围绕该质量目标,制定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制定完善基地烟叶质量评价体系,优质烟叶质量评价指标,建立原料供应和质量控制反馈机制。
(二)本年度技术路线:根据近几年烟厂使用皖南烟叶提出的质量改进建议如:部分上部烟开片不够,叶片较厚,烟碱含量偏高,烟叶的生理强度和烟气浓度呈现一定比例的不协调,影响上部烟叶的可用性等,从品种筛选、土壤改良、平衡烟株营养等方面着手开展针对性研究外,重点要调整生产措施。(1)增施白云石调节土壤酸性、实施秸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2)继续控氮降磷稳钾配微,实施烟水配套,使土壤的供肥时间和烟株需肥规律达到同步一致;(3)以提高成熟度为核心不断培育烟叶的香气特征,增加烟叶的香气量和香气浓度,提高香气的纯净度、质感和烟气浓度,降低杂气和刺激性,改良化学成分协调性和配伍性,提高烟叶可用性,生产出达到进口烟叶质量水平、在高档卷烟配方中能起到等同或替代作用的优质烟叶。
(三)组织工作情况
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为了加强对皖南“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的领导,强化各有关单位之间的协作,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确保技术方案、技术人员、物资投入、生产服务落到实处,成立了相应职能组织机构。主要有:项目领导组、项目工作组、项目技术组、工业验证组及项目考核组等组成,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精心选择示范基地和驻点人员:根据优质烟叶生产所需的最佳生态条件,项目组对烟区进行了精心选择,将基地安排在安徽省宣城市峄山乡西村、扎村行政村,芜湖市湾沚镇百花村、团坝村,生产规模3000亩。同时项目组分别从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烟草研究所、郑州烟草研究院,对口工业企业芜湖卷烟厂,宣城市烟草公司、芜湖市烟草公司,选派技术骨干成立基地技术执行组,进驻基地,确保各项技术措施的顺利实施。
二、本年度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认真研究、完善技术方案:参照进口烟叶的质量标准,结合近几年皖南烟叶的质量现状、烟厂提出的质量改进建议,确定了皖南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的质量目标,围绕质量目标,项目技术组经过严谨的研究、论证,制定了皖南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技术方案,指导示范基地严格执行。
2、基地烟叶生产工作概况:项目从2003年12月初启动,2004年元月5日开始播种,10日结束,塑料大棚育苗面积达30000平方米,漂浮育苗比例达50%。3月25日左右开始移栽,4月5日左右结束,5月底开始采烤,5月底6月初开始现蕾,6月上、中旬开始打顶,8月10日左右全部采烤工作结束。
3、搞好各项服务:为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项目区建立了烟农档案、农田档案,对烟农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加强全程技术指导,做好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工作,确保质量和技术准确回溯,形成一套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烟用物资供应上,按照皖南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技术方案的要求积极组织好烟种、托盘、土壤熏蒸剂、农药、白云石粉、烟草专用肥、钙镁磷肥、饼肥和地膜,为生产技术的落实提供物资保证。
在加强对小户烟农服务的基础上,鼓励和扶持适度规模种烟大户,在政策、物资上给予帮助,积极探索烟叶生产的集约化模式,推动烟叶生产的专业化和产业化进程。
4、增加投入改善烟区生产条件:皖南项目经费投入由中国烟叶购销公司、工厂、产区三方筹集,集中使用。经费主要用于热风循环炕房改建与推广(新炕房的建设要坚持标准化)、大棚集约化育苗投入,土壤改良,配套试验、连片烟田的排灌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省烟叶购销公司和烟厂共同对资金投向进行监督。
5、加强技术培训:对示范基地内的烟农进行了系统、规范地技术培训,以营养平衡为基础、以成熟度为核心,以质量为目标,不断更新技术人员、烟农的生产观念。
培训的重点内容有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的质量目标体系、技术体系的理论与实践;集约化育苗、平衡施肥、水分管理、成熟采烤等。对烟农的培训侧重于烤烟生产实用技术,以“皖南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技术手册”内容为重点,结合各生产环节,采取灵活的形式,如在烟农学校集中培训、在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开发区培训、各生产阶段主办现场观摩会等,加强对生产过程的培训指导,狠抓技术规范化,提高技术落实到位率。
在烟叶的旺长及采烤阶段还安排了四个示范点的烟农及相关技术人员相互观摩和交流经验活动,让烟农能走出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6、加强管理和考核:为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对基地生产示范工作的领导和规范管理、确保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落实各项技术。特制定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此项办法对烟用物资、对人(驻点人员、基层烟技员、烟农等) 、对烟叶生产过程(烟农生产档案、技术落实情况等)进行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考核办法,以考核为手段,效益为杠杆,层层管理,层层考核,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
7、开展相应配套技术研究:为充实和完善技术方案,开展了相关配套技术研究,主要有:
(1)皖南烟区硼锌镁适宜用量试验。本试验旨在探讨皖南烟区烤烟适宜的硼、锌、镁用量,进一步提高皖南烟区烤烟的产量和品质。
(2)皖南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本研究旨在解决皖南烤烟栽培品种单一性的问题,筛选适合皖南生态条件下栽培的部分替代进口烟叶主栽品种、后备接班品种和搭配品种,为皖南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品种更新换代、合理布局、推广利用提供依据,为皖南烤烟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提供保证。
(3)皖南烟区土壤改良试验。此项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土壤质地对烟叶内、外在品质的影响,探索皖南烟区较为适宜的植烟土壤改良方法,为优质烟生产提供配套措施。
8、对基地内的烟叶实施了单收单调:工商协调共同制定基地烟叶单收计划、签订调拨协议,共同制定收购标样、统一收购调拨目光,八月下旬制定收购标样后统一组织示范点收购人员和工业企业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统一目光,八九月份组织对示范基地烟农的培训和分级指导,全面推行烟叶收购预捡制度。
(二)取得的一些进展
1、烟叶质量、特别是上部烟的质量和可用性大大提高,突出表现在成熟度的提高和叶片结构的改善,烟叶香气浓度提高;
2、烟叶的技术支持和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在烟区全面推广积累了经验。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创新运用了一整套管理措施,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办法,为2005年度的生产示范工作打下基础。这些办法包括:《安徽省宣城市、芜湖市“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合作协议》、《皖南“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方案》、《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基地建设培训计划》、《“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皖南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组织实施方案(保障措施与方法)》等,这些管理措施的出台与运用,使得整个基地的各项工作做到循序渐进、有章可循,确保了本年度基地生产工作顺利完成。
3、工业、商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工作,可以实现社会分工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质量目标明确,技术改进和配套研究更有针对性。
4、通过对技术回溯和质量相关性分析,对烟叶质量形成的技术基础如:成熟度、水份、土壤改良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5、配套技术研究取得的进展
(1)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发现了一些适应性强、抗性好、有一定质量潜力的烤烟新品系,如9601、CF209、云烟97等,拟推荐参加明年的生产示范。
(2)皖南烟区土壤改良试验取得了明显进展,经烟厂评吸鉴定,一些结合皖南生产实际的水稻田土壤改良方法不仅可行而且有效, 2005年将继续安排改良土壤重复实验,对土壤改良方法进行完善和进一步验证。
6、技术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基地培训计划》为依据,本年度对烟农、烟叶技术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不但帮助了烟农转变陈旧意识,树立科技兴烟的观念,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好技术、用好技术上来,而且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烟技员和烟农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技术落实到位率;同时,围绕“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目标,培训工作也有效利用了社会资源、凝聚了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基地烤烟生产工作。通过技术培训形式,将烟叶的市场信息、质量信息、技术信息等带到烟区,有利于围绕烟厂提出的质量目标和改进意见来组织生产。通过技术培训结合收购引导,让烟农进一步转变质量观念、体会到优质优价的实惠,利于今后“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技术”的推广和落实。
7、主要经济效益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个别烟农的技术落实率未达到要求: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人工等费用的提高,个别烤烟种植面积较大的烟农对一些生产技术环节要求放松,生产技术措施没有百分百地落实下去,导致生产效益下降,对烟叶生产工作造成影响。
2、病毒病较往年发生偏早偏重:基地内5月初TMV已有发生,且比往年较重,5月中旬CMV有零星发生。
采取喷施病毒抑制剂和根外追肥措施后,TMV大部分发病烟株上部叶片能够展开,进入6月份PVY(坏死)也基本得到控制。
3、培训和收购引导的结合促进烟农质量观念的转变需要长期坚持: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是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目标的最终实现由烟农来完成,利益驱动是烟农进行烟叶生产的直接动力,所以,必须通过连续的培训及正确的收购引导,使烟农进一步明确质量目标,树立科技兴烟、以质取效益的观念。
4、对外交流和学习尚需进一步加强: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其他优质烟区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醒他们要走出去,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2004年上半年基地先后组织了两批人员到湖南等优秀烟区考察学习,学习了经验,也看到了自身的优、缺点,取得了真经;同时他们也邀请了行业内的知名专家来该烟区进行指导,带来了新技术、新观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还要创造更多条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和先进产区的技术交流。
三、对2005年工作的安排
1、对“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基地”的技术落实、管理、培训等进行全面总结和考评。
2、根据2004年度基地生产示范结果,烟厂对基地烟叶的工业验证结果及配套试验的研究结果,调整、充实皖南烟区《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技术方案》相应内容,进一步完善质量目标和技术方案。拟于2005年元月份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研讨。
3、继续安排相关配套试验:继续进行皖南烟区硼锌镁适宜用量试验、皖南烟区土壤改良试验和皖南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根据2004年度的试验结果,对研究内容和试验方案进行微调。并要求相关课题组在2004年底制定好试验方案并做好准备工作。
4、针对2004年度生产示范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技术落实率(特别是大户)、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高收购等级纯度等方面,制定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同时应抓好考核和监督工作,完善基地各项规章制度。
5、在技术交流上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在烟叶生产关键时期,邀请著名专家来烟区进行指导,在烤烟大田生长时期,组织烟区部分技术人员和烟农到国内先进烟区进行学习,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开阔视野、提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