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规范化管理确保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2005-11-17来源:烟草市场

    河南省汝州市属豫西浅山丘陵区,人口93万,可耕地面积91.2万亩,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常年降雨量634.6毫米左右,适宜烟叶种植,所产烟叶具有典型“浓香型”质量特征。汝州市烟草公司现有主业在册职工397人,其中烟叶系统143人。全市种植烟叶面积3万亩左右,但近年受粮食等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村多元化经济发展和政府干预力度减弱等因素影响,农民种烟收入不稳,积极性不高,种烟面积下滑严重。

  面对烟叶生产严峻形势,汝州公司紧紧抓住省局(公司)大抓烟叶的良好机遇,以维护烟农利益、调动农民种烟积极性为切入点,以规范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为手段,以技术服务为联系烟农感情的纽带,深入探索“商农工多赢”发展道路,全市烟叶种植面积呈现出回升势头。

一、搞好植烟规划,实现烟叶生产管理明细化

 科学的发展规划是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标准化管理是烟叶生产管理的内在要求。烟叶生产周期长、环节多、技术要求高,为使复杂的管理更简明、直观、规范,该局从烟叶生产恢复发展规划入手,一是绘好汝州市烟叶种植区划图。该局根据区域地理特点、历史种烟情况、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在图上标明地貌特征、水利条件、现有烟田面积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规划。二是绘好烟站烟田分布图。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思路和本站实际,各烟站绘制本辖区的烟田分布图。三是绘好包村职工技术服务线路图。每个职工都要根据自已承包的农户绘好线路服务图,标明所分包的村组、烟农、烟方、烟田位置、水利设施分布等。四是绘好烤烟单株示意图。各烟站悬挂主栽品种示意图,每位职工牢记单株烟叶可采收叶片数、不同部位叶片的潜在价值,时刻关注如何实现单株烟叶效益最大化。

二、严格烟叶合同签订,建好两个档案,强力推行差异化服务

 烟叶产购合同制是烟叶工作的一项根本制度,是维护烟农利益、调动烟农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是烟叶生产经营规范的基础,是实现烟叶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今年在烟叶产购合同的签订上,该局严格按照上级分配的种植计划,逐村摸底,逐户核对,在草签合同的基础上,与全市3267户烟农签订了产购合同,签订率100%,合同总面积15088亩。其中10亩以上种烟户218户,种植面积2300亩;新增种烟户928户,种植面积3822亩。

 由于烟叶种植大户是烟叶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起着辐射带动作用,新增农户是烟叶恢复发展的希望和潜力。为此,该局按照产购合同,在对全市所有烟农实行户籍化管理的同时,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全面带动战略,对10亩以上农户和新增农户分别建立了户籍化管理分析档案,除了一般农户档案所具有的合同号、种植面积、品种、扶持情况等内容外,又新增了烟田位置、土壤质地、种烟历史、烟水配套、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劳动力结构、技术水平、联系方式、调茬情况等9大项内容,实行一户一册,分类管理,差异化服务。对10亩以上种烟大户,公司定期组织座谈、沟通,生产科、烟叶科主要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指导,解决技术难题,确保大户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收益稳步增加,第二年面积保有率不低于100%。

 对新增农户各烟站站长每周至少普访一遍,解决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承包技术员天天到烟田观察,手把手落实技术,确保种植一株保收一株,以株保分,以分保亩,发展一亩稳定一亩,点亮星星之火。在严格合同签订、实施户籍化管理的基础上,烟叶移栽后全体职工依照服务线路图对所承包的烟田逐块丈量、插牌,标明每一块烟田面积、品种、承包人等基本情况,方便监督,确保面积真实。

三、改革培训模式,当好技术推广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资扶持对烟叶生产固然重要,但要实现烟叶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技术。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只要按照技术规范生产,单株收益达到1.98—2.33元,亩收益达到2000—2500元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目前该市的普遍状况与这一标准最高值有相当大差距,原因就在于技术棚架。如何拆除棚架,提高职工的技术,并把技术传授给烟农,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烟农的收益,一直是该局致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由于汝州公司烟叶规模小,主业在册职工多,人员知识、技术结构不合理,但又不能大批聘用优秀农民技术人员,为此该局立足自我,通过强化素质培训,通过扎实的培训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危机感,把人员多的劣势变为发展烟叶的强大优势,让每一位职工不仅成为技术员,更成为技术推广员,切实担当起烟叶生产发展主力军的重任。

 该局一是找准定位,人人都学有所长。各烟站建立职工的分析档案,站长对本站职工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等定期进行综合评定,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明确努力方向,定向考核,促使每个职工在生产收购上有1-2项技术特长。

 二是规范生产技术,全面提升职工技术素质。公司在每个生产环节下发生产技术要点,要求生产单位组织职工每周二、五学习日进行重点学习,关键环节班前班后会学习,切实提高技术水平,用规范的技术统一指导烟农。

 三是现场互动,提高职工的操作能力。为了使职工达到对技术的牢固掌握,公司在烟叶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科学采收烘烤等环节通过检查或召开现场会,随机现场提问职工,并实地操作,让职工对操作要点进行辨析,生产科专业人员点评、打分,使大部分职工达到开口能说、上台能讲、下田能做,真正肩负起技术推广员的责任。

 四是做好技术转化,让烟农成为技术明白人。烟农作为烟叶生产的主体,生产技术只有被烟农普遍掌握应用,才能转化为烟农的收益,从而促进全市的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培训烟农的方法上,公司、烟站分环节举办现场会集中培训,承包职工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按技术服务线路一家一户进行专项指导和现场示范。今年在育苗、苗床管理、移栽三个环节举办80人以上的培训会42场,参训烟农达3500多人次。目前,能够掌握并把学习到的生产技术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已占烟农群体的大多数。许多烟农通过培训不仅知道如何按技术标准规范耕作,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耕作。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不但强化了职工的技术,而且将技术传授给烟农,落实到地块,烟农种烟收益明显增加,积极性有所提高。

 去年夏店乡靠科学种烟致了富的李占京不仅今年自己多种了4亩烟,而且动员在外打工的侄子回来种烟,并且帮他算对比帐:在外打工虽说挣钱也不少,但不稳定,开销也很大,还不如回来种烟划算。其侄子看叔叔种烟就是行,今年放弃了打工,也种了5亩烟。

四、狠抓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降低烟农劳动强度,增加烟农收入

 烟叶生产实用技术是降低劳动强度、减小种烟风险、增加烟农收入的根本途径,直接关系着烟区的稳定发展。当前,烟叶育苗、成熟采收和科学烘烤是制约烟叶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把这些环节的实用技术推广好,该局要求每位站长必须承包一户10亩以上烟农,全程跟踪服务,使其成为该乡的示范户,发挥带动作用。每名职工必须在承包线路中选择3户种烟地块,每户选择一棵烟叶挂牌建档,重点观察,每周详细记载分析一次,全程掌握烟叶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每片烟叶的质量效益,总结出该地块的技术管理措施。

 在育苗上,强力推广漂浮育苗、示范推广商品化育苗。今年全市共建漂浮育苗大棚103座,移栽面积达到9250亩,占总面积的61.7%;建商品化育大棚8座,移栽面积1040亩。漂浮育苗省工、省时,并且以其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抗逆性强的特点,受到烟农普遍欢迎,目前已被全部栽入大田。尤其是商品化育苗,烟农争相定购,烟农王新利高兴地说:“商品化育苗不仅苗好,还为该局腾出了半年时间,预定好苗后可以外出打工,种烟打工两不误。”

 在成熟采收上,包户职工及时组织烟农实地观察烟叶成熟的外观特征,让烟农牢固掌握下部叶适熟早采、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同时,实行烟叶成熟采收告知制度,成熟一块,采收一块,及时纠正不当采收。在科学烘烤上,强力推广下排湿炕房,这些炕房不仅操作简便、容易控温、节约燃煤,而且烤后的烟叶桔色多、柠色少、品质好,比普通炕房收益高,被越来越多的烟农所接受。今年全市下排湿炕房由去年的21座增加到311座。在大力推广落实关键环节实用技术的同时,今年该局还重点示范推广烟田秸秆覆盖技术,替代地膜,保温、保湿,降低操作难度,消除白色污染,改善土壤结构。要求各个烟站今年至少要有30亩以上的示范面积,并且要精心管理,让群众切实看到好处,为明年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五、延伸收购管理,实现烟叶收购规范与生产规范的有机统一

 烟叶生产规范是烟叶收购的基础,烟叶收购工作的好坏是烟叶生产规范与否的最终体现,二者的规范必须贯穿于烟叶生产的全过程。该局将烟叶收购和烟叶生产纳入统一管理,烟叶科、生产科共同作为烟叶系统主体责任部门,对全市烟叶种植面积、收购量、上等烟比例、中部烟比例负责,同目标、同考核、同奖惩,对烟叶生产工作同布置、同落实。烟叶收购部门始终参与烟叶生产全过程,并且所有人员分包烟站,宣传2005年烟叶收购价格上涨信息和收购形势,检查监督先进实用技术落实,引导烟农生产高质量适销对路烟叶,确保烟农收益增加。

同时,全面掌握全市合同签订情况、烟农户数、面积规模以及烟叶生长规律,科学预测烟叶产量、结构、质量,为入户预验做准备。认真落实烟叶生产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其业务管理、业务控制、统计分析等功能,增加控制力,减少随意性,约束、规范烟叶生产收购行为,稳定经营秩序。烟叶生产、收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收购提前介入引导烟叶规范生产,烟叶规范生产促进收购规范,从而确保烟叶生产经营工作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严格目标考核,及时兑现奖惩,增强执行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建立烟叶生产经营规范文化,是烟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确立干部职工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构筑坚实的制度基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落实绩效挂钩的激励措施是共同构成企业规范文化的基础。让每位职工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不但明白干好干坏不一样,更要明白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并能够自动自发地在制度规范下完成好自己的目标任务,才会受到尊重,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该局始终围绕人、制度、考核、奖惩努力提升执行力。

 一是以人为本提高执行力。在选人用人上,实行双向选择,把态度积极、遵章守纪、执行力强的人选到关键的工作岗位上,促进整体工作的落实。同时实行评议制度,将干部职工工作好坏、规范与否的评定权交于烟农,站长满意率低于70%的就地免职,职工满意率低于70%待岗学习。

 二是完善制度,签订目标。围绕职责、目标、考核、奖惩,制订了《烟站基础管理规定》《人事管理制度》《烟叶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烟叶收购管理办法》《烟叶生产收购工效挂钩考核办法》等10项制度,用制度规范烟叶生产经营行为全过程。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生产、收购两个阶段六个环节56项技术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烟叶系统、各个烟站、每个职工。

 三是严格目标考核,及时奖惩。考核分月度考核和阶段考核。月度考核,公司每月20日对烟叶系统考核一次,系统对各烟站每月考核两次,烟站对职工每月考核两次,主要考核目标责任书履行、各项政策措施和管理规定落实等情况,考核结果与当月安全守纪效益考核奖挂钩。阶段考核分生产阶段考核和收购阶段考核。生产阶段主要考核种植面积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考核结果与上年12月至次年6月工资奖金挂钩;收购阶段重点考核收购量、投放金额及收购纪律执行等情况,考核结果与7至11月份的工资奖金挂钩。通过对职责履行、制度落实、技术推广及目标任务完成等情况的严格考核和及时奖惩,规范意识已经根植于职工头脑中,规范发展的氛围正在形成。

 虽然通过狠抓规范管理,使该市烟叶生产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也使该局看到了烟叶发展的希望,但该局深知,抓规范必须从细节入手,在执行力上下功夫,在真抓实干上做文章,只有持之以恒地抓规范,才能形成企业规范文化、才能确保烟区可持续发展。

来源:汝州市烟草公司办公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