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努力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

2005-11-10来源:烟草市场
一、中国烟叶总体发展状况
 
    我国常年生产烟叶3400万担左右,产区分布广泛,遍布平原和丘陵、山区,从海拔几十米到2000米均有烟草种植。烟区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多数植烟耕地存在水土流失问题。主产烟区横跨中温带到亚热带,光热水总体条件较好。烟叶主要种植在农村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和地区,既有较大规模的集中产区,又有种植分散的零星产区。其中云、贵、川、渝、陕、湘西、鄂西、豫西等烟区,收购量占全国总量的近70%。
 
    从区域上讲,烟叶种植可分为南方(长江以南)、北方和黄淮烟区。1987年以前,黄淮烟区和南方烟区共同主导全国的烟叶生产。此后,南方烟区不断攀升,收购量比重由全国半数增加到70%以上,目前已接近80%;黄淮烟区持续萎缩,由全国一半下滑到20%-30%,近两年来仅占到全国收购量的14%左右。北方烟区在全国收购总量中比例一直不大,低于10%,目前保持在6%左右。
 
   我国常年种植烟叶1500万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0.78%,占全国主产烟区宜烟耕地的10%左右。烟田可灌溉面积971万亩,仅65%左右。全国共有烤房381万座,可以满足烟叶烘烤需要。全国共有3616个烟叶基层收购站(点),具有3600万担的收购能力。全国有打叶复烤企业65家,具备3425万担的加工能力。我国主产烟区烟叶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全国主产烟区种烟乡镇全部通公路,80%的种烟村道路畅通。全国县以下生产技术人员40588人,可以为365万户烟农提供技术指导。
 
二、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烟叶主产区烟农收入的主要来源,烟叶的发展态势无论对烟草行业还是对烟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是烟草行业平稳发展的需要。在2004年全国烟叶工作座谈会上,姜成康局长强调指出,烟叶是行业发展的基础,烟叶工作事关行业的大局。对烟草行业而言,烟叶稳,整个行业发展就稳;烟叶乱,整个行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我们要从全局的角度重视抓好烟叶工作。最近几年,由于烟叶生产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数量、质量都较好地满足了卷烟工业的需求,这对烟草行业保持平稳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其次,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是巩固行业改革成果、有效推进品牌扩张的重要保证。随着工商管理分开、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逐步到位,行业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批具有名优品牌的重点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品牌扩张成为企业扩大规模的有效方式,2004年红梅、白沙、红河三大品牌产销量均已超过百万箱。品牌规模的扩大对烟叶质量和供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烟叶如何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品牌扩张的需要,关系到品牌扩张的成败。第三,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烟草行业“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去年秋冬以来,生产资料、粮食及经济作物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扬,烟农种烟比较效益下降,给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重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烟叶可持续发展涉及5万个种烟村的经济发展和365万户烟农增收问题,进一步强化烟叶在发展烟区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和增加烟农种烟收入,是夯实烟叶基础地位,促进烟叶、烟区农村、烟农全面发展的关键手段。
 
三、制约烟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专卖体制下的烟草行业市场调节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一些不适宜生产烟叶的产区不愿意减少和放弃烟叶生产;其次,我国烟农户数多、规模小,市场意识不强,烟叶生产组织主体缺位,生产组织和技术推广难度大,烟叶产购合同约束力较弱;第三,全国烟叶大市场尚未全面形成,个别产区存在本位主义思想,烟叶购销合同履约率需要提高、市场观念需要加强、诚信水平需要提升。
 
   (二)部分地区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
 
   烟叶种植的物资成本、时间成本较大,技术难度高。在南方烟区,由于烟草公司经济运行质量较好,技术投入、物资扶持较多,种烟比较效益较高,烟农收入逐年增加,因此烟农种烟积极性比较高。而黄淮烟区,因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不科学的耕作制度,旱、涝、雹、病、虫等灾害发生频繁,种烟风险较大,烟叶生产受到较大影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去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更加重了烟农的厌烟情绪,许多烟农开始放弃烟叶生产,转种其它比较效益更好、成本较低的农作物,还有的烟农转向进城务工,烟叶可持续发展受到更大挑战。
 
    (三)基本烟田质量有待改善
 
    基本烟田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两年或两年以上轮作要求,统筹安排宜烟耕地面积的总和。目前我国烟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植烟耕地质量不均衡,相当部分烟地存在质地粘重、结构不良、酸碱不当、营养失调等问题,土壤改良力度不够,影响烟叶内在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二是缺乏基本烟田规划,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科学,耕作制度不合理,轮作措施不到位,没有形成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三是缺少行之有效的基本烟田保护措施。主产烟区亟待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保持植烟土地面积总量的稳定。
 
  (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主要表现在:一是烟区灌溉水源缺乏保障,水利设施薄弱,灌排能力弱,烟田水分管理技术差,烟叶产量和质量不稳定。二是烤房集中度差,室内温湿度调控能力弱,自动化程度不高,烘烤性能需要改进,烘烤工艺有待落实。三是基层收购站(点)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收购场所条件简陋,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功能尚需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打叶复烤企业布局有待调整,加工工艺、仓储设施有待改进,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五是机械化程度低,烟区路况差,交通设施落后。
 
   (五)烟叶生产技术支撑能力差
 
    突出表现在:一是烟叶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限制烟叶质量和可用性的关键技术问题没有突破,特别是品种及种子工程问题以及烟叶香气质差、香气量不足、化学成分不协调等突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二是烟叶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没有明显进展,烟叶资源利用率不高。三是烟叶技术推广到位率不高,烟叶生产科技含量偏低。烟草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27%~35%,而发达国家已达60%~80%。
 
    (六)烟叶生产的政策保障机制不健全
 
    烟叶经济政策对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目前烟叶生产政策保障机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一是烟叶价格政策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影响烟叶生产组织和烟农种烟积极性。二是受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的影响,烟叶种植布局被动调整,部分老烟区富裕人员较多,历史包袱沉重,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三是烟区经营效益差,对生产投入不足,对烟农扶持不够,烟农种烟物资成本高。四是烟叶生产专业化、自动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不到位,烟农投工多,技术繁,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大。五是烟叶生产灾害保险机制缺乏,烟农种烟风险大。六是烟叶工商联办优质烟叶基地政策不统一,扶持标准不一致,扶持渠道不畅,烟叶订单生产受到限制。
 
四、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科学制订发展规划纲要,切实加强烟叶工作的宏观指导
 
    实现烟叶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并切实加强对全国烟叶工作的宏观指导。为此,国家局将组织制订全国烟叶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全国烟叶工作的宏观指导。各省及主产区分公司要集中精力制订烟叶可持续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对策,认真落实好全国烟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
 
   (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打造中式卷烟原料安全供应体系
 
   1、积极推进烟叶市场化进程,努力提高烟叶市场化水平。烟叶产区要以中式卷烟配方需求为导向,组织烟叶生产。要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方式,探索烟农合作经济组织多种实现方式,放大种植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行烟叶适用技术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服务,实现社会化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逐步使烟叶生产走上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道路。
 
  2、树立全球烟叶资源统筹观,构建中式卷烟原料生产供应体系。我国年卷烟产量3700万箱左右,每年消耗烟叶140万吨左右,国外任何国家都很难满足我们的原料需求。中式卷烟原料可以部分进口,但不能依赖进口,要按照“国内烟叶为主、进口烟叶为辅”的原则,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配置中式卷烟所需原料资源,有效支撑品牌扩张战略,适应中式卷烟平稳发展要求。
 
  
   3、以建立新型工商关系为目标,多层次建立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优质原料的生产组织应该分类型、分区域、分层面组织实施。一是在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南美洲巴西以及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韦、赞比亚与南非等国家建立较为稳定的优质烟叶采购和生产基地,对供应商及生产者进行选择和有效管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稳定进口烟叶货源。二是在云南文山等生态环境条件最适宜地区积极开发替代进口优质烟叶资源,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创新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加工工艺、研发叶组替代技术,在国内组织生产高水平优质主料烟,建立稳定的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供应基地。三是烟叶产区应根据中式卷烟名优品牌配方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同工业企业形成稳定的烟叶购销关系,工业企业要积极参与品种选择、生产安排以及复烤加工,多种形式联办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满足中式卷烟配方特殊要求。
 
   4、以市场为导向,以产能为基础,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一是三大烟区应遵循“分类指导南方烟区,稳定黄淮和北方烟区”的总体指导方针。南方烟区烟叶质量较好,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应遵循“区内调整布局,择优规划新区,适度扩大规模”原则,烟叶数量宜掌握在全国总资源的80%-85%,部分省份要避免过热发展势头,根据市场需求,保持产销平衡。黄淮烟区种烟历史长,虽然呈萎缩趋势,但因烟叶质量风格仍适应国内部分卷烟工业企业需求,还应保持一定的生产供应量,要找准产销平衡点,力争“择优布局,重点扶持,稳定总量,平稳发展”,资源数量宜掌握在全国总量的10-15%左右。北方烟区以生产优质填充型烟叶为主,发挥价格优势,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控种植规模,总量宜保持在全国资源总量的5%左右。二是要适度发展有潜力的新烟区。云南保山、文山、丽江、思茅、临沧,湖南永州、郴州,四川凉山、攀枝花,福建南平等烟叶产区,生态条件优越,宜烟耕地面积广阔,有较大发展潜力,应优先适度发展。贵州黔西南、湖南衡阳、江西赣南、广东韶关、广西百色、安徽皖南等地区有一定潜力,可根据市场需求稳步发展。三是要优化有市场的老烟区,淘汰市场明显萎缩的次适宜烟区。黄淮烟区要根据自然条件和市场情况进行布局优化,特别是河南许昌、平顶山和山东潍坊等老烟区要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发展2-3个自然条件最适宜的重点县,保持烟叶质量风格和数量的稳定,巩固市场份额;南方烟区中约20%左右次适宜烟区也应尽快调整,向适宜新区转移。
 
  (三)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完善烟叶配套生产、收购、加工设施
 
    1、优化种烟地块,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一是筛选宜烟耕地,进行科学规划,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要对宜烟耕地全面调查,逐步淘汰有明显质量缺陷的烟田,建立基本烟田档案,通过科学规划、休耕轮作、规范化学品使用等措施,保护和培肥地力,提高烟田综合生产能力。要着力改革烟草种植方式,实施科学轮作,突出烟草在整个轮作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
 
   二是加大基本烟田土壤改良力度,突出解决“质地粘重、结构不良、酸碱不当、营养失调”问题,改良根系生长环境,坡地烟要积极推广坡改梯和等高种植技术。三是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我国常年种烟1500万亩左右,考虑隔年轮作要求,基本烟田面积应安排在3000万亩以上。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可以从三个层面考虑,首先,要争取省政府支持,以法规形式建设和保护基本烟田。其次,要争取县政府支持,选择以烟叶为主导产业的乡镇及烟农,落实种烟地块,确保基本烟田稳定。第三,要通过契约与地方村民委员会或烟农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适度规模种植区。
 
     2、筹集资金,尽快完善基本烟田配套生产、收购、加工设施。一是要高度重视烟区水资源配置、烟田水利设施建设、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烟地水分管理等工作,特别是加强移栽期、旺长期和成熟期水分管理,促进烟株生长发育;二是要优化烟叶基层收购站(点)布局,突出抓好中心站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改善烟叶验级环境,改进烟叶收购和技术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和烟农满意度;三是要重视传统烤房的自动化改造,保持密集式自动化烘烤设备(10-30亩)与适度规模种植同步增长,改进烘烤性能,落实三段式烘烤工艺;四是要进一步做好烟叶复烤加工企业的合理布局,改进加工设施及相关工艺,提高叶组加工和安全供应能力,不断满足品牌扩张需求;五是要继续完善烟田路网建设,加大烟田适用机械推广力度。
 
   (四)制定有效政策措施,保持农民种烟积极性
 
     1、研究合理的价格政策,保持种烟比较效益。烟农是烟草公司的供应商,要正确处理公司利润和烟农种烟收益的关系,形成有利于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要保持合适的烟叶收入与粮食或其它竞争作物收入及打工收入的比较关系,保证一定的比较效益优势,确保烟叶在家庭收入中的主导地位,稳定烟农的种烟积极性。
 
    2、转变生产收购组织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培育职业化的产业工人或社会化的合作组织,推行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简化烟农劳动程序,降低用工时间和劳动强度。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和上门预检制度,做到适度规模生产和进村入户收购,提高服务水平。
 
   3、建立支持保护体系,降低烟农投入风险。要按照有关政策,增加对烟叶和烟农扶持力度,兑现生产物资差价补贴,向烟农供应优质廉价物资,降低烟农物资投入成本;建立烟田减灾机制,探索完善烟叶保险制度,降低烟农投入风险,提高烟农种烟的安全性。
 
   (五)推进烟叶科技进步,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1、整合科研和技术推广资源,完善两大体系。努力建成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行业内、外烟草农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烟叶科研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烟叶生产企业、卷烟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三者紧密结合的烟草适用技术推广体系,30万担以上的分公司都要有专门的技术推广机构。工农商之间要建立互动沟通机制,科研单位发挥桥梁作用,形成共同关注烟叶、共同研究烟叶、共同发展烟叶的局面。
 
   2、加强基础研究,构建四大信息平台。一是建立烟草种质资源信息网络平台,为育种科研提供丰富的基础理论信息;二是建立主产烟区烟叶产量、质量和风格特征、气象和土壤状况地理信息技术平台;三是建立烟农、基本烟田和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在全国设立若干个定位观测点,及时追踪更新信息,提高烟叶生产管理决策能力;四是建立烟区灾害天气及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减害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输,提高烟田减害能力。
 
   3、狠抓重点课题,解决限制烟叶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一是加强种子工程研究,尽快解决品种问题;二是推进适度规模种植,通过土地合理流转,引导烟农走适度规模种植道路,发挥规模效益。按照我国种烟规模现状和发展趋势,平原地区适度种植规模应以20-30亩为宜,山区以10-15亩为宜;三是大力推广自动化烘烤技术,通过密集式自动化烤房建设以及常规烤房的自动化改造和烘烤工艺研究,不断提高烘烤性能和烘烤质量,发挥节能增质潜力;四是配套完善烟区蓄水设施、烟田输水设施及节水灌溉设施,研究优质烟叶生长水分需求规律,加强烟田水分管理和水肥耦合综合技术研究,强化水分、养分全周期综合管理;五是工商企业要形成对话协作机制,提升复烤加工工艺水平,加强烟叶分组加工技术、叶组加工技术、叶组配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研发叶组替代技术,提高烟叶资源利用水平,实现优质烟叶的安全供应。
 
    4、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增加烟叶生产科技含量。一是要加大南方适宜地区集约化漂浮育苗技术的推广力度,明年力争达到90%;二是要继续抓好平衡营养工作,重视土壤改良,突出氮素综合管理,提高香气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三是要加大半自动密集烤房及配套烘烤工艺推广应用速度,发挥适度规模效应,进一步提高烘烤质量;四是要加大烟草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减少病虫害。
 
   5、加大技术培训,提高烟技员和烟农队伍技术素质。要制定烟技员培训计划,形成培训制度,配套培训设施及必要经费,进一步认真落实国家局《关于加强烟叶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的意见》,按照“定编定岗、公开招聘、持证上岗、岗位培训、以岗定酬”的要求,积极推进基层烟叶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工作。建立烟农定期培训制度,创办烟技员或烟农学校,配套相关培训或技术服务设施,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烟农技能鉴定工作。
 
(六)完善相关烟叶经济政策,提高政策支撑能力
 
     1、完善烟叶价格机制。建立系统化的烟叶收购价格决策系统,辅助价格政策科学决策。要在全国10万担以上主产县设立100个左右相对固定的信息采集点,规范数据采集方式,利用计算机辅助数据集成。要实时跟踪烟区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价格走势及农用物资价格趋势,科学评价烟叶种植成本收益、比较效益和种烟收益比重综合指标等,确定合理的收购价格水平。为增加烟农收入,建议进一步缩小等级间价差,以相近等级间价差不超过1元为宜,减少农民争级争价矛盾。调拨价应体现优质优价,按照工商约定标准进行合理浮动。部分适销等级利润率可以适当高一些,部分等级利润率可以适当低一些,而下低等烟保本微利即可。烟叶调拨价浮动范围宜控制在15%以内,需要开发的新区、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示范区所产烟叶浮动范围可放宽到20%。
 
   2、制订和完善烟叶生产投入政策。为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烟叶长期投入机制。商业企业应该把税后利润主要用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商业企业所属的生产资料生产供应企业应以保本微利为原则,积极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切实减轻烟农物资投入负担。进一步规范产前投入标准,明确烟叶投入主体,理顺烟叶投入渠道,监督投入经费的使用范围,加强资金管理。调整烟叶调拨价中的物资差价补贴标准,一价区上等烟宜掌握在100元/担、中等烟80元/担,其他价区统一为50元/担。物资差价补贴和浮动价格收入要真正用于扶持烟叶生产,包括育苗、机耕整地、烤房建设及化肥、农药、农膜等烟用物资的差价补贴、技术推广以及其他与烟叶生产关系密切的扶持,要确保烟农直接受益。
 
    3、加强厂办基地的政策指导。要引导工业企业与烟叶产区建立新型工商关系,积极推进卷烟原料基地化供应。工商双方要建立沟通、对话和互动机制,坚持平等互利、互动互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在厂办基地问题上,要确保工业企业享有主动权,要突出市场引导和自主衔接。烟叶产区要树立为卷烟工业企业服务的思想,要以工厂需求为市场导向,工业企业对烟区进行必要的投入,通过调拨价浮动实现,可以预付货款解决产区收购资金紧张问题。目前形势下,厂办基地可以有三种形式:一是工商组建股份公司,共同开发优质烟叶;二是工商共同投资改制打叶复烤企业;三是工商双方签订供货协议,明确买卖关系。
 
   4、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产区烟草部门应从产前投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投保自然灾害风险。也可通过烟草部门、地方政府、烟农共同出资的办法,实行烟田联合保险,对生产中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救助,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稳定农民种烟信心。
 
  5、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烟叶经营虽有一定效益但仍有历史包袱的商业企业,抓紧消化历史包袱;烟叶经营困难而且历史包袱沉重的商业企业,一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解决富裕人员分流问题;另一方面在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的同时,努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6、加强对烟草农业经济的研究。烟叶生产在中国已形成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在南方主产区农村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经济地位。因此,应重视对烟叶产区农村经济结构、烟叶经济政策、烟叶生产组织管理的研究,确保烟草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烟草市场摘自《新烟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