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五大体系 高起点推进烟叶工作

2005-10-28来源:烟草市场作者:叶青峰
    当前,烟叶生产成为全区烟草行业乃至全区农业工作的重点,是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优势农业产业项目,发展好烟叶生产将对烟草行业和广西农业产业结构产生深刻地影响。河池市作为烟叶重点市,要抓住机遇,发挥自然条件优势,高起点高要求地推进烟叶生产,形成和培养新兴烟区的后发优势,为此要按照“以规范求质量,以质量求规模,以规模求效益”的工作思路,建立和完善五大体系,创立河池烟叶品牌,努力把河池打造成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一、人才培育体系

  人才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了行业的竞争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永续动力。大凡有生命力的企业都十分重视人才工作,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形成了有效的机制。河池烟草目前共有烟叶工作人员154名,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23名,中专101名,大专21名,本科9名,暂无研究生学历者,具有初级职称的5名,中级职称1名,暂无高级职称者,以上人员中,工作5年以上的26名,2年以下88名。由此可见,河池烟叶工作人员存在人员总体偏少、文化素质偏低、有职称人员偏少、相当部分人员工作经验尚不足的缺陷,与大力发展河池烟叶生产规模的要求不相适应,远远不能满足做大做强河池烟叶、力争再用两年的时间达到25万担的目标要求。因此,在今后工作,加强人才工作是发展烟叶配套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人才的引进工作。虽然近两年引进的人才尚能满足目前生产需要,但是,按照两年内要发展到10万亩以上的规划,每200-300亩配备一名技术员的标准,总共要配备技术员400名左右,河池烟草还缺一半以上的技术员。因此,今明两年的时间,要加大对具有大中专学历的技术推广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技术员的主体力量。要特别注意把好引进关,把思想品德、技术潜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等作为考核内容,力争引进一个成长一个,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能独挡一面的技术员。要有计划地引进本科、大专生,作为中高级管理人才进行培养,使他们在政策研究、企业管理、较高难度的技术规范要求上有所作为。要适度引进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深度研究河池烟叶特色、能制定高水准的技术方案、对品种进行改良等,成为技术权威和学科带头人,为河池烟叶发展提供持续动力。通过以上措施,初步形成河池烟叶合理的人才梯次结构。

  (二)迅速壮大农民技术员队伍。农民技术员有其自身的优势,他们长期工作在烟田,有较丰富的生产经验,能吃苦耐劳,善于发动农民,工作报酬要求不高,操作得当还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到自己的田地上致富,在农村拓展新的就业路子,他们是烟叶工作不可忽视的力量。要深入了解,在老烟区发现和培养农民技术员,让他们为技术推广做出重要的辅助工作。

  (三)加强技术队伍的培训和技术传授工作。根据烤烟生产的各个环节,逐级分期培训。市烟草公司组织技术员参加全国全区较高水平的培训,烟叶部技术部门分片对技术员培训,技术部门及技术员对乡村干部、技术骨干和烟农培训,特别是针对农民的特点,下到村屯办班,采取做什么就培训什么,需要什么就讲什么,把培训课堂放在田间地头,通过讲课、现场指导、座谈会等形式,把适用技术传到每个烟农。对新区烟农,做到不参加培训不准种烟,明年计划种烟户今年参加全程培训,使技术培训不漏村不漏屯不漏人。

  (四)建立完善职务、职称晋级机制。两年以来,随着河池烟草企业改革的深入开展,逐渐建立了完善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了好学上进、人才辈出的局面,尤其是聘用员工可以直接参加公开竞聘,提拔为科级干部的举措,在广大烟叶工作聘用人员中产生了良好反映。今后要进一步开展公开竞聘、岗位竞聘等工作。同时,要建立职称晋级制度,把未能在职务上得到提拔的人通过职称晋级的方式体现他们的价值,在工作中努力形成崇尚知识、争当技术能手的氛围。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稳定技术队伍。烟叶工作辛苦,烟站生活单调,要结合实际适当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各烟站间的交流,开展劳动技能大赛,技术标兵评选等。各级领导要把烟叶工作者的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总之,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稳定技术员队伍,使他们在烟叶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全身心地投入到烟叶工作中去。

二、烟农服务体系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全新经济发展思路,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就烟草行业而言,行业的繁荣是建立在稳定的烟叶供应上的,这就是要求从各级政府到烟草企业都应实施扶持服务政策,增加烟农收入,以此带动烟叶生产结构和效益的提升,保护烟农的积极性。

  (一)提供技术服务保障,使烟农能种出好烟。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河池烟草人已经掌握了一整套水平较高的烟叶种植技术,只要能真正实施下去,亩产量可在3.5担左右,亩产值接近2000元,这是我们能提供技术保障的实力体现。我们要通过烟叶技术员把技术传播到每一位烟农,让烟农种出好烟,收到好的效益。在老烟区,要努力改变老烟农用老方法、老习惯、老思维种烟的做法,让烟农树立按照新技术要求种烟的思想。在新烟区则坚定不移地推行技术规范要求,使烟农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地种烟。

  (二)提供机械化、专业化服务保障,使烟农能轻松种烟。当前,制约烟农种烟积极性的瓶颈问题之一就是人力不足和种烟劳动力投入较大,如何使农民轻松种烟成为大力发展烟叶生产必需解决的问题。今年,河池烟草在发展烟叶生产中投人60万元购买了8台功率为25.5千瓦,直径射程70米的双枪喷灌机,中型翻耕起垄机2台,汽油剪叶机8台,为全市范围内适合机耕条件的烟区进行田地的翻梨、整地、起厢、剪叶、病虫害统防统治、喷浇灌等烟叶生产各个环节的工作,减轻了种烟的劳动强度,烟农受到了很大鼓舞。此外,我们还在育苗、集中烘烤等技术难度较大的环节上提供了专业化服务,减小种烟的技术难度。这些措施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对烟农经济效益的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坚持,并加大机械化、专业化服务的力度,增加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使农民能更轻松地种烟。

  (三)提供效益保障,使烟农能放心种烟。烟叶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看天吃饭”,再加上农民经营规模小、分散种植,抗自然灾害能力差。推进烟叶保险,有利于保护烟农积极性,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河池烟草与政府共同建立了风险基金,烟草部门与政府各出50%,风险金可用于补贴农民因冰雹、旱涝灾害、病虫害等造成损失,提高烟农种烟的保险系数。

  (四)提供物资供应保障,使烟农能安心种烟。烟用物资的组织供应与烟叶的时节要求关系紧密,不能按时到位就会耽误时节。在托盘、基质、农膜、农药、肥料、煤碳等必备物资的筹措上及时并以合理价发放,使烟农不再为物资操心,集中精力种烟。对价格涨幅较大的物资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适当的价格补贴,使烟农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种烟的投入与收效。

三、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和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河池当前烟叶基础设施十分简陋,与大发展的要求十分不相适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既对河池烟叶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长期发展的战略要求。

  (一)烟站建设。河池市目前有十几个烟叶收购站,基本建设薄弱,多数收购站租用的是学校、粮仓、民房作为收购场地,收购验级棚低矮,设备简单,影响工作成效。烟站职工住宿分散,没有办公场所,内部管理混乱。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政府与烟草部门多管齐下,密切配合,政府负责协调、解决用地问题,烟草部门出资建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予以大力支持,要认识到发展烟叶是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性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项目。要合理规划,按照国家局建站标准进行建设,保证烟站人员办公生活及收购的场地,为烟叶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烟水配套工程和烟区道路建设。烟水配套工程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是一项惠及烟区广大烟民的民心工程、德绩政绩工程,有利于改善旱区涝区烟农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提高烟叶生产抗灾能力。既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又要多方筹措资金,长远规划,加大对水利设施和道路交通的投入。把产业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与扶贫部门共同协作,在烟区的水利和道路建设上有更多资金投入,以改善烟区水、路条件,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烤房建设。俗话说:种植是基础,烘烤是关键,分级出效益。烘烤是烟叶收益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河池市烟草公司及当地政府对标准化烤房的建设投入了大量奖金和人力,每座烤房补贴1000元,引进了国内既经济又适用的气流下降式烤房,全面推广了“三段式”烘烤工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烟叶的烘烤质量。目前全市共有烤房7000余座,能满足3万亩烟叶烘烤需要。但是,从全市的烟叶生产发展步伐来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水平逐年提高,按规划再用两年时间达到10万亩,尚需要新建烘房13000座,现有的烤房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看,都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烟叶烘烤的需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部分大烤房和堆积式烤房,推广先进的烘烤调制工艺。

四、技术规范标准推广体系

  张长胜局长在接受《东方烟草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广西烟叶在全国的战略定位是:不求规模最大,但求质量最优。我认为最优体现在质量上乘、有自身特色,能对重点企业重点品牌的主配方起到主导作用的烟叶为最优烟叶。河池要在烟叶区域定位和品种定位的基础上,对特色烟叶形成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深化研究,形成特色烟叶生产技术规范,完善配套措施,进行有效推广,把河池烟叶做到最优。

  (一)加强基础科研工作。要加强河池气候土壤特点的研究,加强对适用品种的试验,找准区域定位和品种定位。一是做好规划,对全市烟叶发展五年规划进行科学论证,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科学化发展道路。二是要对基础学科进行立项研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机制。要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建立试验基地,集生产、学术、研究于一体,重点研究河池气候土壤及烟种对烟叶香气、氮碱量形成的影响,得到科学的技术参数。要与地方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切实详实地掌握河池各种烟县级单位土壤特征、旱涝季节规律,建立预警机制,采取措施,为有效规避自然灾害和改良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特色技术的研究。特色技术决定特色烟叶,特色烟叶决定品牌优势。要从特色品种的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集约化培育壮苗、平衡施肥、合理的水肥协调、土壤改良、病虫害综合防治、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等多方面开展工作。要对区域内出现的烟叶特色进行深度研究,如南丹县有贵州烟叶的明显特征,宜州市三合乡有津巴布韦烟叶特征(知名专家初步鉴定),罗城烟叶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某著名烟厂科研所权威技术员鉴定)等等,要加强研究这些良好的苗头,在技术上进一步改良,并将其提升为一门科学,广泛推广,形成具有明显特征的河池烟叶。

  (三)制定和形成技术规范标准加以推广。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积累的目的在于提高。要把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技术总结出来,把研究的新成果在实践中应用起来。要依据整个河池甚至不同县市的温度、海拔、降雨、病虫害规律制定育苗、移栽时间表,确保烟田前期工作稳步开展。要根据不同环节制定不同的技术参数标准,把育苗、移栽、大田管理、施肥、阶段性水量需求、打芽、防虫害要求、采收烘烤、分级等环节,形成详细的要求,以及烤房建设要点等各方面的要求注意事项明细化、标准化、表格化,并把这些要求汇编成《河池优质烟叶种植规范化手册》,做到技术员、烟农、考核人员人手一册,将技术规范实施到位,力争做到河池烟叶种植技术最科学、产品质量最好、综合效益最高。

五、管理考核体系

  完善的管理考核体系能真正将即已制定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提高企业执行力。

  (一)要形成政府主导种烟的机制。烟叶种植涉及广大农民利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要形成党政主要领导抓烟叶,扶贫、农业、水利等各部门全力履行职责,围绕烟叶搞工作,烟草部门认真做好技术指导、收购调拨工作。把有效的政府管理机制进行推广。凤山县在抓烟叶工作中,书记、县长亲自作动员,明确提出“烟上人上”的考核要求,四家班子成员分别挂点包片,政府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抽出专车专人、划出专项资金扶持烟叶种植,乡镇领导紧跟其后,抓好具体工作落实,把农民的烟叶单产收入与党政干部的工资收入挂钩,初步形成了全体党政干部抓烟叶生产的局面。虽然目前凤山仅是试种县,但明年将有大步发展,达到5000亩以上。县级政府如此抓工作,必然将河池烟叶上个新的台阶,对其他烟叶种植县起到模范作用。

  (二)加强户籍化技术规范推广考核工作。加强户籍化管理工作,县级烟草局将负责协调全面工作,烟叶副经理负责组织实施,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各类档案,健全各项制度,把户籍化管理做到位。把考核工作的重点放在烟叶生产各个环节上。按照联产联质计酬的办法,制定每月的工作要点和考核内容,由烟叶部技术科、市公司综合科、政工科抽人员进行详细考核,公布奖惩,确保技术规范实施到位。市公司机关要高度关心烟叶工作,每个科室负责联系1-2个烟站,每月驻点不少于5天,借助机关力量规范烟站内部管理。

  (三)建立物资供应监督机制。物资管理对烟叶种植十分重要,是涉及能否跟上种植时节的基本要求、对烟农的补贴是否到位和烟叶生产成本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要根据规划,对下一年烟用物资进行较准确的估计,各片区报给烟叶部,经领导审核后,成立物资采购小组进行公开、公正、公平地比质比价采购。要建立到货确认制度,对物资进行数量、质量、规格进行审验核实,才能入库。完善内部物资调拨制度,防止产生内耗。出库进行审核,严格财务管理制度。

  烟叶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行业稳定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增加效益的重要项目,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迅速扩大规模。对于新兴的河池烟区,要高起点地推进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内部调控机制,使烟叶生产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作者单位: 河池市烟草专卖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