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烟草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2005-10-24来源:烟草市场
     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原料是基础的历史结论,在烟草工业和烟草农业密切协作,整体联动方面介绍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建立不同质量特点的优质烤烟基地,构筑卷烟生产第一车间的经验;降害增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烤烟生产要不断改善生产环境和政策环境;依靠科学技术要重点突出品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烘烤技术。实施生产不同质量特点的优质烟技术规范,加强调控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生产特点鲜明,质量稳定数量充足的优质烟叶,把云南“两烟”做精、做强、做大。
 
     2004年云南两烟再创历史新高。两烟实现工商税利413亿元,比上年增加31亿元。两烟产量、质量仍居全国首位。更可喜的是云南两烟除满足国内需要外,参与国际竟争有新的进展,2004年出口烟叶8.15万吨,创汇1.17亿美元,占全国2.21亿美元的52.9%,比2003年43.2%上升9.5%,卷烟出口创汇也比去年增长9%。烤烟为全省农民人均创收197.5元比上年人均增长45.3元,两烟(烤烟、卷烟)为云南经济的发展,为全国烟草行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创造了新的辉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质量、人才的竟争日趋激烈,如何把云南烟草做精、做强、做大,增强云南烟草的核心竟争力,增强云南烟草在中式卷 烟发展的核心地位,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和热点,本文从烟草农业的角度提出一些意见供研究讨论。
 
  一、原料是根基
 
  云南两烟要做精、做强、做大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原料是关键,烤烟是基础,卷烟出效益。原料精,品牌精,只有特点鲜明、质量稳定、数量充足的优质烟叶,才能支撑精品牌做强、做大,为此必须重视和抓好烤烟生产, 巩固和扩大烤烟生产的基础地位,这是历史的结论。
 
  50年代,我国烤烟的质量风格突出,根据香气风格划分为清香型、浓香型、中间香型。以云南为代表的清香型烤烟1953年在全国烟叶评优中,以108分的最高分摘取了中国烤烟质量第一的桂冠,用云南烟叶卷制的卷烟,具有“颜色金黄、油润丰满、香气浓郁,颈头适中,吃味醇和,余味舒适,燃烧性好的质量风格特点、倍受市场欢迎,国内100多家卷烟厂争购,“中华”、“熊猫”等名牌卷烟也使用云南烟叶,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开创了云南两烟的新时代。
 
  1960年至1980年追求高产,采用多叶品种, 增加种植密度,多施氮肥,多留杈、多留叶,使烟叶质量急剧下降。1962年至1964年云南省烤烟种植面积33.34万亩至44.7万亩,烟叶总产2.55万吨至4.03万吨,上等烟占1.35%至4.96%;1965年至1979年云南烤烟生产波动较大,种植面积在49.56万亩至94.84万亩,烟叶收购量为4.65万吨至11.8万吨,上等烟占1.46%-4.69%,1980年云南省烤烟种植面积79万亩, 烟叶总产量10. 4万吨,上等烟占3.95%,烤烟生产处于“营养不良、发育不全、成熟不够、烟碱不足”的阶段,烟叶的质量特点是叶片薄,颜色淡,烟碱含量低,成熟度差,烟味平淡,这20年是云南烤烟的曲折发展时期。
 
  1981年以后, 特别是烟草公司成立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把“两烟”作为振兴云南经济的突破口,作为云南经济发展的第一战略重点,加强领导,优先给予政策扶持,总结了云南烤烟生产的经验教训,不断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在烤烟生产上堆行“三化两膜一袋双配套”的技术规范,云南烤烟得以快速发展,直线上升,1988年云南省种烟面积由1980年的79万亩发展至346.06万亩,烟叶收购量由1980的10.4万吨增加到48.8万吨,上等烟由3.95%提高到26%。随着烤烟生产的发展,云南烟草工业更是飞跃发展,1988年卷烟产量由1980年的89万箱发展到355万箱,1988年7月全国放开价格的名优卷烟13种,云南占9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烟叶50%、卷烟70%调供省外,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实现税利42.9亿元,为1978年14.5倍, 占全省财政收入的63%,占全国两烟税利总额的20.42%。1985年开展优质烤烟系地十年建设工程,以玉烟企业为龙头,组织科农工贸联合攻关,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生产环境和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依靠科技进步,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营养不良、发育不全、成熟不够、烟碱不足”的问题; 烤烟种植面积、产量、质量直线上升,1996年烤烟种植面积61万亩,平均亩产量159公斤,上等烟占37.3%,比优质烤烟基地十年建设工程前(1984)提高20.7个百分点,此项成果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烟叶质量提高的同时,玉溪卷烟质量也不断提高,玉烟企业分析了“红塔山”与“555”香烟中的8种有机酸结果趋于吻合,分析了282种与香气有关的物质,其中98种致香物质、醛类略高于美国,酮类、脂类、酚类、杂环化合物等没有明显区别,1987年红塔山被评为国优产品,获银质奖,1988年全国放开价格的名优烟13种,玉溪烟厂有红塔山、阿诗玛、恭贺新喜、玉溪等4种品牌。85年玉溪卷烟厂把烤烟生产作为“第一车间”,开展优质烤烟1991年红塔山与中华,云烟三个品牌获国家金质奖;1997年贸易部商业信息中心发布“96”中国最畅销商品排座公告,全国6个最畅销的卷烟云南占5个,红塔山排名第一,据北京名牌资产评估结果,红塔山荣登中国“第一品牌”品牌价值332亿元,玉烟企业通过原料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从1987年起连续10年为同行业榜首,成为全国十大税户之一,形成了以烤烟为基础,卷烟为支柱,农工商协调发展的产业链。1996年共生产卷烟222万箱,实现税利193亿元。创汇1.81亿美元,为玉溪市,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玉溪卷烟厂把烤烟生产作为第一车间,把名优卷烟做强做大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二、工业,农业密切协作,整体联动, 同兴同荣
 
  烟草企业要根据卷烟品牌对不同质量特点烟叶的要求,建立不同质量特点的优质烟生产基地,烤烟生产要坚定不移地服务于烟草工业。继1985年玉溪卷烟厂把烤烟生产作为第一车间开展优质烤烟基地十年建设工程以来,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为了保证上海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在全国建立了10个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和20个烟叶定点采购点,基本形成了上海卷烟工业烟叶原料供应链,其特点一是明确了烟叶基地的合作形式,由上海公司统一组织,基地所在省局(公司)批准,各级政府关心支持,地区公司具体实施和调控,科研院所科技指导的生产合作形式。第二建立建全诚信意识,市场意识和“双赢”理念,明确公司与基地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商品经济下的等价交换的公平买卖关系,是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的合作伙伴,要顺应市场规律,把基地建设好。第三建立以烟叶原料质量体系为中心的基地建设管理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质量指标,并通过“一生管理”的模式,跟踪烟叶生产过程。在烟叶采购,加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分析,确保烟叶质量。第四成立了烟草农业专家组,与有关科研院所合建原料研究室,直接指导烟叶生产,在基地上开展技术研究和开发,培训和提高干部烟农的素质。第五加强对烟叶基地的扶持,如在烟叶收购前、预付30%的采购资金,帮助基地组织部份烤烟生产的农用物资,以补贴的方式给予扶持,在基地上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以及科研项目所需经费由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提供。以上措施的目的是为上海卷烟工业构筑稳固的原料保证,在烟叶质量、结构、数量三方面能适应上海卷烟工业需要。实施结果稳定和提高了卷烟质量如“中华”牌卷烟,质量稳定,市场稳定,倍受消费者欢迎,效益特佳。玉溪卷烟厂,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构筑卷烟生产第一车间的的经验告诉我们,烟草工业与烟草农业相辅相成、工业兴、农业兴、工业荣、农业荣、同兴同荣,这是稳定发展云南两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降害增香是发展的重要内容
 
  吸烟有害健康古今中外已成定论。目前已发现烟气中的有害成份共44种。20世纪60年代提出吸烟与肺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烟气中的致癌物质主要是三四苯丙芘,而且多存在烟焦油中,公认烟焦油含量的多少是代表卷烟安全性的指标。随着降焦技术的研究开发,焦油含量已由原30-40mg/支降至10-15mg/支,甚至更低。随着年代的推移,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吸烟除与肺癌相关外还对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烟气中气相成份的危害,对被动吸烟者及环境的污染,已引起重视,现代科学研究还找出一些危害严重的化学成份如亚硝铵类物质,TSNAs,PAHs,因此,降害是一个总的概念,烟气中的有害成份均需降低。目前欧盟已规定,除焦油外还有烟碱,一氧化氮共三项控制指标。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证明,一些有害成份的减少如焦油,烟碱的降低会导致香味的减少。讲香味应以提高不同产区,不同品种的香味风格即自然烟香为基础,依靠人工加香提高香味往往会减弱或丧失香味的风格(自然烟香),为此产品中各种化学成份的协调和稳定至关重要。在生产实践中化学成份,香吃味不可避免的会有所波动,但不能丧失产品的质量风格。
 
  降害增香应先从烟草农业即原料抓起,烟叶是农产品,是卷烟的原料,卷烟安全性高,首先要烟叶安全性高,烟叶中不含或少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烟叶中有害物质的来源一是环境条件即土壤,水,大气带来的有害物质;二是栽培技术即肥料;农药造成的污染和残留,;三是烟草生产发育过程中自身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近几年来,烟叶安全性的意识逐步加强,在烟叶生产中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新的对策,如种植区域的调整,在耕作轮作中对土壤,水的选择和调控,减少化肥施用量,采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和植物农药等,更可喜的是从生物技术上降害增香的研究和应用已有新的进展,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已从烟田土壤和正常新鲜烟叶组织中分离出降害增香的微生物菌剂,应用结果表明,烟碱含量下降30%左右,香气物质有所提高。烟草内生菌降低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研究已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烟草农业有条件、能够防治和减少不良环境和不恰当的栽培技术所带来的有害物质,为云南烟草的发展提供具有独特风格和安全性高的优质烟叶。
 
  四、改善生产环境和政策环境
 
  烤烟生产是自然和社会再生产的产物,生产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烟叶质量关系密切。要以动态的观念研究分析烟草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调整布局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市场引导,科学合理利用生态资源,避开不适宜区,限制次适宜区,稳定适宜区,发展最适宜区,烟草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产区,使烤烟生产向质量好、生产水平高的市场需要的产区集中,形成规模。满足卷烟工业对烟叶质量和数量的要求。
 
  80年代以来,调整烤烟生产政策,实施烟水配套、烟路配套、政技结合、政物结合、以工扶农、调动了干部烟农的积极性,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烤烟面积不断增加,产量质量提高,但连作面积增大,化肥用量增多,历史上烤烟施肥以农肥为主,化肥占总施肥量的20%左右,90年代以来化肥用量逐年增多,慢慢地化肥代替了农肥,单施化肥加上化学农药的应用使土壤环境变劣,表现是腐植质含量降低,生物活性降低,土壤结构变怀,通透性差,碳氮比失调,生产性能减弱,化肥的贡献率下降,同时增加生产成本。据调查研究,单纯增施化肥,提高施氮量,导致叶片增厚,烟叶内烟碱及含氮化合物增加,香气量和工业利用价值下降。在讨论烤烟施肥中,有人提出“化肥调控力强,美国烤烟也不施农家肥”,我在美国学习期间,看到美国烤烟前作收获后桔杆打碎翻犁在土壤中,甚至前作物不待成熟就翻犁在土壤中,在耕作轮作制中还种有绿肥,这就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了。可喜的是既改善了环境又提高了烟叶的使用价值。还有福建省三明烟区通过总结,提出“控氮降碱、提高烟叶可用性”的策略,在实施过程中推广稻草还田,在水稻收获后将稻草打碎,撒上白云石粉翻犁在土壤中,这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不仅对烤烟生产,对整个农业生产都有重要作用。玉溪市,三明烟区的做法,是烤烟生产上的一项新举措。
 
  五、科学技术是支撑云南两烟做精,做强、做大的关健因素
 
  要走经济与科技协同发展的路子。科学技术工作要解决烟草生产目前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和今后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从目前烤烟生产上讲,在调整布局, 改善烟叶的生产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同时,要加大科学技术工作力度,加大新成果、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
 
  1.品种工作:采用常规育种与生物新技术育种, 尽快培育适应不同地区生态条件,具有不同质量风格的特色新品种。目前全国已经审(认)定的国内自育品种共26个, 云南省已经通过审定推广的烤烟品种共11个,可根据生产不同质量特点的烟叶选用。品种定下来后要特别注意品种种植区域化,按不同质量特点的烟叶生产收购,打包调运、供烟厂在配方中使用。要特别注意良种良法配套,没有与品种特性相适应的配套技术,品种特性出不来。
 
  2. 施肥是关键:改单施化肥为农家肥与化肥并重,根据品种特性,产质要求及土壤肥力情况确定总施肥量,注意硝态氮与氨态氮的比例,有针对性地补充中微量营养,实现烤烟营养的综合,协调,平衡。切忌盲目施肥,还应根据土壤气候、肥料性质、灵活掌握施肥的时期、数量、方法、以提高肥效和当季利用率,实现优质适产低成本。要特别注意烟水配套工作,因为水是氢的主要来源,是进行生化反应,物质吸收和运输的主要介质,在生命活动中具有深远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光合性能的改善,光合产物的增加,以水调肥技术的应用是改善生育环境、调节生长发育,保证稳健生长最有效的手段。
 
  3. 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农业防治抓起,保证烟株稳健生长,建立测报网点,及时发布预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指导烟农及时防治。使用农药切忌盲目性,必须有针对性的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要特别注意采用植物农药及生物防治技术,以提高烟叶的安全性。
 
  4.  烤房和烘烤是烤烟生产的薄弱环节,要研究应用适合当地的烤房设备和相应的烘烤技术。根据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品种,不同鲜烟叶的特性分别拟定烤烟成熟采收和烘烤技术,使其更具针对性,以达到增质节煤, 提高烘烤质量的目的。
 
  5. 实施不同质量特点的优质烟栽培调制技术规范:根据当地实际和生产不同质量特点烟叶的需要,分别拟定不同质量特点烟叶的生产技术,包括种植区,种植品种,施肥留叶及烘烤技术,使烟叶质量与生产技术吻合,认真组织实施,否则烟叶质量特点出不来。
 
  6. 加强调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烤烟可塑性强,其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受环境条件和人为的影响最大,要根据烟叶的质量要求,对群体发展和个体形态进行控制,使环境条件符合优质烟生长发育的需要,调控的主要技术一是移栽期和种植密度;二是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和方法,三是以水调肥,肥水促控,四是封顶时期与留叶数。以群体发展,个体形态,烟叶质量符合要求为准。烟叶既是收获利用的产物又是进行光合作用生产供给“源”的场所和贮存的“库”,增加生产,减少消耗,提高积累是基本原则。为此正确应用调控技术,解决烤烟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和矛盾,群体和个体的矛盾,烟株各部份之间的矛盾,实现烤烟产量和质量的两个最高点,解决产量和质量的矛盾,生产符合卷烟工业需要的产品,是烤烟生产的目的。
 
  7. 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烟叶生产具有区域性和分散性的特点,生产规模小,烟农素质不高,90年代提倡的以县或乡建立技术培训中心,以村为单位建立育苗中心,肥料中心,病虫害防治指导中心和烤房及烘烤技术指导中心。五个中心把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烟农融为一体,形成了以科技为龙头的资金,物资综合配套服务的格局,把一家一户在科技上统一起来,提高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来源:中国烟草市场摘自云南烟叶科技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