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壤多为微酸性黄壤,素有”黔北粮仓”之称。遵义是全国烤烟种植区划的最适宜烟区之一,烤烟种植已有6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盲目求规模到质量上档次的发展过程。如今,围绕中式卷烟优质烟叶原料基地化生产目标,遵义烟叶生产全面进入了稳定规模、再上档次、优化质量、高水平发展时期。
从无到有---申湄开启先河一切从“新”开始
烟叶生产是遵义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市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烟农种烟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烟叶税收占当地财政收入的1/4左右,烟叶生产为当地烟农增收、财政增税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遵义常年种烟面积为60万~80万亩,产量8万~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6%。该地区所产烟叶香气质细腻、清雅飘逸,香气量充足,在配方中亲和性、遮盖性、突显性良好,在国内众多名优卷烟品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遵义烟叶生产能否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关系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也关系着众多名优品牌卷烟的发展。
先:申湄开启先河
如何保持遵义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让其进入更多的名优卷烟品牌配方?遵义烟草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基地化建设之路,并且坚持不懈地走了下来。
早在1985年5月,遵义烟草分公司、湄潭县政府、湄潭县烟草公司就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协商,决定在湄潭县建立申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从此,申湄双方共同发展,结下了一段难忘的“金色姻缘”。作为遵义市工商联办基地的成功典范,申湄基地为后续基地的建立发挥了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并对遵义市明确烟叶生产方向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湄潭县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属黔北烟叶生产最适宜区之一。过去由于长期受多方因素制约,烟叶生产水平低,烟叶质量差,烟叶生产的潜在优势未得到有效发挥。申湄基地创办后,上海方面从物资、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对湄潭给予了大力支持,解了湄潭烟叶发展的燃眉之急。湄潭方面则根据上海卷烟工业企业对烟叶原料质量、数量的需求,组织烟叶生产、收购和加工,将所产优质烟叶大部分调往上海,保证了上海卷烟工业企业所需原料的来源。目前,湄潭烟叶已成为上海卷烟厂“中华”、“红双喜”等品牌卷烟的主要原料。
新:一切从“新”开始
随着工商联办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工作的深入,遵义烟叶生产各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气象:
第一,工商合作呈现新局面:工商联办基地后,烟叶产区与科研单位、卷烟工业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一是工商双方以基地为平台,以烟叶产区为建设主体,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明确烟叶生产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导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促进工农商共赢。二是全面推行“原烟交接、委托加工”,实行产地初配方打叶,对复烤企业的管理也不断加强,确保了烟叶原料的质量,上海烟草(集团)公司还在湄潭建立了重点等级精选车间及烟叶陈化库。三是工商双方以打造“第一生产车间”为目标,充分发挥烟厂雄厚的技术实力,直接参与产地的烟叶生产管理,形成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众多卷烟工业企业纷纷到基地谋求合作,基地呈现出农工商科互动的良好局面。
第二,烤烟生产实现新突破:申湄基地的建成,使科技兴烟措施得以推广落实,烟叶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在科技的指引和带动下,遵义烟叶生产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烟叶生产也进一步向规模化种植发展:种烟大户增加,户均种烟收入提高。同时,规模化种植也使烟农队伍进一步优化,烟叶生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人才建设广开新思路:为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遵义市采取抽调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各基地参加试验、示范工作,聘请专家授课,分期分批抽调基层技术人员蹲点,举办烟农现场培训班,选送基层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局、省局举办的生产管理培训等多种形式,初步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形成了广泛的科技服务网络,有效促进了烟叶生产技术的推广和落实,为烟叶生产基地建设和大面积生产提供了人才保证。
从有到优----科技塑造品牌 基地渐入佳境
申湄基地的成功发展使遵义烟草在工商合作联办基地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从此以后,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前来寻求合作的卷烟工业企业也在逐年增加,全市基地化供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遵义市已与国内16家重点卷烟工业企业签订了协议,全市烟叶年均基地协议供应量已达6.75万吨。
近年来,国家局提出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总结优质烟叶生产技术开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遵义以卷烟工业企业创建技术中心为参照,以科研立项的形式,组织开展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烟叶产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烟叶发展的意识,强化其作为科技创新投入主体和受益主体地位的认识;为中式卷烟提供质量和数量稳定的原料;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开发的大舞台,拉近科研单位与市场之间的距离;加快科技推广应用的步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烟叶生产科技型企业。
为此,国家局从2003年起分批次批准各分公司开展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遵义就在首批基地之列。2003年,“遵义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启动运行;同年9月,国家局副局长何泽华在听取并实地考察了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后,对其通过科技示范带动、促进工商联办烟叶基地的做法给予了肯定;2004年2月28日,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在遵义召开项目启动大会,拟定了《总体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
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是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前提。项目启动后,在贵州省局(公司)和遵义市政府的领导下,遵义市正式组建技术中心,专门负责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开展烤烟科技试验、示范,进行烟地和烟叶质量分析、监测以及烟叶特色区域定位,制定烟叶生产技术方向规划和烟叶生产技术路线,探讨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引进、吸收、创新烟叶生产先进技术和组织管理方式,以及与相关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交流,收集科技发展动态和有关信息等,为遵义烟叶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科技园和示范园:优化生产:按照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结合主要产烟县自然生态条件和卷烟工业企业对烟叶原料的要求,遵义市斥巨资建设科技园和示范园,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科技园是烟叶生产的“科技孵化器”和“组装车间”,示范园则主要验证示范组装、集成的技术方案。科技园和示范园在技术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开展烟叶生产科技研发、田间试验示范、技术组装集成工作,为烟叶生产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科研人员结合遵义市烟叶生产现状,在2003年至2004年创建的遵义、绥阳、道真、湄潭、余庆、凤冈县科技示范园区,开展了烟田水资源状况及灌溉技术研究、集约化育苗研究、散叶堆积式烤房性能及烘烤技术研究、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等项目研究,为生产中式卷烟优质原料、提高烟叶生产科技水平和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
在科技示范基地的带动下,烟叶生产适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全面加快。集约化漂浮、商品化供应、移栽器栽烟等新技术的普遍运用,将烟农从繁重的育苗环节中解放出来;小型农具和散叶堆积式烤房的广泛推广,大大减轻了烟叶种植和烘烤的劳动强度;烟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以加强,遵义市按轮作要求启动实施了16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建设规划;预检制上门收购服务以及上中等烟散叶成包调运模式的推行,有效提高了科技应用水平。2004年,遵义市与各联办基地厂家共同在全市建立了大小生产示范基地3609个,面积达41万亩,占总面积的54%以上。
对外交流:优化成果 :2004年8月,全国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现场观摩会在遵义召开。会上,国家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王献生指出,遵义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不仅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资金到位,而且起步早、动手快,政产学研结合紧密,实现了体制创新、科学规划、技术领先、企业制度再造,拓宽了科技成果转化渠道。2004年12月,为巩固工商联办基地的建设成果,遵义烟草分公司还邀请联办优质烟叶基地厂家和部分重点卷烟工业企业的代表,以及遵义市烟叶生产科技顾问120余人,成功召开了遵义工商联办基地暨烟叶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总结了多年来工商联办基地的经验和成果,并对继续加强工商合作、深入推进工商联办基地建设、促进遵义烟草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如果说申湄基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商联办烟叶基地的先河,那么“遵义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则是遵义烟叶基地化建设从有到优的一个飞跃。在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中,遵义与上海、长沙、武汉、贵阳等卷烟工业企业通力协作,坚持“诚信经营、科技兴企、夯实基础、持续发展”的生产经营方针,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的力度,促进了遵义烟草的可持续发展。
从优到远----工商深化合作 再创基地未来
随着国内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在品牌竞争的过程中,烟叶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战略保障作用已日益显现,工商联办烟叶基地的意义也更加深远。
有合作才有未来
遵义工商联办基地实现了工商双方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双方的合作更为紧密,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就是双方在联办基地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注重共同发展。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是一个复杂的“化合物”,需要合作双方通力协作。工商双方都深谙此道,于是群策群力,牢牢拧成一股绳,为提高基地烟叶产量和质量共同努力。基地以烟叶生产经营企业为主体,加快技术推广步伐,进行产业化经营,与卷烟工业企业、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优质烟叶推广与生产经营联合体;卷烟工业企业则从建设“第一车间”的战略出发,关注基地建设,对烟叶品质提出具体的定性和定量要求,在烟田基本建设、资金支持、信息提供、技术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与烟叶基地建立了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沟通顺畅的合作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工商双方明确工作方向,即以中式卷烟风格为目标,不断提升基地管理水平和烟叶生产水平,提高烟叶的可用性,为厂家提供优质烟叶原料;双方共同制定中长期基地发展规划,确保合作的长效性;健全工作机构,设立基地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并由厂家派遣工作组常驻产区;指定科研技术单位,厂家聘请有关科研部门参与基地优质原料的生产研发和技术指导;确定质量目标,每年工商双方共同对烟叶生产目标进行修正和明确,有效缩小产区供给特性和工业需求特性的差异。
遵义的基地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3种主要合作形式:一是定点产购型。工商双方以协议方式确定相对稳定的产购关系,其特征是工商双方以确保烟叶资源和稳定市场资源为合作基础,实质是约定供求关系。二是资源开发型。这是遵义优质烟叶基地建设的主要形式,其特征是工商双方以巩固烟叶资源和优化生产资源为合作基础,厂家为打造品牌风格积极参与生产,产区以厂家需求为主导开发优质烟叶。三是资本纽带型。其特征是厂家以资金、管理和技术优势把产区的生产及加工转化为品牌建设的经营资本,较好地实现了“工商农”三位一体的烟叶生产运营模式。这样的合作实践促进了工商双方的共同成长,为中式卷烟原料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新使命和新征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工商联办优质烟生产基地仍将是遵义烟叶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工商联办烟叶生产基地的前景,遵义烟草人寄予了厚望,基地建设也被赋予了更为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第一,为中式卷烟提供优质原料:工商联办优质烟叶生产基地,通过厂家和产区的深入合作,把产区谋求烟叶可持续发展和厂家加强中式卷烟品牌建设有机结合了起来。产区始终坚持以中式卷烟风格为技术导向组织、引导烟叶生产,厂家则在巩固中国烟叶原料特色优势、加强烟叶综合利用研究与应用、突出中式卷烟技术特征、开发中式卷烟特色工艺、推进中式卷烟品牌培育等方面获得了稳固的原料保障和丰富的信息反馈。相对于常规的烟叶供需采购,基地合作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第二,完善烟叶质量控制体系:传统的工商交接关系制约了工商双方在烟叶原料质量控制上的深入沟通。烟叶质量控制多限于工业环节和科研院所,导致卷烟工业企业配方需求与供应结构的矛盾突出,商业企业和农业生产对烟叶质量控制意识相对较弱。基于中式卷烟发展的要求和联办基地模式的特点,遵义烟草人立足实际,提出工商有必要共同成立烟叶标准质量仲裁机构或烟叶标准质量管理技术委员会;产区进一步完善户籍化管理体系,提高烤烟生产技术的到位率,全面推行IC卡收购管理和入户预检制;加强对烟叶复烤加工质量的监控,提高商业质量检测能力,真正建立贯穿于工商农各环节的烟叶质量检测信息全程反馈机制,确保烟叶质量的持续改进。目前,部分工作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成效显著。
第三,培育烟叶名品:中式卷烟的香气特征是区别于美、英、日式卷烟的一个重要判别点,且主要来源于中国烟叶的香气特征,不同产烟区因气候、土壤、品种、种植方法的不同,烟叶风格特征也不尽相同。随着遵义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按照中式卷烟基本风格的要求,厂家、科研院所与产区将以中式卷烟香味风格为目标,依托基地,选择自然环境近似的地区,有针对性地制定烟叶生产方案,不断挖掘区域生态优势,强化烟叶质量的区域特色,打造、培育出一大批质量上乘、风格鲜明、以产地为标识的烟叶品牌。
实践证明,工商双方以烟叶资源为基石,以资本为纽带,一方面满足了卷烟工业企业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产区集中精力优化生产资源、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遵义烟草人把基地化生产作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概,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