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职业化队伍 促烟叶持续发展

2005-10-13来源:烟草市场作者:程宝玉 黄勤勤
     目前,受大农业生产环境和土地流转制度所限,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暂时还未能有较大突破,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基本队伍不稳已成为制约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大问题,制约烟叶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2005年全国种烟农户366.6万户,种植面积1667万亩,户均种烟面积4.55亩,比2004年户均4.12亩上升了10.4%。从各种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结果来看,当前烟叶生产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烟叶生产整体状况差异明显。由于种烟区域分布广泛,烟农居住分散,户均种烟规模小且交通不便,各烟区县、乡、村、户之间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烟农素质高低不一、生产投入多少不同、基础设施优劣相间、田间烟叶长势参差不齐、收购等级结构差异显著、单产与质量变幅较大、种烟收入悬殊明显等问题。凸显出规模化、社会化大生产与千家万户零散种植的组织形式的矛盾。
 
    技术落实到位率不高。2005年全国县级以下烟草公司(含县公司)技术人员共44820人,负责指导1667万亩的种植面积和366.6万户烟农,人均指导烟农82户、面积372亩,与2004年相比,人均指导面积上升28.45亩、人均指导户数仅下降1户。在河南和安徽等中部烟区,上述数字被进一步放大。以河南灵宝县为例,该县常年烟叶种植面积4.5万亩,从事生产技术指导的员工86人(含38名外聘技术员),人均指导89户、面积523亩;卢氏县常年烟叶种植面积10.5万亩,公司从事生产技术指导的职工172人,人均指导112户、面积610亩。技术指导户数较多,且人均指导面积较大,加上烟叶生产收购固有的环节多、周期长等特点,技术人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自然就容易造成技术落实到位率不高的情况发生。
 
    烟区青壮年劳动力外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种烟收入在烟区家庭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愈来愈小,加上地方政府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的优惠政策,使得相当一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或另谋他路。以一个生产水平中上等的烟农为例,如种烟5亩,亩均收入1300元,则年收入6500元,减去自筹资金投入,年种烟净收入在5000元左右;如果再减去同一块地改种其他作物的折价收入,年种烟纯收入应在4500元上下。而外出务工收入按一年10个月,每月850元计算,年收入8500元,减去相关费用(路费、餐费等),当年净收入应在6500元以上。所以,很多青壮年劳动力更愿意外出务工。而这部分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他们的外流直接影响着烟叶生产的技术落实。这种情况在黄淮烟区尤为明显。
 
建立职业化烟农队伍,突破烟叶发展“瓶颈”
 
     解决上述问题,可从适当扩大烟农种植规模,提高烟农对种烟的依赖性和忠诚度入手,着手创建职业化烟农队伍。可按照“划定条件、明确待遇、签约服务、完善考核”的基本思路,配套技术服务和资金支持,积极稳妥地加以开展。
 
    划定条件:职业烟农应种烟15~30亩左右,具有配套生产设施和2个以上青壮年劳力,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生产投入能够满足需要;诚实守信,能服从技术指导和管理。也可在每个种烟行政村确定1户以上的职业烟农,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并适当放宽对新烟区职业烟农的入选条件。
明确待遇:职业烟农除享受烟草公司对一般烟农的扶持政策外,按种植面积分档,每年发给10个月的生活补贴,每月80元~100元,每亩补贴26元~66元。也可视烟农实际需要,协助其办理土地流转手续或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及意外伤残险。
 
     签约服务:由职业烟农在当地烟草公司范围内自主选择技术指导人员(身份相当于烟农经理)。双方商定服务项目、具体要求及操作办法,并按约定实施生产全过程的跟踪服务。
 
    完善考核:包括对职业烟农和签约烟技员双方的绩效考核。对职业烟农的考核主要依据其种烟面积、单产量、亩产值、上中等烟比例、合同履约率等方面的业绩,达到设定标准的,下年继续享受职业烟农待遇,达不到的则取消资格;对烟技员的考核包括对职业烟农的技术服务和培训次数、职业烟农对其满意度测评等,尽量做到量化考核、有凭有据,并将最终评定结果与烟技员个人收入全面挂钩。
 
     在职业烟农机制下,烟草公司提供市场、技术和物资扶持,烟农出劳力,双方可谓是互利互惠。首先,建立职业烟农队伍,予其一定的生活补贴,烟叶生产的利益和质量导向将更加明确,对市场需求和反应也将更为敏感、及时。虽然烟草公司平均每亩多投入了40元左右,但经过2~3年努力后形成的职业烟农群体对推行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促进烟区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次,烟草公司为建立职业烟农队伍进行的经济与物资投入,是为了鼓励、支持职业烟农生产更多、更好的烟叶,从而实现公司的合理利润;职业烟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生产设施和基础条件,同样是为了生产优质批量的烟叶产品,取得更高的个人收益。两者利益主体虽异,但目的相同,必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再则,技术人员与职业烟农之间签约服务,双方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必将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心,提高烟农的技术落实到位率。技术人员真诚服务于职业烟农,职业烟农忠诚于公司和烟叶生产,两者良性互动,形成长期友好的共存双赢关系。
 
    建立职业烟农队伍是对当前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积极创新,但考虑到烟农接受程度和各地社会经济状况等复杂因素,需要在实施运作时结合各地情况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解决。
 
来源:中国烟草市场摘自《中国烟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