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烟草“三农”现状及解决措施

2005-10-11来源:烟草市场
      今年国家局明确提出了我国烟草行业的“三农”问题,即烟叶、烟区和烟农。烟草“三农”问题和我国“三农”问题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烟叶和烟田基础设施建设要溶人现代大农业体系,区别在于烟草“三农”问题既具有我国“三农”问题的普遍性,又具有与烟草行业结合产生的特殊性。安徽省从行业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高度,从工业和农业互动的角度,认真思考烟草“三农”问题,提前安排好来年的烟叶工作。解决好安徽烟草“三农”问题才能保证全省烟叶生产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
 
      安徽烟草“三农”问题现状
 
      近两年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资价格上涨给我省烟叶发展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全行业实行的“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的发展战略,给烟叶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企业跨省兼并和以品牌为纽带的规模扩张的大品牌、大企业、大市场的格局形成,对烟叶生产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趋势也是我省烟叶工作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面临挑战不能举步维艰,安徽省在变化中适应,在适应中发展。分析安徽烟草“三农”问题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烟叶生产质量逐步提高,但产量徘徊不前。近年来,安徽省加大了新技术推广力度,烟叶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但一些烟区烟叶仍有缺陷,地力下降、土壤元素结构失调、质地粘重、pH值偏高或偏低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皖北烟区品种更新换代没有实质性进展。皖南烟区烟叶在质量风格上有所突破,但还没满足工业的批量需求。纵观全省烟叶生产,由于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大企业大品牌对烟叶量的需求,如果在品牌整合阶段不加快发展,产量在3—5年内达到50万担,安徽的烟叶种植将不被纳入国家局的考核范围,我省的烟叶种植有可能被淘汰出去。
 
     2、烟区优化调整,但发展速度不快。1999年以来,省局(公司)推行“北烟南移”战略,到2003年省局根据行业形势变化发展需要,对“北烟南移”战略及时进行了调整,采取“稳北促南”的策略,使布局调整更加科学合理。皖南烟区种植规模初步形成,皖北烟区得到进一步稳定。但总体发展速度缓慢。制约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烟农缺乏种烟积极性;二是烟田基础设施落后;三是烟叶质量整体不高。一些烟区烤房陈旧,基础设施简陋,以水窖、水池、配套沟渠管网和烟路为核心的烟田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部分烟叶收购站条件差,基层站的基本功能得不到发挥。
 
     3、农民收入增加,但种烟积极性降低。近年来,安徽地方经济有了较快的增长,国家调整了粮食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增加,但烟农种烟比较效益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最近两年烟用物资的持续涨价造成种烟成本增加,导致烟农种烟积极性下降,对皖北烟区稳定面积和皖南烟区加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我省烟农的种烟积极性整体偏低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影响烟叶生产的客观因素,将直接威胁到我省烟叶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踏踏实实做好烟草“三农”
 
     做好安徽烟草“三农”工作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国内先进的优质烟区,生产有特色的优质烟叶进入工业卷烟大品牌配方,培养一批稳定的,满意度、忠诚度和依存度高的烟农队伍。做好安徽烟草“三农”工作,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狠抓质量,创造烟叶品牌。在烟叶问题上,要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烟叶生产经营要实现从紧跟烟厂到紧跟品牌的转变,烟叶质量要实现从质量可用性评价向配方可用性评价的转变。要建设烟叶营销服务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了解客户,工商互动,紧跟市场,重组流程。皖南烟叶要创造品牌.品牌战略的基础和核心就是持久性地满足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的需求,真正成为卷烟工业企业的基础。各烟区要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工作要善于思考,落实措施要见成效。
 
    二是打基础、上水平,加快烟区发展。首先打牢烟区发展的基础,实现两个围绕,建设两个制度。围绕水源建烟田,围绕烟田建配套设施。要建立基本烟田制度和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其次要做好规划,加快烟区发展。全省烟叶种植规模在“十一五”期间达到50万担,皖南烟区要达到30万担以上。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各地都认真做好本地的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规划,布局调整要好中选优,发展速度要稳中求快。制定可持续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烟农受益为前提,以建立基本烟田和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为核心,以改善烟炕、烟水、烟路和烟站等基本设施为重点。烟炕建设要突出先进性,新建烤房要全部实现密集化和程控化。烟水烟路建设突出科学性,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要建管结合。烟站建设突出实用性,以发挥烟站服务烟农的基本功能为主。烟站建设结合收购流程重组进行全面考虑,改造和新建烟站要求全部推行密码收购,要配套使用条形码和传输带。
 
      三是提高烟农满意度,稳定烟农队伍。今后安徽省将工作重点要转移到烟农身上,与之相适应,工作重心下移到烟站。技术推广落实到户,烟农满意与否要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真正做到为烟农着想,为政府分忧,对社会负责,可从二个方面来讲:首先,是转变观念,把烟农当战略伙伴和编外职工,只有关爱烟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其次,是加强服务,建立和谐社会是前提,也是与烟农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石。在服务中体现管理,为烟农服务要周到,让烟农暖心,要取信于民,让烟农放心,要人性化服务,让烟农满意;最后,是减少烟农劳动强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减少烟农用工,提高烟农收益,要通过推行适度规模种植户籍化管理,来提高烟农的依存度和忠诚度;要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灾情预测预警机制;建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持平台,重点解决几个用工多、难度大的环节,如烘烤和分级,今后要探索把专业化服务延伸到烟叶等级的初分。通过这些措施,稳定烟农队伍,进一步实现安徽省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烟草市场摘自烟叶信息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