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陕西省烟叶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对策

2005-10-06来源:烟草市场作者:刘海轮
     陕西省种烟历史悠久,从明清时期已有记载。近代历史上,从抗日战争开始,作为卷烟工业原料大后方生产的基地,开始试种烤烟。建国以后,特别是“七五”期间发展步子较大,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已形成规模较大的烟区,分布在陕北、渭北和陕南三大种植自然区,产量和省外调出量曾位居全国第六名,烟叶产业已成为省内经济的支柱项目。“七五”期间,全省烟叶税收累计3.19亿元,烟农累计收入10亿元;“八五”期间,全省烟叶税收5.9亿元,烟农收入18亿元;“九五”期间,全省烟叶税收8.2亿元,烟农收入22亿元,许多县的烟叶税收占财政收入的50~80%,种植烤烟已成为许多贫困县经济收入的支柱,不仅可以富县,而且是农民走向富裕的短、平、快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1997年以来,随着全国范围内烟叶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烟叶市场需求结构和供应结构发生巨变,福建、四川、湖南等南方优质烟叶生产基地迅速崛起,受制于地理、气候等条件首页制约的陕西烟区遭受重创,销售困难,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与高峰期比较,种植面积由150万亩下滑到42万亩、产量由286万担下降到82万担,销售量下降了70%,商品库存直线上升,资金占压数额巨大,烟叶经营举步维艰,农民收入明显下降,多数烟叶种植县的政府财政出现困难。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陕西烟叶的产品竞争力明显减弱,商品质量和品牌美誉度迅速下降,新老客户不断流失,市场主体中经营企业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以及营销意识淡薄,更使得这一产业面临严重危机,可能被市场所淘汰,这是陕西烟草行业和政府、烟农不愿看到的。本文就如何保持陕西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再现陕西烟叶辉煌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
 
一、陕西烟叶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烟叶因为性质和用途的特殊而倍受争议,世界各个国家对烟叶市场都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既要把总产量控制在世界卫生组织反吸烟集团可接受和容忍的范围内,又要保证吸烟者的需求,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市场范围内的生产者、供应者、采购者以及管理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市场结构与其它农产品差异较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在中国,烟叶这种经济类农产品,作为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支撑着中国上缴利税最大的行业——烟草行业。由于其地位特殊,用途单一,国家一直对烟叶的生产和销售行为进行严格控制。烟叶作为国家垄断企业(烟草公司)经营的商品,同时又是卷烟厂维持其卷烟产品生产所必须的采购原料,烟叶产业链由生产者——烟叶种植农户、供货方——烟草公司、采购、使用方——卷烟厂和管理者——政府和烟草专卖局构成,市场关系错综复杂,互相制约。中国烟叶市场表现出典型的竞争性。既存在烟草公司之间的竞争,又面临着加入WTO后国际烟叶市场的冲击。中国烟叶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型的市场。烟叶作为农产品,具有农产品的一般商品特性和市场特征。但烟叶又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它的用途单一,具有社会争议的卷烟生产原料,国家对其实行专卖专营制度,寓禁于征,实行高额税率政策,进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监管。因此,作为烟草专卖品的烟叶产业和烟叶市场,具有区别于一般工业品原料和农产品的特性。
 
     本文对制约陕西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和营销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产业能力和环境分析,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以营销观念为指导,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重新定位产品,重新定位市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营销总体思路、改革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控制供应总量、调整产区布局、调整产品结构等具体对策。
 
二、陕西烟叶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机遇剖析
 
     研究烟叶商品和烟叶市场,就必须研究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烟叶不但要受到气候、土壤、生产技术、加工水平等自然条件和技术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和行业政策、市场流通秩序以及国际禁烟公约等政治、法律和道德的影响。当前我省烟叶生产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分析烟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充分认识烟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的同时,也洞悉了烟叶生产发展的新机遇,保证我省烟叶的可持续发展。
 
    (一)烟叶面临的形势    从宏观方面看,我省烟叶生产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入世后,国内烟叶市场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显现。随着进口关税的减让,进口烟叶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3.97万吨,2001年4.4万吨,2002年5.6万吨。今后根据名优卷烟的发展需求,进口烟叶将会继续增加。美国为了扩大烟叶出口,平均每吨烟叶降低2000美元。美国烟叶价格下降,势必会影响到其它出口国的烟叶价格。烟叶进口关税2004年将下降到17%,2008年将下降到5%,进口烟叶价格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国产烟叶的价格优势将越来越小。另外,随着云南、贵州、湖南、福建等优质烟叶省份竞争势头的增强,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竞争日趋加剧的形势下,如何尽快提高我省烟叶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烟叶生产种植分散,生产集中度低,布局调整步伐缓慢。全国烤烟收购量在30万担以上的分公司31个,占全国收购总量的75%,其中达到50万担的分公司20个,而我省仅有一个30万担的分公司。全国收购量5万担以上的种烟县206个,我省5万担以上的种烟县只有3个。
 
      二是等级结构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烟叶市场竞争力不强。烟叶质量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渭北、陕北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不足、油分和弹性差。陕南烟叶存在成熟度不够、下二棚烟叶可用性差等问题。根据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对国内15家重点卷烟企业原料调进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卷烟工业对上等烟的调入和使用比例均在50%左右,中等烟叶在40%左右,下低等烟叶在10%以内。随着国内卷烟结构调整和省产卷烟品牌整合步伐加快,上等烟叶的需求比例还会增加。我省烟叶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严重脱节,上等烟叶供不应求。
 
     三是烟叶工作基础薄弱,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低。投入不足,生产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大部分烟区靠天吃饭,频繁发生的干旱严重制约烟叶生产平稳发展。部分产区烤房和基层站设施落后,烟叶信息化和标准化烟站改建工作进展迟缓。
 
      四是烟叶市场化程度低。一些产区干部群众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科技意识淡薄,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的观念尚未牢固树立。烟叶合同制落实和执行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分县公司职责不清,表面上分公司经营,实质上仍然是县公司经营,不规范经营问题依然存在。
 
    (二)烟叶发展的机遇       我省烟叶生产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和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为烟叶生产带来了战略性机遇。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重大任务。近几年,粮食价格低迷,农民收入增长减缓。特别是入世后,进口粮食增加,出口农副产品数量减少,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我省粮烟比价基本上是1:9,烟叶比较效益明显,对于烟区提高农民收入和壮大县域经济发挥着一定的拉动作用。二是加入WTO给我省烟叶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机会。我省烟叶外贸出口比较平稳,形成了稳固的东南亚、东欧等传统市场和越南、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目前国际上几个大的烟草商已把烟叶发展转向中国,准备在适宜区合作建立优质烟叶出口基地,也给我省烟叶生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三是产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烟叶生产。全省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的科研技术推广网络,形成了一整套技术规范。陕南烟叶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经形成稳定的烟叶市场。这些有利因素为实现我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要倍加珍惜,充分发挥和利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强信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迎接挑战,把我省烟叶生产推向一个新阶段。
 
三、陕西烟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烟叶生产是卷烟工业的第一车间,是烟草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质量高且稳定的烟叶基地,是不可能生产出名牌卷烟的。继续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指导方针,贯彻“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市场、优化服务”的工作重点,推进市场化进程,以国际型优质烟开发带动陕南烟区发展,狠抓基础,狠抓规范,确保陕西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烟叶市场化进程。我国经济改革的取向是市场经济。确保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烟叶生产资源的配置和组织生产;必须牢固树立烟叶生产要始终以满足卷烟工业需求为目标的观念,提高烟叶经济运行质量。在不突破国家指令性收购计划的前提下,以销定购、以购定产。产区有市场、有订单,才有种植收购计划;没有市场、没有订单,就没有种植收购计划,产区就要被调整。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种什么、收什么,有什么、卖什么的状况,把烟叶生产切实转移到订单农业的生产模式上来。
 
     (二)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增强烟叶市场竞争力。烟叶质量是决定烟叶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始终把提高烟叶质量作为烟叶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烟叶质量不仅要重视外观等级质量,还要重视烟碱、糖碱比、钾等内在化学品质。上海烟草集团今年明确把糖碱比和氯离子含量作为烟叶调拨的否决指标。今后我省烟叶生产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努力提高下部和上部烟叶的可用性。上部烟叶要着重提高成熟度,降低身份厚度和烟碱含量,下部烟叶要提高身份厚度和油分。要加快实现烟叶由产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切实把烟叶生产转移到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发展轨道上来。
 
     (三)坚持基地县发展战略,提高烟叶产业化水平。布局调整就是生产力。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坚持基地县发展战略,作强作大重点优质烟区,提高烟叶生产集中度,是提高产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经,是推进烟叶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是参与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大步骤。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和非均衡竞争的思路,通过市场、计划、技术、资金等综合手段,控小促大,控劣促优,扶优扶强,控制北部、发展南部,抓好15万担以上的重点分公司和2万担以上的重点县公司,力争在三年内建成20个2万担以上的基地县、4个15万担左右的分公司,形成地域明显、风格突出、产业化水平高的烟叶产业带(区),形成以南部烟区为主导、北部烟区为补充的协调发展格局。
 
    (四)切实加强烟叶基础建设。要继续狠抓烟叶生产的基础建设,确保优质烟叶生产具备良好的条件。首先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烟叶人才资源库。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针对县以下烟叶技术人员偏少、文化专业素质偏低的突出问题,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中等专业以上学历的农业技术人员充实基层技术队伍。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全面推行烟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烟叶产区分、县公司要有本科以上技术员,分公司分管烟叶工作的副经理,要达到大学以上学历水平,基层站站长必须达到中专以上文化水平,收购站中专以上技术人员要占到一定比例。重点产区分公司要成立烟叶技术推广站,县公司成立分站,建立较为完整的烟叶试验、示范、推广体系。要分层次培养群众公认、有一定学术权威的技术带头人。落实相关政策,调动积极性,靠他们培养带动一批人。产区分、县公司要制定烟农培训计划,采取建立烟农学校、举办短期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烟农的培训力度,培养和稳定一批新型烟农队伍。第二加快标准化基层烟站和标准化烤炉改建进度。 按照“压缩数量、扩大规模、强化服务”的原则,结合产区布局调整,整合优化烟站布局。逐步把烟站建成分布合理、经济实用、功能齐全、制度健全的烟叶生产收购前沿阵地。平原和丘陵地区一万担以下收购量的乡镇不设烟站,山区5000担以下的乡镇不设烟站。要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信息化带动烟叶生产、收购、调拨工作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和数字化,促进经营和管理的规范和高效。第三加强烟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频繁的干旱严重影响着我省烟叶生产整体质量的提高。烟区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调动烟农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建设机井、集雨水窑、水塘等水利设施,力争全省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烟水配套,实现烟叶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五)转变生产观念,走订单农业的发展道路。在烟叶生产上,思想观念的落后导致与市场脱节,与客户需求脱节。烟叶生产要实行观念和思路的转换与创新,就要彻底改变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改变层层分计划、级级压任务的思路。学会应用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用营销观念和质量观念来指导和发展烟叶生产,提高陕西烟叶的市场竞争力,巩固产业基础。一是建立烟叶的“商品”意识,一切的生产活动都是在围绕市场用户的需求在进行;二是采取“市场引导,合同定购”的办法,走订单农业生产之路。按照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确定生产规模、种植面积和等级结构;三是按照农业产业化的思路,走“公司十农户”的发展之路,强化烟草公司和农户的有机结合,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利益一体化;四是加大投入,建立烟叶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的新思路、新体制,科技研发要围绕市场需求进行,为营销服务,为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服务。科技研发要紧紧跟踪国际烟叶技术的最新发展,跟踪市场领先者的发展。
 
      (六)加大国际型优质烟开发力度。加大国际型优质烟开发工作以加速我省国际型优质烟的商品化、市场化的进程。国际型优质烟开发关键是总结出一套国际型优质烟叶生产的成功经验、成熟技术和规范化措施。国际型优质烟叶示范田要大胆采用先进技术,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高标准地保证烟叶生长各阶段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把培育壮苗、平衡施肥、合理打顶、科学烘烤、成熟采收等主要技术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促使烟叶的营养水平、成熟度、叶片结构、油份和色度等外观质量的档次以及烟叶内在化学成份和评吸质量更加接近国际优质烟叶水平。国际型优质烟要100%地实行烟水配套技术,狠抓基地水利设施的建设,建立灌溉水系网络,确保烟株正常生长发育对水份的需求,以便改善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叶可用性,力争生产出国际质量型优质主料烟叶,增强我省烟叶的市场竞争力。
 
     坚信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正确领导下,陕西省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各级烟草公司的通力协作和广大烟农的共同努力下,陕西省烟叶事业必将乘着十六大和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烟草公司烟叶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