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为烟农所系 利为烟农所谋(上)

2005-09-30来源:烟草市场

     在雄伟的梵净山下,位于黔东北的铜仁地区宛若镶嵌其间的一颗绿色明珠:这里重峦叠嶂、森林繁茂、自然景观奇特,成为众多野生珍稀动物的栖居地。这里土肥水美,光热充足,为种植多种香型的优质烟叶奠定了基础。据有关文字记载,早在1750年,铜仁地区就开始种植晒烟,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 

     如今,在铜仁地区政府和烟草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烤烟产业已成为铜仁地区的支柱产业,是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烤烟产业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集烟草农业、烟草加工业、烟草商业、烟草科技为一体,成为拉动全地区运输业、化工业、煤炭业、农用工业、印刷包装业发展的龙头产业。
 
      铜仁烟草人告诉我们,要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首先要实现的是种烟人积极性的可持续发展和种烟人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他们始终把广大烟农当作衣食父母,为他们谋利益。
 
   情系烟农
 
   在铜仁地区思南县,每到晚上,干了一天农活的烟农们仍然闲不下来,他们搬着自家的板凳,兴致勃勃地赶往由思南县烟叶生产部技术员组织的多媒体电教培训班。通过技术员们生动形象的描述,烟农们掌握了大量实用的种烟技术,种烟的底气更足了。这样直观的技术培训在思南县已经有5年历史了,一直深受广大烟农欢迎。
 
     思南县的电教培训是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把烟农身边的生产情况以录像或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输入电脑,技术员再对照正确的生产技术措施进行分析,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编成培训教材,对烟农进行投影式讲解。这样的培训形式图文并茂、形象而直观,烟农一看就会、一听就懂。参加培训的烟农深有感触地说:“这种培训真好,要是早办两年就更好了。”行政干部则说:“这种培训把我们开10次会都解决不好的问题,一次就解决了!”
 
      思南县烟叶生产部的业务骨干罗会斌一直肩负着全县生产技术培训的任务。多年来,他兢兢业业传授各种烟叶种植技术。他深刻地体会到,处在烤烟生产第一线的烟农对技术是非常渴求的。2001年,为进一步提高培训水平,他向领导建议购置多媒体电教培训设备,并结合多年的培训经验,组织编印了适合本县烤烟生产各环节的实用技术资料27500多份,免费发放到烟农手中。从此,一条以电教培训为主的“科教兴烟”之路开始向基层延伸。
 
      从2001年3月到9月,罗会斌一行带着电教设备,在全县主要烟区走村串户培训58场次,培训烟农16500多人次。由于这种培训效果好,各烟区纷纷要求举办电教培训。罗会斌一行不叫苦,不怕累,有求必应,把要求培训的烟区按生产季节合理安排,不分白天黑夜地苦干,每天只有五六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罗会斌承担着技术指导、材料搜集、编制和讲解的主要任务,有时难免精疲力竭,但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有一次,由于连续几个晚上都在进行培训,罗会斌患了重感冒,不得不打吊针,但此时他听到了新烟区高庄村因烟农烘烤不当而烤坏烟叶急需培训的消息,他立即带着电教设备赶到该村。通过了解情况,罗会斌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编制了适合该村烟叶烘烤的电教培训教材。晚上,他召集全村160多名烟农进行烘烤技术培训,解答烟农提出的问题。培训完后,他如释重负。通过培训,该村烟农基本掌握了烘烤技术,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特别是在烘烤季节,他们为用稻田种烟的新烟区举办烘烤技术培训,挽回了不少因烘烤不当造成的经济损失。
 
      在2001年思南县烤烟生产总结表彰会上,罗会斌从思南县委书记的手中接过了“科教宣讲组特别贡献奖”证书,这是思南县政府对烤烟生产技术电教培训工作的高度肯定。
 
      如今,身为思南县烟叶生产部副经理的罗会斌仍奔走在田间地头,他黝黑的面庞、和善的言辞使他与烟农打成一片。他说:“只有你心里想着烟农,处处为他们谋利益,烟农才会信任你。我们不仅是在用技术,也是在用心培训烟农。把烟农都培训成技术员,正是我们对‘两个维护’的实践。”
 
   服务烟农
 
    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是烟草部门在烤烟生产实践中探索出的一项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以基层烟站(点)为服务主体,以为广大烟农服务为中心,是通过上下监督来实施的烟叶生产服务体系和管理办法。铜仁烟草分公司从2004年起就确定了烤烟生产“以烟农户籍化管理为核心,推动烤烟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方针。
 
      为此,铜仁烟草分公司和各县烟叶生产部分别成立了专门的管理与实施小组,责任到人;按规定填写文件所提供的表册,逐级上报;按要求对烟农、辅导员、烟站进行规范化管理和业绩考核,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将户籍化管理落到实处,使全体烟叶生产从业人员牢固树立为广大烟农服务的意识,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为全面提高烟叶生产种植和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最终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实施户籍化管理一年多来,铜仁地区基层烟站(点)的技术辅导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向烟农宣传户籍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场记录烟农的详细情况,及时收集烟农对辅导员指导服务认定情况,大大缩短了与烟农的距离,形成了与烟农的良性互动。
 
      户籍化管理的实施,使铜仁地区的烟叶生产实现了质的飞跃。
 
      第一,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技术辅导员是烟叶生产技术的掌握者与传递者,是烤烟生产一线从业人员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对烟叶生产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技术指导队伍,没有全心全意为广大烟农服务的思想认识,就不可能全面提高烟农整体种植水平。
 
       铜仁地区自从实施户籍化管理以来,一方面,长期奋战在生产一线的技术辅导员转变了观念,牢固树立了“烟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思想;另一方面,在服务措施上进行了创新,即责任到人、服务入户、一视同仁,每个技术辅导员与每户烟农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并针对每户烟农的具体情况,提供系列化、个性化的服务。此外,各烟站(点)还对每个技术辅导员每月的入户次数和服务内容进行定期跟踪检查,这也督促辅导员自觉提高服务质量,彻底改变了以前部分辅导员“生产期间绕着烟地走,烘烤期间躲开烤房转”的现象,形成了真心实意帮烟农出谋划策的良好局面。
 
      服务态度转变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加上过硬的综合业务素质,铜仁地区烟叶生产总体水平全面提升。广大烟农的收入也有了明显增加,他们切实体会到了户籍化管理给他们带来的实惠,种烟热情空前高涨。
 
      第二,信息化水平一路攀升。铜仁地区推行的烤烟生产户籍化管理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手工填写《铜仁烟草分公司户籍化管理档案卡》和《烤烟生产从业人员服务烟农记录簿》为主的文本化管理,这是户籍化管理的初级阶段,工作量大,效率不高;另一种是以思南县、德江县的合兴站,沿河县的官舟站等为试点的信息化管理,可使户籍化管理工作高效运行,是户籍化管理的高级阶段。
 
      首先,给每户烟农发放IC卡作为烟叶种植、交售的合同依据和烤烟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数据信息的载体;其次,每个技术辅导员持POS机入户服务,录入服务指导内容和有关的生产数据,并定期将采集的数据输入烟站全省统一安装的烟叶生产软件管理系统自动进行统计,同时自动生成每个技术辅导员的日、旬、月工作记录表,烟站根据微机信息对每个职工进行监督考核。
 
      烟站将数据信息向县局(生产部)信息中心传输,县局(生产部)信息中心再向地市局(分公司)信息中心传输,方便了各级领导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及时了解生产情况,进行正确的决策管理、业务指导和员工考评,真正形成地——县——站——技术员——烟农五位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使烟叶生产处于环环相扣的受控状态。
 
      第三,绩效考核真实准确。考核的准确到位是保证户籍化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铜仁烟草分公司采取逐级考核、层层监控、环环相扣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强化考核内容(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化、时间性及入户到位率等),严格考核方式:分公司每月对每个县随机抽查2~3个站(点),县生产部每月抽查1/3以上的站(点),每个站(点)每次抽查10%以上的职工,对每个职工抽查10户以上的烟农。其中,该公司重点抽查和考核各县生产部抽查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对考核过程中不负责任和弄虚作假者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对诚信真实、工作出色者进行奖励,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到位。户籍化管理实现了铜仁烟叶生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形成了工作细化、责任明确、考核到人、奖惩到位的良好局面。
 
来源:中国烟草市场摘自烟叶信息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