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烟叶生产的产业化

2005-09-22来源:烟草市场作者:不祥
     所谓烟叶生产产业化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烟叶生产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组织起来,围绕烟叶这个产业,组建种管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生产与经营体系,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分配调节机制,与烟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它的实质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讲,就是把烟叶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来经营,实现烟叶生产经营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衔接;从微观角度讲,则是通过烟农与中介组织有机结合的利益共同体,将千家万户的烟农和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它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推动和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并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烟叶生产新格局。
 
一、烟叶生产产业化的起因及现实意义
    目前,在我国的烟叶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有:1、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2、烟农小规模经营与卷烟厂大规模工业生产之间的矛盾。3、烟叶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滞后之间的矛盾。4、烟叶生产社会效益高与经济效益低之间的矛盾。其实质在于烟叶生产产业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产业不配套,以及没有与烟草行业其他部门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客观上要求烟叶生产选择更高层次、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经营方式。同时作为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烟叶生产的完全商品性属性又使其在产业化发展上比其它农产品更具优势。正是基于这种需求和优势,烟叶生产产业化必将成为烟叶生产组织与经营的一种有效形式。
烟叶生产产业的现实意义有:1、有利于解决烟农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烟农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除面临烟叶生产固有的自然风险外,还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烟农生产规模小,主体分散,信息不灵,经济实力脆弱,难以抵御烟叶生产“双重风险”的压力。烟叶生产产业化是引导烟农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一些地方通过烟草公司、复烤厂和烟农协会等组织形式,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的烟叶生产经营体系,龙头企业一头联系国内外市场、一头联系一批生产基地和千家万户的烟农,将烟叶生产、加工、销售环环相扣,为烟农走向市场架起了桥梁。2、有利于增加烟农收,提高烟叶生产的比较效益。烟叶生产相当程度上是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如果不加以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就会流向比较效益高的非农产业,使得烟叶生产处于投入不足,发展后劲缺乏的困境,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烟叶生产的难点所在。烟叶生产产业化提高了烟叶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并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延长了烟叶生产的链条,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既提高流通效率又实现重复增值。3、有利于提高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实行烟叶生产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市场引导烟农种植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优质烟叶产品,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推广和应用最新优良品种和栽培调制技术,使科学技术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大。烟叶生产产业化促进了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改变了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带动了烟叶生产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小规模经营与采用科学技术的矛盾,形成新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因此,整体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并更好地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
 
二、烟叶生产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建立
    关系到烟叶生产产业化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烟叶生产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烟叶生产产业化是在我国烟叶生产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发展的,烟叶生产产业化要发展成长,必然要冲破传统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创造一种新的运行机制。
    1、完善和建立利益调节机制是创建烟叶生产产业化新的运行机制的一个核心。在烟叶生产产业化体系中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由于各自的经营规模、组织化程度的差异很难得到合理协调,特别是烟农在利益分配关系中仍处于被动的、从属的不利地位。利益调节机制的目标主要是促使烟叶生产产业化体系中各经济行为主体合理其经济行为,根据市场需要选择经营目标,改善经营管理,通过利益的合理调节把各环节有机地联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烟叶生产产业化的发展。因此,在利益调节机制中,应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原则,主要通过合同契约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办法调节一体化集团内各环节、单位的经济利益,互惠互利共同获益,在市场经济意义上真正实现农、工、商之间的自愿自觉的联合。
    2、烟叶生产产业化的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必须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能对市场信息作出灵敏的反应,即具有完全的市场行为能力。由于烟叶生产产业体系中的烟农,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束缚、小规模分化经营,缺乏市场意识,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十分不利于作为烟叶生产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一个独立市场主体的权利行使。所以,烟叶生产产业化的正常运行要求烟农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这就必须要实行农户生产经营的企业化,需要政府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帮助烟农尽快实现这个转变。
    3、建立相应的宏观调控机制。烟叶是一种独特的经济作物,为国家专卖管理,垄断经营,又是国家、地方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也是烟农的主要收来源,同时还是整个烟草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对烟叶产业的领导,单靠烟草公司是无法实现的,它必须同时置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下。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及时地确立烟叶生产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现规划的政措施用来指导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三、烟叶生产产业化的组织模式选择
    烟叶生产产业化不同于传统烟叶生产经营的地方在于它需要有一定的生产组织形式作为载体。结合我国当前烟叶生产经营现状,烟叶生产产业化的通常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公司加农户模式。以烟草公司或烟叶加工企业为主导,通过契约(烟叶收购合同)方式,联系生产基地与农户,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经济体。烟叶企业(公司)负责生资供应、技术指导、生产组织、收购调运等。如果公司效益好还可以再拿出一块利润扶持烟农,烟农要按合同规定的要求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质量和效益。这样既保护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又使烟厂有稳定的原料货源。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烟叶企业与农户的经济关系简单,是现阶段烟叶生产产业化可参照实行的一种组织模式,由于龙头企业资金雄厚,专业性强、技术条件好,多有现成的外销渠道,市场有保障。烟农基本上不承担市场风险。但在这种模式中烟叶企业(公司)对烟农主要是买卖关系,辅以少量利益返还,烟农从中获得不多。同时烟农在交易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要想获得较多利益,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是建立自己的协会,通过烟农协会与烟叶企业(公司)进行谈判,以保障烟农自己的利益。
     2、农场式种植模式。随着我国烟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尤其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许多农民不愿种地,土地将相对集中,这样可以由村里组织起来统一管理使用,成立烟叶种植农场,其规模可大可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便于烟田基本建设和耕作管理,有利于科技推广和增加规模效益。由于农场较一般农户更舍得投入,加之技术上的共性和一致性,可使烟叶生产质量提高、产量稳定、效益增加。
     3、大户式种植模式。就是承包较多土地的农户以家庭为单位,把种植烟叶作为家庭的主要经营项目,其优点有:(1)土地相对集中,便于区域化种植。(2)舍得投入。由于种烟成为一个家庭和主要收来源,一家人的主要精力将用在种烟上,舍得在科技、管理上投入,对提高产、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3)由于种烟大户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烟农经济收入将显著增加。
    在烟叶生产产业化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经营模式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市场发育程度起着关键性作用。应根据不同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
 
四、促进烟叶生产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1、加强烟叶生产的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烟叶生产科技水平。要组织配备好科技人员,解决好科技培训方式,加大烟叶生产和科技推广力度,建立更好的烟叶生产科技服务网络,为科学种烟做好科技咨询与服务工作,使烟农从科技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实惠。
    2、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服务内容(如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流通服务等)服务组织(要专业化、社会化)和服务方式等问题,为产业化提供发育条件。
    3、深化改革,完善法制和政策。产业化本身就是一种革命,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有关经济立法,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使产业化逐步走向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应制定相关政策,打破地方割局,发展跨区域、跨单位的多种形式的协作和联合。
    4、加强领导,搞好宏观调控,各级政府、领导及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注重多方面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把握好市场信息,搞好宏观调控,从总体上为当地烟叶生产产业化提供保证,给予支持。
    烟叶生产产业化将有关经济利益主体集中在一个共同预期和共同承担责任的网络中,通过重新分析市场机会和分配经济优势,最终搜寻到潜在的外部利润。但这种组织形式不会无限制地扩大。烟叶生产产业化不仅受烟叶这个特殊商品自身条件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受国家烟草专卖管理制度、国家及地方财政、税收政策,市场环境、文化背景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来源:中国烟草市场采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