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05-09-13来源:烟草市场作者:赵元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烟叶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正常年份我国烟叶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按户均种3亩烟叶计算,全国有500多万户,2000多万农民的一部份收入,来源于烟叶生产的经济收益。如何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在发展烟叶生产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在烟叶生产与环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保护烟农利益,增加烟农收入,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是烟叶生产、管理工作需要认真调查研究,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实践完善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烟叶生产、管理工作,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把烟叶生产溶于大农业的范畴全盘考虑,统筹规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调整烟叶生产布局,提高全国烟叶生产的集中度;要瞄准世界烟叶生产先进水平和质量目标,制订近期和长远的生产、管理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赶超目标,积极整合科技力量,大力推行“科技兴烟”战略,建立起强有力的技术推广系统;努力拓宽烟草部门为烟农服务的领域和服务层面,提升服务质量,增加烟农收入;还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不适应烟叶生产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的经济政策,把我国从烟叶生产大国建成烟叶生产强国。
                 
  结合目前我国烟叶生产现状提出以下思路和设想:
                 
  一、努力提高烟叶生产的集中度,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
                 
  烟叶生产是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必须实行优胜劣汰。而要生产出品质优良,可用性强的烟叶,首先要选择最适宜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国烟叶生产布局极度分散,全国有22个省、市,152个地市州,532个县种植烟叶。国家烟草专卖局近几年来虽然不断加大全国烟叶生产布局的调整力度,但仍然有一些不适宜生产烟叶的产区,为了获得农业特产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不愿意减少和放弃烟叶生产。在这些不适宜区生产的烟叶,由于烟叶品质差,市场走销不畅,长期形不成规模效益,烟叶经营部门也无力扶持烟叶生产。因此零星分散产区的烟叶生产、质量水平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极大的影响了全国烟叶整体水平和集中度的提高,拖了生产布局调整的后腿。对此,建议国家局拿出关闭小卷烟厂和挂杆复烤厂的决心,采取政治的、经济的办法,限期淘汰烟叶年产量不足2万担的烟叶生产县,淘汰那些烟叶品质差又无销路的烟叶生产县,把烟叶生产向生态环境优良的最适宜区和种烟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地方转移,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国烟叶生产的集中度。
                 
  在合理生产布局的基础上,要制订优质烟叶产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把烟叶生产溶入大农业统筹规划,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积极采取改良土壤,防止土壤板结的有关措施,防止污染生态环境。同时要严格烟叶残体的管理,做到集中消毒掩埋,净化烟区环境。要坚持轮作制度,注意前茬作物品种的选定工作,严格控制施肥量和施肥品种,防止施肥不当可能对烟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对烟叶防治病虫害使用的农药,要限定使用品种、规格、强化管理,防止超范围,超剂量施用,造成烟叶中农药残留超标。要十分珍惜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实现“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
                 
  二、按照烟叶品质类型划分产区,确立先进的管理体系
                 
  要使我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遍地开花”的生产格局,彻底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把烟叶生产作为商品生产去组织实施。为此,要瞄准世界烟叶生产先进水平,努力提高我国烟叶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卷烟的类型和风格,确立我国不同烟叶产区的品质类型和香气风格,把烟叶产区划分为调香型、调味型、填充型烟叶或主料烟、半主料烟和填充料烟烟区,以此进一步确立不同烟叶产区的发展方向和质量追求目标,避免烟叶产区在生产技术上的类同和在烟叶质量上的盲目追求,真正把烟叶质量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对生产不同类型和不同香气风格的烟叶产区,要制订不同的烟叶质量标准和与其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范以及科学的管理办法。把生产业绩优劣与烟叶生产收购数量挂钩。生产水平高、商品质量信誉度好的产区,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增加生产收购数量,反之则可减少,把生产、收购量作为一个浮动指标。
                 
  生产实践证明,良好的烟叶生产技术措施,要靠完整的技术推广网络去落实。当前我国烟叶种植水平参差不齐,烟叶整齐度不好,烟叶均一性差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技术方案的到位率低,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落实到千家万户。究其原因除生产组织形式落后外,归根到底是生产管理工作跟不上去,管理办法不科学。因此,在烟叶产区必须推行科学的管理办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技术推广体系。当前有的烟区试图把工业生产ISO9000的管理方法引入烟叶生产管理,有的产区在推行“户籍化”管理,有的产区通过组织《烟叶生产合作社》或《烟农协会》来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这些管理办法和管理形式的推行,都是烟叶生产管理工作的进步。近两年来,德孟、环球、大陆等跨国烟草公司,在云南曲靖、保山、大理等地,推行的是GAP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与国际接轨的优质烟叶管理体系,内容全面、要求具体、方法科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烟叶质量追踪管理,对烟叶生产收购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议有条件的烟叶产区学习和推广GAP管理,以此全面提高我国烟叶的生产、管理水平。
                 
  三、整合科研机构和技术力量,组织强大的技术推广网络
                 
  我国目前从事烟草生产研究的科研单位和技术力量不少,但比较分散,形不成工作合力。对烟叶生产的基础理论研究的较少,从事实用技术推广的较多。有些科研项目重复研究,各自上报科研成果,而且成果转化率较低。要提高我国烟叶生产的竞争力,需要大胆整合目前的烟草科研机构和科技力量。建议国家局从实施“科教兴烟”战略的高度出发,认真研究和提出整合方案,把从事烟草研究的人员和研究课题相对集中,结合烟叶生产实际,列出不同时段的研究课题,分工负责,相互协作,攻克生产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对特别重大而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可以调集精兵强将打“歼灭战”。
                 
  与此同时,还要认真解决科技部门经费开支和科技人员的待遇,保证项目的必要开支。解决的办法有二个途径:一是从烟叶销售收入中定额提取一定比例,把提取的资金上缴国家局统一管理使用;二是恢复过去“烟叶生产技术改进费”的办法,即由县公司从烟叶销售收入中定额提取一定比例,逐级解交给分公司、省公司和国家局,专项用于烟叶生产技术项目的研究和新技术推广。
                 
  还要解决好在基层工作的科技人员待遇问题。建立起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几年不少县、市烟草公司,从农业院校招收了一定数量的高才生,充实了基层单位的科技力量,对推动烟叶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不少作用。但是他们的工资待遇并没有很好的解决。一位在基层工作10多年,而且非常出色的研究生,目前拿的是正科级工资;一位本科毕业,工作10多年的技术骨干享受的是副科级待遇。有的技术人员已取得了中级或高级农艺师的职称,由于技术职称和工资不挂钩,其待遇仍然偏低。对此,建议国家局有关部门要拿出一套解决办法,同时制订科技人员工作业绩奖励办法,实行“论功行偿”。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在农村直接为烟农服务、从事烟叶生产技术指导、推广的技术员,绝大部份都是从优秀的种烟农户中选拔出来的。一部份技术员是在烟叶生产、收购季节由县公司雇用脱产为烟农服务的,但还有一部份是不脱产的农民技术员,不脱产的农民技术员,只能在种好自己烟叶的空闲时间,去指导帮助周围的烟农,起不到真正的技术指导作用。还有一些烟区雇用的农民技术员,烟叶生产前期负责指导烟农生产,烟叶收购期间去忙于收购工作,致使烟叶生产管理工作长期处于“前紧、中松、后不管”的状态。曲靖市烟草公司在推行GAP管理中,采取公开、公正、层层推荐,严格考核的办法,从烟农中招聘了10000余名烟技员,分管烟叶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建立了烟技员考核办法,把烟技员的工作成绩与分管烟农的生产水平和收购质量挂钩,要求烟技员做到:技术服务到田,烘烤指导到炉,预检把关到包,信用评价到户,质量管理到组。真正建立起了专人负责,分管到户的技术推广网络,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技术棚架的问题,提高了烟叶生产的技术管理水平。
                 
  四、拓宽对烟农的服务领域,提高技术服务层面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农村就业空间增多。相当一部份有一定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劳动力离开了农村,从事烟叶生产的劳动者素质相对偏低。而烟叶生产又是投工较多,技术要求较高的产业,要使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组织领导烟叶生产的部门必须以人为本,想烟农所想,帮助烟农所需,解烟农所难,努力拓宽对烟农的服务领域,提高技术服务层面,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要对烟农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能够真正掌握烟叶生产的关键性技术,增加种植烟叶的收益,有重点的培养和发展种烟大户和专业科技户,并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减少烟农的劳动投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诸如对成方连片地势平坦的烟田实行免费机耕,推行机械起垄和覆盖地膜,实行病害统防统治等等。以此拓宽烟草部门为烟农的服务领域。同时随着烟叶生产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要引导烟叶生产向专业化方向迈进。近几年来一些重点烟叶产区提出了“商品化育苗、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烘烤、批量化交售、部位化分级”的烟叶生产追求目标。而且已经建成了一批专业化育苗基地,初步实现了育苗商品化;烟叶烤房群正在加快建设步伐、智能化烟叶烘烤设备批量投入使用;烟叶批量交售已经实现;如果在烟叶生产标准化方面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烟叶的整齐度和均一性大幅度提高,实现烟叶按部位分级是完全有可能的。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在广泛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把实现“五化”作为烟叶生产的追求目标,作为烟草部门提高技术报务层面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努力奋斗方向。
                 
  五、改革烟叶生产的技术法规,促进烟叶生产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实施的烤烟、白肋烟、香料烟国家标准,是烟叶分级的技术法规。这些国家标准的施行,对促进烟叶生产技术和质量水平的提高。搞好烟叶收购工作,提高烟叶商品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探讨,大胆改革,不断创新。
                 
  当前需要研究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取消国家烤烟标准中关于“上等、中等、下等、低等”烟叶的等级划分方法。因为这种划分烟叶等级的方法一是不够科学;二是不利于烟叶资源的充分利用;三是容易误导烟叶产区肓目追求上、中等烟叶比例;四是致使烟叶生产采取极端化烟叶生产方法。说这种烟叶等级划分方法不够科学的理由,是从烟叶着生部位所含的主要化学成份和组织结构而论的。在国家烤烟现行标准中,把C1F、C2F、C3F、C1L、C2L、B1F、B2F、B1L、B1R、H1F、X1F等级的烟叶均列入上等烟烟叶。X1F等级的烟叶生长在烟株下部,B2F等级的烟叶生长在烟株上部,无论从外观质量,内在品质和烟叶中糖、氮、碱等主要化学成份含量都有较大差距,而且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各不相同。所以说,这种等级划分方法缺少理论依据,是不够科学的。
                 
  这种划分烟叶等级的方法,不利于烟叶资源的充分利用,禁固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当前在一些配方人员中存在着上等烟叶适合做高档卷烟,低档次的卷烟只能使用下、低等烟叶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真正转变,特别是我国的卷烟配方,多年来依然沿袭的是“横配方”,虽然近几年来强调了烟叶的可用性,但改变长期以来的配方模式,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这种划分烟叶等级的方法,还容易误导烟叶产区不在烟叶种植技术上下功夫,而采取不正当的作法去盲目追求上等烟叶比例。目前在个别烟叶产区,为了追求上等烟叶数量,采取了极端化的烟叶生产方式——打掉烟株下部的烟叶,不采烤上部的几片烟叶,只保留中部的烟叶。这种极端化生产方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还有个别烟叶产区,为了追求上、中等烟叶比例,把收起来的可用性很好的低等烟叶统统烧掉,令人十分痛心。鉴于这种烟叶等级划分方法引发的种种弊端,建议进行大胆改革,取消国家烟叶标准中“上、中、下、低等”烟叶等级的划分方法,以拓宽烟叶资源的利用。
                 
  此外,对烟叶“等级合格率”这项考核指标也要进行改革。在国家烤烟标准中,没有提出过烟叶“等级合格率”的概念,只规定了不同等级烟叶的“纯度允差”,即上等烟叶纯度允差为10%,中等烟叶和下低等烟叶的纯度允差分别为15%和20%.规定烟叶纯度允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烟叶等级纯度。但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现在把等级纯度允差变成了考核烟叶等级合格率的指标,要求上等烟叶等级合格率达到90%,中等和下低等烟叶的等级合格率分别达到85%和80%。这种考核办法是否科学值得进一步探讨。在有的烟叶产区修正了上、中、下、低等烟叶等级合格率的指标,提出烟叶等级“综合合格率”的平均比率,由此可见烟叶等级合格率的考核指标需要进行大胆改革。
                 
  六、改革烟叶经济政策,增加烟农收益
                 
  烟叶经济政策的制订,不但涉及到广大烟农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烟叶生产能否稳定持续发展,还直接影响对卷烟工业的成本和我国烟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长斯以来,我国烟叶收购价格的确定遵循的是烟粮比价关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粮食生产。因此,烟叶收购价格经常随着粮食价格的变动而调整,烟叶种植面积也因此处于不稳定状态,粮食价格上升,烟叶面积滑坡。因此,尽快的完善烟叶价格形成机制,在结合考虑烟叶投入产出比和其它经济作物比较效益的同时,参照国际烟叶价格和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制订出合理的烟叶收购价格,是保证烟叶稳定发展的关键。

  在我国烟叶收购价格的组成因素中,有20%的农业特产税,还有1%的地方税附加,这是造成我国烟叶收购价格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资料介绍,1999至2000年,巴西烤烟每公斤平均收购价格折合人民币为8.63元,而云南省2000年全省平均每公斤烤烟收购价为9.66元。分析我国烟叶价格高的原因,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特产税及其在后续价格项目中计算滚动造成的。以2004年二价区下部桔黄二级(X2F)50公斤烤烟收购价500元概算,农业特产税100元,地方附加税10元,共计税赋110元,占收购价格的22%。同时由于烟叶收购、储存环节损耗,贷款利息和经营管理费率的计算滚动,每50公斤又增加税赋30余元,这样每吨初烤烟税赋就高达2800余元。如此之高的农业特产税,严重影响了我国烟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增加了工业成本。因此尽快取消烟叶特产税或改革特产税的纳税办法,就成了烟叶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2002年浙江省政府率先宣布停止征收省内的农业特产税,促进了全省特色产业的发展。2003年四川省政府决定取消烟叶特产税,弱化了地方政府过份干预烟叶生产的力度,增强了烟草部门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为我国烟叶特产税的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5年之后全国将全部取消农业税。烟草行业应该趁此大好时机积极推行烟叶特产税的改革,用经济的办法和价值规律来稳定和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加快烟叶经济政策改革的同时,烟草部门应该积极研究制订对烟叶生产的扶持、投入政策,尤其是工业企业和单纯销售卷烟的商业企业,应该加大对烟叶生产的扶持力度。现在相当一部份工业和单纯销售卷烟的商业企业,每年利润大幅度攀升,生活福利越来越好,工资待遇逐年增加,是完全有能力和应该拿出一部份利润去扶持烟叶生产的。问题是国家局和有关领导部门必须尽快拿出明确的政策和办法,作出对烟叶生产扶持和投入的相关规定。
                 
  姜成康局长二月份在湖南浏阳考察烟叶基地时有一段非常动心的话,他说:我认为我们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是农民给我们提供了原料,是农民在为我们服务,是农民给我们创造了价值。怎么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实现烟农满意,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人们常说,烟叶是烟草行业的基础,怎样用实际行动为夯实这个基础尽职、尽力、尽责,保证烟叶生产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更是全行业应该付出具体行动的时候了!

                                               来源:中国烟草市场消息 作者: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 赵元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