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民族地区烤烟生产的六个误区

2005-09-12来源:烟草市场作者:龙建平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烤烟生产波波折折、起起伏伏,历经了四十多个春秋,目前徘徊在年收购25万担左右,距进入国家烟草专卖局认定的烤烟基地达标年产量30万担仍还有一步之遥。如何做细、做精、做大、做优、做强我州的烤烟支柱产业?笔者仅从“走出民族地区烤烟生产的六个误区”谈点个人的浅见以飨读者,并供各级领导在安排今后烤烟生产决策时权当参考。
走出“广种薄收”的误区。过来我们在发展烤烟生产上曾一度只单纯追求生产面积,重数量,轻质量,重面积,轻效益。从上到下面积任务下的老高,而实际收购产量与面积套算的产量确永远难已沾边。这里面固然有面积水份不实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我们的生产水平没上来,广种薄收意识浓厚,亩平均产量约在150--160斤左右。2003年全州合同面积125,892亩, 配肥面积134,991亩,实际收购量只有223,608担,亩平产量仅165斤,与发达地区的亩平产量相差近一半。要知道烤烟这一产品在亩产350斤以下时它的产量和质量是成正比例的,产量越高质量越好,反之亦然。达不到亩平产量250斤,其中上等烟比例肯定就会很低。目前我们的所谓中上等烟比例高达94.8%,实际上是烟草公司实际收购的中上等烟比例(六个等级不收,八个等级缓收或因价格太低收不到),并不是烟农生产了这么高的上中等烟比例,仅从烟叶产区农贸市场上满街的低次烟叶和烟丝就可见一斑。对此中上等烟的比例若不冷静看待或自我陶醉了就很难正确的判断和指导今后我州的烤烟生产。特别是随着小烟厂的陆续关闭,对地下制假烟厂打击力度的加大,低次烟叶需求量的绝对减少,我们再不积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烤烟生产,从高产、优质、高效上下功夫,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和路子,要打造“湘西金叶”这一品牌是难以为继的。
走出技术推广中的“面面俱到”误区。诚然烤烟生产从播种育苗、假植移栽、大田培管、采摘烘烤以及挑选分级等环节哪一个不能忽视,俗语说得好,“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才是聚宝盆”。但到一个县、一个乡就要区别对待,有所侧重,否则仅凭理论上的想当然搞“面面俱到”各个环节都要抓好,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一面不到。过来曾过高的提出什么十个100%之类的东西,其实能有二到三个100%就不错了,玩这些自欺欺人的游戏倒不如每年硬性规定二至三个技术上的主攻目标,更能让烟农接受,更能在当年立竿见影,日积月累自然烤烟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就日趋成熟和完善了。烤烟生产涉及到千家万户,烟农和烟技员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要想一蹴而就每个环节都抓好,简直是异想天开,烟农会因增加了劳动强度不肯接受,烟技员由于管理上的弹性大且分散而无从考核和落实,再好的技术方案也不过是一纸空文。各个地方只有因地制宜每年突出重点的抓好二至三个最当紧的薄弱环节,才能事半功倍。实现国家局提出的“烟叶生产要把烟农从复杂的技术环节中解脱出来,把烟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让农民简单、轻松种烟”的要求。过来从我州主攻消除杂劣品种、主攻地膜烟、主攻漏斗式烤房、主攻漂浮式大棚集中育苗的成功经验无一不是靠循序渐进才取得成功的。
走出单纯依赖“行政推进”的误区。烤烟生产在初始阶段固然需要“行政推进”做后盾。但时至今日仅凭“烟上干部上,烟下干部下”这种暴风骤雨似的硬性推进,在这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恐难已奏效了;再加上烟叶特产税的取消,利益趋动的釜底抽薪,行政抓烟的力度势必会更加理性。单纯依赖“行政推进”来抓烤烟生产肯定没有出路。烤烟生产本来就是一种市场行为,其生存和发展必然只能遵循价值规律,烟草公司要多从烤烟生产的提质增效上挖掘潜力,从推广科学实用技术上减轻烟农的劳动强度,从完善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抓住目前基地县还享受“产前投入”政策的机遇,倾其全力确保“产前投入”名副其实,力戒竭泽而鱼的蠢事,尽最大努力让利于烟农,真正让烟农得实惠,不断增加烤烟生产的比较效益,促进我州的烤烟生产推陈出新,源远流长。
走出“遍地开花”的误区。烤烟生产季节性强,技术性高,不走专业户、专业村的路子势必要与大农业生产争田、争土、争劳力,且由于种植面积的分散,技术措施的指导就很难到位,产前资金的投入也象“撒胡椒面”难已起效。各地只有合理规划出名副其实的专业村、专业户,逐步淘汰种烟面积达不到500亩以上的村、1000亩以上的乡镇、5亩以上的户。积极发展规模种植,适度连片开发,夯实种烟基础,人、财、物向重点户、重点村、重点乡镇倾斜,才能不断做精、做细、做大、做优、做强我州的烤烟生产。
走出“旱地耕作”的误区。由于民族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山多田少,过来的种烟多在旱地上耕作,由于旱地耕作层薄,相对大田肥力贫瘠,烤烟在旺长期易被水冲沙压,导致旱地烟从成色看桔黄烟少,油份低;从长度和厚度上看既薄又短且轻,内质肯定无法和大田烟相提并论,无奈的在与烟厂的订货会上只能以“山野鸡”自誉。随着国外烟叶零关税的到来,国内烟叶封锁的撤藩,我们再不舍得把好田好土种烟,规划出基本的烟地、烟田,省内外烟厂移情别恋肯定难已逆转,我们的“山野鸡”恐怕就难逃寿终正寝的那一天了。
走出“各自为阵”的误区。烤烟生产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是烟草部门的生命工程,又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扶贫攻坚的首选项目,也是确保烟区农民当年增产增收的必由之路。烟草部门要自觉服从地方政府的领导,在收购级别标准上,不能以中央军自居,自行其是,要始终坚持“收得进,调得出”的原则,努力开拓烤烟销售市场,尽最大可能全等级收购烟叶,积极为烟农排忧解难,藏富于民;各级政府则要充分体谅烟草公司是作为独立企业法人的实际情况,悉心爱护,求同存异。工商、质检、物价、金融、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同力配合,积极为烤烟支柱产业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尽快建立和完善从生产、收购到交售全程有绝对权威的组织、指挥、协调、服务机构,确保辖区内烤烟的生产、收购、交售政令畅通,步调一致。消除过来诸如“种烟雄纠纠,收烟灰溜熘”、“烟叶两头尖,三年两年要发癫”等相互抱怨情绪发泄的源头。理顺关系,营造齐抓共管,同舟共济的氛围,共同努力打造“湘西金叶”这一品牌,实现烟农、烟草公司、政府、烟厂“四赢”的目标,为我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贡献。
来源:中国烟草研究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