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烟叶生产初探

2005-09-12来源:烟草市场作者:程明远
在今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姜成康局长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烟叶的基础地位,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烟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低、整体效益低。在推进烟叶种植产业化,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只有不断推进烟叶生产的工业化,才能进一步降低烟叶生产中的劳动强度和技术难度,延长烟叶生产中的产业链条,提高烟叶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取得最优的烟叶生产整体效益。
所谓烟叶生产工业化,就是按照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烟叶生产,用先进的装备武装烟叶生产,用先进的技术改造烟叶生产,用先进的理念管理烟叶生产,优化烟叶生产内部结构,实现工业与烟叶生产、烟草公司与烟农的一体化经营,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化不仅是烟叶生产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实现烟叶生产标准化的重要保证和必然要求。综观津巴布韦、巴西等国外烟叶生产的工业化程度和我国烟叶生产发展的现状,现阶段烟叶生产工业化应具备这样几方面的内容:在生产方式上,逐步改变以人的体力为主的烟叶生产种植方式,采用机械化生产,降低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经营方式上,逐步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工业化管理,使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在种植技术上,逐步实现技术标准化,作业程序化,管理规范化;在组织方式上,推行精细分工,环节生产,加大各环节之间的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实现烟叶生产多层次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条,使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提高烟叶生产的比较效益。
 
推进烟叶生产的工业化进程,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全方位的战略性课题,在这里,简要从规模种植、质量控制和科技进步三个方面,做一阐述。
 
一、扩大规模种植,实现商品化经营
 
土地作为烟叶生产最为原始的生产资料,加上中国人多地少的特殊情况,在烟叶生产工业化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烟叶生产与国外其它先进的烟叶生产相比,最大差距就是机械化水平太低,特别是烘烤设备和技术,我国仍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国外的大型设备很难适用我国当前烟叶相对分散种植的状况,而烟叶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机械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因为这能大大降低烟叶的生产成本。从另一方面来说,卷烟单品牌产量的增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也需要烟叶进行大规模种植。
 
首先,要提倡适度集中。没有规模,也就没有效益。在今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姜成康局长提出要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种植,加快发展种烟大户、科技户和专业户。要站在稳定烟叶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大力推进规模种植,加快培养种烟大户、科技户和专业户,努力提高烟叶集约化经营水平。在工作中,要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合同管理等措施,努力促使烟叶生产向大区、大乡、大村、大户和集中连片方向发展,通过适度集中,来稳定烟叶的生产面积,提高烟叶的生产水平,营造烟叶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将烟叶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河南三门峡烟区按照培养科技户、倡导连片、控制零星分散种植的指导思想,推行烟叶种植资格证制度,把种烟面积作为一项硬指标,结合烟农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硬件建设、关键技术落实和烟叶总体生产质量等项内容,把烟农分为A、B、C、D四种类型,在物资供给、生产扶持、技术指导和烟叶收购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服务,积极引导烟农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目前,河南三门峡烟区的种植面积保持在了25万亩以上,4万亩以上县(市)达到4个,万亩以上乡(镇)达到12个,5亩以上户达3.8万户,30亩以上连片种植面积达到16.28万亩,占到总种植面积的65%以上,烟农户均种植面积达到了5亩以上,为烟叶的工业化改造奠定了基础。
 
其次,要实现土地流转。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肇始于土地。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农村改革,对中国农村发展、解决温饱问题以及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我国的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土地问题再次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核心问题。烟叶生产也是如此,相对分散的土地使用权,制约了烟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和产业化发展。因此,只有在符合国家现有土地政策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市场机制和手段,实现土地可依法自由流转,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对烟叶种植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土地向种烟大户集中,促使烟叶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烟叶产区可以进行大胆尝试,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方式方法,推行企业化运营模式,形成专业化的烟叶生产大户和企业组织,加快烟叶生产的工业化进程。
 
其三,要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烟叶作为特殊的农产品,对土壤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严重重茬或乱茬,都会对烟叶的生产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要在实行基本农田保护的大框架下,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实行四年两头种,合理轮作。要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大力推广种草养田措施,推广以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防技术,提倡使用有机肥、绿肥和钾肥,减少农药和化肥残留,降低烟叶有害成分。要减少污水、地膜等对烟田的污染,加强生态保护,为烟叶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河南三门峡烟区在推行合理轮作调茬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新烟区开发和老烟区改造战略,全市建立起了50万亩基本烟田,基本形成起了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同时,作为全国无公害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大力加强烟水配套、降雨防雹等项基础建设,大力倡导使用绿肥和农家肥,推广使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积极进行无公害烟叶生产试验示范,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严格质量控制,实现工业化生产
 
目前我国烟叶质量与国外优质烟叶的最大差距是香气质差,香气量不足,而且生产的中上等烟叶比例还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因为种植相对分散,缺乏系统的工作标准,缺乏对烟叶生产质量的过程控制和过程管理,以及严格的生产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首先是要制定具体标准。要结合具体的生产实际,在烟叶生产的全过程建立起系统的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做到有标可依。烟草质量的提高涉及烟草育苗、整地、移栽、施肥和烘烤整个过程,相对其他作物来说,生产技术比较复杂。要针对当地生产技术员的实际情况,把繁琐的技术和要求转换成容易接受的具体工作标准,明确在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阶段,具体应该干些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增强各项生产工作的可操作性。要把相对抽象的烟叶生产技术进行分解,化繁趋简,化难为易,化高深为浅显,便于技术员和烟农在具体的实践中领会掌握,提高各项生产技术的普及率和工作成效。要把整体的质量要求,细化到每个生产环节,具体到每个生产要素,形成具体的环节标准和要素标准,通过每个环节质量标准的落实,来保证整个烟叶生产质量的实现。河南三门峡烟区以推进烤烟综合标准化示范为契机,制定了国家烟叶综合标准化北方示范区资料《三门峡烤烟综合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种子品种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收购加工标准、服务标准等五大系列标准,为实现烟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条件。
 
其次,要强化过程控制。烟叶生产质量是由品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等整个生产过程所决定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的烟叶质量。工业产品的质量正是正视了这个问题,加强了每道工序的质量监管,才保证了最终的产品质量。如今,在工业企业里面,旨在强化过程控制和过程管理,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经蔚然成风,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当前,在烟叶生产中,由于广大烟农自身素质还不够高,生产投工较为随意和自然,在落实某项技术措施上有早有晚,操作质量上有高有低。特别是在烟叶烘烤和收购阶段,容易顾此失彼,忽视大田后期管理。为了规范烟叶生产的过程管理,必须用工业化的质量管理手段,在烟叶生产中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涵盖烟叶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烟叶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强化对烟叶生产的过程控制和过程管理,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保证最终烟叶质量的实现。三年来,河南三门峡烟区一直在致力于在烟叶生产经营中导入ISO9000工业质量管理理念,通过努力,涵盖烟叶生产、收购、经营全过程的三门峡烟叶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建立。通过一年多的试运行,烟农的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明显增强,烟叶质量的过程控制和过程管理明显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和烟叶质量的提高,为烟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三,要严格责任追究。各项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之后,人就成了最为关键的因素。在现代企业中,严格的工作岗位责任制和科学的奖惩机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当前,烟叶生产的主要组织者还是烟草公司,要借鉴工业管理的经验,加强对生产技术人员的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河南三门峡烟区,以“四包一挂”(包面积、包技术、包收购量、包上等烟比例,和工资奖金挂钩)为基础,以三门峡烟叶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制定和实行了严格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在每年烟叶生产的四个阶段(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检查中,都要对照具体的环节工作标准,具体到人,详细记录,严格要求,奖惩兑现。每发现一个不合格项,就会扣除承包技术员和烟农的相应分数,结果和生产阶段的工资奖金挂钩。在烟叶收购和调拨环节,推行了“五员一卡”(预验员、定级员、主检员、司磅员、保管员共用一张卡片)烟叶等级质量溯源管理制度、烟叶认可检验员及检验标识制度,在烟叶收购和调拨的各个环节,都要组织多次的质量检查和复查,发现问题,追究到人,严格处理。进一步强化了企业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增强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全面提高了烟叶质量管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质量信誉和企业形象。
 
三、加快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烟草种植多为烟农相对分散种植,依靠经验种烟,对先进的技术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甚至于有抵触情绪,严重地影响了烟叶生产的工业化、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在当今科技信息时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和每个行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工业企业,科技是竞争的关键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为了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重视生产技术人员以及广大烟农的技术培训和能力提高,重视把科技尽快地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首先,要进行新技术研制。烟草公司作为烟叶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推动烟叶生产科技进步的龙头,必须把技术研制摆在突出的位置,加快烟区的科技进步。面对当前大部分烟叶产区烟草品种靠引进,而引进品种适应能力弱,导致品种退化或变异,造成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烟叶香气质差,香气量不足等问题的现状,新技术研制的重中之重是要根据当地的生态和自然条件,尽快培育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质多抗新品种,利用生物技术对优质品种进行发育,提高品种抗病性;利用常规和生物技术培育不同香型风格的优质品种;选育低焦油品种,为卷烟工业提供低焦油原料,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烟叶生产质量的关键问题。同时,要在实用新技术的探索上下功夫,解决良种良法配套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各个系列烟叶新品种的推广,烟叶品种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各个烟叶产区在推广新品种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良种良法配套的问题。再加上生产技术员和烟农的惯性因素,造成品种与技术相脱节,导致优良品种的优越性难以显现,甚至扼杀优良品种在本地区的种植和发展。实用新技术,特别是良种良法相配套,是烟叶生产工业化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其次,要做好实用技术普及。各项技术研制出来之后,必须为广大生产技术人员和烟农所掌握后,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烟叶生产的进步和发展。在全国的大部分烟叶产区,不同程度地存在技术棚架的现象。姜成康局长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烟叶生产的中心环节,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做好实用技术的普及,一方面是要建立一支覆盖整个烟叶产区的作风优良、技术过硬、善于工作的烟叶生产技术推广队伍。要通过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大对生产技术人员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理论和技术水平,提高独立操作能力和对烟农的现场指导能力,真正起到传播科技知识、指导烟叶生产、联络烟农感情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烟农的培训力度。烟农作为烟叶生产的主体,其技术掌握的程度,直接决定了烟叶生产的水平。烟草部门要把对烟农的直接培训作为技术推广的重中之重,在烟叶生产的各个阶段和主要环节,有针对性地深入各种烟村和农户,通过举办烟农夜校、示范讲解、现场指导等形式,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从而使各项生产技术能够真正为广大烟农所掌握,把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其三,要精细生产分工。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商品生产的多元化分工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样不仅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且可以更好地优化生产要素,进行资源整合,拉伸产业链条,提升市场运作的程度和专业化生产水平。
 
当前,我国的烟叶生产多为“公司+烟农”,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一个生产主体完成从育苗、种植到烘烤、分级挑拣等烟叶生产的全过程,程序多、战线长、用工量大、涉及技术繁,再加上对基础设施要求齐全,需投入资金相对较多,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烟叶生产质量的提高。烟叶作为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特性和要素,因此,为了实现烟叶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运用工业的模式来改造烟叶生产,实现烟叶生产工业化。要根据烟叶生产的不同环节进行分工,实现烟叶育苗、种植、烘烤和挑拣分级相脱离,促进各自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链条和市场商品。要运用烟草公司的协调和组织作用,有效整合资源,大力培育育苗专业户、种植专业户、烘烤专业户和挑拣分级专业户,相互之间实现商品流通,促进烟叶生产的商品化进程。
 
以上是关于烟叶生产工业化的一点浅见,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群策群力,共同推动烟叶生产的工业化进程,为保持我国烟叶的平稳发展做出贡献。
 
 
 
来源:中国烟草市场摘自烟草在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