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烟叶稳定健康发展

2005-09-15来源:烟草市场作者:董贤春、刘兰明、余君山
多年以来,兴山县烟叶生产以单个农户为基本单位,烟农以承包责任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加上物资投入、劳动力投入等进行烤烟生产,烟农主要收益表现在劳动力价值。虽然烤烟产业整体上给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带来提高,但如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烟叶稳定健康发展仍是一个值得沉思的问题。
一、兴山县烟叶生产在我县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中地地位与作用。
(一)烤烟生产在我县有近二十年的种烟历史,近年来规模逐步稳定,烤烟生产在我县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1.比较效益明显,是农民增收重要产业。近二十年来,烤烟产业为烟农增加收入合计3.19亿元。广大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是产业活力的突出体现。
2.政策优惠,行业特色明显,领导与支持力度较大。烟草行业近年来加大了对烤烟生产的扶持,2003年行业投入资金300多万元,2004年行业投入资金900多万元用于烤烟生产扶持及设施建设,即行业投入或多或少使广大烟农受惠。
3.地方财政增收重要手段,各级政府部门管理力度大。1987年至2004年,累计交纳烟叶特产税7312.66万元。在重点烤烟乡镇,烟叶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0%以上,因此地方政府相当重视烟叶生产,成立专门的、系统的管理机构。
4.种植历史、基础设施及农民基础较好。全县近5000户烟农种烟,直接劳动力达1万人以上,同时全县有近6000栋烤房,烤烟生产相关设施设备资产总量达1000多万元。
5.产品质量得到认可,市场竞争力强。近年来,全县烤烟生产质量水平得到全国专家和部分烟厂的认可。在省内、省外市上均有一定竞争力。2004年武烟调拨量达6万担以上,省外南昌、常德等烟厂也有一定量的调拨。
6.积累了多年的经验,生产管理体系较为健全。烟叶企业、地方政府、烟农经过多年的合作经营,形成较为合理的利益关系,形成企业内部管理、政府部门的协调管理为一体的、健全的管理体系。
(二)烤烟生产同样面临新的产业形势与经济格局,主要表现在农村经济结构中各产业的资源竞争。
1.畜牧业的经济投入竞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造成烟叶生产投入的压力。2005年上半年农民生产费用支出人均达到286.61元;其中农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152.22元;牧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92.67元。烤烟生产投入,农业人口人均需增加支出费用41.2元(每亩按180元计)。因此一定意义上说,其它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对烤烟生产投入形成一定压力。
2.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竞争。农业效益与在外务工效益相比仍然偏低,大多农民工特别是青壮年依然选择在外打工,同时农民工工资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日趋完善,据调查种烟村有20%劳动力外出务工,外出务工劳动力对种植叶生产形成压力。
3.粮食作物的政策性竞争。农民种粮不仅可以享受粮食保护价、得到农业补贴,今年又免征农业税,全县粮食生产面积有一定增长,半高山以上烟叶适宜区玉米、油菜等作物对烟叶形成一定的土地资源竞争。
4.自然灾害后的补救性竞争。近年来,自然灾害严重,较为突出的是冰雹灾及旱灾,作为跨完整年度的烟叶,受灾后的补救性生产较难进行,因此蔬菜等短季节、短周期性产业在易受灾区较易接受。
二、我县烟叶生产所需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方向。
(一)确立烟叶生产的经济地位,促进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的确立。
1.确定烟叶生产在县域经济、乡域、村域、组域及农户经济中的地位,形成烟叶生产重点乡镇、重点村、重点组及重点户。
一是提高以农户为基础的专业化水平。
2004年全县烤烟生产户规模效益分析
单位:亩、元公斤、元亩,公斤亩
 户面积
 户
 面积
 均价
 亩产值
 亩产量
 5
 536
 2018
 7.73
 852.12
 110.21
 5--8
 2160
 13074
 8.01
 911.14
 113.77
 8--11
 1501
 13324
 8.41
 959.92
 114.13
 11--14
 281
 3313
 8.69
 1006.54
 115.88
 14-17
 92
 1377
 9.20
 1078.18
 117.22
 17-20  
 14
 245
 9.59
 1100.29
 114.71
 20-23
 5
 100
 9.72
 678.01
 69.77
 23-26
 5
 123
 9.71
 1051.08
 108.22
 26
 2
 56
 7.95 
 
 
 
 4596
 33630
 8.29
 
 
说明,我县烟农种烟面积大部分集中在5-11亩,但效益比较说明,户面积为17-20亩的亩产值效益较好。面积15-20亩较为经济合理,其亩产量、均价、亩产值相对比最高,是布局及规模种植的目标。
二是提升以村为基础的专业化水平。
2004年种烟村规模效益分析
单位:户,亩,元户,元亩
 村
 种烟户数
 面积
 户平收入
 亩平收入
 3000亩
  1400
 3324
  10133.94
 1219.30
 2000亩以上
  2629
 4712
  8362.48
 1116.11
 1500亩以上
  61474
 10965
  6485.16
 871.75 
 1000亩以上
  3471
 3638
  6945.18
 899.42
 500亩以上
  8790
 5688
  6423.02
 891.98 
 200亩以上
  11577
 3912
  6079.31
 896.51 
 <200亩
  11255
 1391
  4323.90
 792.66
 
  424596
 33630
  6913.5
 
说明,1000亩以上的种烟村,村内户平烟叶收入才能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同时规模越大,户平种烟收入越高。2000亩以上是种烟村的目标规模。
(二)烟叶生产纳入大农业中进行整体规划。对整个农业结构进行整体规划,对基本烟田、基本农田、基本烟区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三)创新经营体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存在的投入、劳动力、土地等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建立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与补充。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一)以种烟村为单位,创新烟叶生产经营体制。
1.创新土地经营体制。加快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促进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高烟叶生产适度规模效益。通过个人承包、租赁、集体担保等方式,促进户与户之间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进而形成一批分工明确,收入有保证的育苗专业户,种植专业户,烘烤专业户,提高规模效益和专业化水平。
2.创新烟叶生产经营机制。
一是探索把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引入农村的方式,即把一个行政村的经济发展当作一个企业来建设,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农、林、牧、渔、工、商、建、运、服生产经营单位变为企业法人,实行独立核算,通过经营机制的改造,提高以户为单位的企业法人的服务水平的提高,如运输业、耕作机械的所有权改造,将极大提高农资入户率及减少烟叶生产劳动力压力。
二是引导农民在户联责任区的基础上进行烟农互助组建设,通过互助组建设提高基础生产组织的生产规模与专业化程度,同时形成良好互帮互助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氛围。
(二)以种烟乡镇为单位,确定可持续发展规划。
1.加快农业发展的规划,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各产业之间的合理布局来提高产业效率。形成一批产业专业村、产业对口村,有利于县、乡相关对口产业的指导,利于形成村内各户间的交流与提高。
2.加快科学的基本产业设施建设。围绕基本农田改造、流域治理等相关各部门的项目建设,分批次,有计划的逐步完善乡域内的农田保护,促进基础设施如公路、电力、交通等改善。
(三)全县统筹,确定和建立扶持及抗风险机制。
1.创新农业投资体制。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形成多元化、社会化的投资格局。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形成产业信用、村级财务信用等,全方面实现烟叶生产投资体系落实。
2.利用产业资金,合理进行生产投入与管理。利用产业政策资金,有计划的进行生产投入,编制产业投入规划及建设规划。
3.创新抗风险机制的完善。充分利用农业政策及社会资金实行社会统筹生产保险,实行跨年度、跨地域的保障体系的建立。利用农业政策资金,落实财保试点各项政策,同时利用社会资金,允许其它商业保险公司进入烟叶生产保险范畴,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方便于民。
(四)实现品牌与服务的升级。一方面进一步强化烟叶品牌意识,把烤烟生产当作工业来抓,加速农村县级或市级烤烟品牌创新,力争与卷烟工业企业或卷烟品牌“捆绑”上市,依靠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拓展销售市场。同时实现品牌环境建设,通过烤烟生产环境的建设,提高品牌品味,通过生产服务质量提高品牌文化内涵。
(五)通过创新栽培模式提高经济增长。一是受灾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受灾损失;二是利用栽烟起垄种植短周期作物如蔬菜,提高亩平收入水平。
作为一项富有活力的产业,同时需要政府、农业政策等软环境的支持,通过创新体制,才能更有效的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烟草市场摘自烟草研究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