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烤烟生产考察学习报告

2005-09-15来源:烟草市场作者:冯国桢 张太玉 梁开朝 李桂湘黄瑾 林北森 蒋文希 王长栓
近年来,安徽省烤烟生产在规模化种植、户籍化管理、半堆积烤房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国家局的肯定和表扬。为了学习先进经验,拓宽视野,促进广西烤烟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一行8人于2003年1月13至15日赴安徽省进行了考察学习。在安徽省烟叶公司李桐经理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毫州市利辛县、芜湖市芜湖县的半堆积式烤房、拆卸半式堆积烤房、大棚托盘育苗、大棚漂浮育苗、机械化的大田起垄现场,听取了当地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的情况介绍,收获很大。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安徽省烤烟生产发展简况
  安徽省曾经是我国烤烟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该省在烤烟生产发展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也出现过波折。1997年由于受全国烟叶超种超收的影响,该省的9个亏损单位中,有7个单位与烟叶有关,经营亏损与烟叶有关,工业包袱沉重与烟叶有关,库存积压严重也与烟叶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省的烤烟生产怎么办?何去何从?针对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安徽省烟草公司与产区烟草公司进行了研讨,如安徽省的烤烟生产要不要发展?能不能发展?怎样去发展?经过认真讨论和分析,他们统一了思想认识:安徽烤烟生产要发展,而且要主动调整以适应市场需要,否则被动调整将被淘汰,并确定了“在调整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在培训中提升”的思路,为此,安徽省烟草公司于2000年制定了未来三年的烟叶发展规划,计划用一年半的时间使调整工作调整到位,再用二年的时间开创出新的工作局面,用三年的时间通过培训使烟叶人员的素质得到提升。这样,安徽省烟草公司及产区烟草公司就在规模化种植、户籍化管理、半堆积烤房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的宝贵经验,在全国性的会议上多次受到肯定和表扬。安徽省烤烟生产的经验和做法,有利于组织管理,有利于技术的指导和落实,有利于烟叶质量的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他们所开展的工作目前在我国来说是带有方向性的工作,他们的宝贵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安徽省烤烟生产的主要经验
根据所确定的烤烟发展思路,安徽省烟草公司与产区烟草公司积极开展了探索工作。他们所取得的主要经验有:
  (一)主动调整取得突出成效。
 自1998年以来至今,全国烟叶生产以控制总量为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认真分析全国形势,分析自己的优势,果断采取措施,对种植规模等五方面主动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主动调整种植规模。种植规模从被动调整到主动调整,是一个思想上的变革,从地方政府到烟草部门都难以接受。尽管如此,安徽省烟草公司还是迎难而上,一是通过省政府做协调工作,二是争取得到国家局的大力支持,三年做了三大步的调整:烤烟生产规模由原来的30万亩70万担计划主动要求国家局调整为20万亩50万担计划,第三年又主动要求调整为16万亩40万担计划,在这个计划之内安徽省仍然进行适当控制,省计委实际下达到市县的计划,是在35万担以内。通过两年的调整后,全省烤烟生产基本实现产销平衡,烟叶经营单位全部扭亏为盈,2001年烟叶赢利7500万元,烤烟生产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2、主动调整种植区域。安徽省烟草公司在调整种植区域上也下了很大的决心,2000年至2002年调整了2个地区8个县的种植计划,调整的依据是种植规模大小、种烟有无效益,目前只安排11个县种烟,基本做到了相对集中连片规模种植。通过调整,使区域进一步优化,全省逐步形成较为稳固的3个主产烟区,每年生产约30—35万担烟叶,坚持市场需要多少烟叶就种多少烟叶,市场不需要就不种。安徽省将来还要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计划只安排6个县种烟。
  3、主动调整调拨价格。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安徽省的烤烟收购价格与云南的昭通地区、贵州省、四川省同是三价区,在同等条件下,烟厂一般更喜欢昭通地区、贵州省、四川省的烟叶。由于烟叶收购价格只能由国家定价,而为了提高本省烟叶的竞争力,安徽省烟草公司就在调拨价格上做文章,在制定调拨价时广泛征求产区烟草公司的意见,达成共识后实行“三价区价格收购、四价区价格调拨”。实行三价区收购是为了保护烟农的利益,实行四价区价格调拨是为了让利给烟厂。安徽省烟草公司这样操作,烟农的利益并没有受到损失,同时又受到了烟厂的欢迎,从而赢得了市场。
  4、主动调整等级结构。以烟厂需求为目标,首先是产区烟草公司在征得地方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在种植收购合同上明确烟厂不需要的那些等级不予收购,其次是从生产环节做起,在大田生产时规范种植,对没有销路的烟叶实行不采烤,尽量避免烟叶积压。通过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烟叶等级结构得到了改善,烟叶基本没有积压。
  5、主动调整工业库存。2000年底,安徽全省卷烟工业库存烟叶267万担,为使工业库存烟叶合理化,安徽省烟草公司制定了二年规划和奖励措施,计划通过努力要使烟叶库存减少到165万担。到2001年的6月底,工业库存165万担烟叶的目标实现了,从而有效地消化不良库存102万担,减少资金占用8.5亿元。目前,全省烟叶库存上等烟30%,进口烟7%,等级结构合理优化,为工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保障。
  (二)大胆创新开创了安徽烤烟工作的新局面
  安徽省烟草公司在对烤烟种植规模等进行主动调整的同时,还在户籍化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开创了安徽烤烟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1、烤烟生产实行户籍化管理。2001年5月18日,安徽省烟草公司在省内开了第一次推行烤烟生产户籍化管理的现场会。所谓烤烟生产户籍化管理,就是定人、定点、定路线、定绩效、定奖罚、定章程,最终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服务水平。安徽省产烟区烟草公司实施户籍化管理后,使烤烟生产管理工作做到了量化、细化、深化和规范化,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提高了技术措施的到位率和工作效率,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这在管理工作上、管理模式上都是有创新的。
  2、推行适度规模种植。在安徽省,推行适度规模种植实际上就是实施“集约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的大户工程。2002年,安徽全省种烟30亩以上的农户有532户,占户数的3.6%,占总面积的20.7%,其中:种烟300亩以上的有22户,种烟500亩以上的有6户,种烟1000亩以上的有2户;全省户平均种植面积超过8亩,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产平均种植约4亩)。以安徽利辛县为例,该县2001年开始推广“大户工程”,积极扶持大户种烟,当年的种烟大户有6户,其中种烟最多的是103亩,由于这些大户实行规范化生产,当年就获得好效益,2002年全县种植4000亩,仅安排30户烟农种烟,大的户种植面积达600多亩,小的也有60多亩,当年收购烟叶8700担,上等烟26%,中等烟70%,2003年全县计划种植烤烟6500亩,烟农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只安排20户种烟,最大的户种植面积达1360亩。该县在烤烟生产发展中,采用“公司+大户”的形式,制定了“市场化导向,集约化经营,农场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户籍化服务,科技化支撑”的烟叶生产模式,被国家局誉为代表全国烟叶生产发展方向的利辛模式。大户承包土地种烟,每亩租金200元,实行分户管理,出工的工资按当地的劳工工资支付,一般是10元一天,在收益上大户与农户还按一定比例分成,具体做法是:以亩产值1200元为基准目标,亩产值在1200元以内的,大户占80%,农户20%;亩产值超过1200元后,超出的那部分大户占20%,农户占80%。烟田采收结束后,大户安排进行轮作,种上其它经济作物,如西瓜等,此时大户负责种苗、肥料方面的投资,农产则免费出地,免费出工,西瓜收获后大户和农户五五分成。大户的这种操作办法,很受农户的欢迎,农户方面,仅仅是按大户安排出工,按大户要求操作,不需要资金投资,又不用承担风险,可以说是旱涝保收,大户方面,既解决了土地使用问题,又解决了劳力用工问题,还有效的提高了烟叶的产量质量,真正做到了一举双得。因此,推行适度规模种植在种植模式上是创新。
  3、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安徽省产区烟草公司实施社会化服务,目的是使烤烟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他们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商品化育苗、保障物资供应、机械化耕地起垄、提供社会保险、社会化灌溉、社会化防治病虫害服务等,其中的一些服务工作仍在探索之中。通过实施社会化服务,在服务模式上开展了创新的工作,力求做到“服务围绕市场转,服务围绕质量转,服务围绕客户转”。
  4、试行集中收购烟叶。集中收购有二方面的含义,一是减少烟站数量,将几个乡镇的烟叶集中在相对中心的乡镇收购,即使收购量在1万担左右的烟站也要取消;二是种烟大户的烟叶烤好后,经验收合格后不需要经过烟站就直接调运到指定地点,减少到烟站交售烟叶的中间环节。2002年安徽省烟草公司在两个点试行了集中收购,从实施情况看,效果很好,烟农满意,政府满意,烟草公司满意。烟农方面,一是价格合理,二是干扰减少;政府方面,地方特产税不流失;烟草公司方面,烟叶质量有保障,收购秩序良好,烟叶贩子无机可乘,经营成本降低。需要注意的是,实施集中收购,首先户籍化管理一定要到位,其次信息化水平必须得到提高。今后条件如果成熟,安徽省烟草公司计划在种烟大县只设2个收购点,种烟小县只设1个收购点。因此,在收购模式上是创新。
  5、推广启用半堆积烤房。2001年,安徽省烟草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到吉林学习堆积烤房建设经验,并对烘烤设备进行了引进、创新,成功地研制开发出了半堆积烤房,并于2002年11月通过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组织的有关专家的鉴定和论证。专家认为半堆积烤房可以解决烤烟适度规模种植和集约化生产发展的烘烤加工需要,减少烘烤用工(减少用工70%左右),降低烘烤成本(降低成本30%一40%),提高烘烤质量。这种烤房的规格有2.7米×6米、2.7米×7米、2.7米×8米等三种,可烘烤20—30亩的烟叶,如果采用土木结构建造,其成本在6500—8000元左右。这种烤房的主要特点是强制通风和热风循环,控温控湿简便,烤房内不会出现猛升温和猛降温现象,不容易烤坏烟叶。这种烤房不论是从建造成本来说,还是从烘烤成本、烘烤效果来说,都符合我国烤烟生产的实际,能够被烟农接受。这种烤房形式,代表了我国烟叶烘烤设备发展的方向。
  (三)加强领导,加强培训,提升烟叶队伍素质
  为使安徽省的烟叶在全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推进本省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安徽省烟草公司在烤烟主产区的分、县公司都实施一把手工程,由一把手亲自主管烤烟生产,切实加强领导。此外,及时组织烟叶主产区的分、县公司一把手到省外先进烟区进行考察学习,把别人的先进经验与当地的实际紧密结合,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在培训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全省从市县一级分管领导到烟站职工,都必须经过培训,同时,还加强对配方人员的培训,让配方人员熟悉烤烟生产知识,熟练掌握烤烟国家标准,熟悉各地烟叶评吸特性。对种烟大户,都安排有固定的技术人员负责指导,真正使烤烟先进实用技术落实到位。
  三、几点启示
  安徽省目前烤烟生产与云南、贵州等烟叶大省相比虽然是小省份,但它发展的根本点在于做实、做精、做强,注重观念更新和开拓创新,因而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考察学习,我们的观念得到了更新,视野得到了扩展,信心得到了巩固,工作方向进一步明确。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适度规模种植是烤烟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由于国家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因此,我区的烤烟生产仍然是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种植规模小,合同签订严肃性不够,产前投入使用效率不高,技术落实不到位,种植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烟叶结构不合理,单产较低,质量不高,制约了烤烟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从安徽省的经验看,推行适度规模种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推行适度规模种植,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推行步伐。在推行适度规模种植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一是摒弃阻碍发展的旧观念、旧方式,以发展的眼光确立新思路、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既要突破常规,又要不违背经济规律,树立危机感、责任感;二是地方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种烟能手承包土地种烟,用好田好地集中连片种烟,从制度上、法律上给他们予保护,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对种烟大户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在技术、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四是建造半堆积烤房,降低烤房成本,减少烘烤风险;五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二)切实做好户籍化管理工作是烤烟生产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区各产烟县虽然也实施了户籍化管理工作,但与安徽省的户籍化管理工作相比,差距还很大,从我们的实施结果看,许多工作不细、不实,责任不明,考核不严,流于形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对于户籍化管理工作,我们一定要做到人员落实、目标落实、责任落实、考核落实、奖罚落实,这“五个落实”缺一不可。只有“五个落实”做好了,才能说做好了户籍化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技术指导入户率、技术措施到位率才有可能达到100%,才能真正提高烟叶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当地拥有的自然优势,实现为烟农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
  (三)创造条件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烤烟生产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区各产烟县烤烟生产的许多服务工作基本是由当地烟草公司承担的,而烟草公司又由于人员不足等原因,往往导致一些服务工作滞后。因此,创造条件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显得非常必要。我们要千方百计做好协调工作,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提供有偿服务,如农业部门可以进行土地耕翻、病虫害防治等;水利部门可以解决烟田灌溉等;金融部门可以解决小额信贷等;保险部门可以对烟田进行保险等。如果种植上形成规模了,社会化服务的成本就不会很高,将来对烟农的扶持就应主要用于这些方面。从安徽省的实践看,烟农减少了许多担忧,是很受欢迎的。
  (四)不断加强烟叶队伍和烟农的培训是烤烟生产发展的重要工作。总体而言,我区烟叶队伍和烟农的素质仍然较低,与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近年来不少地方加大了培训力度,但在培训对象、培训方式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培训效果不佳。今后对烟叶人员的培训应注意解决好:一是培训的内容要多样化,不能仅仅局限在技术方面,要从观念转变、管理方法、工作方法、法律法规等各方面进行培训;二是要分类培训,要注重对骨干的培养,培养出本地的带头人;三是要层层进行培训,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办法;四是添置有关设备,改进培训手段,尽可能采用多媒体培训。
 (五)厂县紧密结合是烤烟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在,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趋势,通过公司+农产,包括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产,行业协会+农产等形式,可以实现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很多地方的实践证明,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走向规模化、市场化进而走向现代化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烟厂与产烟县紧密结合,正好顺应这种趋势,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烟农,可以通过订单组织烤烟生产。安徽省的烤烟生产,始终围绕烟厂的需求转,烟厂需要什么样的烟叶他们就生产什么样的烟叶,需要多少他们就种植多少,不需要他们就不种,现在他们的目标紧紧盯在全国的36家重点烟厂上,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近年来,南宁、柳州烟厂在烤烟基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投入机制、管理方式、技术措施等方面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厂县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应长期不懈地下大力气抓好厂县挂钩,为烤烟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总而言之,我们要学习安徽烟草同仁敬业爱岗的精神,学习安徽烟草同仁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安徽烟草同仁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安徽烟草同仁开拓创新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饱满的精神、优良的作风,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与时俱进,为实现广西烟草行业“二次创业”的跨越式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来源: 作者:冯国桢 张太玉 梁开朝 李桂湘黄瑾 林北森 蒋文希 王长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