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烟叶生产工作综述

2019-12-12来源:东方烟草报

烟叶是烟草行业的基础。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才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赢得主动。

今年以来,行业各烟叶产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控总量、降库存”首要任务,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供给结构、推动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烟农增收、夯实基层基础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烟叶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烟叶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控总量优结构 提高供给质量

经过近几年种植规模严格调控,烟叶去库存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总量依然处于高位。“控总量、降库存”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烟叶工作首要任务。

201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继续加强烟叶总量宏观调控,在生产环节主动减少供给,持续推进烟叶压库工作,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

各烟叶产区认真贯彻国家局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大局意识、红线意识和责任意识,抓实抓牢源头控制、过程管控和责任落实,把坚守红线贯穿烟叶生产全过程,严控总量已成为烟区自觉行动,实现了由“被动控”到“主动控”的转变。围绕年度工业企业压库目标,国家局压实减库责任,持续推进库存压缩。

通过工商双方共同努力,烟叶库存总量和库存水平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次实现“双下降”。

“控”的同时,“优”的力度持续加大。

面对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的现状,工商双方携手努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推动形成优化结构工作合力,有效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

各烟区扎实推进采烤一体化和专业化烘烤,落实烟叶精准烘烤技术,抓好上部叶充分成熟一次性采收,不断提高生产环节有效产出,烟叶供给满足率进一步提升。

比如,福建将“采烤一体化”前延后伸,推行“种采烤分一体化”,全省上等烟比例达到74.7%;贵州构建“点、房、地、人”烟叶采烤综合体,全面落实精准烘烤技术。

结合烟区布局调整,工商双方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围绕工业企业品牌需求开展定制化生产,精选特定区域、种植选定品种、推行定制技术,提高高端原料供给水平。

蒙昆公司利用生物酶技术优化烟叶原料使用水平;安徽中烟利用库存烟叶生产烟草浸膏作为调香原料加入卷烟产品,改善卷烟产品质量;贵州中烟协同湖南省局(公司)开展竖配方模块加工探索;云南中烟推广三段式分切技术,烟叶使用价值和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优化库存结构的同时,工业企业利用物理、化学、生物酶等创新技术,多途径提高烟叶可用性,积极优化烟叶使用结构。

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对提高烟叶供给质量意义重大。

行业积极推进烟叶流通体制改革,坚持质量先导理念,围绕原料需求,加强专业分级散叶收购、原烟调运、复烤加工、质量追溯等烟叶流通全流程质量管理,购销环节原烟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重点品牌原料均质化加工规模和范围持续扩大,烟叶质量追溯信息化体系试点建设有序开展,烟叶流通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转方式促升级 夯实产业基础

农业现代化是烟草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推进烟叶生产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今年以来,烟叶生产坚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方向,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持续推进烟叶生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各烟区因地制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重新梳理、划定烟叶生产核心区,加快推进核心烟区土地长期稳定有序流转,烟田布局“大集中、小连片”的特点日趋明显。今年全国户均种植面积达到14.4亩,同比提高1.2亩。

同时,各烟区加快培育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种植主体,全国职业烟农达到25万户,同比增加5万户,逐渐成为烟叶生产的“主力军”,进一步夯实了烟叶生产长远稳定发展的队伍基础。

在合作社管理方面,各烟区加强合作社规范管理,推进合作社优化整合,拓展合作社服务项目,深挖专业化服务潜力,强化服务质量监督,合作社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烟农入社率达到96.2%,“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生产组织方式愈发成熟。

绿色发展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大使命。

烟叶生产过程中,各烟区坚持“优质、特色、生态、安全、高效”方向,着力推进营养技术、植保技术、烘烤能源、资源利用“四个绿色化”。

有机肥施用面积持续增加;烟蚜茧蜂基本实现全覆盖,蠋蝽、赤眼蜂、性诱剂、杀虫灯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继续推广新能源烤房、增厚地膜,加强地膜回收、资源化利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烟区绿水青山已成为烟区共识。

行业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推烟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继续稳定烟田基础设施和水源工程建设政策。

云南坚持项目管护工作常抓不懈,基础设施在2019年抗旱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四川、贵州、湖南等省开展烟基项目信息化建设;湖南、河南推广应用“物联网+烘烤”模式;湖北探索项目的社会化管护和调剂使用机制,保障项目长期、更好发挥作用……

烟田基础设施和水源工程项目的持续巩固完善,促进烟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为烟区发展设施农业、高效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烟叶生产基层单位直接服务烟农,是烟草企业联系烟农的桥梁和纽带。

行业高度重视加强烟叶基层基础建设。在组织架构层面,积极推进站点整合,初步实现了“2万担以上设收购站、1万担以上设收购点”站点整合阶段性目标。在烟叶队伍建设层面,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技能比武,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烟站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同时,注重加强烟站规范管理,有效排除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风险隐患,烟站规范管理水平和烟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拓渠道助增收 提升发展软实力

发展烟区产业综合体,逐步形成了“烟叶+云菌、云药、云粮、云蔬、云油、云花、云果”等7大特色多元产业组合,延伸了产业发展链条,推进了产业融合;

构建全省统一多元增收自有品牌,如“云香印象”“云香庄园”,各地市进一步挖掘区域特色,建立区域子品牌;

充分发掘卷烟零售客户资源,对烟农增收产品探索利用“两烟”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渠道进行销售,订货平台、物流系统、零售终端共用取得明显成效;

……

品牌自主、渠道共建、产业融合,云南烟草商业系统把助农增收工作最为一项重要课题,坚持质量兴农、产业强农、品牌富农,探索出了一条从产品到产业再到产业链的多元产业发展新路径。

烟农增收,事关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大局,事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不仅在云南,各烟区因地制宜引导烟农发展烟叶与粮、药、蔬、菌、果等多元产业,积极拓宽烟农增收渠道,探索实践系统推进烟农增收新路子。

目前,全国烟区年产值上亿元的产业达到10个,5000万至1亿元之间的产业8个,产业融合新格局已初步成形。

做好品牌是实现烟农增收产品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通过产业带动,“云香庄园”“黔彩”“天香皖南”等效益明显的自有品牌不断涌现,并且以母品牌为载体向周边辐射,带动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子品牌,自主品牌价值优势初步显现。

目前,行业已有56个烟农增收产品品牌。云南大理“润色添香”品牌统一了“三菇三米一干巴,两茶一参一核桃”为主的42种烟农增收产品,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

在渠道建设方面,各地充分发挥行业渠道优势开展多元产品营销,云南、四川等烟区通过订单生产探索共用“两烟”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渠道,增收产品销售新途径已逐步建立。

经过多方努力,各烟区积极推动烟叶生产与多元增收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主业经营与多元产业相互促进、互为保障、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2019年预计全年可实现烟农增收产业产值近90亿元。

云南全力抗旱保生产;四川凉山建立监测、预警、消雹一体化精准防雹体系;广西、江西、湖南、贵州、山东等烟区全力抗击洪涝、冰雹等灾害……面对今年的各种极端天气,各烟区始终把烟农利益放在心上,着力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全力组织烟农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最大限度降低烟农灾害损失,烟农收入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全年行业投保覆盖面积占比99.2%,基本实现了烟区全覆盖。

今年全年预计可实现烟农种烟总收入547亿元,户均收入5.92万元。今年建档立卡的3.53万户贫困烟农中,预计2.81万户可实现顺利脱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