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根基,才能行稳致远。
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事关行业发展全局。
今年以来,行业紧紧围绕“控总量、抓规范、促增收”三个方面工作重点,全面落实严控规模工作措施,持续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进一步巩固烟叶生产的基础地位。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凌成兴评价,今年的烟叶生产工作做到了“一个坚决贯彻、三个持续推进”,即坚决贯彻烟叶规模调控年度目标,实现烟叶生产平稳发展;持续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现烟农收入稳中有增;持续推进烟叶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实现烟叶生产稳中提质;持续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服务烟区稳中有为。
坚守红线 严控规模落实有力
2016年是烟叶规模三年调控的关键之年、决胜之年。
今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烟叶调控的关键举措,在烟叶减量压库中强基础、提质量、增收入。
在当前烟叶生产面临诸多挑战的形势下,各产区始终站在行业全局、发展大局高度,坚定不移落实“严控规模、坚守红线”首要任务,烟叶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今年,全国种植烟叶面积1619.5万亩,较计划指导面积少28.6万亩;预计收购烟叶4268万担,较国家局下达计划减少121万担,同比减少286万担,严控规模取得实效。今年共有17个省主动调减计划面积28.6万亩,11个省主动调减生产计划40.4万担。
强化烟叶调控,落实是关键。
各产区坚持把“严控规模”摆在首要位置,紧紧抓住控制面积这个根本,严格合同管理,狠抓过程控制,加强执纪问责,烟叶“双控”已成为各产区的自觉行动。
云南产区继续实行一票否决,供种标准降至1800粒/亩;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确立“市场需要多少就种多少”的思路,主动调减生产计划26.2万担;
湖南全省上下统一“少一点比多一点好”的共识,深入推进资源配置方式等五项改革,计划分配市场权重由60%提高到70%;
四川、安徽、陕西等省持续推动烟区战略转移;
福建、重庆、黑龙江等产区主动调减生产投入补贴比例;
……
自2013年国家局党组作出“三年调控”战略部署以来,全国烤烟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2117万亩,调减到2016年的1619万亩;烟叶收购量由5488万担,调减到4267万担,累计调减1200多万担。“三年调控”成效显著,圆满实现预期目标,为今后烟叶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赢得了主动。
烟叶调控,严格控制种植规模的同时,优化结构也是行业面对的课题。
对此,行业不断完善烟站基础配套设施,加强烟叶收购管理,狠抓过程控制和现场管理,严把质量关口,收购秩序平稳有序,等级纯度和等级质量明显提升。同时,深化工商协同,完善专分散收业务模式,稳步扩大原收原调试点规模,积极探索订单生产发展方向。由此,烟叶生产工作不仅实现了“稳定规模”,也实现了“优化结构”。
转型升级 烟草农业现代化提升
现代烟草农业是烟叶生产的基本方向,也是烟叶生产的根本出路。
在原有基础上,今年行业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种植,着力强化“两个主体”建设,扎实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有效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三个稳步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持续推进。
规模化种植方面,全国500亩以上连片种植392万亩,占比24.2%;培育职业烟农10万户,职业烟农队伍初现规模;10亩以上规模农户达到56万户,种烟面积1149万亩,占71%;全国户均规模达到12亩;
专业化服务方面,全国烟农合作社优化整合至1766家,烟农入社率81.4%。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和分级专业化服务质量、效率进一步提高,并进一步向移栽、采烤、运输等环节拓展;
机械化方面,各产区在规模化种植基础上,依托专业化服务,积极转变生产作业方式,提升机械化作业比例和作业效率,“节约一个工、增收一百元”的目标基本实现。
烟区设施建设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根本。
在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国家局党组持续保持烟田基础设施投入政策稳定,安排年度行业补贴资金54.9亿元,涉及项目27.4万件,开展烟水、烟路建设,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动基本烟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同时,行业出台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严格项目补贴范围,加强资金概算审核,项目建设稳步有序推进,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三下放一加强”烟基项目管理改革,下放项目审批权、项目补贴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年度项目验收权,加强对规划立项、项目审批、招投标、项目施工、竣工验收、资金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提升项目综合配套水平;稳步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围绕年度50亿元水源工程援建资金计划安排,抓好重点工作,推进援建项目规范有序建设。
技术的创新应用为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动力。
今年以来,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不断深化,提高了烟叶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了烟叶生产提质增效。
——突出需求导向,品种布局进一步优化。紧紧围绕工业需求,深化品种研究和联合开发。
——突出问题导向,适用技术集成应用取得新进展。深耕冬翻、小苗深栽、控氮增密、上部叶一次性成熟采收、散叶烘烤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烟株营养均衡、协调发育、品质提升。
——突出示范引领,三项主推技术稳步推进。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专项出台地膜回收和专业烘烤补贴,促进三项主推技术示范推广应用。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产区共识。深化土壤保育、精益生产、绿色发展等理念,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程,加大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促进烟区生态环境保护。
促农增收 烟农收入稳中有升
烟农队伍是烟叶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促进烟农增收,事关烟叶生产的发展,事关脱贫攻坚的大局。
我国烟叶生产70%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涉及150万种烟农户、近2000万农业人口,烟叶生产是老少边穷地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烟叶调控,既要“控”,更要“稳”。历史经验表明,烟叶生产大起大落,对行业、烟农、烟区损伤巨大,会影响烟农队伍的稳定。因此,要解决严控烟叶总量与烟农增收的矛盾,切实保护广大烟农的积极性,防止烟叶种植大起大落。
也就是说,要千方百计增加烟农收入,稳定烟农队伍,促进烟区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夯实烟叶生产和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今年以来,在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烟农收入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并有所增加。
面对今年的严重灾情,产区各级烟草部门快速反应、有序应对,第一时间深入灾区一线,指导烟农开展生产自救,科学组织抗灾救灾,协调落实灾损理赔与灾害救助,最大限度降低烟农灾害损失。
与此同时,各产区按照“4+1”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烟农持续稳定增收,千方百计增加烟农收入。在抓好主业增收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多元经营、辅助产业等非烟收入增长取得新成效,精准扶贫成为社会公认典范。
2016年,全国烟叶多元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育苗大棚综合利用率达35.94%,烤房综合利用率达9.05%,烟机设施综合利用率达36.27%,基本烟田非烟产业化利用率达34.72%,户均多元创收1038.40元。
得益于一系列的举措和行业上下的共同努力,在烟叶收购量同比减少286万担的情况下,今年实现烟农总收入660亿元,实现烟叶税128亿元,有力推动了烟区经济社会发展。烟农户均收入达到4.92万元,同比增加0.43万元,烟农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有力促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