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森:千方百计促进烟农持续稳定增收

2016-08-15来源:东方烟草网

  烟叶是行业发展的基础,烟农队伍是烟叶生产发展的基础。

  不断促进烟农增收,保持烟农队伍稳定,是新形势下保持烟叶生产持续平稳、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深刻认识促进烟农增收的重要性?围绕这项工作,行业开展了哪些有益探索?今后如何通过提质升级、转型发展,持续促进烟农增收?就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杨培森。

一项重要历史任务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自2004年, 中央1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工作,核心和落脚点都在促进农民增收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任务艰巨而紧迫。

  杨培森认为,促进烟农增收已成为行业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之后,又一项重要历史任务。

  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三农”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我国农业基础地位显著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在广大老少边穷地区,落后贫穷的面貌尚未得到完全改变,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行业应积极承担起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为烟农谋利益、为国家作贡献。”杨培森表示,促进烟农增收,是行业落实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任务的迫切需要。

  “烟叶生产与脱贫攻坚工作联系紧密,目前我国烟叶生产70%以上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烟叶生产是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烟农收入来源的主要途径。” 杨培森强调,要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建档立卡,将有限的种植计划向贫困烟农倾斜,用2—3年的时间,帮助贫困烟农脱贫,提前实现“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

  杨培森强调,从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促进烟农增收还是行业调控烟叶计划、推进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行业稳定烟农队伍、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迫切需要。

  2013年,国家局党组作出烟叶“三年调控”战略部署,且控总量、压库存仍然是“十三五”烟叶工作的主基调。烟叶产量要减少,种植面积要控,与烟农增收的矛盾就会逐步凸显出来。杨培森提出,要发挥烟草专卖的体制优势,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在减少烟叶种植计划的同时,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确保实现烟农增收。

  杨培森着重指出,要防止烟叶生产大起大落,既要控得住,又要稳得住。特别是近两年,烟叶生产计划下调幅度较大,烟农收入如果下降,就会影响烟农队伍稳定,从根本上动摇烟叶生产和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要不断拓宽烟农的增收渠道,控中有为,持续提升烟农收入,不断稳定烟农队伍,确保烟叶产业基础稳固。

践行行业使命担当

  践行使命担当,心系烟农冷暖。杨培森表示,在三年规模调控政策下,各烟区充分释放基础设施综合配套、适用技术不断推广、科技创新持续应用等多重红利,呈现出烟农总收入趋于稳定、亩均效益逐年增长、户均收益持续增加、多元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行业整体发展和解决好国家“三农”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杨培森介绍,2015年,全国烟农户均收入达到4.49万元,在广大老少边穷地区,通过种植烟叶,烟农户均收入得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逐步实现增收致富。在山东、安徽、重庆等部分烟区,许多烟农已经步入户均收入“8万元时代”“10万元时代”。

  收入增加的同时,用工却在逐步降低。2015年,全国烟叶生产亩均用工28个,山东、安徽等部分烟区亩均用工已降至14个。“行业75家烟农合作社示范社亩均用工目前已经降到20个,扣除相关专业化服务费用,烟农实际降低生产成本120-320元/亩,有效化解了土地、用工、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杨培森告诉记者。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浸透着烟草人的不懈努力。

  杨培森指出,近年来,行业大力实施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烟叶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为促进烟农增收奠定了基础。

  比如,积极大力推广漂浮育苗、平衡施肥、生物防治、密集烘烤等先进适用技术,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烟农土地、设备、用工、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财富转化和保值增值,提升烟农财产性收入;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水源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亿元,建成育苗大棚1.6万个、密集烤房99.60万座,配置农机53.85万台(套),有效提升了烟区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以来,贵州烟区按照提高质量稳增收、科技创新促增收、专业服务助增收、多元经营拓增收+精准扶贫保增收的‘4+1’工作模式,烟叶主业增收再上新水平,烟农户均收入6万元以上、较2007年翻了两番;多元经营增收探索新路子,育苗设施利用200万平方米 、烤房利用1万座、冬闲烟田利用50万亩,仅这三项新增烟农收入1亿元,户均增收800元;烟草产业扶贫迈出新步伐,为2153户烟农贫困户建档立卡,坚持一户一策,落实扶贫政策。” 杨培森认为,贵州烟区的探索有理念、有办法、有效果,值得全行业学习借鉴推广。

千方百计抓好落实

  实现烟农增收目标,关键在于抓落实。

  杨培森指出,拓宽烟农增收渠道,首先要做精主业促增收。“下一步,要在提高户均规模上下功夫,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在提高亩均收入上下功夫,挖掘各个环节增收潜力;在实现减工降本上下功夫,依托集群设施和农业机械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推广小苗移栽、散叶烘烤等先进适用技术,以合作社为载体开展专业化服务、工序化作业。”杨培森表示,只要功夫下得深,主业增收大有可为。

  在杨培森看来,辅业已成为拓展烟农增收新的支撑点。他要求,今后,要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经营渠道,充分利用育苗工场、烘烤工场,生产经营瓜果蔬菜类、食用菌类、花卉苗木类等产品;拓展合作社专业服务,抓好烟杆、秸秆、地膜等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积极参与土地整理、育苗基质生产等工作;利用基本烟田和烟用农机开展非烟经营与服务,提高烟田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益,提高农机设备使用率。

  产业扶贫是烟草行业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回报社会、扶贫济困”的特色和亮点。杨培森表示,行业各单位要以计划和项目为抓手,依托烟草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在烟叶生产生产计划分配和烟基、水源工程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大力扶持国家级贫困县、集中连片特困区和原中央苏区烟叶产业发展,带动异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公益项目建设,为国家扶贫事业发展贡献行业力量。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是促进烟农增收的必然要求。

  “在促进烟农增收工作中,要转变单一的产品品类,主动融入现代大农业,拓宽多元化经营产品品类;转变单一的服务内容,实现由单一的烟叶生产专业服务向大农业综合服务转变;转变单一的设施利用,不断开发育苗大棚、烤房、水源工程等设施功能;转变单一的技术服务,积极指导烟农开展其它农产品生产。” 杨培森要求。

  同时,杨培森提出,要向科技创新转型,提高烟叶质量、促进成果转化、加强科研协作抓创新;向绿色生态转型,从减少资源消耗、废弃物循环利用着手抓好落实;向打造品牌转型,积极打造市场需要的非烟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获利水平;向全产业链转型,探索构建和完善元化经营产业链,以增值服务提高烟农收入。

  “通过推动四个转变、四个转型,将为烟农增收打开更大的空间。”采访最后,杨培森坚定地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