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农业新常态 展现烟叶新作为

2014-12-15来源:昌乐县局(分公司)作者:袁东

  当前,受宏观形势变化影响,烟叶生产已经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并逐渐成为新常态。笔者认为,对行业来说,要用“新常态”的视角看待当前烟叶生产,准确把握发展新特征,转变观念、创新举措,在计划管理、烟叶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服务、政策扶持和烟叶收购工作上下足工夫,努力推进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计划管理严格化。当前烟叶生产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稳控规模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烟叶是国家法律规定管理的专卖品,必须坚持合同种植,合同收购。烟叶产区要高度重视稳控烟叶规模,不断强化计划观念和合同意识,从育苗、起垄、移栽、不适用烟叶处理直至采烤、收购全过程加强指导、调控、监督、考核,实现计划管理的常态化。一方面,烟叶种植计划(指导性计划)要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色,对植烟面积进行有效约束,坚决杜绝无合同种植现象,避免因超种带来的卖烟难问题,使烟农的植烟效益得到根本保障;另一方面,烟叶收购计划(指令性计划)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坚决杜绝超合同收购,切实维护国家计划的严肃性。

  烟叶种植规模化。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一批烟叶家庭农场和职业烟农应运而生,成为烟叶生产的主力军,结束了一家一户零星种植的历史,为机械化操作和水利设施配套打下了基础。为稳定烟农队伍和烟叶生产规模,要继续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进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使植烟土地向种烟能手集中,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要着力培育家庭农场,打造高素质的职业烟农队伍,推广落实烟叶生产实用技术,促进烟叶生产提质增效,实现可观、稳定的规模植烟效益。

  基础设施配套化。多年来,在烟叶部门的大力投入和建设下,与烟叶生产相适应的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新常态下,烟草部门要坚持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对烟叶产区进行水利、机械、道路、育苗工场和烘烤工场等基础设施配套,使烟区形成旱能浇、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的生产格局,全面提升烟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改善烟区生产、生活条件,为烟叶生产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生产服务专业化。经过多年发展,烟叶种植组织管理模式实现了从独立分散型到统一集约化的根本变化,各个生产环节的专业化分工也越来越明确。新常态下,烟草部门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规范化为标准,努力构建并完善“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烟叶生产组织方式,进一步满足烟农规模化种植的需求。要积极为烟农提供烟叶生产全过程的各项专业化服务,实现“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即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和大田专业化管理)的现代化烟叶生产模式,降低烟农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稳步提高植烟效益。

  扶持政策实用化。烟草部门为发展生产,服务群众,每年都制定多项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趋势、满足烟农迫切需求的惠民扶持政策,促进了先进实用生产技术的落实,又切实减轻了烟农负担。为主动应对计划调减、市场突变、气候复杂等多重挑战,保证烟农合理收益,要进一步完善烟叶生产风险保障机制,让广大烟农“放心种烟、安心挣钱”。所有政策补贴均应按照工作流程,严格核实相关资料,及时足额发放到每一户烟农,并对社会公示,确保取信于民。

  烟叶收购规范化。近年来,烟草部门全面推行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在提高烟叶收购质量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烟叶加工成本,减轻了烟农负担。新常态下,烟草部门要坚持合同收购,不断创新收购模式,规范收购行为,充分化解烟叶种植的市场风险,保障广大烟农利益。烟叶收购中,验级员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国标定级,严格执行国家收购价格,坚持公开价格、公开流程、公开样品,坚决杜绝“关系烟”、“人情烟”,自觉接受监督,热情搞好服务,保证公平公正,维护烟农利益。烟草专卖、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大烟叶市场管理力度,打击违法行为,始终保持良好的烟叶收购秩序。

  如今烟草行业步入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快车道,烟叶生产进入了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只要我们科学看待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烟叶发展一定会频现新亮点,再上新水平。

相关文章